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2018年全球有1810万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1],最终约50%转移到骨骼,脊柱骨转移在骨转移中最常见(约占70%)[2],其中94%~98%的脊柱转移瘤为硬膜外转移瘤[3]。恶性肿瘤脊柱转移大部分是溶骨型或混合型,其破坏了正常的骨组织结构,导致脊柱不稳,进而引起脊柱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从而降低生存率[4]。治疗脊柱不稳的预防性内固定手术术中失血少于紧急治疗手术术中失血,且围术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风险更低,术后功能改善也更好[5、6]。  相似文献   

2.
脊柱转移瘤外科诊断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约70%的癌症患者出现不同部位的转移。脊柱是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据统计转移至脊椎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肺和肝脏,居第3位。研究表明约有40%以上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发生脊柱转移。脊柱转移瘤以胸椎多见,其次为腰椎。最容易发生脊柱转移的恶性肿瘤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肾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直肠癌等,其中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最为多见。转移的主要途径为血行播散,少数为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3.
正脊柱是恶性肿瘤常见骨转移部位,约占全部骨转移瘤的5%~10%[1]。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则为脊柱转移瘤治疗新型微创术式,其通过穿刺针经皮穿刺自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可快速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程度,恢复椎体强度,提升椎体稳定性,避免椎体塌陷,且创伤小,止痛效果显著[2]。目前对PVP与传统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成形术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尚少见报道。因此,为探讨上述  相似文献   

4.
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30%~70%存在脊柱转移瘤,其中转移至胸椎者70%,腰椎20%,颈椎10%;伴有脊髓压迫的患者占10%~20%[1,2].以往对脊柱转移瘤倾向于保守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延长,其中少数患者甚至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对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完善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伴脊髓压迫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术前评估与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脊柱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脊柱不稳、椎体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或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速死亡进程。随着癌症发病率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脊柱转移瘤发生率越来越高,近7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发生脊柱转移。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率在过去十年中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有术后并发症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数量也在增加,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来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一个合适、权威和完善的预后评分系统对治疗方式的选择、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常见脊柱转移瘤预后评分系统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评估优缺点及准确性,为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脊柱转移瘤的发生率和检出率明显增高,约27%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瘤~([1])。死于癌症的患者中,尸检发现有脊柱转移瘤者超过2/3~([2])。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一种微创外科手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PVP可迅速缓解脊柱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恢复椎体的部分高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PVP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骨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1]),在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中约有80%发生骨转移~([2]),其中约有50%为脊柱转移~([3])。脊柱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是难以忍受的慢性疼痛(占90%以上)~([4]),导致患者卧床不起或依靠轮椅生活的情况~([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中位生存期不长的转移性脊柱肿瘤患者,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往往陷于两难境地,既要解决患者症状,又没有必要行开放性手术让患者面临创伤及并发症等风险~([6])。随着微创理念和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发生的部位,其中约10%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会出现硬膜外脊髓压迫。姑息性放疗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曾是转移性脊髓压迫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前者对放疗不敏感肿瘤无效且疗效具有延后性,后者还常常损害脊柱稳定性。随着近年来手术技术和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改进,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减压手术经历了开放性手术减压、分离手术减压、微创手术减压和激光间质热消融减压等手术方案。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案,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评估,尽量减少手术风险,以确保后续放疗的顺利开展。本文就脊柱转移瘤减压手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脊柱转移的几率为30%~40%,在前列腺癌、乳腺癌患者中脊柱转移癌发生率更是高达50%以上。脊柱转移癌会影响脊柱强度引起脊柱不稳,随着病情发展会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在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中,出现脊柱转移并引起硬膜外脊髓受压(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的占40%[1]。脊柱转移癌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神经症状、维持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10.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位于脊柱的原发恶性肿瘤少见,约10%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发生于脊柱和骶骨,约80%的成人脊柱肿瘤是恶性肿瘤[1~3]。脊柱原发肿瘤中,骨髓瘤最多见,其次是骨巨细胞瘤、脊索瘤、软骨肉瘤、骨母细胞瘤等。由于  相似文献   

11.
脊柱肿瘤占全身肿瘤的66%,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占20%~40%,脊柱转移瘤是脊柱原发肿瘤的4倍〔1〕。常见的脊柱恶性肿瘤:浆细胞瘤、脊索瘤、软骨肉瘤、淋巴瘤,脊柱恶性肿瘤的80%位于椎体上;位于脊柱后结构、特别是年轻患者,往往是良性的,常见的有:血...  相似文献   

12.
通力协作、共同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瘤是脊柱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因椎体和附件的广泛破坏导致脊柱不稳,引起临床上难以处理的疼痛;若侵犯椎管压迫脊髓,将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患者只能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脊柱转移瘤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然而长期卧床会导致各种并发症。临床上部分晚期肿瘤患者的死亡多是由各种并发症所致。近年来,随着肿瘤综合治疗的广泛开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使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13.
血管栓塞后肿瘤切除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栓塞后肿瘤切除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邢更彦,姚建祥,陈克林,匡正达,李禾,孙炜恶性肿瘤脊柱转移占转移瘤的20%左右。病人一旦发生脊柱转移,多为肿瘤晚期。常伴有剧烈疼痛、截瘫或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近年来,虽更多作者主张积极治疗,但碍于脊柱转移瘤切除...  相似文献   

14.
李舰南  尚玉琨  蔡良  白晶 《脊柱外科杂志》2004,2(3):142-145,164
目的 比较核素全身骨平面显像和MRI、CT及X线在脊柱转移瘤及其他脊柱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3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脊柱疾病患者行^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显示局部异常浓聚、局部异常稀疏和局部加其他部位异常浓聚或稀疏为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行MRI、CT、X线片三种影像检查的一种以上.其中104例行MRI、61例行CT、107例行X线片检查。结果 骨显像诊断脊柱疾病的灵敏度为:转移瘤91.7%,原发恶性肿瘤73.3%,良性肿瘤54.2%.瘤样病损81.8%,炎性病变100%.压缩性骨折100%。61.1%的转移瘤患者伴有其他部位骨骼的异常浓聚或稀疏灶(58.3%可明确诊断为骨转移瘤)。非转移瘤的其他脊柱痰病.20.2%伴有异位异常浓聚或稀疏灶。MRI、CT和X线的灵敏度分别为:转移瘤96.8%、100%和79.3%;原发恶性肿瘤95.7%、93.3%和78.3%;良性肿瘤95.0%、92.3%和54.5%;瘤样病损100%、100%和80.0%;炎性病变100%、100%和69.2%;压缩性骨折均为100%。结论 核素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瘤的最佳方法。对其他脊柱疾病,几种影像技术各有其优势。而核素骨显像对判断病灶是单发抑或多发及是否伴发其他骨骼病变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脊柱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可造成椎体病理性骨折以及脊髓、神经压迫并导致疼痛、畸形甚至瘫痪,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既往主要依据Tomita、Tokuhashi等评分对脊柱转移瘤进行预后评估,并确定治疗方案。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的研究逐渐深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随之出现了新的脊柱转移瘤的预后评估模型及治疗决策框架。同时,脊柱转移瘤的微创外科治疗、立体定向放疗以及靶向治疗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脊柱转移瘤的新型决策框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脊柱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骨转移瘤,高达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脊柱转移[1].脊柱转移瘤常常引起椎体骨折、脊柱不稳、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等及其他合并症.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解除神经压迫的因素.[方法]从2003年1月~2009年7月,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女12例,男9例;平均年龄58.3岁)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percutaneous vertebmplasty)治疗,并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调查,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1例手术均成功,椎体成形术中平均每个椎体骨水泥(PMMA)注射量约(2.9±0.3)ml(I.7-4.1 m1).大部分患者94%(19/21)、88.2%(15/17)、100%(14/14)术后短期及长期均有良好的治疗止痛效果,术前VAS平均8.38±0.653降至术后1年随访内平均2.69±1.75.根据ADL评分,大部分患者无伴疼痛或伴轻微疼痛,其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缓解胸椎转移瘤引起顽固性疼痛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其通过增加椎体强度、提高脊椎的稳定性防止病椎塌陷引起的脊髓受压产生的神经功能障碍,同时降低了椎管内肿瘤的浸润.PVP可能成为缓解椎体转移瘤导致疼痛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骨转移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骨转移瘤概述 骨骼是除肺和肝脏以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70%~80%的癌症患者最终会发生骨转移,其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5~40倍,是骨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措施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同时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最常累及脊柱,其中胸椎最多见,腰椎和颈椎次之。绝大多数脊柱转移瘤侵犯硬  相似文献   

19.
正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随着乳腺癌预后的不断改善,骨转移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约有8%的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其中高度恶性患者的骨转移率达到69%[2]。脊柱是乳腺癌骨转移最常发生的部位,约占所有骨转移病例的2/3[3]。与其他脊柱转移的肿瘤相比,乳腺癌患者往往有较长的预期寿命[4]。但由于大多数乳腺癌脊柱转移癌呈溶骨性改变[5],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也较高[6]。因而乳腺癌脊柱转移  相似文献   

20.
脊柱肿瘤是脊柱外科领域的一大难点,尤其是脊柱恶性肿瘤,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制约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2001年-2003年2月,笔者对32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在实施肿瘤切除手术的过程中留置化疗泵,此后间断瘤腔给药,初期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该方法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