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1例既往化疗或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的方案化疗,其中培美曲塞500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滴超过10min,第1天;顺铂25mg/m2静滴,第1~3天;或卡铂300mg/m2静滴,第1天;或奥沙利铂65mg/m2静滴,第1、8天。21d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21例患者中,部分缓解5例,稳定8例,进展8例,近期有效率为23.8%,疾病控制率为61.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1年生存率为27.8%(5/18)。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二钠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39例老年(70~82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单药培美曲塞二钠一线化疗,PEM: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培美曲塞二钠24 h前口服地塞米松4 mg,2次/天,连服3 d;培美曲塞二钠前1周起口服叶酸400μg,1次/天,连服至培美曲塞二钠结束后21 d;用培美曲塞二钠前l周维生素B12 1000μg肌内注射。按RECIST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至少完成2个治疗周期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计算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以上周期,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17例,进展PD13例,中位随访8个月(2~21个月),中位TTP6.5个月(1.5~11个月),中位OS 8个月(3~17个月),1年生存率38.5%(15/3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均未达IV度,可耐受。结论培美曲塞二钠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稳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伏美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设计。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接诊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筛选45例, 剔除2例, 最终43例纳入分析, 其中男性29例, 女14例, 年龄(51.79±6.28)岁, 腺癌43例;对照组筛选45例, 剔除3例, 最终42例纳入分析, 其中男性26例, 女16例, 年龄(52.06±5.41)岁, 腺癌42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 1次/21 d, 每个治疗周期首日用药。对照组口服吉非替尼片250 mg/次, 1次/d, 21 d为1个治疗周期;试验组口服甲磺酸伏美替尼片40 mg/次, 2次/d, 21 d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均维持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蛋白-1(...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洛铂治疗多方案治疗失败的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多线方案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50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洛铂治疗: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洛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3-4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22例,疾病进展(PD) 14例,总有效率28.0%,疾病控制率72.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洛铂治疗多线方案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药二线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老年复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28例单药培美曲塞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周期;30例单药多西他赛化疗:多西他赛40mg/m2,第一、八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周期.结果:培美曲塞组和多西他赛组有效率分别为25.0%、23.3%,中位生存期分为9.8个月、8.1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19.2%、2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培美曲塞组未发生Ⅲ度和Ⅳ度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从二线单药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化疗中获益,培美曲塞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田述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570-2572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和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57例肺腺癌初治患者,随机分入PO组(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奥沙利铂135 mg/m2,第1天,予以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疗程;n=29)和PC组(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顺铂25 mg/m2,第1、2、3天,予以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疗程;n=28)。经两周期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组总反应率为37.9%,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为35.7%;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组临床获益率为72.4%,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为78.6%;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9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为22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组总生存期为41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为39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组患者3~4级呕吐发生率为3.4%,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为10.7%;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组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或者顺铂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具有相同的疗效,但联合奥沙利铂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胶南市人民医院的485例住院患者,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三组,比较各组CEA、AFP、CA19-9、CA125、PSA、NSE水平的差异,并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肾功能各指标对各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结果 CA125在CCr<25组(164.5±32.0)U/mL要明显高于CCr 25~50组(49.3±31.2 U/mL)和CCr>50组(17.2±2.0)U/mL;PSA在CCr<25组(3.3±0.1)μg/L要明显高于CCr 25~50组(2.7±1.7)μg/L和CCr>50组(1.4±0.2)μg/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r降低是CA125升高的危险因素,OR=0.946,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导致CA125、PSA的血清浓度改变,从而导致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8.
郑小卫  程斌  王增  翁琳  洪卫  张沂平 《中国药房》2012,(22):2078-2079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复发或进展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一线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治疗方案为培美曲塞二钠500mg·m-2,第1天给药,21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有效率为8.0%(4/50),疾病控制率为76.0%(38/50),1年生存率为55.3%(26/47),中位生存期为1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伤、皮疹、骨髓抑制。结论: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57例Ⅲb~Ⅳ期NSCLC患者。均接受初期4个周期的诱导化疗且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按组织学类型分为鳞癌组(22例)及非鳞癌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并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治疗中止时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客观有效率(RR)(13.6%vs.22.9%)及疾病控制率(DCR)(54.5%vs.71.4%)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数分别为3个月和5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2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均较轻微。结论:晚期NSCLC组织学类型对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的疗效具有显著的影响,培美曲塞在非鳞癌患者的维持治疗中较鳞癌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易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 (CA242)、甲胎蛋白(AFP)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良性胃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血检测CEA、CA242、AFP水平,比较三组血清CEA、CA242及AFP水平差异;并比较不同分期胃癌患者血清CEA、CA242及AFP水平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CEA、CA242及AFP水平为(25.47±2.74) ng/mL、(58.63±5.18) U/mL、(89.74±7.24)μg/L,对照组[(3.89±0.42)ng/mL、(13.41±1.43)U/mL、(18.67±1.34)μg/L]、健康组[(2.34±0.23)ng/mL、(8.63±1.12)U/mL、(14.32±1.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Ⅳ期患者血清CEA、CA242及AFP水平为(42.85±3.76)ng/mL、(70.41±6.32)U/mL、(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晚期非鳞状NSCLC初治患者38例,一线进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 d1,联合顺铂25 mg/m2 d1~d3或卡铂(AUC=5)d1,每3周为1个周期重复,所有患者接受至少2个周期化疗.结果 38例可评价,CR 0例,PR 10例,SD 20例,PD8例,客观有效率26.3%,疾病控制率78.9%,临床受益反应率为71.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NSCLC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PC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8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法分为观察组(n=41)、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PC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雷利珠单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和4个周期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T淋巴细胞水平,血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56.10%(23/41),高于对照组的34.15%(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PI3K和Ak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CD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阜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中,选取5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培美曲塞500 mg/m~2,d1;顺铂25 mg/m~2,d1~3;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5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R 0例,PR 25例,SD16例,PD11例,总有效率(CR+PR)为48.1%。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7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4.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74.4%,多为Ⅰ~Ⅱ度;白细胞减少40.3%,多为Ⅰ~Ⅱ度。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培美曲塞单药治疗一线治疗失败或一线治疗后复发进展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共53例,临床观察近期疗效评估安全性. 方法:收集了我中心2012年1月~2013年5月一线治疗失败或一线治疗后复发进展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化疗超过4疗程以上,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培美曲赛500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0min,d1,21d为1个化疗周期.4周期后运用RECIST标准评估近期疗效.结果:疾病控制率47.2%,毒副反应轻,未见严重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月68例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行放疗,观察组患者同期加用培美曲塞辅助化疗,21d为1个周期,进行2~3个周期,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能在不增加毒副作用的情况下,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明确其对美罗培南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01例美罗培南治疗的患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罗培南稳态血药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分型。比较MDR1 C3435T(rs1045642)不同基因型对美罗培南稳态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101例患者中,浓度达到5~20μg/mL的比例为34.9%,5~10μg/mL与10~20μg/mL浓度范围美罗培南的临床有效率(83.3%, 91.7%)显著高于5μg/mL以下浓度范围(44%)(P<0.05),同时5~10μg/mL与10~20μg/mL浓度范围美罗培南的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MDR1 C3435T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美罗培南浓度、浓度/剂量比及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DR1 C3435T基因突变可能与患者美罗培南稳态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卡培他滨片,1 000 mg/m2,2次/d,治疗2周后停药1周,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 mg/次,1次/d,治疗2周,21 d为1个周期。患者需维持用药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l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血清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8%(P<0.05)。治疗后,两组CA724、CAl9-9、CA125和CE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FN-γ、IL-2水平显著升高,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机体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机体中的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8.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案摘要患者女,55岁,因"下腹胀痛1周",于2011年12月3日在外院就诊,彩超检查示,左侧附件区有混合性包块(12.3cm×10.8cm),CA125为54.1U/mL,CEA为186.5mg/mL,CA199为78.7U/mL。2011年12月6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考虑为卵巢转移性腺癌来源于乙状结肠,且肠管壁严重水肿,遂妇科行全子宫切除术+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07年5月—2010年l2月收治的3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紫杉醇75mg/m2,第1、8d,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mg/m2,第1d,静脉滴注;卡培他滨800mg/m2第1~14d,分两次口服,21d为1周期。两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0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 14例,SD 8例,PD 8例,客观有效率为73.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外周神经毒性。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研究4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 和3种中药单体(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槲皮素二水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以上组合用药对XDRAB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方法 收集2018-2019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不同科室的临床标本分离的9株XDRAB,采用比浊法测定4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单体在1 MIC、1/2 MIC、1/4 MIC、1/8 MIC、1/16 MIC对9株XDRAB 24 h内的生长情况;结晶紫棋盘染色法检测工作浓度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槲皮素二水物单用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和组合联用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结果 亚胺培南(4 μg/mL)、美罗培南(2 μg/mL)、多黏菌素B(0.25 μg/mL)、替加环素(0.0625 μg/mL)、黄芩苷(128 μg/mL)、盐酸小檗碱(32 μg/mL)、槲皮素二水物(64 μg/mL)的浓度时24 h内不抑制细菌的生长,以此浓度为基础倍比稀释,设置高、中、低三个浓度梯度;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单体、在高浓度下单用、联用均可以明显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P<0.05),联合用药效果均优于单独用药(P<0.05),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抗生物被膜作用,其中替加环素与黄芩苷的9个浓度组合均能够显著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0.015625 μg/mL替加环素与32 μg/mL黄芩苷与的浓度组合下,药物剂量最小。结论 4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3种中药单体黄芩苷、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单用及联用时对XDRAB的生物被膜形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联合用药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