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癌抗原125 (CA125)的变化特征,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与CA125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一般状况等5个指标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检测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CA125的水平,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同一Child-Pugh分级伴有腹水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比无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CA125水平随腹水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血清CA125的水平能够反映病情的轻重程度,血清CA125还可作为腹水存在与否的实验室常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卓鹏 《医学综述》2005,11(12):1150-1151
为探讨血清淀粉酶(AMS)对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我们测定4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MS,并与肝纤维化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本文46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本科2004年6月至2005年3月的住院患者。诊断依据2000年9月西安第六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1]。男40例,女6例,年龄24~78岁,平均(53.36±11.62)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4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按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腹水、肝性脑病的程度,采用Child-Pugh方法进行肝功能分级,A级17例,B级11例,C级18例。30例来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s TRAIL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和肝脏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Child-Pugh分级,另选3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其血清s TRAIL水平,并同时检测肝纤标志物HA、PⅢNP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s TRAI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 TRAIL水平随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升高(P<0.05),与HA、PⅢNP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3(P<0.05),0.314(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血清s TRAIL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HA、PⅢNP联合检测对评估肝硬化的病情判断及无创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LC)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0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50例正常门诊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TC、HDL-C和apo-A1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结果:LC患者TC、HDL-C和apo-A1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由A级到C级逐渐下降,且在A、B、C各级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C患者血清TC、HDL-C、apo-A1水平可以较准确反映LC患者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对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纤四项与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195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7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别进行肝纤四项及细胞因子(IL-6,IL-8,IL-10)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肝硬化组患者肝纤四项(HA、LN、PCIII、IV-C),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患者3项细胞因子检测指标(IL-6,IL-8,IL-1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肝功能A、B、C级的肝纤四项中的HA、LN、IV-C和细胞因子检测指标(IL-6、IL-8、IL-10)均依序逐渐升高,PCⅢ无明显变化,除CⅢ外其他检测指标均与Child-pugh分级之间正相关。结论对肝纤四项与细胞因子进行联合测定,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有助于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意义(附6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关航 《广西医学》2006,28(3):363-36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2例肝硬化患者和21例对照组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并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水平(40.1±28.9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3.6±9.7μmol/L),P<0.01,且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A、B、C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对肝功能分级的价值。方法测定9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并与对照组60例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这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血清AST/ALT、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时血清AST/ALT、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值均随着肝功能分级递增而呈现上升趋势,各级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总胆红素的测定值也随着肝功能分级递增而呈现上升趋势,B级与C级,A级与C级间差异有显著性,但A级与B级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电解质紊乱情况和病情相关性。方法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87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和1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电解质水平,并根据临床症状、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诊断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电解质Na ,Cl-,K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各级之间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hild-PughB,C级患者同时存在多种电解质紊乱。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电解质紊乱程度与Child-Pugh分级有相关性,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可伴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最为常见。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可高达42.3%,研究PBC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特点或可为PBC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目的 分析PBC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临床意义,为PB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2018年7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PBC患者121例。其中进展为肝硬化者65例(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39例、Child-Pugh B级19例、Child-Pugh C级7例),未进展为肝硬化者56例。选取同期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者101例。收集PBC患者和健康者一般资料、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指标。比较PBC患者与健康者,肝硬化患者、非肝硬化患者、健康者,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指标。结果 PBC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健康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高于健康者(P<0.05)。非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FT3、FT4水平低于健康者,TSH水平及TPOAb、TGAb阳性率高于健康者(P<0.05);肝硬化患者FT3、FT4水平及TGAb阳性率低于非肝硬化患者,TSH水平高于非肝硬化患者(P<0.05)。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FT3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TSH水平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FT4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FT3、FT4水平低于Child-Pugh B级肝硬化患者,TSH水平高于Child-Pugh B级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 PBC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与健康者存在差别;发生肝硬化的PBC患者FT3、FT4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提示TSH可能有一定促肝纤维化作用,而FT3、FT4在PBC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中可能存在负性作用;在PBC肝硬化患者中,FT3水平随PBC患者肝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TSH水平随PBC患者肝功能分级升高而降低,FT3、TSH水平侧面反映了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方法实验组:肝硬化患者58例;对照组:正常健康者40例.血清学检测指标:NO、NOS含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SB)、清蛋白(ALB)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NO明显增高,与Child-Pugh A级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NOS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Child-Pugh A、B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血清NO水平随肝硬化Child-Pugh 分级增加而增高,而血清NOS却呈负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1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成三组,即慢性乙型肝炎组111例、肝硬化组108例、肝癌组98例,将排除慢性肝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均作CHE、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胆固醇(Chol)水平测定.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HE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CHE水平最低,与Chid-Pugh A级和B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碱酯酶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程度较敏感,动态观察胆碱酯酶的变化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变化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期经病理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因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共41例,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1期7例、S2期10例、S3期4例、S4期5例、肝硬化15例,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11例,C级14例,以及对照组15例,行上腹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运用CT机自身携带的软件,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肝脾体积进行测量;并计算肝脏各叶体积占总肝体积百分比、肝脾体积之比,将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对照。结果肝右叶、左内叶、总肝体积从正常肝脏到轻度肝纤维化(S1-2期)逐渐增大,从重度肝纤维化(S3-4期)到晚期肝硬化减小;肝左外叶、尾状叶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脾脏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从肝功能A级到C级,肝右叶、肝左内叶及总肝体积逐渐缩小,而左外叶和尾状叶体积及脾脏体积逐渐增大。结论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脂多糖(LP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 90 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PN、LPS 及MMP-2 水平,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三者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APN、LPS 及MMP-2 较对照组高(P <0.05)。Child-Pugh 分级B、C 级患者血清LPS、MMP-2 较A 级高,C 级较 B 级高(P <0.05)。血清APN、LPS 及MMP-2 敏感性分别为75.0%(95% CI :0.687,0.816)、79.2%(95% CI :0.728,0.875)和66.7%(95% CI :0.594,0.734);特异性分别为47.8%(95%CI :0.416,0.533)、45.7% (95% CI :0.409,0.517) 和69.6%(95% CI :0.651,0.750);3 项指标联合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66.7% (95% CI :0.603,0.742),特异性为97.8%(95% CI :0.951,0.98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APN、LPS 及 MMP-2 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APN、LPS 及MMP-2 对肝硬化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诊 断肝硬化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血清脯氨酸肽酶的活性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活性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比色法对 3 2例慢性肝炎 ,2 7例肝炎肝硬变 ,14例重症肝炎的血清PLD、丙氨酸转氨酶 (ALT)进行检测 ,并与 3 0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肝脏疾病组中的慢性肝炎、慢重肝、肝硬变患者的PLD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PLD与ALT的异常率比较 ,肝慢性肝炎、肝硬变的PLD显著升高 (P <0 .0 5或 0 .0 1) ,且以肝硬变升高幅度最为显著。结论 PLD活性测定是一项反映慢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舒瑞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AST、TBil、DBil、ALT、LN、HA、PC-III和IV-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AST、TBil、DBil、ALT、LN、HA、PC-III和IV-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效果良好,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 ase,CHE)水平变化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时检测120例肝硬化和8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PA和CHE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PA和CH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项指标均随Child-Pugh分级升高而明显降低。结论:血清PA和CHE水平变化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2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6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各2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瘦素水平(3.80±0.85)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9±0.76)μg/L(P<0.05);肝硬化组血清leptin水平(6.39±1.23)μ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3.80±0.85)μg/L(P<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至C级组血清leptin水平逐渐升高,A级与C级组相比较,血清l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增加,其水平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观察血清叶酸水平与肝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叶酸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59例肝硬化患者、42例非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叶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肝硬化伴腹腔积液患者叶酸水平更低,且与肝硬化伴腹腔积液患者叶酸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清蛋白、丁酰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反映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和肝纤维化进程指标具有良好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81,0.8923,0.8210)。结论:肝硬化患者FA水平显著降低,与肝纤维化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血清FA水平检测将成为有价值的肝硬化诊断指标,对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及疗效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明  徐曼曼  陈煜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55-1459
背景 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或吸收异常,但相关检测在临床尚未普及,终末期肝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确切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干预缺乏针对性。 目的 检测分析肝硬化、ACLF患者外周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及其与病因(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住院的ACLF(含前期)患者共21例为ACLF组。选择同期住院进行择期内镜下治疗或复查的肝硬化患者9例为肝硬化组,患者均为代偿期。选择5例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病因将ACLF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分为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应用质谱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维生素B1、维生素B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及微量元素血锌、血锰、血硒水平,分析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与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 结果 ACLF组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MELD评分均高于肝硬化组,ALB低于ACLF组(P<0.05)。ACLF组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血硒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和肝硬化组血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维生素B1、维生素B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血锰、血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血硒水平低于非酒精性肝病亚组(P<0.05)。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与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与MELD评分呈相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 C级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 结论 肝硬化和ACLF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肝硬化和ACLF患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血硒明显降低,临床治疗中可酌情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20.
刘春秋  柳红  佘青 《医学综述》2012,18(17):2878-288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检测对早期诊断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 3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三组(A级10例、B级14例、C级14例),另选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四组患者的血尿素氮(BUN)、24 h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和血清Cys 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上升,Ccr逐渐下降,SCr和Cys C逐渐上升(P<0.05);Cys C、SCr均与Ccr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而Cys C的相关系数较高。结论 Cys C能更早期发现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常规监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Cys C水平,对防治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