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和非进展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并且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进展组治疗前后比较:CD4+T细胞和CD4/CD8值显著升高,CD8+T细胞显著降低;非进展组治疗前后比较:CD4/CD8值显著升高;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身比较,均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提高CD4+T细胞水平,促进急性脑梗死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脑梗死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择101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成老年ACI组(66例)和中青年ACI组(35例)。选择对照组50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ACI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结果①老年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和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P>0.05)。②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T、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P>0.05)。③老年ACI组患者与中青年ACI组患者比较: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发生重新分布,尤其老年ACI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显著,这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为治疗组,以4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21例和安慰剂对照组2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6.67±0.79)%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3.41±0.67)%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瑞舒伐他汀钙干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3.38±0.64)%及安慰剂组(3.42±0.56)%比较,治疗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6.02±0.84)%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患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IVIG治疗MF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10例临床确诊的MFS患者,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MFS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相对计数。结果 MFS患者急性期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T细胞和CD4/CD8值显著升高(P0.05),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期MFS患者应用IVIG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有助于了解IVIG治疗MFS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4+CD25+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MS急性期患者GC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4+CD25+T细胞阳性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比较MS患者治疗前后扩展功能障碍状况量表(EDSS)评分的变化。结果M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的阳性率[(5.031±1.782)%]较正常对照组[(6.436±2.035)%]明显下降(P<0.05),经GC治疗后CD80的阳性率[(6.467±1.882)%]明显增高(P<0.01);CD4+CD25+T细胞阳性率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DSS评分[(3.64±1.79)分]较治疗前[(4.26±1.68)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GC可上调MS患者淋巴细胞CD80的表达,抑制细胞免疫,促进MS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片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雷公藤对多发性硬化 (MS)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将 4 2例MS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治疗组及非雷公藤治疗组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 2 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 雷公藤治疗及非雷公藤治疗的MS组治疗前其外周血中CD3 、CD8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CD4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雷公藤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 无明显差别 ,CD4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CD8 明显增加 ,CD4 CD8 比值则显著降低 ,而非雷公藤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 、CD4 、CD8 、CD4 CD8 比值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雷公藤治疗MS的免疫抑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对胶质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脑胶质瘤的治疗 提供免疫学指标。方法 以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北京世纪坛医院脑胶质瘤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 者150 例为脑胶质瘤组,以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行体格检查的150 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流式 细胞仪技术测定健康对照组和脑胶质瘤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 结 果显示治疗前胶质瘤患者外周血CD3+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D4+、CD4+/CD8+ 显 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胶质瘤患者同步放化 疗前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放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后CD8+较放化 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同步放化疗后免疫功 能下降更加明显。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估脑胶质瘤同步放化疗的免疫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在重症肌无力(MG)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法测定了45例MG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其凋亡状况,并对24例MG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MG患者组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MG患者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与MG类型、预后密切相关: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增强。结论MG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异常及CD4~ T淋巴细胞凋亡功能障碍,其凋亡程度可能与MG类型、预后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对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缺陷具有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静脉血,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治疗前后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一线免疫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 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免疫治疗前CD8+T细胞(r=0.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应用静脉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IVIG治疗GBS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31例临床确诊的GBS患者,以治疗前后作为自身对照,根据治疗效果评定为效优组和效劣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GB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结果 ①GBS患者急性期治疗后CD8+T细胞(28.77%±11.02%)和CD4+CD29+T细胞百分率(56.71%±12.44%)较治疗前(分别为31.84%±12.35%、62.40%±12.72%)显著降低(t=2.995、3.919,P<0.05),CD4+/CD8+值和CD4+CD45RA+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368、3.860,P<0.05),但治疗前后CD3+T细胞和CD4+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效优组CD8+T细胞和CD4+CD29+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144、3.343,P<0.05),CD4+/CD8+值和CD4+CD45RA+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159、3.277,P<0.05),效劣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在治疗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③在本组资料中,IVIG治疗急性期GBS 2周内的显效率为61.29%(19/31),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期GBS患者在IVIG治疗前后发生了不同程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为探讨GBS的发病机制及IVIG治疗GBS的机制提供了免疫学基础;IVIG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抑制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