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半夏泻心汤化合物及靶标,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阈值进行化合物筛选,将靶标输入Uniprot获取靶标对应的基因Symbol;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The Human GeneDatabase)获取CAG疾病基因,并筛选出与半夏泻心汤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运用Cytoscape3.7.1软件绘制“疾病-中药-化合物-交集靶标(基因)”网络图、STRING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靶点和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G:Profiler数据分析平台进行GO富集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设置OB和DL值筛选得到半夏泻心汤化合物189种,在获得交集基因80个后,剔除不含交集基因(靶标)的化学成分后,最终筛得化合物148种,GO富集分析后共获得符合筛选标准的条目1 188条,其中分子功能59条、生物过程1 086条、细胞组成43条,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97条。槲皮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小檗碱等为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活性成分,STAT3、TNF、AKT1、HSP90AA1、TP53等为主要作用靶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化合物和核心靶点HSP90AA1、潜在靶点EGFR之间均能较好的结合,涉及氮化合物的代谢、氧化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胃癌通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上皮细胞通路。结论 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小檗碱,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精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黄精的化学成分进行收集,借助计算机辅助预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性质并结合obioavail 1.1和pre-Caco-2预测模型对活性成分群进行初筛;对所有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靶点识别;采用Cytoscape3.6.1软件进行“活性成分-靶标”网络的构建,并利用“network analyzer”插件对网络的拓扑性质进行分析;采用在线分析工具DAVID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黄精中已鉴定的39个化合物,其中18个具有良好的ADME性质的化合物,这些潜在的活性成分中,共有14个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19靶标与黄精抗肿瘤的活性密切相关。通过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对网络进行分析,共获得个4关键化合物:黄芩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异甘草素、(2R)-7-羟基-2-(4-羟苯基)-4-苯丙二氢呋喃;2个关键靶标:前列腺素G/H合酶2、热休克蛋白90AA1。在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时,共获得12条与抗肿瘤相关的通路。结论 黄精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构建升麻Cimicifugae Rhizoma化学成分-靶点-代谢信号通路网络,探讨其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PharmMapper获取升麻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将其与乳腺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升麻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进一步利用靶点-成分反向筛选得到治疗乳腺癌的升麻潜在活性成分;通过GeneMANIA数据库获取间接靶标和“蛋白-靶点”互作网络,并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筛选关键靶标;采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使用分子对接将潜在活性成分和关键靶标配对,以证实前期靶标筛选和反向药效团匹配的可靠性;通过DAVID网站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利用R语言和在线绘图网站(omishare tools)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获得升麻潜在活性成分共68个,与乳腺癌相关疾病靶点48个,关键靶点为ESR1、SRC和HRAS。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484条,细胞组成(CC)条目7条,分子功能(MF)条目75条。KEGG通路富集筛选获得到2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标与升麻潜在活性成分匹配性较好。结论 升麻主要通过作用于ESR1、SRC、HRAS等靶点,调节癌症通路、蛋白多糖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起到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并分析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关键化合物、作用靶点、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检索丹参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s、NCBI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CIS的靶点,并将药物和疾病交集后的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作用靶点-疾病网络。通过Bioconductor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 1.5.6、AutoDock vina 1.1.2将得到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运用Pymol和Ligplot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从丹参中共筛选出65个活性成分和108个对应靶点,以及CIS交集后获得靶点87个,其中度值大于50的靶点有6个,包括AKT1、IL6、FOS、VEGFA、MAPK1、EGFR,即本研究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24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出134条信号通路(P<0.05),以PI3K-AKT信号通路所占靶点数目最多。构建的药物-化合物-作用靶点-疾病网络显示,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等活性化合物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与6个核心靶蛋白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合能远小于-5 kJ/mol)。结论 丹参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包括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等,可作用于AKT1、IL6、FOS、VEGFA、MAPK1、EGFR等核心靶点,共同参与调节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细胞凋亡、抗炎、神经保护等作用,可能是丹参治疗CIS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新  刘肖莹  蒋蕾  杨波  彭海生 《药学研究》2022,41(6):357-364,37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丹参-川芎-葛根有效活性成分抗高血压的相关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Uniport数据库,获得丹参-川芎-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高血压相关靶点。运用Venny数据库构建丹参-川芎-葛根和疾病靶点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并将得到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使用RStudio 1.4.1106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对“药材-活性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可视化。采用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将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运用PyMOL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通过筛选共获得68个活性成分,759个高血压相关靶点,62个交集靶点。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丹参-川芎-葛根通过调节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AGE-RAGE、松弛素、cGMP-PKG等通路起到抗高血压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β-谷甾醇与NOS3、FOS、VEGFA、AKT1等核心靶点结合能力较好。结论 证实了丹参-川芎-葛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筛选黄芩Scutellariae Radix的主要活性成分,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探讨其治疗鼻咽癌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TCMSP、String及Genecard等数据库,获取黄芩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鼻咽癌疾病的靶点,并制作蛋白互作网络。通过Cytoscape 3.7.2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基于生物信息学开源软件Bioconductor以及R统计程序设计语言对黄芩作用的生物学过程以及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黄芩的36个有效成分通过调控48个靶点和99条通路对鼻咽癌进行治疗,4个关键的化合物为汉黄芩素、黄芩素、刺槐素及β-谷甾醇,可通过AKT1、JUN、CASP3、VEGFA等关键靶蛋白介导AGE-RAGE、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7等信号通路发挥抗鼻咽癌作用。结论 黄芩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参与鼻咽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潜在机制。方法 分别从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提取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组方药物的潜在生物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点,疾病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并通过STRING web平台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在DAVID平台上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Maestro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采用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Western blottitng和免疫荧光实验验证。结果 共筛选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组方药材含有的41种有效化合物,177种成分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其中,黄芩苷、柴胡皂苷、槲皮素、鱼腥草素等是重要的活性化合物。PI3K、Akt、EGFR、MAPK3、GRB2、PIK3R1等是关键靶点。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被认为是3条重要的信号通路。相关成分、靶点和通路与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提示,筛选的12个关键靶点可与大多数主要活性化合物紧密结合。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可以抑制PI3K和Akt的蛋白表达,与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一致。结论 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主要通过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分子网络研究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 借助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四逆散的活性成分,筛选条件为口服利用率、药物相似性和血脑屏障透过率,并挖掘四逆散活性成分靶点和抑郁症的治疗靶点。利用韦恩图找到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对应相应成分定义为四逆散抗抑郁的有效成分。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预测,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交集靶点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最后使用Cytoscape 3.6软件进行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有效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构建和拓扑分析。结果 筛选出了四逆散107个有效成分和28个重要的抗抑郁症靶点。四逆散抗抑郁症的重要靶点显著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钙信号通路等10个信号通路中。结论 本研究从分子网络的角度初步揭示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其主要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以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为中心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丁匀乔  杨波  彭海生  蒋蕾  张文远 《药学研究》2022,41(10):639-644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酸枣仁-当归”药对治疗失眠的重要靶标。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酸枣仁-当归”药对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失眠相关靶点;在Cytoscape3.7.2软件中构建“酸枣仁-当归”药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韦恩图得到该药对与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Autodock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借助R studio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得到“酸枣仁-当归”药对有效成分11个,靶点88个,失眠相关靶点1 348个,交集靶点20个,6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分析发现丁子香萜与MAOB结合能力最强。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得到,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神经递质受体的活动等,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等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结论 “酸枣仁-当归”药对可能通过MAOB、ACHE、SLC6A4等靶标调控胆碱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等信号通路来起到多因素共同治疗失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防风-乌梅药对治疗荨麻疹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结合口服利用度≥ 30%和类药性分析≥ 0.18,在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筛选防风-乌梅药对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荨麻疹靶点,通过靶点映射确定药对活性成分作用的荨麻疹靶点;借助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中BiNGO和MCODE插件对靶基因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和聚类分析。结果 从防风-乌梅药对中筛选得到槲皮素、山奈酚、汉黄芩素、欧前胡素、升麻素等16个活性成分,作用于IL-6、TNF、SRC、EGFR、IL-8、PTGS2等62个荨麻疹相关靶点,调控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kB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8条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炎症反应、肽-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分解代谢等生物过程。结论 充分揭示了防风-乌梅药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荨麻疹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肿节风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GeneCards在线数据库筛选肿节风活性化合物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前列腺癌-肿节风-靶点网络图,然后结合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R软件对靶点进行GO分类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结果从肿节风中筛选出活性成分10个,其与前列腺癌共同作用靶点170个,GO功能分析发现靶点主要与膜伐、对氧水平、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有关。KEGG通路分析发现肿节风治疗前列腺癌主要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前列腺癌(PCa)、流体剪切应力(FSS)与动脉粥样硬化(AS)等通路密切相关。结论肿节风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达到治疗及辅助治疗前列腺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GEO数据库多芯片联合分析及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化橘红防治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ETCM、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Mapper等数据库结合文献报道,获取化橘红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GEO数据库多芯片联合分析获得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的差异表达基因,联合GeneCard、DisGeNET和DiGSeE等数据库筛选出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的潜在疾病基因。对疾病基因和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以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橘红活性成分–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化橘红防治动脉型肺动脉高压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化橘红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将化橘红主要活性成分与网络拓扑分析后所得到的排名前10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Autodock Vina预测其分子结合自由能及Pymol作分子对接可视化图。结果 筛选出活性成分15个,得到可作用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的靶点150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CNKI、PubMed、Drugbank、Stitch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平台检索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肿瘤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冬虫夏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构建网络互作(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基因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得到冬虫夏草22个化合物,86个抗肿瘤共同靶点,主要包括环加氧酶(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胱天蛋白酶3(CASP3)、JUN基因等关键靶点。GO分析与KEGG通路结果显示,冬虫夏草抗肿瘤涉及到多种生物学过程以及PPAR、花生四烯代谢、5-羟色胺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将关键化合物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冬虫夏草抗肿瘤可能的前5个主要活性成分11,14-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黄豆黄素、胆甾醇和豆甾醇与关键靶点PTGS2、PTGS1、PGR、HMGCR和CNR1均能自发结合。结论 初步探讨了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及相关通路,发现冬虫夏草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抗肿瘤,为后期实验验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黄芪进行多成分、多靶点研究,分析其在卒中相关性肌少症中的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方法 采用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芪活性化合物并进行初步筛选;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化合物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卒中相关性肌少症作用靶点,取两者交集获得交互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Network analyzer功能构建共同靶点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并结合Cytoscape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 收集筛选出黄芪20个活性化合物,616个作用靶点,卒中相关性肌少症136个作用靶点,交集出25个交互靶点,其中AKT1、IL-6、TNF、IGF1R、ESR1等蛋白相互作用最明显,主要在细胞基质中影响类固醇结合、锌离子结合、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雌激素受体活性、胰岛素及能量代谢等生物过程,通过胰岛素抵抗、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在卒中相关性肌少症中发挥作用,AKT1、PI3CG、mTOR、IL-6、TNF等交互靶点在各通路中参与次数较多。结论 黄芪在卒中相关性肌少症中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其可能通过调控IRS-1/PI3K/AKT2/mTOR信号通路,靶向调控胰岛素抵抗途径相关能量代谢障碍,进而治疗和预防卒中相关性肌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对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在线数据库TCMSP、PubChem Search、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OMIM获得鱼腥草活性成分、成分靶点及疾病靶点信息。借助Cytoscape3.7.1软件构建鱼腥草活性成分-病毒性肺炎作用靶标网络,将靶蛋白运用String10.0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通过DAVID 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 从鱼腥草中共筛选出16个主要活性成分,共涉及到311个靶点,与病毒性肺炎相关的靶点64个。从PPI网络分析中发现关键靶点为IL2、TNF、AKT1、JUN、VEGFA、MAPK8、CXCL8、PTGS2等。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鱼腥草治疗病毒性肺炎可能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磷酸酶结合、蛋白磷酸酶结合、内肽酶活性、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结合、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等73个GO功能有关,涉及到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甲型流感、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130个信号通路。结论 鱼腥草针对病毒性肺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机制的显著治疗作用,并且推测能够通过调节与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有关的生物通路对COVID-19进行防御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芪-川芎药对治疗脑卒中的药理机制。方法 通过多个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调研检索黄芪、川芎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以CTD在线分析平台挖掘脑卒中的相关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脑卒中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合并获取核心网络,并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黄芪、川芎中49个有效化合物,靶点蛋白272个,核心靶点蛋白39个,KEGG富集通路10条。作用通路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结论 黄芪-川芎药对中槲皮素、山柰酚等化合物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发挥治疗脑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复方丹参滴丸的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Disgnet和TTD数据库检索心绞痛疾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Metascape开放平台对复方丹参滴丸与心绞痛的交集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注释。采用SYBYL2.1软件的Surflex-Dock模块对筛选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复方丹参滴丸中筛选出76种活性化合物,涉及500个潜在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成分靶点与心绞痛疾病靶点取交集,共获得457个交集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作用靶标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共包含158个节点,其中重要的靶点有STAT3、TP53、AKT1、JUN、MAPK1、HSP90AA1等。复方丹参滴丸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积极调节细胞迁移等GO生物过程,参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心绞痛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与靶点有较强的结合。结论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推测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筛选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重要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分析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和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的叶片在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的作用机制差异,为分析两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其资源的精准利用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福建金线莲叶(the leaves of A.roxburghii,Arl)和台湾银线兰叶(the leaves of A.formosanus,Afl)的差异代谢物;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其差异代谢物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的作用差异。结果 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初步得到Arl和Afl的46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黄酮类、糖苷类和甘油磷脂类等,其中有23种差异化合物具有潜在药用活性。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了23种差异化合物的759个相关靶点,与肝纤维化疾病的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得到交集靶点249个,其中AKT1、STAT3、VEGFA等48个关键靶点被预测为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差异靶点;作用靶点较多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为Arl相比Afl含量较高的化合物,预示Arl中富含更多可以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化合物。GO富集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银线兰的差异成分参与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的信号通路有所不同,VEGF信号通路为Arl相比Afl含量较高的差异化合物的主要差异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酶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为Arl相比Afl含量较低的差异化合物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的主要差异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各差异成分与其对应的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表明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银线兰叶片中存在一些差异代谢物,预测了其治疗肝纤维化疾病作用机制差异,并初步验证了其作用靶点,为金线莲资源的精准利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分析款冬花在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确定款冬花中的主要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BATMAN-TCM数据库对款冬花主要化学成分的潜在靶点进行整理;在GenCLiP 3和GeneCard数据库搜索COVID-19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款冬花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各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款冬花治疗COVID-19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包含化合物14个、靶点104个、疾病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444个(P<0.05),其中包括生物过程(BP)条目325个、细胞组成(CC)条目44个、分子功能(MF)条目75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94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绿原酸B(3,4-dicaffeoylquinic acid)和异绿原酸C(4,5-dicaffeoylquinic acid)与蛋白的亲和力要优于瑞德西韦。结论 款冬花中主要化合物能通过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和ACE2结合,作用于多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方法 选取丹香冠心注射液中丹参中有机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类成分丹酚酸B、丹酚酸D、迷迭香酸及降香中挥发油类成分橙花叔醇、氧化橙花叔醇、香兰素为研究对象,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数据库对8个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借助GeneCards、OMIM、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与心绞痛、心肌梗死相关的靶点,将化合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然后通过String、Omicsbean等数据库筛选核心靶点及通路,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丹参、降香“药材–成分–靶点–通路–药理作用”网络图,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最后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剖析丹香冠心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结果 8个化合物通过作用于35个核心靶点干预了33条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外周镇痛、中枢镇痛、抗血栓、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神经保护、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各类成分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群及通路群,又各有偏重,各通路群间通过共有靶点连接,显示出不同成分间的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结论 丹参可通过抗炎、外周镇痛、抗血栓、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等发挥抗炎、活血、祛瘀等功效,起到君药的作用。降香除调节上述相关过程外还可通过作用于中枢镇痛相关受体从而发挥理气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辅助君药丹参起到臣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