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上、下肢多部位皮肤的微区血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20例正常老年人(平均年龄66.5岁)上、下肢多部位皮肤微区血流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在老年人组中,无论上肢或下肢、肢体末端(如指腹、手背、趾腹、足背)微区血流灌注波形半数受检者呈现为高波幅波动或低波幅波动,而正常青年人则上肢、下肢各个部位均表现为高、低灌流相交替出现的波形。(2)无论老年人或青年人上、下肢皮肤微区血流都存在着离心端小于近心端的趋势,即:趾腹<足背<小腿<膝部,指腹<手背<前臂<肘部。(3)老年人上肢、下肢各个部位的微区血流均明显低于正常青年人(P<0.05)。(4)无论老年人或青年人,上、下肢左右二侧,内、外二侧血流波形及最高平均血流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肢体皮肤微区微循环亦随之发生障碍,血流量降低,血管弹性差,舒张、收缩功能的调节能力下降。无论青年人或老年人肢体皮肤微循环血流,其离心端明显低于近心端。同组同一水平左右二侧、内外二侧肢体微区血流具有对称性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并进行分组,ABI〈0.9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低ABI组),0.9≤ABI〈1.3为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正常组),ABI≥1.3为下肢动脉硬化组(高ABI组),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吸烟史等一般情况,并检测糖脂等代谢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BI的危险因素。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异常ABI为21.2%,与正常组比较,低ABI组和高ABI组年龄、吸烟率、HbA1c、TG、收缩压、UA均明显升高,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亦明显升高。结论初诊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外周动脉病变(PAD)患病率;高龄、高血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微血流改变与其病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5年和≥15年者各17例。用皮肤血流阻断后反应性充血(PORH)的方法,以左前臂皮肤为测定点,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记录阻断前、中、后的皮肤微血流值。结果:短病程组的皮肤微血流最大值明显高于长病程组(27.83±8.83比18.07±6.91,P<0.01);短病程组的皮肤微血管反应性充血速率明显大于长病程组(2.62±1.50比1.57±0.96,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前臂皮肤微血管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已经存在皮肤微血流的变化,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微血流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对24例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5例非糖尿病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足背皮肤微血流测定。微血流的测定应用阻断后反应性充血(PORH)的方法,通过LDF记录皮肤微血流阻断前基值(PORHrest)、袖带加压阻断后最小值(PORHmin)和减压后反应性充血的微血流峰值(PORHpeak),其它观察指标还有微血流从开始减压到升至峰值的时间(Tp)、PORHmax(=PORHpeak-PORHrest)和PORHmax/Tp[=(PORHpeak-PORHrest)/T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PORHrest、PORHpeak、PORHmax均明显下降,而Tp和PORHmax/Tp明显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ORHrest的因素是空腹血糖(FBG)和舒张压(DBP);影响PORHpeak的因素是DBP;影响PORHmax的因素是DBP和FBG。结论: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下肢皮肤微血流改变,高血压、高血糖是导致其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踝肱指数(ABI)与超声彩色多普勒频谱、趾肱指数(TBI)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多功能外周血管检查仪及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仪对55位糖尿病患者行109例下肢动脉检查,测定ABI、TBI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结果 A1组(0.9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对36例高血压病人及30例正常人作了微循环检查.指标:1.微血管网络对血流阻力的指示,包括微动静脉管径、微血管条数及面积密度.2.微循环血液灌流指标,包括单根血管流速和流量,区域血流量,及微血管灌流比.结果:除微血管面积密度增加外,其余指标病人组均较正常组为低(P均<0.05);另外,微动脉(A_1、A_2)管径与舒张压呈直线负相关(P<0.05).提示本病微循环病变特征是微血管径变小,微血管网开放度降低及灌流状态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85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情况,并与2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粥样斑块为硬斑和混合斑为多,而对照组粥样块以纤维扁平斑为多,少量硬化斑,糖尿病以血管弥漫性病变为多,而对照组以较局限性病变为主.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以粥样硬化斑形成、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指数增高为主要特点.彩超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流最大剪切率(SR)的相关性,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技术,观察已确诊DM组84例、对照组46例的下肢动脉血管IMT、管径(D)、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生化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与DM组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DM组与对照组比较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下肢神经病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下肢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治疗后股动脉血流、腘动脉血流、足背动脉血流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能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的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糖尿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一个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在全息穴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在全息穴位上的应用文/于泉丽激光多普勒血流计(LDF)可以测量皮肤和内脏微区血流量(Microbloodflow,MBF)[1],已应用于皮肤、内脏以及穴位上的测量,但在全息穴位上的应用还未曾见有报道。本文根据全息生物学理论,用LDF...  相似文献   

11.
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非接触式扫描成像的原理,我们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LDI)测量失血和再灌注期间大鼠小肠组织灌流量的变化;比较人体皮肤鲜红斑痣在激光治疗前后血流量的变化以及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在不同状态下心肌灌流量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LDI能够客观反映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组织血液灌流量的变比。提示:测量一区域组织表面血流量可反映组织微循环功能,在临床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自动化测量系统,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的性能优于激光多普勒血流量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马微环境内异常Ca2+与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互作用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单泵等速微灌流系统分别行树鼩海马高、中、低Ca2+微灌流4 h,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量海马CA1区rCBF含量;并用电镜观测海马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微灌流Ca2+溶液...  相似文献   

13.
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研究了多巴胺对失血性休克大鼠(n=44)肾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影响,结果发现20μg及40μg/0.1ml/100g体重静脉注射后5分钟,20分钟时肾灌流量均有明显增加,月龄低的大鼠比月龄高的大鼠反应更敏感。失血性休克家兔(n=17)静脉注射多巴胺后(100μg/1ml/kg体重)20分钟,肾皮质微循环血液灌流量明显增加,但是用电磁血流量计同步测定左肾动脉血流量,结果发现并无明显增加。根据上述结果,作者认为多巴胺增加肾皮质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作用并不是通过肾血流量的增加,而可能是通过肾微循环内血液再分布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LDF测定幼儿、学龄前、学龄期三组健康儿童足甲襞微区血流量,并探讨体位变化对儿童足甲襞微区血流量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健康儿童156例,分为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4~6岁)、学龄期组(7~12岁)共三组,每组52名。2检测仪器:Ⅲ型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南开大学生产)。3检测方法:待测儿童检测前安静休息30分钟。测试部位选择左足各趾甲襞皮肤远心端中间部,待测足要干净。用LDF探头轻轻地垂直置于趾甲襞皮肤表面,以不压迫受试部位为宜。待LDF数码管显示的读数稳定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测定了336例正常人(平均年龄48岁,男232人,平均49岁,女104人,平均46岁)之舌尖、牙龈、口唇、左无名指指腹及甲襞之微区血流量。表明口唇部结果最稳定,变异系数最小,服从正态分布,而甲襞结果波动最大。认为口唇为测定体表微区血流量校为合适的部位。19例口唇或舌尖有阏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肝脏微循环血液灌流的影响,为临床防治高压电烧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2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高压电烧伤组(简称实验组)和假高压电烧伤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10只。用1万伏实验高压电击系统复制家兔高压电烧伤模型,采用LISCA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图像仪(LDPI)对家兔高压电烧伤前、即刻、1、2、4、8h肝脏微循环血液灌流量进行动态观测。结果与对照组同时相比较,实验组高压电烧伤后各时相肝脏左、右外叶血液灌流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电击前比较,电击后各时相血液灌流值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压电烧伤可导致家兔肝脏血液灌流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中小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而我们通过多年来的观察证明,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全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所发生的改变对末梢神经病变和肢端坏疽的发生和疗效具有明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63例,其中并发末梢神经病变者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0~73岁;糖尿病足坏疽33例,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龄37~74岁,全部存在中、重度甲襞微循环障碍。正常人50例,男性22例、女性28…  相似文献   

18.
于玲 《医学信息》2006,19(8):1415-14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起声检查对46倒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和40例同期住院的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下肢静脉血管形态、静脉管壁平滑度、各静脉的管径、管腔内回声情况和有无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46例)单支静脉受累9例(19.57%),2支静脉受累17例(36.96%),3支以上静脉受累20例(43.48}%);观察组股、膈静脉管径均较对照组粗(P〈0.05);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显示敏感,可作为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与头颅CT和脑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普勒技术对5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30例异常。其中25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对称性偏低,管径及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部分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幅慢波,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多普勒复查正常,说明CT正常不能否定脑缺性血管病的存在,CT不能代替多普勒检查,另5例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动脉血流量不对称,其中3例为双侧血管经狭窄,CT提示全脑萎缩,脑电图呈低幅慢波;另2例CT提示左颞后顶区,右枕外侧区梗塞,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表现相应部位慢波灶达6~7级。CT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多普勒检查和脑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故多普勒检查对监测脑动力循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归、川芎嗪注射液影响血瘀大鼠转归的血液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血瘀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颈动脉放血复制血瘀大鼠模型,通过微循环观察、器官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观察川芎嗪、当归对血瘀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血瘀时微循环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流变慢和血细胞聚集;经川芎嗪、当归注射液治疗后,微循环改善,血细胞粘附率和聚集率降低,器官微区血流量明显增加,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当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微循环障碍, 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器官血流灌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