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青蒿琥酯3天疗程总量4.8mg/kg,二盐酸奎宁3天疗程总量100mg/kg,随机分组,分别治疗恶性疟30例,平均退热时间青蒿琥酯组为17.6h?奎宁组为29.6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青蒿琥酯组为58.8h,奎宁组为78.8h;原虫复燃率青蒿琥酯组56.7%;奎宁组50%;清除原虫95%所需时间表蒿琥酯为16h,奎宁为28h。  相似文献   

2.
甲氟喹治疗恶性疟与青蒿琥酯的随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甲氟喹治疗恶性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甲氟喹750mg一次顿服与青蒿琥酯片5d疗程总量600mg各治疗无合并症恶性疟30例,进行随机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平均退热时间两组相似,分别为甲氟喹组(24.2±14.7)h和青蒿琥酯组(18.3±9.0)h(t=1.843,P>0.05)。平均原虫转阴时间甲氟喹组(57.2±20.0)h慢于青蒿琥酯组(43.0±17.1)h(t=2.907,P<0.01)。追踪观察28d,甲氟喹组治愈率为76.7%,原虫复燃率为23.3%;青蒿琥酯组治愈率为73.3%,复燃率为2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χ2=0.089,P>0.05)。两组除极少数患者可见轻微的恶心或呕吐,可能与病情本身有关外,未见其他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甲氟喹750mg一次顿服与青蒿琥酯5d疗程总量600mg治疗恶性疟的治愈率及症状控制疗效相似,甲氟喹组原虫清除时间慢于青蒿琥酯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青蒿琥酯和巴利捷克治疗塞内加尔脑型疟病儿的疗效。方法:青蒿琥酯组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龄6.9±3.1岁),剂量每次1.5mg/kg,iv或im,于入院后即刻,h4、h24、h48和h72给药;巴利捷克组120例(男73例,女47例;年龄6.8±3.0岁),剂量25mg奎宁基质/(kg·d),iv或im,bid,3d为一个疗程。结果:青蒿琥酯组较巴利捷克组治愈率高(P<0.01),治愈病儿昏迷清醒时间、退热时间、血疟原虫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皆短(P均<0.01)。结论:青蒿琥酯治疗脑型疟病儿疗效优于巴利捷克。  相似文献   

4.
青蒿琥酯治疗脑型疟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多重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的越南南方采用青蒿琥酯360~420mg/5d静脉注射治疗168例脑型疟,配合积极的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治愈152例(90.5%)、死亡16例(9.5%);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58.5±29.0)h,平均退热时间为(54.3±38.3)h,平均昏迷清醒时间为(37.5±33.8)h。全部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毒副反应。结果表明:在多重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治疗重症疟疾患者,青蒿琥酯是一个理想的速效、低毒的治疗药  相似文献   

5.
萘酚喹治疗恶性疟与青蒿琥酯的随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萘酚喹治疗恶性疟的疗效,于 1997 年采用磷酸萘酚喹 1 d 疗程总量 1 000 mg 与青蒿琥酯片 5 d 疗程总量 600 mg 各治疗恶性疟 30 例进行随机比较.结果显示:萘酚喹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9.6±16.4)h,长于青蒿琥酯片组的(18.3±9.0)h(t=3.25,P<0.01);平均原虫转阴时间萘酚喹组为(98.4±27.6)h,慢于青蒿琥酯片组(43.0±17.1)h(t=9.46,P<0.01);追踪观察 28 d,萘酚喹组治愈率为 96.7%,原虫复燃率为 3.3%,分别高于青蒿琥酯片组治愈率的 73.3%,低于青蒿琥酯片组原虫复燃率的 26.7%(χ2=6.40,P<0.01).两组病例除个别出现恶心外,未见其他副反应.结果表明,磷酸萘酚喹杀灭原虫、控制发热时间较青蒿琥酯慢,但治愈率高于青蒿琥酯.  相似文献   

6.
青蒿琥酯片治疗恶性疟的剂量再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青蒿琥酯治疗恶性疟的最佳剂量和疗程,本研究在中国海南岛抗性恶性疟流行地区,采用青蒿琥酯片5d疗程总量600mg和7d疗程总量800mg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疾,进行开放性随机比较,每组治疗50例,全部病例住院28d观察原虫复燃情况。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92年12月~1993年12月在喀麦隆吉德医院应用青蒿琥酯静脉注射治疗恶性疟疾30例,同时用喹宁马克斯静脉注射作对照比较。治疗组疗程3天,总剂量240mg,对照组治疗3天,总剂量2400mg。治疗组平均退热、症状消失与疟原虫转阴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复发率低,治愈率高、副作用少而轻微,故青蒿琥酯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新型抗疟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及宫颈扩张棒的配伍能否促进卡孕栓中期妊娠引产效果。方法:84名孕13~26周妇女随机分别予以单独卡孕栓,或配伍米非司酮或宫颈扩张棒行中期引产。结果:预先口服200mg米非司酮较之单用卡孕栓的引流产时间明显缩短[10.8h(3.6~26.7h)及16.2h(9.0~34.6h),P<0.0l];卡孕栓用量明显减少[4mg(1~6mg)及5mg(3~9mg),P<0.01];胃肠反应减轻。而宫颈扩张棒预先放置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米非司酮是卡孕栓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配伍药物。  相似文献   

9.
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恶性疟以及凶险型疟疾的推荐剂量为3天疗程,总量240mg。该剂量具有速效、低毒的优点,但原虫复燃率高达50%左右.试用7天疗程,总量480mg方案治疗恶性疟40例,原虫复燃率降至5.6%,亦未见毒副反应。本文结果提示,适当延长青蒿琥酯注射剂的疗程和增加总剂量,可明显地降低疟原虫的复燃率;延长疗程、增加总剂量而不增加每天量,未见毒副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血吸虫病预防药青蒿琥酯与血吸虫病治疗药吡喹酮两药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青蒿琥酯300mg/kg,对第7,8天的童虫有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1.6%,减雌庇为72%;口服吡喹酮300mg/kg对第7天童虫无效,对第30天成虫有明显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2%,减雌率为78.3%,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同服,或者先服吡喹酮后服青蒿琥酯均明显影响青蒿琥酯的杀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青蒿琥酯片预防疟疾的效果,1991~1992年选择疟疾高发区——三亚市高峰乡福万水库和电站作为试验压,以户为单位将试验区人口分为青蒿琥酯片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1992年以1991年分组为基础,两组互相对换服药,增加人员以户为原则分别编入两组内。1991年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分别为77人与56人,1992年分别为75人与79人。试验组每周一次口服青蒿琥酯片100mg,1991年连服13周,1992年连服16周。结果:1991年试验组无发病,对照组发病率为8.93%(P<0.01);1992年试验组发病率为4.0%,对照组为13.92%(P<0.05);两年合计发病率试验组为1.97%,对照组为11.85%(P<0.01)。观察结果提示,虽然青蒿琥酯是一个速效而半衰期甚短的抗疟药,但是每周口服100mg对于疟疾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且未发现任何副反应。对于短期进入疟区作业的人群,采用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恶性疟原虫早期配子体的抑杀作用。【方法】仅骨髓带恶性疟原虫早期配子体而骨髓与外周血液均无成熟配子体的患者11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6例口服双氢青蒿素片7d总量480mg;B组5例口服硫酸奎宁片7d总量10500mg,定时取骨髓和外周血液涂片,观察两组配子体密度的变化。【结果】A组骨髓早期配子体药后10d全部转阴;而B组全部阳性,至药后14d仍有2/5例阳性。外周血液配子体转阴时间,A组为(4.8±0.9)d;B组为(22.0±5.8)d。【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杀灭恶性疟原虫早期配子体,而硫酸奎宁似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3.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Effects Gained by Courses Of Different Length in Treating Falciparum Malaria with Artesunate Tab...  相似文献   

14.
In a study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quinine eight adults with moderately severe falciparum malaria resistant to chloroquine were treated with quinine dihydrochloride, being given a loading dose of 20 mg salt (16.7 mg base)/kg followed by three or four eight hourly maintenance doses of 10 mg salt (8.3 mg base)/kg injected into the anterior thigh. All patients responded to treatment. Fever and parasite clearance times (mean (SD) 60 (23) h and 53 (22) h respectively) we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btained with intravenous quinine. The mean peak plasma quinine concentration of 11.0 mg/l (34.4 mu mol/l) [corrected] was reached a median of five hour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the loading dose. In all patients plasma quinine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the high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for Plasmodium falciparum malaria prevalent in Thailand within four hours of the start of treatment but did not cause toxicity other than mild cinchonism. When intravenous infusion is not possible an intramuscular quinine loading dose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starting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ly severe falciparum malaria who cannot swallow tablets.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双氢青蒿素对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的作用,在疟区以双氢青蒿素治疗了带配子体的间日疟患者9例,定时取血涂片观察血液中疟原虫的变化,并以大劣按蚊为媒介,观察配子体感染性有无变化。结果服药后原虫无性体和配子体密度均迅速下降,8hr后配子体全部失去感染性。表明双氢青蒿素可迅速杀灭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索新近研制成功的复方抗疟药复方萘酚喹 (由磷酸萘酚喹、双氢青蒿素和甲氧苄啶组成 )治疗恶性疟的用药剂量。【方法】采用 1d疗程 2次分服 ,设总剂量 4片组和 2片组 ,评价和比较其疗效。两组分别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患者各 50例。【结果】 2片组的退热时间与 4片组相似 ,但原虫转阴时间明显慢于 4片组 ,2 8d治愈率 2片组 ( 85.1% )亦显著低于 4组片 ( 97.8% )。且 2片组出现早期 ( 14d)原虫复燃 ,说明其药量不足。【结论】推荐复方萘酚喹治疗恶性疟的临床试验治疗总剂量采用 3~ 4片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载阿苯达唑(ABZ)的抗泡球蚴抗体的免疫脂质体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方法:观察游离的、脂质体运载与免疫脂质体运载的ABZ(12.5、25和50mg/kg)对小鼠腹腔泡球蚴增殖的抑制。结果:免疫脂质体治疗抑制率高于脂质体,后者又高于游离ABZ,高剂量时3组抑制率分别为87.8%、65.2%和17.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肝和腹腔泡球蚴摄取免疫脂质体的量比单纯脂质体高2.4倍(P<0.01)。结论:免疫脂质体作载体可明显提高ABZ对泡球蚴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过程中感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2年 1月 - 2 0 0 1年 6月住院及部分门诊长期随访的 5 71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探讨感染并发症与糖皮质激素剂量、疗程 ,是否合用其它免疫抑制剂及病程的联系。结果 :随着糖皮质激素剂量的增大 ,疗程的延长 ,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程度逐渐加重。用强的松≥ 1mg/ (kg.d) ,疗程 1月左右无效的患者 ,将强的松减量至 0 .5 mg/ (kg.d)左右 ,合用雷公藤多苷或环磷酰胺 ,再治疗 2月以上 ,感染并发症较单用强的松≥ 1mg/ (kg.d) ,疗程 >3月者明显减少 ,程度明显减轻。用糖皮质激素前的病程长短 ,对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过程中 ,为减少或减轻感染并发症 ,必须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28例,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0mg,连续3个月;治疗期间每月用B超测量子宫和肌瘤体积,并测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及询问一般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均闭经,腹痛消失,肌瘤体积缩小42.6%,贫血均得以纠正,病人一般情况明显好转,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每日10mg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手术前和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