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将8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B两组,A组为综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6.5%,共28例;B组为综合治疗后HbA1c≥6.5%,共60例。比较两组母儿各种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并发症的重要因素,通过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不良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林小凤 《现代保健》2014,(10):105-107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6例GDM孕妇,依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A组,26例)和血糖控制不满意组(B组,20例),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结局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感染、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也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控制血糖对于改善孕妇分娩结局,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重视血糖筛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祁东光 《现代保健》2012,(22):128-129
目的:比较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A组(n=35)患者每日三餐前及睡前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n=35)患者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达标率、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胰岛素每日总用量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B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均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杰峰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71+173-171,17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于每日三餐前及睡前常规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给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早餐后2h血糖值、晚餐后2h血糖值以及夜间血糖值测量结果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体内空腹血糖值、早餐后2h血糖值、晚餐后2h血糖值以及夜间血糖值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体内空腹血糖值、早餐后2h血糖值、晚餐后2h血糖值以及夜间血糖值均发生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经治疗后体内血糖含量下降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CGMS与CSII联合应用为实验组,传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GMS连续监测血糖72h.而后者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72h.两组均进行胰岛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达到目标血糖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后两组血糖波动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64%,而对照组的发生率却为14.63%,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胰岛素泵因能快速稳定控制血糖,CGMS能够发现血糖异常波动,二者联用能够及时发现低血糖事件,使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对指导糖尿病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6例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2组进行胰岛素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0);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16),2组治疗目标末梢血糖值为空腹≤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1.1mmol/L。结果2组患者都达到目标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糖。保证了手术的实施和术后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2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患者83例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42例)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MSⅡ组,41例),观察血糖、血糖下降至正常的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费用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的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较MSⅡ组明显减少(P〈0.05);CSⅡ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而空腹C肽、高密度脂蛋白-固醇明显升高(P〈0.05)。而MSⅡ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Ⅱ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减少费用和住院天数,并能减少低血糖发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费用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对照组。A组、B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根据评分确定患者情感障碍的分级,A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应用胰岛素泵泵入胰岛素类似物控制血糖。B组应用胰岛素泵泵入胰岛素类似物控制血糖。对照组进行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措施。结果:A组在达到良好控制血糖的治疗中所需要的时间、总住院时间、费用(总医疗费用、总药费)均低于B组(P〈0.05);B组在达到良好控制血糖的治疗中所需要的时间、总住院时间、费用(总医疗费用、总药费)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程中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程中血糖管理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35例孕期确诊为糖代谢异常,并进行产程血糖监测的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组孕妇为206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A1型(GDMA1)组孕妇为136例(GDMA1组),妊娠期糖尿病A2型(GDMA2)组孕妇为93例(GDMA2组)。比较三组不同程度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程中产程随机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水中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妊娠期糖尿病A1型、妊娠期糖尿病A2型三组孕妇所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9%,2.9%及1.1%,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602)。产程随机血糖浓度〈7.8mmol/L的孕妇与产程随机血糖浓度≥7.8mmol/L(未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所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GIGT组为3.0:1.3,GDMA1组为0.0:1.8,GDMA2组为0:0,各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血糖水平与产程平均血糖水平不相关(P=0.260,0.861及0.296)。结论基于孕期的良好治疗和新生儿期的适当处理,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程中血糖对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影响有限,对高危新生儿出生后的严密血糖监测、及时喂养,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1Asp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BHI30)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64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8mmol/L〈空腹血糖〈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8%)分为A、B两组,A组予B1Asp30(诺和锐30),B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进行治疗。用动态血糖检测仪(CGMS)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计算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水平(MP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以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作为反映血糖波动指数。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后,A组空腹、早晚餐后、睡前血糖及HbAlc下降幅度均优于B组(P〈0.01或P〈0.05),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SDBG、MPG、MAGE、FPG—CV、MODD均低于B组(P〈0.05);同时A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与BHI30相比,B1Asp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更有利于血糖稳定。  相似文献   

11.
杨萍  魏袆  牛瑶 《现代保健》2014,(7):48-5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输注赖脯胰岛素(优泌乐)与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5例本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泌乐组和优泌林R组,比较两组各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优泌乐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较优泌林R组短,胰岛素用量也较少,餐后血糖值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餐前血糖及睡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胰岛素泵输注优泌乐和优泌林R均能安全、有效的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但优泌乐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餐后血糖控制更佳,所需胰岛素量更少。  相似文献   

12.
伍蔚凌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79-1380
目的 讨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以评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体重增长只有(1.9±0.4) kg,低于对照组的(4.5±1.2) kg.观察组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为(42±8)U,对照组为(57±11)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5±0.3)d,与对照组的(12.4±0.4)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少每日胰岛素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并避免体重的过快增长,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3.
董革  王芹 《现代保健》2014,(10):73-7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辅助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43例。A组主要予以胰岛素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辅以吡格列酮治疗,均规律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糖、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B组的FPG、2hPPG、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的FPG、2hPPG、HbAlc、Homa—IR均低于A组水平,平均胰岛素用量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低血糖反应率分别为4.65%、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改善了胰岛素抵抗,且减少了胰岛素的用量,未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方法随机选择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病程不同分为2型糖尿病新诊断组(A组,22例,病程<3个月)、病程<5年组(B组,26例)、病程≤10年组(C组,24例)。患者均进行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并测定负荷后30、120min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口服糖耐量试验0、30、120min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口服糖耐量试验0、30min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组各时间点胰岛素、C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oma-IR水平为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能改善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但改善程度随病程延长而下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利于胰岛素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226例GDM患者根据住院期间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187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39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100例糖代谢正常的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三组在孕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和分娩方式方面的差异。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孕产妇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血糖控制不良组孕产妇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围生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可将孕妇及围生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和剖宫产率降低到健康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吴平  宋婧 《现代保健》2013,(23):113-115
目的:观察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液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1月在本院检查并分娩的全部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糖尿病组)共163例,另随机选取在本院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孕妇163例(OGTT试验阴性)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血液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随访326例孕妇的血液指标及妊娠结局,妊娠糖尿病组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新生儿出生体重、子痫发病率较正常孕妇组高(P〈0.05);正常孕妇组孕妇贫血发病率高于妊娠糖尿病组(P〈0.05);血液胆固醇、尿酸、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分娩周数、妊娠高血压、妊娠期肝功能受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胎盘功能不良、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及妊娠结局有影响,应加强妊娠糖尿病营养宣教及饮食指导,妊娠糖尿病孕妇应严格控制好血糖,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89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监测,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动态血糖仪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理想时间、胰岛素用药剂量和平均血糖漂移度均明显降低,遵医行为依从程度评分和护理满意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有助于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遵医行为依从程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