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 ,以抗病毒药物抑制HIV感染宿主体内病毒复制已经取得可喜结果 ,多数治疗的目的在于病毒本身及其所致的感染。但是目前在HIV病毒持续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快速播散 (美国 1996年报告了 68473例艾滋病 ,比 1993年增长 47% ;同时有迹象表明在印度、中国、韩国等国家已经显示很高的传播速度 )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 ,最大的挑战不仅仅是保证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更是怎样有效的预防HIV的感染。从长远看来 ,预防HIV的感染及发展成为AIDS是全球性迫切的公共健康性课题 ,在寻找预防和治疗方法的同时 ,从长远考虑 ,安全、…  相似文献   

2.
儿童HIV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1992年年底,全世界将有100万以上儿童感染HIV,其中一半儿童发展为AIDS,这可使婴儿和儿童的死亡率增加1/3,AIDS 将成为本世纪末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儿童AIDS 症状出现突然、死亡率高,早期诊断HIV 感染十分必要。儿童感染HIV的平均潜伏期是4.7年,5岁以下儿童的潜伏期平均为2.3年,有效治疗机会很小。由母亲垂直传播感染HIV 的婴儿,1/4在出生后一年内发展为AIDS,4/5在出生后4年内发展为AIDS。欧洲共同体最近的研究报告表明,垂直传播感染HIV 的婴儿,出生后半年内约83%婴儿出现HIV 感染的实验室和临床  相似文献   

3.
HIV的感染     
某男近两天出现了感冒发烧症状,因其在两周前有过一次不洁性行为,担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上医院抽血化验检查,抗HIV抗体为阴性,检查结果是不是可以肯定该男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什么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什么又是艾滋病呢?  相似文献   

4.
1 概述自 1984年 ,艾滋病病原被发现后 ,至今HIV感染人数已接近全世界总人口数的 1% ,目前 ,预防艾滋病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研制出有效的HIV疫苗〔1〕,截止 1999年底全球已有16 30万人死于艾滋病 ,死亡数是任何一种疾病无法相比的 ,而活着的HIV感染人数已超过 40 0 0万〔2〕,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个新的疾病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肆虐全世界呢 ?除了该病与人的行为、伦理道德、文化背景和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至今仍无非常有效的药物和理想的疫苗。目前虽有预防、干预的进步和治疗HIV感染的一些药物 ,但每天仍…  相似文献   

5.
HIV感染的及时诊断对于感染者的早期治疗 ,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扩散是十分重要的。VIDAS HIV DUO是一种结合 P2 4抗原测定和 HIV1+2 Ig M抗体检测试剂 ,实验原理 :VIDAS HIV DUO是在 VIDAS仪上完成的全自动酶联免疫荧光实验 (EL FA)。该方法可同时检测 HIV- 1抗体 ,HIV-2抗体和 P2 4抗原。标本中的 HIV抗体 +VIDAS SPR上的HIV1+2多肽—与酶标二抗结合—作用于底物—荧光反应。标本中的 P2 4抗原 +VIDAS SPR上的抗 P2 4单抗—与碱性磷酸酶连接的第二抗体结合—作用于底物—荧光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现将本实验…  相似文献   

6.
老年HIV感染者感染HIV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湖南省4个县、区的老年HIV感染者的行为、心理和社会因素调查,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HIV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报告中,HIV抗体确证实验阳性时年龄≥50岁、目前仍然存活的HIV/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其HIV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访谈。访谈问卷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80例老年HIV感染者,平均年龄65.2岁,最小的51岁,最大的82岁。调查对象以教育程度低(小学以下占76.3%)、农民(占70%)、在家休息、与配偶分居(占53.8%)、承认有嫖娼行为(老年男性中占82.6%)。老年男性以嫖娼感染为主,发生性关系的暗娼年龄偏大且价钱低廉,从不使用安全套。老年女性则以配偶间传播为主。结论老年人嫖娼应该值得社会重视,是老年发生HIV/STD感染的主要风险,急需制定针对性的HIV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感染HIV群体中HIV感染诊断率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引言 爱滋病流行病学的初始监测和预报最先是在被报告的爱滋病病例中发现的,分析的基础是后向计算方法,但是却存在相当大的不准确。感染爱滋病和爱滋病发病之间的长期潜伏期以及有关感染率的直接知识的局限,使得工作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后感染情况及部分感染HIV护理人员情况,为预防护理人员发生HI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4年1月—2015年6月发生的HIV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及2001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门诊咨询或院外会诊的抗HIV阳性的护理人员及其配偶的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6例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进行规范化处理及随访后均未发生HIV感染。13例感染HIV的护理人员中既往可能职业暴露感染3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输血感染5例,性传播感染4例(其中男护士同性性行为感染2例),感染途径不明1例;发生二次传播2例;目前存活9例。感染者多得到有效治疗并改为从事后勤工作。结论护理人员常发生HIV职业暴露,可能职业暴露感染均发生在未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情况下,实施规范化管理可避免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性传播(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已成为护理人员感染HIV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配偶的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16年8月六安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开展人口学和相关行为调查;调查前配偶已感染HIV的双阳家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配偶感染HIV的影响因素;调查前配偶未感染HIV的单阳家庭,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至2016年12月31日,其间配偶定期检测HIV抗体。结果共调查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各231例,其中配偶感染HIV 47例,感染率为20.35%;HIV/AIDS病例确证时已有45例配偶感染HIV,感染率为19.48%;随访中2例配偶感染HIV,阳转率为0.39/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病例确证前性行为频次高(≥1次/周OR=6.268,95%CI:2.313~16.985;半个月1次OR=3.760,95%CI:1.268~11.150)、确证时间为2011—2014年(OR=3.079,95%CI:1.209~7.841)是其配偶感染HIV的危险因素;HIV/AIDS病例确证时25岁(OR=0.042,95%CI:0.004~0.467)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300拷贝/m L(OR=0.115,95%CI:0.045~0.295)是其配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AIDS配偶HIV感染与HIV/AIDS病例的确证前性行为频次、确证时间、确证时年龄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现有的数据强烈显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通过减少病毒量进而降低病毒传染性而在群体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由此要求将HIV监测数据用于公共健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美国,约有25%的HIV阳性者不清楚自身的HIV携带状态。而知道自身HIV状态的人中,有50%未能获得规律的治疗。虽然美国除1个州以外的所有州都被要求向卫生部门报告CD4细胞数,除4个州以外其他所有州被要求报告病毒量,但是仅有路易斯安那州已开始运用已有的信息给卫生保健服务人员发出提醒:某人为  相似文献   

11.
从云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分离HIV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云南人免疫缺损病毒(HIV)感染流行区感染者采血,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Cs)共培养方法分离HIV,以逆转录酶测定法(RT)为检测终点。总共从24名无症状HIV抗体阳性者和一名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病人分离到10株HIV。经HIV1p 24 Elisa和HIV1 Pol和Gag基因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证实并鉴定所分离株均为HIV1型。与文献报道从同类人群所分离的毒株生物学特性相似,这些毒株仅在PMCs缓慢生长,不致细胞病变。目前正在改变培养条件以提高病毒滴度并对扩增的基因进行分析以寻找我国云南HIV流行株与世界其他地区HIV流行株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分析福建省HIV感染者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指导精准防控、减少新发感染。方法 收集2020年福建省1 336例全年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治疗前血样,采用自建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获取基因序列,运用HIV-TRACE构建分子网络。结果 共获得908例RT-PCR基因序列,以男性为主(84.03%),年龄以20~59岁为主(76.76%),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93.83%),文化程度以文盲及小学占比最高(38.66%),婚姻状况中已婚者比例最高(46.92%);基因亚型分析显示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782.49%);有48例研究对象发生耐药,耐药率为5.3%。HIV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显示,在1.5%基因距离下入网率为41.52%(377/908),共形成108个传播簇,发现的最大的传播簇为CRF01_AE亚型,共有23个节点,节点数> 4的传播簇共发现21个。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OR=1.875,95%CI=1.215~3.241)、亚型为CRF07_BC(OR=2.112,95%CI...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失败后,HIV 1遗传基因变异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选取抗HIV治疗失败的57例患者(其中采用D4T/3TC/NVP治疗方案者45例,3TC/AZT/NVP方案者7例,3TC/TDF/克立芝方案者5例),从其血浆中提取病毒RNA,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套式PCR扩增HIV 1 pol区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Web站点(http://HIVdb.stanford.edu),分析耐药变异情况。结果3种治疗方案治疗失败者均出现耐药。57例患者,7例发生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位点变异,其中1例(1.75%)M46IM蛋白酶抑制剂的位点变异,导致了抗ATV/r、FPV/r、IDV/r、LPV/r的潜在低度耐药和抗NFV的高度耐药;32例(56.14%)患者体内HIV 1发生了逆转录酶基因变异,且均对不同逆转录酶抑制剂产生了耐受性,其中14例(43.75%,14/32)患者对斯坦福数据库中的11种药物全都耐药,且11例(78.57%)治疗方案为D4T/3TC/NVP。TDF、克立芝等二线药物的治疗方案突变位点少于一线药物D4T、3TC、NVP、AZT。结论耐药变异是导致抗HIV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开展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适时进行耐药性检测,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窗口期的问题,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什么是HIV检测的窗口期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HIV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HIV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IV抗体的这段时间。也就是说,在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HIV抗体,需要经过一段足够长的时间(窗口期),体内产生的HIV抗体才能被检测到,在此期间HIV抗体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1987年第一种艾滋病候选疫苗投入临床试验至今,相继有数百种艾滋病疫苗投入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但迄今仍没有一种疫苗被证实有效,尤其在2007和2008年,被世人寄予厚望的V520疫苗(STEP和PAVE试验)宣布无效,国际艾滋病疫苗研制遭遇重大挫折,各国学者讨论并反思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包括疫苗研制和基础相关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总结HIV疫苗研究失败的经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此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以及疫苗研制策略为主题,以热点HIV疫苗失败可能的原因和新疫苗研制的思路为重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从1987年第一种艾滋病候选疫苗投入临床试验至今,相继有数百种艾滋病疫苗投入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但迄今仍没有一种疫苗被证实有效,尤其在2007和2008年,被世人寄予厚望的V520疫苗(STEP和PAVE试验)宣布无效,国际艾滋病疫苗研制遭遇重大挫折,各国学者讨论并反思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包括疫苗研制和基础相关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总结HIV疫苗研究失败的经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此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以及疫苗研制策略为主题,以热点HIV疫苗失败可能的原因和新疫苗研制的思路为重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从1987年第一种艾滋病候选疫苗投入临床试验至今,相继有数百种艾滋病疫苗投入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但迄今仍没有一种疫苗被证实有效,尤其在2007和2008年,被世人寄予厚望的V520疫苗(STEP和PAVE试验)宣布无效,国际艾滋病疫苗研制遭遇重大挫折,各国学者讨论并反思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包括疫苗研制和基础相关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总结HIV疫苗研究失败的经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此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以及疫苗研制策略为主题,以热点HIV疫苗失败可能的原因和新疫苗研制的思路为重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与HIV相关的肺部最常见的肿瘤是卡波济氏肉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肺癌的发生率较高。本文综述了HIV阳性/艾滋病患者肺癌的临床特点、放射学表现以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