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肱二头肌长头脱位的机制以及相关手术方法提供结节间沟和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尸体肩关节部标本3例,制成1.0~1.5 mm厚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火棉胶连续切片。结果①肩胛下肌肌腱发出之后沿肩关节囊前方走行,在小结节前侧,与关节囊紧密结合,横过结节间沟,扩展到大结节外侧面与冈上肌肌腱指点相融合。②肱二头肌长头通过结节间沟部分表面由肌腱腱鞘所包绕。③结节间沟出口平面,喙肱韧带内侧分支和盂肱上韧带形成复合体结构,加强肱二头肌长头内侧。结论①肩胛下肌肌腱不止于小结节,而是越过结节间沟表面和冈上肌肌腱止点融合;②喙肱韧带和盂肱上韧带是防止肱二头肌长头脱位的重要的结构之一;③手术治疗此种损伤造成的肱二头肌长头脱位应重建其解剖学结构,以防止再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在其左侧臂前部深筋膜与肱二头肌内侧头肌腹之间观察到一条变异肌腱,起于左侧胸大肌肌腱终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处,止于肱骨内上髁,腱宽0.15cm,腱长23cm。该腱自胸大肌肌腱内侧缘下行,有来自胸大肌下部的肌腱纤维汇人,斜向内下,走行于臂部深筋膜的深面和肱二头肌内侧头肌腹的浅面,而后跨过肌皮神经的前臂外侧皮神经、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在肱三头肌内侧头前面与臂内侧肌间隔相连,最后止于肱骨内上髁。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在一男性左上肢标本肘部操作时,发现该肱二头肌腱膜止点存在变异(图1),该腱膜起于肱二头肌肌腹下端的内侧份,起始处明显有肌丝附着,从形态上观察类似于肱二头肌的另一肌腱。该腱膜平行于肱二头肌肌腱内侧132 mm处走行,其位置较肱二头肌肌腱略浅。止于桡侧腕屈肌上份肌腹,与肱二头肌之间形成类似于"二腹肌"样的结构。腱膜中间宽度7.65mm,厚度0.43mm,其深面有肱动脉和肱静脉穿行,而正中神经未穿其深面。用手触摸该腱膜,其强度较肱二头肌肌腱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解剖学观察肱二头肌腱和前臂内、外侧皮神经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为肘关节前方入路手术切口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解剖30例成人肘关节标本,均无外伤、畸形、肿瘤、骨折。其中新鲜冰冻标本8例(性别不详,左5例、右3例),经10%甲醛溶液浸泡的标本22例(男12例、女10例,左11例、右11例)。仔细观察肘关节前方的肱二头肌腱和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并测量前臂内、外侧皮神经穿出深筋膜的位置,及其与肱二头肌肌腱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结果 前臂外侧皮神经走行于肘关节的前方偏桡侧,与肱二头肌腱相毗邻,在肱骨外上髁平面下方(20.5±2.5)mm处穿出深筋膜,穿出点与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6±0.9)mm;前臂内侧皮神经沿肱动脉下行,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5 cm处穿出深筋膜,在肱骨内上髁平面处,后支与肱二头肌腱尺侧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3.1±2.7)mm。两者之间的安全宽度约为40 mm。结论 距肱二头肌腱两侧缘之间约40 mm的宽度为肘关节前方入路的相对安全区域,以肱二头肌腱为参照设计切口,可以减少医源性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右上肢的肱二头肌存在第三头变异,具体报告如下. 该标本身高约175 cm,具体年龄死因不详,右侧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起止点均正常,在短头内侧发现第三头.该变异头起点为肌性,起自肱骨体上段内侧近小结节嵴处,距离喙突73.81 mm.该头呈扁带状,位于肱二头肌深面,喙肱肌外侧,肌束平行向下覆盖于肱肌外侧,肌腹短于肱二头肌肌腹,肌腱与肱二头肌肌腱融合止于桡骨粗隆.用游标卡尺测量变异头肌腹长为211.44 mm,肌腹最宽处为13.53 mm.左侧肱二头肌无变异.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发现,一成年男尸左臂的肱二头肌多肌腹伴额外肌异常1例。异常肱二头肌与额外肌呈五条分离条索状肌腹,经解剖学追踪发现,肱二头肌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头出现异常三肌腹均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长头三肌腹汇合成一肌腱与短头的肌腱呈“Y”字形止于桡骨粗隆,额外肌肌腹起于肱骨中上三分之一,行于肱二头肌长头与短头间,止于肱骨下端。五条肌腹间可见肌皮神经穿行其中,正中神经外侧根发分支行于肱二头肌长头下方(图1)。  相似文献   

7.
解剖发现肱三头肌起始处异常1例。该尸为中年女性,其左侧肱三头肌起始处共有4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外侧头和内侧头分别起自肱骨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和下方,在长头和外侧头之间的额外头起于肩胛冈中部,四头汇合形成肌腹,以肌腱止于尺骨鹰嘴,桡神经的一分支在额外头与外侧  相似文献   

8.
在解剖制作标本过程中,于股后区发现一肌肉变异,经查阅文献,此变异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该肌于股后区,起于股二头肌长头内侧缘中份,肌腱与股二头肌长头融合,肌腹跨过坐骨神经,于股二头肌长头和半腱肌之间向内下走行,经过腘窝内侧,肌腱止于腓肠肌内侧头外侧缘上中1/3交界处,最终与腓肠肌内侧头外侧缘融合.变异肌全长26.50 cm,起始处肌腱长3.00 cn,终止处肌腱长5.50 cn,肌腹长18.00 cm,肌肉平均厚度0.22 cm,平均宽度0.88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描述肱二头肌近端起源部位的形态学特点,并测量其肌腱的解剖学数据,为肱二头肌的相关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6侧成人肩部标本上(左4具,右2具)解剖观察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起源、形态、走行以及其与喙肱肌、肌皮神经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测量肱二头肌短头肌腱长度、宽度和厚度。结果 肱二头肌短头前表面覆以一层较厚的腱膜,腱膜下为肌性结构并以肌纤维直接起源于喙突尖,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腱性结构。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07.7±9.6)mm,(20.0±1.5)mm和(5.8±2.0)mm。结论 肱二头肌短头是以肌纤维直接起于喙突。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发现,肱三头肌额外头多肌腹异常1例。该成年男尸左臂肱三头肌长头上方出现额外头,额外头起于肩胛冈外侧端,止于肱骨外科颈稍下方。肱三头肌长头异常发达,起于盂下结节,其肌纤维由内上向外下走行,呈螺旋状,内外侧头均有异常双肌腹出现,外侧头双肌腹均起于肱骨桡神经沟上外,内侧头两条肌腹并列起于桡神经沟下内,独立走行,在尺骨鹰嘴上方汇合成一条肌腱与长头和外侧头的肌腱共同止于尺骨鹰嘴(图1)。肌腹间均可见桡神经的分支,其中支配内侧头的分支为桡神经穿桡神经管后发出,当肱骨中部骨折,损伤桡神经时,除出现垂腕,同时会伴有屈肘力减弱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冈上肌腱的血供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肩关节疾患的防治及肩关节功能的重建提供血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采用40侧常规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出冈上肌观察其形态结构、起止点、血供来源、走行、分布特点并测量有关数据。 结果 冈上肌的血供主要来自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肩胛上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9±0.3) mm,主干长(4.8±0.7) cm;营养冈上肌肌支在肩胛横韧带的上方或下方分为2~3支进入肌腹。其入肌点位于肩胛横韧带的前下方(1.9±0.2) mm;冈上肌腱在移行部和扩展部动脉吻合丰富,而在实质部距肌腱止点部1 cm处毛细血管稀疏,是一个明显的乏血管区。冈上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是肩胛上神经,与血管伴行分2~3支支配冈上肌。 结论 肩袖撕裂或肩袖损伤考虑行手术修复时,不宜采取简单的断端缝合,应将断端的缺血组织切除后再行缝合或采用合适的肌腱代用材料进行修补,改善局部血供,有利于愈合。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在对一男性左上肢标本进行解剖操作时,发现该标本左侧胸大肌止点处有异常腱束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表面上行,上行的腱束纤维与肩关节囊附着,通过牵拉发现其与岗上肌亦存在联合(图1)。胸大肌止点处异常腱束上行止于肩关节囊的变异报道少见,为积累国人肌肉变异资料,故对其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13.
冈上肌腱血液供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明胶墨汁注入和 ABS 血管铸型法研究22侧成人肩关节肌腱袖的血供来源,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冈上肌腱的微血管结构。冈上肌腱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旋肱前动脉和肩胛上动脉,在该腱表面肉眼可见有缺血区(即临界区)存在,该区外侧缘距骨止点平均7.8mm,该区的范围随年龄增长而扩大。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以往的研究中仅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肱二头肌腱沟入口偏离度进行定性描述,未进行定量测量。 目的:通过分析健康志愿者肩关节中立位、外旋位和内旋位MRI之轴位图像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位置、方向及形态学改变,探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MRI形态学特征以利临床评价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方法:纳入35名无症状志愿者,在肩关节中立位、外旋位、内旋位进行MR扫描。2名评价者对MR图像进行评价,排除标准为具有肩袖、喙肱韧带、上盂肱韧带、滑车韧带病灶或退行性改变者。一名测量者在轴位3D WATSc序列的上、中、下3个测量层面上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位置、方向及形态进行测量。 结果与结论:健康志愿者肩关节中立位、外旋位和内旋位MR轴位图像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改变结果: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位置:中立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内外方向的偏离度最大。②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方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方向角度均为锐角,在中、下测量层面上,肩关节3个体位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角度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③形态:在下测量层面上,肩关节3个体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形态的改变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位置、方向、形态与肩关节旋转体位具有潜在关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正中神经合并肌皮神经变异1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正>笔者在解剖一具男尸时发现其右侧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变异较大,现报道如下。右侧正中神经为双支型,第一支由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神经纤维组成,与腋动脉和肱动脉伴行于喙肱肌内侧,起始处横径为3.1mm;第二支由臂丛外侧束发出,穿经喙肱肌,起始处横径为5.2mm,在距起点12.7cm处与第一支汇合,汇合后的横径为6.8mm。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在距第二支起点8.4cm处发出,支配肱二头肌。  相似文献   

16.
桡动脉起自腋动脉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2 76侧统计 ,高位桡动脉占6 .15 % (17侧 ) ,其中 14侧起自肱动脉 ,3侧起自腋动脉。作者在教学中遇到 1侧桡动脉发自腋动脉 ,报道如下 :该标本为一老年男性的右侧头、颈、上肢。桡动脉的发出点与肩胛下动脉发出点齐平 ,略偏前方。发出部位位于臂丛内侧束与外侧束合成正中神经点之上。腋动脉发出肱动脉后 ,走行于合成点之后 ,而桡动脉则在走行于合成点之前。桡动脉起点外径 2 .1mm ,向下行于肱二头肌内侧 ,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肱动脉的前方 ,并在肘窝处逐渐向外侧方走行 ,达肱桡肌深面。高位桡动脉在臂部未见分支 ,进入前…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侧腋动脉分支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左侧腋动脉长8.90 cm,起始口径为6.85 mm,经正中神经内侧根的前面下行,于大圆肌腱下缘延续为肱动脉(中段外径3.74mm).该侧腋动脉在第二段外下缘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4.41cm,起始外径5.30 mm).该动脉干从正中神经内、外侧根之间穿过后行向外下,分为内、外2个分支:(1)内侧支为变异肩胛下动脉,长2.03 cm,起始外径为4.11mm.该动脉沿肩胛下肌下缘行向内下方,除了发出正常行程的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外,还在距起点0.64 cm处发出肌支至肩胛下肌(起始外径为1.05 m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的行程和冈上肌干支入肌点,为肩部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察肩胛上神经及其分支冈上肌支的走行、分段、体表定位和冈上肌支入肌点进行研究。结果肩胛上横韧带前段的肩胛上神经主干长4.03~5.23(4.36±0.60)cm,外径2.21~4.45(4.22±0.63)mm;骨纤维管内肩胛上神经外径与入管前一样;出管后肩胛上神经的分支冈上肌干支长1.24~0.90(3.78±0.23)cm,外径为0.54~2.01(1.82±0.20)mm。冈上肌干支入肌点距孔后为1.15~2.01(8.22±5.20)mm。结论①肩胛上神经行程较长,穿越骨纤维管位置恒定,易发生卡压,其体表定位位于距离肩峰最外端约6 cm处。②冈上肌干支伴血管行走,距孔后约1 cm入肌体,位置相对恒定,其体表定位相当于锁骨锥状结节的后方约3 cm处,入肌内分有前、中、后三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肩胛上横韧带,肩胛上动脉、肩胛上神经及其冈上肌支,为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肩胛上横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观察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以及它们的冈上肌支与肩胛上横韧带的位置关系,测量它们在肩胛切迹处的直径;以韧带内侧附着处下点的骨面为基点,确定体表穿刺点和穿刺深度。结果肩胛上横韧带下缘长(0.901±0.234)cm,韧带中间窄厚,内、外侧附着点宽薄;肩胛上神经走行于肩胛切迹内,肩胛上横韧带的下方;肩胛上动脉有16.67%走行于切迹内神经的外侧,83.33%走行在切迹外韧带外上方;肩胛上神经的冈上肌支经肩胛切迹内上角走行入冈上肌;体表穿刺定位角为(24.102±3.681)°。穿刺定位距离计算的回归方程是:Y=2.560+0.615X,穿刺深度为(4.342±0.629)cm。结论针刀切断韧带的方向应从韧带内侧部下缘切向内上,可避免损伤韧带下方的肩胛上神经和韧带外上的肩胛上动脉,且可更有效地解除对肩胛上神经及其冈上肌支的卡压;直线回归方程使穿刺的体表定位因人而异,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0.
尺动脉掌浅支高位分支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局部解剖一老年女性尸体标本的腋窝时 ,见其肱动脉分支变异 ,追踪至前臂及手部以探明该分支走行 ,现报道如下 :左侧肱动脉在腋窝除正常的 6条分支外 ,尚有一条尺动脉掌浅支 (外径 2mm)从肱动脉主干、胸小肌下缘处发出 ,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正中神经之前。这条动脉分支在上臂横向发出 3条小分支 (外径约 1mm)进入到肱二头肌肌腹。主干经肱二头肌内侧沟进入前臂 ,并沿尺侧下行 ,在前臂上 2 /3段行于浅筋膜内 ,下 1/3段行于尺侧腕屈肌和掌长肌深面 ,在腕部经此二肌肌腱间、伴尺神经入腕管 ,其终支形成掌浅弓。追踪肱动脉主干 ,见其在肘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