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血脂代谢和[凝血]因子Ⅰ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以160例冠造阴性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分析了125例冠造阳性患者血清TG、TC、HDL-c、LDL-c和Fib的水平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血脂和[凝血]因子Ⅰ对不同年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患者血清TG、TC、LDL-c、Fib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而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TG、TC和LDL-c年龄与冠心病发生独立相关。结论早期干预高TG、TC和高fib血症有益于冠心病预防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1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病例46例,阴性病例35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1~168分。男性、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是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体重指数增加、低HDL、高LDL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结论男性、高胆固醇血症和高TG血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耳垂皱纹的相关性。方法:10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观察其耳垂皱纹是否存在,记录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阴性、阳性和心肌桥3种情况。并记录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患者76.5%有耳垂皱纹,阴性的患者仅26.3%有耳垂皱纹,耳垂皱纹阳性患者中91.2%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经X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耳垂皱纹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关性。经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和吸烟是耳垂皱纹的危险因素(OR值〉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耳垂皱纹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耳垂皱纹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物理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81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病例46例,阴性病例35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1 ~ 168分.男性、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是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体重指数增加、低HDL、高LDL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结论 男性、高胆固醇血症和高TG血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冠心病(CAD)发病的关系。方法:分析167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如体重指数、腹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82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中代谢综合征阳性52例占65.0%,30例代谢综合征阴性占35.0%。85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中代谢综合征阳性21例占24.7%,代谢综合征阴性64例占75.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73例代谢综合征阳性中,冠脉重度病变40例,冠脉轻度病变20例,冠脉造影正常13例;而代谢综合征阴性94例中,冠脉重度病变仅19例,冠脉轻度病变29例,冠脉造影正常46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对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2例持续性ST-T改变者经TEAPT的动态ST-T变化以及阳性结果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经TEAPT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关系。结果:3例(25%)经TEAPT阳性中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危险因素至少2项。9例阴性者2项危险因素2例,其中1例孤立性U波倒置,合并阳性者计4例,经冠脉造影均有1支及1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结论: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不是慢性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改变。经TEAPT阳性或有孤立性U波倒置并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2项者应尽快作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学体积描记法在指尖脉搏容积(PAV)评价内皮功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阐明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40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胸痛患者,依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CAG+)组288例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CAG-)组121例。应用内皮功能诊断仪,采用光学体积描记法分析反应性缺血后的PAV,并分析PAV值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确定PAV作为预测冠心病指标的临界参考值。分析各组受试者年龄、性别、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甘油三酯(TG)、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和体质量指数(BMI)等危险因素,将PAV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AG+组患者PAV值明显低于CAG-组(P<0.01);PAV预测冠心病的临界点为1.37,如以PAV值<1.37来预测冠心病,其敏感度为74.65%,特异度为44.63%,阳性预测值为76.24%,阴性预测值为42.52%;Logistic回归分析,PAV与高血压、吸烟史和TG呈负相关关系(OR=1.476,OR=2.002,OR=1.844,P<0.01)。结论:PAV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史和TG相关,PAV=1.37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临界参考值。  相似文献   

8.
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A)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320例拟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常规化验检查,并在入院48小时内测其尿白蛋白滤过率(UAER)。结果MA阳性组冠心病发病率(68.1%)明显高于MA阴性组(45.1%)(P<0.01),且MA阳性组病情重、冠脉多支病变的可能性更大。MA是独立于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的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2.11,P<0.01,95%Cl:1.18 ̄3.74)。结论M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UAER有助于识别冠心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单自琴 《医学综述》2015,(2):317-319,32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对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诊治的有症状或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可疑冠心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监测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32例)。测量比较两组QTc间期等心电图指标的改变。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糖尿病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和阴性组在ST段严重压低时各心电图指标中QT和QTc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显著长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动态心电图上除ST段发生特征性变化外,QTc也会发生延长等相应的变化,联合ST段和QTc变化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50岁以上高血压伴胸痛女性253例,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析冠心病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11月50岁以上女性高血压伴胸痛患者25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0例和非冠心病组83例,分析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下降的比例为52.4%,而非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下降的比例为32.5%,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高于非冠心病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伴糖尿病的比例为22.4%,而非冠心病组伴糖尿病的比例为12.0%,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尿蛋白阳性患者比例,冠心病组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50岁以上女性高血压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密度脂蛋白降低(HDL-C)、糖尿病,新的可能的危险因素是尿蛋白阳性。  相似文献   

11.
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排双源螺旋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有创的冠脉造影(CAG)的结果为金标准,使用64排DSCT对50例疑似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200支冠脉共578个节段进行分析,评价DSCT对冠脉明显狭窄(狭窄≥50%)诊断的情况.结果DSCT检出冠心病的准确程度达到97.7%.分别以节段和各支冠脉进行分析,DSCT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9.7%、96.9%、87.5%、94.6%、933%和85.6%、90.9%、88.5%、88.5%、88.5%.以不同部位的冠脉病变对CAG和DSCT的诊断结果进行比对分析,DSCT对于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诊断的符合率均较高.对DSCT和CAG检出冠脉狭窄节段或发现病变冠脉的能力进行经χ^2检验,χ^2值分别为3.497和1.737,P〉0.05,DSCT和CAG在发现冠脉的狭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DSCT冠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检出冠心病的准确程度高,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心病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300例疑似冠心病者以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采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评价其准确性。结果268(89.33%)例冠心病者,32(10.67%)例非冠心病者,268例冠心病者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阳性者265例,阴性3例,32例非冠心病者多层螺旋CT阳性2例,阴性29例;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灵敏度98.88%,特异度93.75%,阳性预测值99.25%,阴性预测值90.91%;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各个病变部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冠状动脉近端的血管检查结果各指标均优于冠状动脉远端的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安全、无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丽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27-152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60例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G)。结果:60例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平均为(9.8±2.2)mm。左冠状动脉直径为0.30~0.73cm,右冠状动脉直径为0.26~0.73cm。冠状动脉类型:右优势型30例,左优势型6例,均衡型24例。在60例患者中,CAG诊断阳性55例,阴性5例;MSCT诊断阳性50例,阴性10例。以CAG作为判断标准,MSCT诊断敏感性为90.9%(50/55),特异性为100.0%(5/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高,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可合理判断冠状动脉类型与长度、直径,可成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影像学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情况较好(100%,100%,85%),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结果不佳(50%)。64排螺旋CT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与≥50%的一致率分别为89.4%与94.4%。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但必要时仍需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对比,以提供辅助信息从而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诊的40例根据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照标准,对40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2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6.0%(96/100),特异性为93.8%(392/418),阳性预测值为78.7%(96/122),阴性预测值为98.9%(392/396),与CAG结果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冠心病的诊断中,64SCTCA对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有着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一种安全可靠、风险小、无创伤的筛检手段,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裴晓阳  张向隆  李松  颜雯  杨冀衡 《吉林医学》2011,(20):4076-4078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58例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并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94.6%,阳性预测值为87.3%,阴性预测值为96.4%。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评价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作用。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患者86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5例中,运动试验阳性23例(真阳性),阴性12例(假阴性)。冠状动脉造影阴性51例中,运动试验阳性14例(假阳性),阴性37例(真阴性)。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5.7%,特异性为72.5%,准确性为69.8%。平板运动试验强阳性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为81.3%。往往在低运动量时出现阳性改变者真阳性率高;运动量不足易出现假阴性结果。结论: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时,应综合分析患者运动量的高低、ST段改变的形式和程度等,以提高其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李爱莲  许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133-134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84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后1个月内行冠脉造影(CAG),以CAG检查结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TE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敏感性76.0%、特异性67.6%、准确性72.6%、假阳性32.3%、假阴性24.0%,其中多支病变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较单支病变高(P〈0.01)。结论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安全、无创、价廉、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CT一站式检查结合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拟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于我院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并在2周内于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和分析CTA图像,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81.25%,准确率为92.65%,阳性预测值为94.34%,阴性预测值为86.67%,Kappa值为0.79,一致性较高;CTA对冠脉主要分支病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比较:LAD>LCX>LM=RCA,特异度比较:RCA>LAD>LCX>LM,准确率比较:LAD>LCX>RCA>LM。结论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冠心病的辅助检查和筛查手段在临床应用,有较高的排除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20排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方法 对80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多层CT成像(MD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及分级诊断有无差异.结果 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2%、81.1%、62.3%和89.8%,二者分级诊断具有中度至高度一致性.结论 320排CT冠脉成像可对冠状动脉疾病作初步评估,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