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高位后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保护肛门感觉和自制功能。方法:将60例高位后蹄铁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双挂线引流”术式,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多切口挂线引流”术式。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畸形、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P<0.01);但术后复发率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双挂线引流手术治疗高位后蹄铁型肛周脓肿较放射状多切口挂线引流术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虚挂线结合拖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虚挂线结合拖线术,对照组采用高位挂线低位切开术。观察两组治愈率、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术后疼痛评分、瘢痕及创面面积、住院及治愈时间、肛门失禁评分。结果:两组治愈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瘢痕及创面面积、住院及治愈时间、肛门失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虚挂线结合拖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有较好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治愈时间,较好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药线拖线联合橡皮筋虚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用高位挂线低位切开术治疗,观察组用中药药线拖线联合橡皮筋虚挂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愈合情况及肛门功能。结果:创口愈合时、术后6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面积、瘢痕面积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肛门内20mm及30mm处压力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药线拖线联合橡皮筋虚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且可减轻痛苦,维持术后肛管直肠收缩压,减少肛门功能损伤,临床应用价值优于高位挂线低位切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复发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50例.对照组为同期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患者50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肛瘘切开挂线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率,记录2组治疗前后肛门功能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肛门功能积分、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治疗高位肛瘘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防止疾病复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高位蹄铁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弧形切开内口引流术治疗,对比2组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第2—4天疼痛、切口水肿、肛门功能及形态及愈合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2组在治愈率、术后随访复发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疗效较好,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向控制性切割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取单向控制性切割挂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对比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疼痛、术后肛门功能情况(Wexner评分)、术后肛门平整度。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肛门平整度、术后肛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单向控制性切割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且能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肛门平整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商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50例。对照组为同期肛瘘切开拌线术治疗患者50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昆著性差异(P〈0101);肛门瘢痕小;肌门畸形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肛瘘EU开挂线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5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金华  陈彦  孙静 《陕西中医》2010,31(11):1496-1497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治蹄铁型肛周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52例,总结其治疗体会。结果:一次治愈51例,治愈率为98.1%。1例假性愈合,再次手术获愈。结论: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可以有效保护肛门功能,减少复发和肛瘘的形成,无肛门畸形等并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旷置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旷置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旷置挂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低切高挂术;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脱线时间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脱线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旷置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痛苦小,疗程短,能有效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铅锤"式自锁硅胶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入院顺序1:1配对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手术术式均为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橡皮筋挂线法。治疗组采用"铅锤"式自锁硅胶线挂线法。结果:两组患者痊愈、显效率、肛门失禁评分(Wexner评分)及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向自锁硅胶线相比于传统橡皮筋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对肛门括约功能影响小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松紧结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切开挂线术,治疗组用松紧结合挂线术。结果:治疗组对肛门功能保护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肛周肌层组织损伤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松紧结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蹄形肛瘘较传统切开挂线治疗能更好地保证肛门肌层形态的完整,降低术后肛门失禁的发生率,更好的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挂线拖线引流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研究。方法:采用中医挂线拖线引流法治疗7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结果:78例一次性治愈,痊愈后生理功能正常,肛门无移位,无明显缺损口,黏液泄漏、肛门失禁、形成肛瘘等后遗症。结论:虚线挂线法治疗马蹄形肛瘘易操作、较安全,疗效确切,并能有效预防肛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保证临床疗效,保护肛门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探讨高位肛瘘保留括约肌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瘘管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50例并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50例,相对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两组术后疼痛、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瘘管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可靠,能很好维护肛门功能与形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挂线揭盖"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和肛瘘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高位肛周脓肿和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挂线揭盖法(利用挂线的手段,达到揭盖的目的),在直肠内使瘘管和脓肿的腔隙完全敞开,使之不留残腔。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高位挂线低位对口引流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25例病人无一例复发,对照组25例病人有2例复发,治疗组无肛门锁孔畸形,而对照组有3例肛门锁孔畸形,两组均有1例不完全性肛门失禁。结论:挂线揭盖法是避免高位瘘管和脓肿术后复发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挂浮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低位切开高位挂浮线与挂橡皮筋并紧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将10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2组:挂浮线组51例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浮线术式,挂橡皮筋组55例采用低位切开挂线(橡皮筋)紧线术,术后跟踪随访治愈、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挂浮线组治愈率为96%,平均愈合时间32 d,未出现肛门功能损伤者,不能耐受手术痛苦3例;挂橡皮筋紧线组治愈率为93%,平均愈合时间35 d,肛门功能受损5例,不能耐受手术痛苦31例。挂浮线组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痛苦小。结论低位切开高位挂浮线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丝线实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丝线实挂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橡皮筋实挂线治疗。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肛门切口疼痛情况及切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丝线实挂线治疗高位肛瘘在减轻术后切口疼痛、缩短治疗时间和有效保护肛门功能方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 2组痊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2组术后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保护肛门感觉和自制功能。方法:设计一种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运用样本估算,按全国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144例,随机、单盲法分组,试验组72例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式,对照组72例用切开挂线开放引流术。两组病例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期内采用直肠灌注法检测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结果:试验组72例全部一次性治愈,一次性治愈率100%,随访期内1例(1.39%)出现污染内裤,余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肛门功能良好,平均疗程(26±2.1)天;对照组一次手术痊愈60例(83.33%),其余12例(16.67%)经二次切缝引流手术治疗而愈,随访期内1例(1.39%)复发,术后肛门皮肤缺损7例(9.72%)、稀便失禁2例(2.78%)、污染内裤10例(13.89%),平均疗程(38±6.7)天。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检测结果:两组术前比较,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比较,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比较,P<0.05;两组术后比较,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本疗法具有疗效好、痛苦小、疗程短、对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损伤小、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黄昱刚 《山西中医》2010,26(9):15-16
目的:探讨切开加虚挂线治疗蹄铁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加虚挂线治疗蹄铁型肛瘘31例。结果:全部治愈,痊愈时间18~39天,平均29天。术后随访28例,随访时间5年,2例支管复发,1例经换药数天后痊愈,1例将支管重新切开后痊愈。结论:切开加虚挂线治疗蹄铁型肛瘘,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减轻病人痛苦,较好地保留了肛门的生理功能,是治疗蹄铁型肛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