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逐瘀汤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82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48例、对照组 34例),对照组予甲磺酸二氢麦碱、胞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逐瘀汤.观察中医征候、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MMSE),日常生活活动 (ADL).结果治疗组显效 24例,有效 18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 87%;对照组显效 13例,有效 8例,无效 13例,总有效率 6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 2=7.405,P< 0.01).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治疗组显效 24例,有效 17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 85%;对照组显效 6例,有效 9例,无效 19例,总有效率 4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 2=15.677,P< 0.01).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 MMSE,ADL积分,t=7.115~ 15.225,P< 0.01,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 MMSE和 ADL能力积分的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MMSE t=2.874,P< 0.01;ADL t=2.248,P< 0.05).结论补肾逐瘀汤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京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21-4523
目的:观察自拟葛根黄芪饮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检验配合葛根黄芪饮效果优于单用血栓通注射液的假设。方法: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280mg,1次/d。并于早期开始进行主动和被动综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用自拟葛根黄芪饮为主,结合辨证加味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6例,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基本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两组总疗效比较(x^2=4.72,P&;lt;0.05)。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在Brtmnstrom分级上肢比较(u=3.33,P&;lt;0.01)、下肢比较(u=3.32,P&;lt;0.01)。ADL在Barthel指数上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u=4.77。P&;lt;0.01)。两组治疗前后在全血比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方面比较,均明显下降(t=-64.51—21.6,P&;lt;0.05),治疗组纤维性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t=21.6,P&;lt;0.01)。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t=-9.28~0.38.P&;lt;0.05)。结论:葛根黄芪饮能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10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内外用药及颈椎牵引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戴芬)加颈椎牵引方法。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率为75.9%,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2.0%。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进行VAS评分。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X^2=7.53,P&;lt;0.01);且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10.17,P&;lt;0.01)。说明中医辨证内外用药加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并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为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客观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和瑞文标准智力测验(RSPM)评价认知功能,采用MRI技术测定脑叶和海马体积。结果:①血管性痴呆组P300峰潜伏时(435.57&;#177;89.95)ms较脑梗死组(367.77&;#177;29.14)ms和正常对照组(341.90&;#177;29.27)ms明显延长(F=5.16,P&;lt;0.01)。②血管性痴呆患者P300峰潜伏时与MMSE,BSSD评分呈负相关(r=-0.87,-0.89,t=6.89,7.05,P&;lt;0.01)。③血管性痴呆组额叶和颞叶体积【(15.19&;#177;1.51)%,(4.57&;#177;0.51)%】比正常对照组【(16.72&;#177;1.46)%,(4.92&;#177;0.50)%】显著较小(T=2.85,P&;lt;0.01;T=2.21,P&;lt;0.05)。④血管性痴呆患者P300峰潜伏时与额叶和颞叶体积呈负相关(r=-0.56,-0.62,t=5.53,6.65,P&;lt;0.01)。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P300峰潜伏时的延长反映与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病理改变,客观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5.
首灵健脑胶囊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功能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的疗效。方法:采用国际诊断标准选择60例VD患者,按随机数字量表分为治疗组32例(采用首灵健脑胶囊),对照治疗组28例[采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商品名喜得镇)]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中医症候改善疗效,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中医症状各项积分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比较它们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HDS及中医症状总积分的增加值分别为(4.9&;#177;2.1),(2.5&;#177;0.3)及(5.8&;#177;4.3)分,均较对照组明显[(3.4&;#177;1.9),(2.3&;#177;0.3)及(3.0&;#177;4.2)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0.01);而且治疗组MMSE量表的部分分项能力积分值的变化也比对照组明显,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0.01)。另外,治疗组微量元素锌的增加、镉等微量元素的减少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236~15.362,P&;lt;0.05或0.01);治疗组总有效率(56%,18/32)虽然比对照组(50%,14/24)高,但无统计学意义(r=0.23,P&;gt;0.05)。结论: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轻中度VD疗效肯定,能使患者微量元素的缺乏及代谢异常恢复平衡,改善脑功能、提高VD患者的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将退行性膝关节炎5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例中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26例中,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13,P&;lt;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用西医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加兰他敏治疗血管性痴呆2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加兰他敏冶疗血管性痴呆改善其智力程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0-05/2003-10大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8例,男19例,女1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肌肉注射,2次/d,20mg/次,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肌肉注射,2次/d,0.1g/次,1个疗程为8周,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由20题组成,共30项。分为5个方面: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回忆及语言。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长谷川痴呆量表(共11项,满分32.5分,&;lt;21.5分为可疑痴呆)评分,于治疗16周后进行疗效判定。显效(冶疗后2个量表评分平均提高5分以上)、有效(治疗后平均提高2~4分)、无效(治疗后平均提高O~1分),恶化(治疗后平均降低&;gt;2分)。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65%(13/2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6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44%(8/1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6,P&;lt;0.01)。结论 加兰他敏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和智能状况。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景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72-5372
目的 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从353例脑卒中患者中选择合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129例,分为针灸治疗组89例,多塞平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舒神开郁、调畅气机针刺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评分平均为(19.35&;#177;4.33)分,治疗后HAMD总评分平均为(11.12&;#177;5.45)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1543。P&;lt;0.01),其中临床治愈24例,显效26例,有效3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治疗前HAMD总评分平均为(20.02&;#177;4.87)分,治疗后HAMD总评分平均为(15.63&;#177;6.79)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228。P&;lt;0.01)。其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BI,FM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5999。24.2105,P&;lt;0.01;t=12.0491,8.6385,P&;lt;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1930,P&;lt;0.01)。结论 针刺疗法与多塞平均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但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多塞平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电针头穴及督脉穴治疗帕金森病: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冰  伦新  荣莉  林伍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24-4525
目的:观察电针头穴及督脉穴对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西药美多巴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头部穴位和督脉穴疗法,对照组单纯西药美多巴治疗,15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Webater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31/36)。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1%(17/2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5.42,P&;lt;0.05)。两组治疗后Webster积分分别为(6.73&;#177;0.61),(11.23&;#177;0.63),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8.86,P&;lt;0.01)。两组10项继发损害例数均减少。结论:电针头穴及督脉穴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继发性损伤障碍。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凤鹏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04-180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例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简易痴呆筛查量表(brife se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BSSD)评定认知功能结果:VD组MMSE评分(15.67&;#177;3.89)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7.10&;#177;1.491分和正常对照组(29.63&;#177;0.72)分(Z=-6.684,-6.861,P&;lt;0.01),脑梗死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936,P&;lt;0.01)。VD组BSSD评分(16.90&;#177;4.32)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8.40&;#177;1.16)分和正常对照组(29.90&;#177;0.31)分(Z=-6.690,-6.986,P&;lt;0.01),脑梗死对照组BSSD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705,P&;lt;0.01)。VD组与脑梗死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和语言复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P&;lt;0.05或P&;lt;0.01)。V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脑梗死对照组语言复述、注意、计算和短程记忆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结论:VD患者以记忆减退、语言认知相关的功能障碍、视觉空间认知功能障碍和注意障碍为突出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醒脑开窍法刺法配合百会透涌泉法及单纯应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法合用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方面的意义。方法:对126例脑卒中后偏瘫随机分治疗组44例,对照组Ⅰ42例,对照组Ⅱ40例,对照组1采用醒脑开窍刺法,对照组Ⅱ采用拜会透涌泉振法,治疗组两种方法合用,结果采用FMA评分法及Barthel检验。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对照的Ⅰ的总有效率67%,对照组Ⅱ总有效率58%,治疗组与对照组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与对照组Ⅱ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与2个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Ⅰ=4.042,P&;lt;0.01),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间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指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Ⅰ=2.103,P&;lt;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百会透涌泉法配合运用脑卒中后偏瘫的运动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记忆障碍的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记忆障碍特征及LA对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用临床记忆量表对60例LA患者,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记忆功能测查,同时对LA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测查。结果:LA组记忆商(MQ)(72&;#177;1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7&;#177;18)(t=6.32,P&;lt;0.01),各项记忆量表分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其中图像自由回忆[(11&;#177;5)比(24&;#177;5)](t=11.63),人像特点联系回忆[(14&;#177;5)比(24&;#177;5)](t=8.94)下降最明显;单纯LA组(77&;#177;1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Q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86,P&;lt;0.01),各项记忆量表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LA合并脑梗死组(CI)与单纯LA组比较,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显著降低(P&;lt;0.01或0.05),以指向记忆下降最明显[(11&;#177;7)比(16&;#177;6)](t=2.90,P&;lt;0.01);LA组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随病损程度加重而降低,指向记忆(t=2.36,P&;lt;0.05)、无意义图形再认(t=2.57,P&;lt;0.05)差异显著,余各项差异不显著(P&;gt;0.05);LA组中MQ≤69者17例,其中MMSE符合痴呆者5例,MQ为70~79者30例,MMSE符合痴呆者1例,MQ为70~79者痴呆发生率低于MQ≤69者(x^2=4.49,P&;lt;0.05)。结论:LA患者有明显的记忆障碍,LA的记忆损害既有主动回忆困难也有再认障碍,合并脑梗死加重记忆障碍,增加痴呆发生率,且记忆损害越重,痴呆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高脂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服用自拟中药补肾通脉汤,对照组服用绞股兰总甙片。结果:治疗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组有效率99%(52/54),对照组有效率73%(28/38)。治疗组比对照组全血黏度低(P&;lt;0.01)。结论:补肾活血法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改善血黏状况。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智能状况及其与文化程度、基础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智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脑卒中患者智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200例脑卒中患者[男124例,女76例;平均年龄(66&;#177;10)岁]均给予实验室检查及头颅CT扫描,测量病灶范围,计算病灶容积。病程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结合Hachinskl缺血指数诊断血管性痴呆,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排除严重抑郁患者。比较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和CT检查结果。结果:脑卒中后痴呆患者占36.5%(73/200)。痴呆组患者年龄[(69&;#177;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177;10)分,高于非痴呆组(63&;#177;7)岁、(12&;#177;8)分(F=8.95,11.34,P&;lt;0.05)。痴呆组患者受教育≤6年者65.8%(48/73),非痴呆组仅为43.3%(55/127)(x^2=6.11,P&;lt;0.05)。痴呆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者高于非痴呆组(87.7%,54.8%,38.4%比62.2%,26.8%,19.7%,x^2=6.15,9.47,9.95,P&;lt;0.05)。痴呆组患者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非痴呆组(F=4.96—5.62,P&;lt;O.05)。cT显示痴呆组病灶多为多灶(63%比33.9%),病灶容积显著大于非痴呆组(x^2=6.46~7.07,P&;lt;0.05)。结论:脑卒中后痴呆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智能障碍与年龄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与文化程度低和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相关;与高纤维蛋白原、高脂血症和病灶的部位、数量及病灶的总容积相关。  相似文献   

15.
自拟痴呆汤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自拟痴呆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和脑CT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DSM-IV诊断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以自拟痴呆汤为主和毗硫醇(Pyritinol)(脑复新)治疗,疗程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ADL)积分变化进行评估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的水平变化,观察脑萎缩分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血清E2和T水平均提高[从治疗前的(100&;#177;30)pmol/L,(7&;#177;5)mmol/L升至治疗后的(160&;#177;30)pmol/L.(15&;#177;4)mmol/L,E2/T比值降低(由治疗前的20&;#177;17降至治疗后的13&;#177;4)(t=8.7128,7.701,2.470,P&;lt;O.01)。观察组MMSE和ADL治疗前后差值为4.7&;#177;2.5,5.2&;#177;2.5;对照组为2.3&;#177;2.5,2.7&;#177;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3.7485,3.8974,P&;lt;O.01);观察组治疗后脑萎缩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好,(t=20.10,3.2314,2.4936,2.0046,P&;lt;O.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提高血清E2和T水平,降低E2/T比值,调节神经内分泌,使脑萎缩在形态学上有恢复正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张汉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34-4834
目的 观察中药袋配合推拿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1组46例,对照2组47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袋配合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对照1组采用中药袋疗法,对照2组采用推拿疗法,3组患者治疗期间每2周检查1次椎基底血液流变学情况,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与对照1组比较t=4、4,5、0,4、9,P&;lt;0、01;与对照2组比较t=2.8~3、3,P&;lt;0、05。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对照1组比较t=45.7,2.2,P&;lt;0.01或P&;lt;0.05;与对照2组比较t=45、9~-5、2,P&;lt;0、01或P&;lt;0、05。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2例。对照1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8例。对照2组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X^2=4.46,3、3,P&;lt;0、05,两个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X^2=0.11,P&;gt;0.05。结论 中药袋配合推拿疗法对椎一基底动脉血液流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联合治疗比单一疗法的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氟西汀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组33例,入院后在进行急性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氟西汀胶囊20mg,1次/d口服。对照组34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4周后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9/33),对照组为59%(20/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7,P&;lt;0.01),治疗组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t=-2.68,P&;lt;0.01),治疗组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i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分者为2例,抑郁发生率为6%(2/33),对照组4周后HAMD≥17分着8例,抑郁发生率为24%(8/34),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x^2=40.24,P&;lt;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氟西汀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减少脑卒中后抑郁急性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多重药物叠加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期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分别将25例阿尔茨海默病(A1zheimer’s,disease)和3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分为5个治疗组:A组:应用石杉碱甲;B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C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D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结合雌激素;E组:安慰剂组。治疗前,治疗第3,6个月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测定患者智能水平、结果:A~D组较E组智能水平明显改善(t=6.15~31.56,P&;lt;0.05)。B—D组较A组MMSE,ADL评分明显好转(t=3.05~13.89,P&;lt;0.05)。在VD患者中,与B组相比,C组智能水平明显改善(t=6.15~8.71,P&;lt;0.05)。在AD患者治疗6个月时,D组[(17.7&;#177;7.2)分]较B组[(16.2&;#177;5.8)分]的MMSE评分明显增加(t=2.89,P&;lt;0.05)。结论: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和结合雌激素分别对痴呆治疗有效,雌激素对VD的疗效不明显。在AD,VD的治疗中,联合用药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寻找有效改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独立步行能力的方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脑瘫治疗的热点题目。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对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康复科。对象: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92例脑瘫患儿。方法:92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2例,予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脑复康,1粒/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儿显效率的比较。②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对92例脑瘫患儿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有效率79%,对照组有效率5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74,P&;lt;0.05);3岁以下患儿,针刺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5.12,P&;lt;0.05);大于3岁年龄,针刺组有效率57%,对照组有效率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5,P&;gt;0.05)。针刺后患儿79%可翻身,62%可独坐,47%可膝爬,33%可独站,7%可独走。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5,11.1,16.2,10.2,5.17,P&;lt;0.05或P&;lt;0.01)。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独走项无差异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4,4.81,4.78,4.33,1.46,P&;lt;0.05)。结论: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岁前是脑瘫患儿针刺的最佳治疗时机;CT异常的脑瘫患儿其运动障碍明显高于CT无异常者,运动障碍多见于中央型萎缩,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见于皮质型萎缩;针刺可尽早建立脑瘫患儿的主要运动功能,为脑瘫患儿独立行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爱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68-6868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38),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临床记忆量表(MQ)评分进行功能评定。治疗组HDS、MQ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