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改良骨扫描技术测定用 1 86  Re- 1-羟基 - 1-亚乙基 - 1,1-二膦酸盐 (1 86  Re- HEDP)和 1 53   Sm -乙二胺四甲撑膦酸盐 (1 53   Sm- EDTMP)治疗后的骨转移癌患者对这两种放射性药物的骨组织摄取和软组织滞留。方法 :将 2 9例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患者分两组 ,分别给予 1 86  Re- HEDP12 95 MBq和 1 53  Sm- EDTMP37MBq/ kg弹丸式注射 ,治疗后 3min、3h、2 4h和 72 h进行前后位全身骨扫描 ,用感兴趣区技术测量全身、膀胱和双侧大腿内收肌的放射性活度。软组织残留放射性活度 (t) =全身总活度 (3m in)×双侧内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53)Sm—EDTMP[~(153)钐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疗效。方法:4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人(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58.21±11.63岁,应用~(153)Sm—EDTMP治疗2~5次。结果:止痛有效率79.07%。合并化疗、放疗或以骨膦为主的生物治疗者较单用~(153)Sm—EDTMP者疗效好。对活动障碍的有效率为51.16%。结论:应用~(153)Sm—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人,能有效减轻病人疼痛,改善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53 Sm 乙二胺四甲撑膦酸 (EDTMP)全身显像法在个体化给药剂量计算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0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153 Sm EDTMP显像 ,计算骨摄取率 ,并与尿液收集法进行比较。结果 显像法与尿液收集法所测得的骨摄取率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r =0 .93)。根据显像法计算的骨摄取率 ,给药剂量为 1.40~ 2 .2 7GBq(平均 1.90GBq) ,骨髓吸收剂量为 1.37~ 1.43Gy(平均1.40Gy)。按标准体重计算 ,则应给予的剂量为 1.75~ 2 .41GBq(平均 2 .18GBq) ,骨髓吸收剂量为1 37~ 2 .2 7Gy(平均 1.63Gy)。两种方法给药剂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4.0 75 ,P =0 .0 0 1) ,骨髓吸收剂量差异也有显著性 (t=4.0 30 ,P =0 .0 0 1)。结论 骨转移癌患者治疗剂量按153 Sm EDTMP显像法测定的骨摄取率进行个体化给药 ,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 ,还可避免发生骨髓毒性反应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骨转移癌6 0 Co外照射止痛疗效与骨膦及性激素类药物止痛疗效的差异 ,寻求合理的临床止痛方案。方法  63例骨转移癌患者中 ,2 7例行6 0 Co外照射 ,2 2例以骨膦治疗 ,14例以性激素治疗。结果 疼痛有效缓解率 (CR +PR) ,6 0 Co组为 92 .5 %( 2 5 /2 7) ,骨膦组为81.8%( 18/2 2 ) ,性激素组为 71.4%( 10 /14 )。体力状况改善及疼痛控制时间相比 ,6 0 Co组和骨膦组及性激素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骨转移癌疼痛行6 0 Co照射比性激素及抑制性溶骨性药物 (骨膦 )止痛有效率高 ,可有效缓解晚期癌引起的疼痛 ,改善患者体力状况。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153Sm 乙二胺四甲苯膦酸(EDTM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M)复发患者 1例及结合外照射治疗单纯椎体转移癌 5例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MM复发患者 1例 ,女 ,5 4岁 ,骨痛半个月入院。椎体转移癌患者 5例 ,均经X线片和 (或 )CT、99Tcm 亚甲基二膦酸 (MDP)骨显像证实为单纯椎体骨转移癌患者。其中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42~ 6 6岁 ,平均 5 4 4岁。病变位于胸椎 2例 ,腰椎 3例 ,共涉及 10个椎体 ,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2 治疗方法。①153Sm EDTMP内照射治疗 :每人次静脉注射153Sm ED…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与99Tcm- MDP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并与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骨显像比较。方法  4 3例确诊的肿瘤患者在 1个月内先后行1 8F FDGPET及99Tcm MDP骨显像 ,其中 2 4例经其他检查及随访证实为骨转移。对比分析 2种显像结果。结果  2 4例骨转移患者FDGPET显像均为阳性 ,骨显像阳性 2 2例 ,灵敏度分别为 10 0 %和 91.7%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19例无骨转移患者中FDGPET显像阴性 18例 ,骨显像阴性 11例 ,特异性分别为 94 .7%和5 7 9%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种方法检测骨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 97.7%和 76 .7%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 8F FDGPET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与99Tcm MDP骨显像无明显差别 ,但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肝癌骨转移的特点及核素骨显像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癌骨转移的特点及核素骨显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6例经CT或病理学证实的肝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骨显像表现。结果 :①肝癌骨转移率为 2 0 .3 % ( 5 6/2 76) ,最常累及部位为椎体 ( 2 8/5 6) ,依次是肋骨、肩胛骨及四肢、骨盆、颅骨和胸骨 ,其中多发性转移 67.9% ( 3 8/5 6) ;②相同部位CT或X线平片检出的病灶数较骨显像少 ,均表现为溶骨性 ,核素骨显像对溶骨性转移灶的检出率为 95 .5 % ( 4 4/4 6) ;③ 3 5 .7% ( 2 0 /5 6)的患者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 ,其中80 % ( 16/2 0 )伴有骨痛 ,15例骨痛患者骨转移灶数在 2个或以上。结论 :晚期肝癌骨转移常见 ,好发部位为椎体 ,常多发转移 ,肝癌术前分期检查应常规包括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相似文献   

8.
89Sr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89Sr发射纯 β射线 ,对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有较好止痛效果。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骨转移癌患者 12 0例 ,男 6 8例 ,女 5 2例 ,平均年龄 5 5 .8岁。原发癌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其中肺癌 38例 ,乳腺癌 30例 ,前列腺癌 15例 ,其他癌 37例。均有骨疼痛。患者治疗前停止放化疗 1个月以上 ,WBC >3.0× 10 9 L ,血小板 >8× 10 9 L ,血清生化指标正常 ;估计至少还能生存 6个月。2 .治疗方法。采用静脉一次性给予89Sr 111MBq。间隔 3个月后重复治疗。治疗次数为 1~ 6次。3.随访标准。治疗前后除临床…  相似文献   

9.
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检测骨转移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恶性肿瘤患者有无骨转移灶对疾病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都很重要。本研究对 87例同时进行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 (MRI)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其诊断价值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受试者。恶性肿瘤患者 87例 ,男70例 ,女 17例。平均年龄 (6 2 9± 12 8,2 8~ 86 )岁。系 1991年 11月~ 1998年 5月为评价有无骨转移而行骨显像及MRI,2种检查间隔时间 <30d。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临床表现、活检和手术病理等检查确诊 ,其中 6 5例原发灶经病理检查证实 ,4例经骨穿证实为骨转移。2 研究方法。骨显像采用G…  相似文献   

10.
18F-FDG hPET/CT显像与99Tcm-MDP骨显像探测骨转移瘤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hPET CT与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骨显像探测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拟诊恶性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合并骨病变患者 34例 ,均于 2周内分别行FDG和MDP骨显像 ,其中 31例经手术或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肿瘤患者 ,余 3例为原发灶不明但广泛骨转移者。结果  34例患者中 2 6例有骨转移 ,共探测到 75个骨病灶 ,其中骨转移灶 6 3个 ,良性病灶 12个 (其中骨退行性变 8个 ,肋骨骨折 2个 ,结核和慢性炎症各 1个 )。1 8F FDGhPET CT显像探测骨转移瘤灵敏度为 90 5 % ,特异性为 83 3% ,准确性为 89 3% ;99Tcm MDP骨显像分别为 79 4 % ,75 0 %和 78 7% (P均 >0 0 5 )。结论 99Tcm MDP骨显像仍为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1 8F FDGhPET CT显像对鉴别诊断骨转移瘤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骨外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常导致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高血钙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尤其是如何止痛已成为其主要的治疗问题[2]。近年来,国内外有报道应用骨膦或用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癌取得较好的疗效[3,4]。1996年6月~1999年3月,我们用化疗 博宁和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34例,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骨转移癌66例中,男43例,女23例;年龄32~75岁,平均54岁。病理活检58例在原发肿痛基础上经X线片和(或)CT诊断65例。原发病种为肺癌26例(腺癌18例,磷癌8例),乳腺癌12例(乳腺腺癌6例,浸…  相似文献   

12.
国产 89SrCl2治疗肿瘤骨转移灶所致骨痛临床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验证上海科兴药业公司提供的89SrCl2 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所致骨痛的疗效。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 (英国Amersham公司生产的Metastron)对照 ,5个中心参加验证。对 90例原发病灶诊断明确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骨痛镇痛治疗 ,其中资料完整的Ⅰ组(验证组 ) 5 9例 ,Ⅱ组 (对照组 ) 2 9例 ,余 2例患者剔除。Ⅰ组中男 30例 ,女 2 9例 ,年龄 2 5~ 80 (5 9 95±13 80 )岁 ;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 2 1例 ,乳腺癌 2 4例 ,前列腺癌 12例 ,胃癌、肝癌各 1例 ;治疗前骨痛评分为 6~ 12 (7 5 9± 1 5 9)。Ⅱ组中男 11例 ,女 18例 ,年龄 35~ 91(5 8 93± 14 6 0 )岁 ;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 10例 ,乳腺癌 12例 ,前列腺癌 6例 ,胃癌 1例 ;治疗前骨痛评分为 6~ 9(7 14± 1 4 6 )。入选患者均以 14 8MBq静脉注射给药 ,疼痛得分大于 6 ,体力状况评分平均≤ 70分 ,患者预期生存期至少大于3个月。全身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骨显像示多发骨骼放射性浓聚灶 ,并经实验室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治疗后观察 3个月。结果 Ⅰ组镇痛有效率为 6 2 71% (37 5 9例 ) ;其中无效占 15 2 4 %(9 5 9例 ) ,好转占 2 2 0 3% (13 5 9例 ) ,显效占 5 5 93% (33 5 9例 ) ,完全缓解占 6 78% (4 5 9例 )。Ⅱ组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素内照射控制骨转移癌引起骨痛的作用。方法:骨转移癌患者11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前列腺癌55例、肺癌39例、乳腺癌8例、结肠癌8例、胃癌2例、鼻咽癌2例、宫颈癌1例、肾癌1例、淋巴瘤1例。显像示有一处以上骨转移灶。静脉注射89Sr,剂量为4 mCi/人。结果: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71.8%(84/117),其中显效率和部分有效率分别为31.6%(37/117)、40.2%(47/117),无效率为28.2%(10/35)。来源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癌疼痛控制有效率达79.4%(50/63)。98例复查骨显像的患者,81例骨转移灶代谢减低、缩小或消失,占82.7%;16例原有病灶部分消失、缩小,放射性摄取减低,但有新病灶出现,占16.3%;1例较治疗前加重,占1.0%。结论:在确诊骨转移癌的病人中掌握好核素内照射治疗适应证,并与其他疗法配合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骨转移全身骨显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老年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就诊资料完整的老年性前列腺癌患者 35例 ,年龄 5 0~ 83岁 ,平均 70 9岁。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核素骨显像 ,使用西门子e Cam双探头SPECT仪 ,配低能高分辨准直器。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静脉注射99Tcm MDP 1 11GBq ,注药后 3h ,患者排空小便后取仰卧位行前后位、后前位全身骨显像 ,由 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阅片 ,以健侧部位或相邻正常骨组织为对照 ,放射性分布明显增高判为阳性 ,即转移病灶。骨转移经全身核素骨显像、X线片、MRI及临床症状 (局部压痛或疼痛 )且随防观察确诊。二、结果与讨论35例前列腺癌骨显像示骨转移 2 8例 (80 % ) ,其中多发骨转移 2 5例(89 3% ) ,有 1例呈“过度显像”。 2 8例骨转移患者共 2 0 8个骨转移病灶 ,依次为脊柱、肋骨转移 118个 (5 6 7% ) ,骨盆转移 71个 (34 1% ) ,四肢、颅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9例患者进行SPECT及SPECT/CT骨显像,并对骨显像确诊骨转移的6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行SPECT/CT骨显像的259例乳腺癌患者中61例出现骨转移,骨转移率为23.55%,单发骨转移率27.87%,多发骨转移率72.13%。其中有10例因确诊时即发现骨转移而未行手术治疗,占16.39%;2)行手术治疗的5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年至第33年不同时间行骨显像复查,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及5年以上骨转移数占受检者总数的比率分别为1.54%(4/259)、2.70%(7/259)、2.32%(6/259)、3.47%(9/259)、2.32%(6/259)及7.34%(19/259),术后2~5年骨转移占转移总数的54.90%(28/51),是骨转移高峰期;3)61例骨转移患者共发现转移灶660处,平均每例10.82处。其中胸部骨发生骨转移的病灶数最多,为244处,占36.97%;其次为脊柱骨34.85%,骨盆骨15.30%,颅骨8.18%,四肢骨4.70%,而以肋骨(29.24%)和胸椎(17.88%)最易受累;4)伴骨痛者32例,占52.46%,无骨痛者29例,占47.54%;5)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诊断溶骨性转移30例,占49.18%,成骨性转移19例,占31.15%,混合性转移12例,占19.67%。结论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骨转移癌病人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是放疗和阶梯性使用止痛药物。随着核医学的发展 ,亲骨性放射性核素越来越多地用于癌症的治疗 ,尤其是骨转移癌的止痛治疗。其中 ,1 5 3  Sm- EDTMP(1 5 3  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 )在缓解疼痛 ,改善生活质量 ,减少新的骨转移病灶发生 ,及降低治疗费用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89SrCl2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89Sr是一种亲骨性放射性核素 ,用于缓解骨转移瘤疼痛疗效较好[1 ] 。我们分析了应用该药治疗 41例骨转移瘤的结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41例 ,男 2 4例 ,女 17例 ,年龄 33~ 82岁 ,平均 5 3 5岁。其中乳腺癌 17例 ,肺癌 13例 ,鼻咽癌 8例 ,前列腺癌 3例。治疗前原发病灶均经病理检查证实。2 适应证。患者主诉骨痛 ,经化疗和放疗无效 ;全身骨显像于骨痛部位可见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异常浓聚 ,提示骨转移 ;白细胞 >3 0× 10 9 L ,血小板 >9 0× 10 1 0 L ;治疗前停止钙制剂治疗。3 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蒙特卡罗EGS4算法(Monte Carlo EGS4,MC EGS4)为基础,用时序性SPECT/CT检查探讨核素内照射治疗吸收剂量的计算方法.方法 用体模标定153Sm放射性浓度与SPECT图像灰度值的关系;用RMI467型CT体模标定不同组织物理密度与CT图像灰度值的关系;优化MC EGS4计算程序.以此为基础,通过时序性SPECT/CT检查和累积尿液的放射性测定,计算4例肿瘤多发骨转移患者153Sm-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按体重注射24.1 MBq/kg)内照射治疗后不同靶器官的三维吸收剂量分布和病灶、骨髓、脊髓、盆腔性腺组织的吸收剂量.结果 SPECT和CT图像的灰度值分别与153Sm放射性浓度和组织物理密度之间存在线性对应关系(P<0.05).多发骨转移癌患者骨转移灶的153Sm-EDTMP吸收剂量分布明显不均,放射性累积中心点吸收剂量最高,边缘区域剂量降低.1例患者最高点内照射吸收剂量率为4.3×10-8 Gy·s-1,左髂骨转移灶最高吸收剂量约为5.6 Gy,病灶边缘吸收剂量为2.0 Gy.其他3例患者病灶最高点吸收剂量率分别为4.5×10-8,3.5×10-8,3.8×10-8 Gy·s-1.结论 基于MC EGS4算法,用时序性SPECT/CT可计算核素内照射治疗患者的病灶和其他靶器官吸收剂量及其三维分布.  相似文献   

19.
骨转移瘤患者 89SrCl2治疗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骨转移瘤患者89SrCl2 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已确诊骨转移瘤经89SrCl2 治疗的患者 4 2例 ,与正常对照组 2 0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 4、CD 8、CD 4 CD 8值 ,分析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免疫指标及病灶数变化。结果 骨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各组间免疫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与骨转移瘤患者及骨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后各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间各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经89SrCl2治疗 ,4 2例患者中 37例 (88 10 % )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以疼痛评分为指标则 4 2例患者中 33例(78 5 7% )有效 ,2 9例 (6 9 0 5 % )病灶数减少。结论 89SrCl2 治疗骨转移瘤有效 ,并可提高免疫功能 ;治疗后免疫指标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 ,可引起剧烈骨痛 ,功能障碍甚至病理性骨折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对 40例晚期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患者进行放疗观察 ,止痛有效率达到 10 0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中 ,男 19例 ,女 2 1例 ,年龄 10~ 76岁。其中鼻咽癌 11例 ,乳腺癌 10例 ,肾癌 8例 ,肺癌 7例 ,其它 4例。骨破坏均经常规X线、CT检查确诊。病灶分布 :单发 18例 ,2处病灶者 15例 ,3处病灶以上者 7例。共计 5 9处病灶 ,脊柱点 3 7.2 % (2 2 / 5 9) ,骨盆占 16.9% (10 / 5 9) ,肋骨 3 3 .9% (2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