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酚(简称总酚)与顺铂、多西他赛联用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La细胞接种于96孔板,加入0、50、75、100、125μg/ml总酚,然后加入0.1、1、5μg/ml顺铂或5、10、20μg/ml多西他赛,培养24、48、72 h,每孔设只加相同浓度顺铂或多西他赛的对照孔和只加培养液的对照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取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接种到培养瓶中,分别加入5μg/ml顺铂、20μg/ml多西他赛、50μg/ml总酚、5μg/ml顺铂+50μg/ml总酚、20μg/ml多西他赛+50μg/ml总酚,并设对照组,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用总酚联合顺铂、多西他赛培养的HeLa细胞与相同浓度顺铂、多西他赛培养者相比,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更高(P均〈0.05),形态学改变更明显。结论总酚与顺铂、多西他赛联用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总酚与顺铂、多西他赛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SPIO)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细胞活性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应用不同浓度SPIO(0 μg/ml、14μg/ml、28μg/ml、56μg/ml、84μg/ml、140μg/ml、280μg/ml、560μg/ml、840μg/ml)标记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检测细胞标记率,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四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功能.结果 SPIO含铁浓度84 μg/ml标记24小时,细胞标记率可以达到100%;以后随SPIO浓度的增加,细胞内吞噬的铁颗粒增加,当SPIO含铁浓度为280 μg/ml时,细胞内吞噬铁颗粒达到饱和;当SPIO含铁浓度大于280 μg/ml时,细胞活性下降,吞噬能力降低;当SPIO含铁浓度大于140 μg/ml时,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 SPIO含铁浓度为(84~140)μg/ml标记24h,细胞的标记率为100%并且不影响细胞活性、细胞增殖能力及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对于骨髓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效果。方法培养骨髓瘤细胞至对数生长期,调整细胞浓度为(3~5)×105/ml,接种于96孔组织培养板中,100μl/孔,于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24h。设实验孔、空白对照孔和5-FU阳性对照孔。实验孔分别于10μl对数生长期骨髓瘤细胞中加入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浓缩上清液至终浓度分别为30、60、90、120、150、180μg/ml,每个浓度重复9孔,5-FU阳性对照孔终浓度为400μg/ml。连续培养24、48和72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浓度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浓缩上清液对骨髓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对骨髓瘤细胞SP2/0有杀伤作用,发酵产物浓度为150μg/ml时,杀伤作用最大,杀伤率最大为78.845%,相当于400μg/ml的5-FU对骨髓瘤细胞SP2/0的杀伤作用。结论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对于骨髓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3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SW480分别用无血清培养液稀释的终浓度为15、30、60、120和240μg/ml的人参皂苷Rh3作用24、48及72h,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终浓度为15μg/ml的人参皂甙Rh3作用于SW480细胞24及72h,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终浓度为15、20μg/ml的人参皂甙Rh3作用于SW480细胞24及72h;应用丫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染法计算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 15μg/ml人参皂苷Rh3作用48h即可明显抑制SW480细胞增殖,其作用随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30μg/ml人参皂苷Rh3作用72h抑制率超过80%;15μg/ml人参皂苷Rh3作用24h部分细胞凋亡,胞浆呈棕色,作用72h凋亡细胞增多;15μg/ml人参皂苷Rh3作用24h细胞凋亡率为25.5%,20μg/ml人参皂苷Rh3作用24h细胞凋亡率为31%,未见细胞坏死,15μg/ml人参皂苷Rh3作用72h细胞凋亡率为55%、坏死率为7%,20μg/ml人参皂苷Rh3作用72h细胞凋亡率为67.5%、坏死率为7%。结论人参皂苷Rh3能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诱导其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在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过程中产生的凋亡蛋白表达量探讨其凋亡途径。方法应用Annexin V-FITC与碘化丙啶(promide iodine,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15μg/ml、30μg/ml、60μg/ml、120μg/ml和240μg/ml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HepG2细胞24小时后的细胞凋亡情况;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30μg/ml、60μg/ml及120μg/ml)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HepG2细胞24小时及60μg/ml和120μg/ml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HepG2细胞48小时后细胞中细胞色素c、裂解的胱冬蛋白原9(cleaved caspase-9)和胱冬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当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浓度为15μg/ml、30μg/ml和60μg/ml时,可诱导HepG2细胞出现细胞凋亡,且细胞色素c、裂解的胱冬蛋白原9和caspase-3的表达量增加;随南蛇藤提取物浓度的增加(30μg/ml、60μg/ml及120μg/ml),蛋白表达亦增强。结论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促使膜间蛋白细胞色素c表达和释放活化caspase-9与caspase-3而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溴隐亭对垂体泌乳素腺瘤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体外培养MMQ细胞株并进行MTT比色实验,共设置6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和1个空白组,实验组在培养基和细胞悬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25、0.250、0.500、1.000、2.000、4.000μg/ml)溴隐亭,分别记为0.125μg/ml组、0.250μg/ml组、0.500μg/ml组、1.000μg/ml组、2.000μg/ml组、4.000μg/ml组,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培养基及细胞悬液,空白组仅加入等体积的培养基;根据半数抑制浓度(IC50)筛选最适浓度溴隐亭进行后续试验。再采用最适浓度的溴隐亭处理MMQ细胞48 h,制备条件培养液(CM),各实验组在培养基和细胞悬液基础上分别加入最适溶度的溴隐亭和CM,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培养基和细胞悬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泌乳素(PRL)浓度及其变化率。用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LV-GFP)感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制备HUVEC/LV-GFP,用CM孵育HUVEC/LV-GFP细胞,各实验组在培养基和细胞悬液基础上分别加入最适浓度的溴隐亭和CM,CM组在培养基和细胞悬液基础上仅加入CM,1.000μg/ml组在培养基和细胞悬液基础上仅加入1.000μg/ml溴隐亭,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基和细胞悬液;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管样结构形成情况并计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与最适浓度溴隐亭组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 6个实验组MMQ细胞增殖抑制率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培养48 h、72 h 0.125μg/ml组、0.250μg/ml组、0.500μg/ml组、1.000μg/ml组、2.000μg/ml组、4.000μg/ml组MMQ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培养24 h,培养72 h 0.125μg/ml组、0.250μg/ml组、0.500μg/ml组、1.000μg/ml组、2.000μg/ml组MMQ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培养48 h(P0.05);而培养48 h与培养72 h 4.000μg/ml组MMQ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软件计算抑制MMQ细胞增殖的IC50接近0.500μg/ml,遂选用0.250、0.500、1.000μg/ml溴隐亭进行后续实验。1.000μg/ml+CM组PRL浓度及变化率均低于0.500μg/ml+CM组、0.250μg/ml+CM组和对照组;0.500μg/ml+CM组PRL浓度及变化率均低于0.250μg/ml+CM组和对照组;0.250μg/ml+CM组PRL浓度及变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CM组MMQ细胞外血管样结构计数多于0.250μg/ml+CM组、0.500μg/ml+CM组、1.000μg/ml+CM组、1.000μg/ml组、对照组;0.250μg/ml+CM组MMQ细胞外血管样结构计数多于0.500μg/ml+CM组、1.000μg/ml+CM组、1.000μg/ml组、对照组;0.500μg/ml+CM组MMQ细胞外血管样结构计数多于1.000μg/ml+CM组、1.000μg/ml组、对照组;1.000μg/ml+CM组MMQ细胞外血管样结构计数多于1.000μg/ml组、对照组;1.000μg/ml组与对照组MMQ细胞外血管样结构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TG、VEGF表达水平高于0.250μg/ml组、0.500μg/ml组、1.000μg/ml组,0.250μg/ml组PTTG、VEGF表达水平高于0.500μg/ml组、1.000μg/ml组,0.500μg/ml组PTTG、VEGF表达水平高于1.000μg/ml组(P0.05)。结论溴隐亭可通过抑制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血管形成而抑制其生长与侵袭,而这种抑制作用与下调PTTG/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凋亡细胞胞浆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南蛇藤提取物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药物作用24h时,其IC50为111.8μg/ml,作用48h时,其IC50为99.7μg/ml,作用72h时,其IC50为43.0μg/ml;药物干预24h时,HepG2细胞停滞在G0-G1期,并产生细胞凋亡亚二倍峰。在药物为15μg/ml、30μg/ml和60μg/ml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4.91%、31.95%和21.94%,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5.449,P〈0.05);在药物浓度为30μg/ml、60μg/ml和120μg/ml并分别作用24h和48h时,Caspase-3活性逐渐增强。结论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强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被传至40代龄后,在培养液中加入人参根皂甙(SRG)sμg/ml,人参果皂甙(SFG)1.5μg/ml和人参茎叶皂甙(SSLG)1.0μg/ml可分别延长细胞传代寿命的120%,110%和130%。当培养液中三种皂甙的终浓度分别在1.78~16.00μg/ml,0.50~4.50μg/ml和0.25~4.00μg/ml范围内时。实验结果表明,高代龄细胞的饱和密度明显增加,细胞的克隆生长也受到显著影响,SRG的作用较SFG和SSLG更明显。而同样条件下三种皂甙对低代龄细胞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然紫草素衍生物SYUNZ-7对肿瘤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进行SYUNZ-7对MG-63、GLC-82、HepG2、KB、MGC-803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检测,计算IC50值。SYUNZ-7体内抗瘤实验通过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及小鼠移植瘤模型进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YUNZ-7对MG-63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血管生成。结果SYUNZ-7对MG-63、GLC-82、HepG2、KB、MGC-803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15±0.07)μg/ml、(2.17±0.03)μg/ml、(9.98±0.22)μg/ml、(5.42±0.01)μg/ml、(6.42±0.15)μg/ml,SYUNZ-7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呈现浓度依赖性;1、2、4 mg/kg SYUNZ-7对MG-63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24.6%、38.1%、41.1%,随着SYUNZ-7剂量的增加对MG-63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抑瘤率也增高(P<0.05);MG-63细胞经6.25μg/ml SYUNZ-7处理24、48、72、96 h和2%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72 h的凋亡率分别为27.9%、58.2%、65.0%、71.5%、1.2%。MG-63细胞经1.56、3.12、6.25、12.5μg/ml SYUNZ-7处理72 h的凋亡率分别为11.8%、68.1%、70.4%、51.4%,SYUNZ-7可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诱导MG-63细胞凋亡;随着SYUNZ-7处理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MG-63细胞G2/M前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上升,SYUNZ-7对MG-63细胞S期至G2/M期转化有阻滞作用;SYUNZ-7各浓度组中的肿瘤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均低于15%DMSO溶液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SYUNZ-7可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裸小鼠移植瘤血管的生成。结论天然紫草素衍生物SYUNZ-7体内外抗瘤作用较强,其机制可能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脂多糖(LPS)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生长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于HCASMC的无毒性反应浓度范围,为开展介入术后再狭窄相关研究建立HCASMC炎症活化模型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方法体外培养的HCASMC 3~5代,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用噻唑蓝比色实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μg/ml,0.01μg/ml,0.1μg/ml,0.5μg/ml,1μg/ml,5μg/ml,10μg/ml,100μg/ml)LPS在不同作用时间(24 h,46 h,72 h)下对HCASMC活力影响,酶标仪492 nm处测定各组A值,细胞活力=(实验组A值-调零孔A值)/对照组A值。结果 LPS在低于100μg/ml浓度范围内,干预HCASMC时间短于48 h未出现细胞毒性,多表现为促细胞增殖效应,而干预时间大于48 h则显现出较为明显的细胞毒性,且细胞活力随LPS浓度的增大而减低;干预72 h后LPS浓度在0~0.01μg/ml范围内有促增殖作用,0.1~0.5μg/ml浓度则产生轻微的细胞抑制作用,但细胞毒性不明显,在1~100μg/ml浓度下HCASMC毒性反应逐渐出现,且HCASMC活力随LPS浓度的升高而减低。同一浓度水平的LPS随着作用时间延长,HCASMC的细胞活力逐步下降,且作用时间越长下降越明显。结论LPS在浓度0.1μg/ml以下未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其中LPS浓度0.01μg/ml干预24 h,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最显著,可作为建立炎症诱导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活化模型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 HCV 的抑制作用。方法用 HCV 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 HepG2细胞.制成 HCV感染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 PAP 干预该模型;利用荧光定量 PCR 法分别于药物干预后48h、96h、144h 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同时以不同浓度干扰素(IFN)处理该模型作为对照。结果 PAP 处理 HepG2感染 HCV细胞模型后,细胞内 HCV RNA 含量在48h、96h、144h 各组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在第48h,HCVRNA 含量100μg/ml 组和10μg/ml 组<1μg/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 组及对照组;在第96h,HCV RNA含量100μg/ml 组和10μg/ml 组<1μg/ml 组<0.1μg/ml 组和0.01μg/ml 组<对照组;在第144h,HCVRNA含量100μg/ml 组及10μg/ml 组<1μ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组及对照组。培养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各组间在48h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96h,培养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100μg/ml组及10μg/ml 组<1μg/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 组及对照组;第144h 时,培养上清液中 HCV RNA 含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100μg/ml 组、10μg/ml 组及1μg/ml 组<0.1μg/ml 组、0.01μg/ml 组及对照组。PAP 对 HCV 的抑制作用随 PAP 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100μg/ml 组对 HCV的抑制作用最强。IFN 干预该模型亦得出相似结果,以3.0×10~4IU/ml 组对 HCV 抑制作用最强。PAP 与 IFN 均以第48h 的抑制效果最好,在48h、96h 及144h时,PAP 对 HCV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 IFN(P<0.01)。实验浓度的 PAP 未引起细胞死亡或脱壁,对细胞的形态、生长也无明显影响。结论 PAP 对 HCV 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IFN。实验浓度的 PAP 对细胞形态及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丙肝灵、小柴胡汤、复方黄芪3种中药在体外对HCV结构区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探讨中药抗HCV作用的机制。方法:在能稳定表达HCV结构区基因的HelaD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小柴胡汤、复方黄芪、丙肝灵3种中药培养48小时后,通过MTT法和对RT-PCR的扩增片段进行扫描的半定量方法分别检测3种中药对HelaD细胞的细胞毒性最低浓度以及对HCV结构区基因转录量的变化。结果:①小柴胡汤、复方黄芪及丙肝灵在浓度分别为1g/ml、0.8g/ml、0.6g/ml、0.4g/ml时,HelaD细胞与不加药的正常组相比,其存活率都低于95%。(P<0.05)。②在3种中药浓度为0.1g/ml时,HelaD细胞经RT-PCR得到的DNA片段显示在紫外光下与内对照GAPDH基因DNA片段的亮度比值分别为:0.24、0.10和0.12;在3种中药浓度为0.001g/ml时,该比值则分别为0.75,0.67和0.61。结论:小柴胡汤、复方黄芪及丙肝灵在浓度低于0.2g/ml时对HelaD细胞已无毒性作用;在3种中药浓度分别为0.1g/ml,0.01g/ml,0.001g/ml时,对HCV结构区基因转录都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减低,对HCV mRNA转录量均分别相应地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黄芩苷与人肝癌HepG-2细胞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Hoechst33258/PI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在25~100μg/ml的药物浓度作用下,细胞增殖被抑制。药物浓度在50μg/ml下作用48h,细胞抑制率达50.63%,药物浓度在75μg/ml下作用48h细胞,抑制率达77.62%。抑制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药物浓度在50μg/ml时作用48h,可见HepG-2细胞皱缩、细胞核碎裂成碎片,呈现典型的凋亡改变;随着黄芩苷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随药物浓度的增加,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呈增加趋势,而Bcl-2表达减少。结论黄芩苷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进而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线粒体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A1(apoAl)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胆固醇酯含量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l)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以50 ng/ml的佛波酯诱导人THP-1,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再经50μg/m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充分诱导使其转变为负脂的泡沫细胞;然后用不同浓度apoAl(5μg/ml、10μg/ml、15μg/ml、20 μg/ml)孵育泡沫细胞24 h,以apoAl(10μg/ml)孵育泡沫细胞6 h、12 h、24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变化,用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含量;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浓度apoAl干预泡沫细胞后ABCA1 m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经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apoAl和ABCAl多克隆抗体干预泡沫细胞后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 (1)THP-1经佛波酯(50 ng/ml)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μg/ml)分别干预48 h后可成功诱导为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2)apoA1可促进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逆向转运,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3)随着apoA1干预浓度增加,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ABCA1 mRNA的表达变化不显著,但蛋白表达增加,0 μg/ml与5 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 apoAl干预浓度下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5±4)%与(43±9)%、(33±4)%、(28±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ABCAl抗体干预可增加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的表达.结论 apoA1-ABCA1通路参与泡沫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apoA1起关键作用,apoA1增加ABCA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降低ABCA1蛋白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苦参、金银花、胃康和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抑菌作用。方法取Hp标准菌株(SS1,NT2)菌液各1μl,分别接种于含不同浓度的苦参、金银花、胃康和阿莫西林血琼脂培养皿中,37℃培养72 h后观察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4种药物对Hp SS1、NT2的MIC阿莫西林为16和32μg/ml,胃康均为1 000μg/ml,金银花为12 500和6 250μg/ml,苦参均〉25 000μg/ml。结论直接抑制和杀灭Hp效果西药优于中药。中西药联用可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虫花棒束孢菌株固体培养物进行有机溶液提取,并测定其抗肠道病毒71型(EV71)、黄热病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活性。方法选取7个虫花棒束孢菌株,经常规活化、培养后,收集菌丝或培养混合物,采用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得到粗提物。利用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法评价不同粗提物浓度(1.6、8.0、40.0和200.0μg/ml)抗4种供试病毒的活性。结果菌株1705、1785、2138、2140、2142、2185、CBS111113粗提物含量分别为417.1、346.4、380.7、338.0、474.3、458.0、475.9 mg,均为黄褐色油状;菌株2138、2140、2142的粗提物对登革病毒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其中,菌株2138在200.0μg/ml浓度下对登革病毒有抑制作用,且无明显细胞毒性;菌株2140在40.0μg/ml和200.0μg/ml浓度下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且能够抑制50%的细胞病变;菌株2142在40.0μg/ml时对登革病毒有抑制,且无明显细胞毒性。其他菌株的粗提物对4种供试病毒均无明显抗病毒活性。结论不同来源虫花棒束孢菌株粗提物抗登革病毒活性不同,以菌株2142的抗病毒活性较强。部分菌株粗提物无明显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对天然药物IHA-01的敏感肿瘤细胞,并对其抗瘤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体外培养12种人肿瘤细胞株,经3.125、6.25、12.5、25和50μg/ml 5个浓度IHA-01作用48 h后光镜下观察细胞株形态变化,采用CCK-8法计算IC50值(半数抑制浓度),确认敏感细胞株及最佳作用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IHA-01最佳作用浓度下敏感细胞株细胞凋亡情况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5个浓度IHA-01均能抑制12种癌细胞增殖,确定结肠癌HCT-8细胞为敏感细胞(IC50值最低),最佳作用浓度为1.29μg/ml;鼻咽癌CNE-2细胞为不敏感细胞(IC50值最高)。1.29μg/ml的IHA-01作用后HCT-8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CNE-2细胞(P均〈0.01)。结论 IHA-01对HCT-8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基醇咔唑化合物BTB3体外抗细粒棘球蚴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羊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继发感染小鼠来源的生发层细胞,用浓度为1、2、4、8、10和20μg/ml的BTB3作用3 d后,分别采用美兰染色法和CCK-8法检测原头节和生发层细胞的活性。用扫描电镜观察10μg/ml BTB3对生发层细胞造成的损伤。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囊,用浓度为1、5和10μg/ml的BTB3作用2周后,观察其对囊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囊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 10μg/ml和20μg/ml BTB3组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为(100.0±0.0)%和(85.2±7.2)%。但当浓度降低后,原头节死亡率均低于10%。生发层细胞经8、10和20μg/ml BTB3作用后,其细胞活性抑制率均达100%,其余低浓度BTB3组的抑制率随浓度的降低而降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BTB3可使生发层细胞发生脱落、皱缩以及空腔化。10μg/ml BTB3作用于棘球蚴囊14 d后,全部囊均出现塌陷。其超微结构显示,BTB3作用后棘球蚴内囊中出现了细胞脱落和不均匀的现象。结论 BTB3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发层细胞和棘球蚴囊均有较强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棘球蚴药物。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加入5μg/m L,10μg/ml和20μg/m L三种浓度的异丙酚1μL,采用ATP—Lite法测定三组48小时后对应的活细胞数,每组重复试验9次,结果取平均值。计算HepG2细胞抑制率:HepG2细胞抑制率(%)=(异丙酚组活细胞数/4×10~4)×100%;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β-catenin和Tcf-4的基因表达mRNA的作用。结果随异丙酚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并且因子β-catenin和Tcf-4的基因表达mRNA的计量亦逐渐降低。结论异丙酚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HepG2细胞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终浓度为0、20、50、100、200μg/ml葛根素处理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浓度的增殖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及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及凋亡指数,碘化丙啶(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葛根素可提高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此效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除24 h 20μg/ml外,其余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0μg/ml(P0.05);不同浓度葛根素处理48 h后的早期、晚期凋亡率、细胞凋亡指数、G0/G1期细胞比例、凋亡促进基因Bax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升高,而S期、G2/M期细胞比例、凋亡抑制基因Bcl-2水平降低(P0.05)。结论葛根素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该作用可能与提高凋亡促进蛋白表达、降低凋亡抑制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