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高职院校男护生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现状,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高职院校男护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河南省4所高职院校男护生134名,采用一般自制问卷、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男护生心理弹性平均分为(63.87±16.05)分,处于中等水平。家庭住址类型、学习成绩、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是否打算长期从事护理工作是其影响因素;男护生心理弹性坚韧维度与应对方式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o.189,P<0.05),力量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o.244,P<0.01)。结论心理弹性得分越高的男护生其应对方式越积极,可以通过指导男护生采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来处理压力和挫折。  相似文献   

2.
赵俊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91-92
转变班主任工作管理理念,培养高职护生自我管理能力,可提高护生综合能力。从自我管理实施的可行性及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监督4方面探讨进行自我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高职护生关键能力,促进高职护生全面发展。方法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应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等对高职护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要素及其内涵进行分析,明确高职护生关键能力中交往与合作能力的问题所在。结果高职护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定位明确。结论为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生要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我效能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471名护生进行测量.结果:临床沟通能力(CCA)为(75.31±7.02)分,临床沟通能力(CCA)与自我效能(SE)、心理弹性(RE)、积极应对(PC)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NC)负相关;心...  相似文献   

5.
林锋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1):14-15,19
通过对我校护理系2005级150名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了解到护生实习前对实习点的安排、人际沟通的临床应用、自我形象塑造、护理操作技术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为获得令人满意的实习质量和效果,对护生各种不良心理状态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了解护生在手术室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探讨如何提高其临床心理适应能力,顺利完成实习.方法 通过总结手术室带教经验,分析护生临床心理压力来源构成,探讨相应对策.结果 护生临床心理适应能力的高低与护生本人的心理素质、手术室特殊环境及带教老师的素养、经验、知识和能力有很大关系.结论 提高带教老师的素养、经验、知识和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护生的临床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丁郭平  尹毅 《卫生职业教育》2008,21(21):126-127
目的 探讨高职护生心理焦虑现状,分析引起焦虑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在校高职护生展开调查.结果 206名高职护生中有53名存在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5.73%,学习压力、家庭收入是影响高职护生焦虑的主要因素.另外,个人的职业现、就业压力、人际关系、恋爱情况等也影响护生焦虑情绪的产生.结论 高职护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同问题加以教育、引导并提供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8.
调查高职护生的共情能力,分析影响高职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在校期间培养高职护生共情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50名五年制高职护生进行调查,了解到护生具有年龄小、多为独生子女、对护理专业不了解、耐挫折能力差、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特点。通过组织大型活动、知识竞赛、游戏、讲座、演讲、临床情景的设定、角色扮演、技术比武、心理咨询等方法培养护生的敬业精神、情绪自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团队精神,提高了高职护生的情商,使护生在初涉社会阶段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高职院校护生心理资本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南省某高职院校护生3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心理资本总均分为(2.85±0.52)分;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的不同年级护生心理资本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职院校护生心理资本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校应重视对护生心理资本的开发,提高其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护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中对护生进行科研相关能力的训练。目前高职护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均较薄弱,通过在临床护理课程中撰写综述、开展临时家庭研究性学习、学生护理标准化病人应用、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护生科研意识和相关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职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99名高职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得分为(112.89±14.67)分,得分率为74.66%,自我效能感总得分为(23.18±5.48)分,得分率为57.51%,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572,P<0.01)。结论高职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在临床教学中应注重提升护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阐述高职护生护理通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从而探索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较成熟的《沟通能力自我评价》量表和自制量表相结合,对2007级护理专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组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明显提高。结论:学校和医院均应重视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必须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中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生在学习有关异性隐私部位知识时的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需求,分析不同学历、不同性别护生的心理差异。方法利用护生学习异性隐私部位知识时的心理状况和应对调查表对本科大二、大三,高职大二在校护生(190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异性隐私部位知识时的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和需求。结果40%以上的护生表现为难为情,51.9%的护生认为心理不适对其学习相关知识有影响,50%以上的护生希望学校和教师在其学习异性隐私部位知识时给予帮助。结论护生在学习异性隐私部位知识时会表现得难为情、无奈等,影响专业知识学习,且高职护生受影响较大。学校和教师应及时疏导,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增强护生职业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高职护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对670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护生人际交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高职护生人际能力三年级高于一年级,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7.
高职护生焦虑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心理焦虑现状,分析引起焦虑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在校高职护生展开调查。结果206名高职护生中有53名存在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5.73%,学习压力、家庭收入是影响高职护生焦虑的主要因素。另外,个人的职业观、就业压力、人际关系、恋爱情况等也影响护生焦虑情绪的产生。结论高职护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同问题加以教育、引导并提供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以课程培养为核心、以讲座培养为补充、以社团培养为强化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对系统提升高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方法 单纯随机整群抽样抽取209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采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对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实验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Z检验。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护生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认同度高:考核成绩合格为98.13%,68.87%的护生认为参加专题讲座收获大,69.81%的护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收获大。结论 “三位一体”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模式能显著提升高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职护生医疗风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高职护生医疗风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医疗风险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医疗风险意识及应对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医疗风险教育薄弱.高职护生的医疗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缺乏.结论 要重视并切实加强高职护生医疗风险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培养和提高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三年制2016级护生118名、初中起点五年制2014级护生11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护理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为(115.69±15.54)分,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学制、与父母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家人打电话的频率以及是否热爱护理专业等。结论高职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学校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提高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