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1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采用Soloway分级标准,将骨转移组患者再分为A、B、C3个亚组,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分析血清PINP、PICP、ICTP与骨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转移癌患者血清PINP、PICP、ICT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其中PICP、ICTP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INP、PICP、ICTP水平在A、B、C3组均依次递增;血清PIC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相关性良好(P〈0.01),ICTP、PIN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呈一定相关(P〈0.05);血清ICTP水平与PINP水平呈中度相关。结论:检测血清PINP、PICP、ICTP水平都能反映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检测血清PICP、ICTP水平临床价值高;血清PICP水平与骨转移数目的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涂欢  邢蒙 《医学临床研究》2022,39(4):608-610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PTB-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3例PTB-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在入院24h内(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血清β-CTX、PINP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采用双能X线检测所有患者骨质疏松情况,并按骨质疏松情况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TB-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β-CTX及PINP对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肌酐(SCr)、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血清PINP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r、血清β-CTX水平偏高及体重指数(BMD)、血清PINP水平降低均为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β-CTX、PINP单一及联合预测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95%CI:0.652~0.872)、0.730(95%CI:0.617~0.843)、0.831(95%CI:0.733~0.929),β-CTX、PINP单一对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低于两者联合(P<0.05)。【结论】β-CTX、PINP可用于临床预测PTB-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且骨质疏松的PTB-DM患者血清中β-CTX表达水平更高,PINP表达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N-端骨钙素(N-MI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MM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对比分析不同临床分期β-CTX、PINP、N-MID水平的变化。结果 MM组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结果表明,分期越晚PINP、N-MID越低,β-CTX越高。结论检测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可用于评价MM患者骨损害程度,骨代谢标志物可作为MM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于术后9个月或连续观察3个月评估患者术后骨不连发生情况。根据结果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重点分析血清β-CTX、sICAM-1水平与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的关系。结果:经随访,100例肱骨干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19例,发生率为19.00%;发生组血清β-CTX、sICAM-1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CTX、sICAM-1的过表达是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发生的保护因子(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β-CTX、sICAM-1水平预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在阈值0.11~0.37、0.46~0.74、0.76~0.90范围内,联合血清β-CTX、sICAM-1水平的预测模型预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发生的净受益率优于单纯血清β-CTX或单纯血清sICAM-1。结论:血清β-CTX、sICAM-1水平与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发生有关,其水平升高可增加骨不连发生风险。血清β-CTX、sICAM-1可用于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发生风险预测,且联合预测净受益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水平与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OP患者200例,依据有无髋部骨折分为髋折组(n=50)和无折组(n=150),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员均检测血清β-CTX、P1NP水平,统计分析β-CTX、P1NP与老年OP患者髋部骨折的关系。结果老年OP组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为(523. 66±52. 61) pg/ml、(53. 58±5. 66)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5. 57±40. 23)pg/ml、(31. 14±3. 66)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髋折组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为(584. 11±60. 22)pg/ml、(68. 32±7. 12) ng/ml,明显高于无折组的(513. 32±56. 25) pg/ml、(48. 28±5. 22)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评估老年OP患者髋部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中,β-CTX 548 pg/m时为80. 00%、86. 67%、85. 00%,P1NP 58 ng/ml时为84. 00%、90. 67%、89. 00%,β-CTX、P1NP联合检测时为96. 00%、97. 33%、97. 00%,β-CTX、P1NP联合检测明显高于β-CTX、P1NP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OP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与髋部骨折发生有关,两者可作为预测髋部骨折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且两者联合检测时评估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以及与QRS记分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AMI患者发病后第5,15,30,90天及25例健康人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标准导联心电图QRS记分和第90天的6min步行试验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MI患者第5,15,30,90天出血PICP和PⅢNP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QRS记分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显著相关(均P<0.001)。结论: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3个月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心功能状态,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春前期无追赶性生长的小于胎龄儿(SGA)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在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SGA患儿44例为SGA组,健康儿童52例对照组。SGA组患儿予以rhGH 0.15IU/(kg·d),每日皮下注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骨形成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同时记录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生长速度、骨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结果治疗前SGA组PINP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478. 82±133. 91)μg/L比(650. 72±211. 84)μg/L],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0. 82±0. 31)比(0. 54±0. 17)μg/L],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t=2. 266、-2. 711,P<0. 05)。SGA组rhGH治疗前后PINP及β-CTX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GA组应用rhGH治疗3个月后PINP水平[(735.51±155.95)μg/L]及β-CTX水平[(1. 10±0. 28)μg/L]均较治疗前升高(t=4.763、2.479,P<0.05),其中PINP升高更显著,HtSDS与治疗前比较[(-2.68±0.54)比(-2.96±0.47)],差异有显著性(t=2.716,P<0.05);治疗6个月与3个月比较,PINP水平[(860.95±255.19)μg/L]、β-CTX水平[(0. 96±0. 34)μg/L]及HtSDS [(-2. 50±0. 52)]无明显变化(t=1.363、-0.833、1.611,P>0.05)。成骨指标PINP与IGF-1、IGFBP3呈正相关性(r=0.638、0.675,P<0.05),与破骨指标β-CTX无相关性(r=0. 338,P>0.05),PINP、β-CTX与HtSDS呈正相关(r=0. 656、0. 783,P<0.05)。结论骨代谢指标PINP、β-CTX可作为rhGH治疗SGA早期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雪涛  张慧秋  冯倩 《临床荟萃》2000,15(8):368-369
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重构中胶原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而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抑制胶原增生的药物[1] 。许多研究表明[2 ] ,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P)是较理想反映体内胶原纤维形成的指标。本文通过测定AMI患者血清PIP的水平 ,探讨其临床意义 ,并观察了黄芪对其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2 0例AMI患者临床诊断符合WHO制订的AMI诊断标准 ,均为发病 2 4小时内入院患者 ,经全面体检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和肺、肝、肾及骨代谢性疾患。随机分为两组 ,黄芪组 60例 ,男 3 6例 ,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的测定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11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组。另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进行BMD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骨转换标志物PINP和β-CTX水平。对比3组受试者BMD、PINP和β-CTX水平的变化,并分析骨质疏松伴骨折组PINP、β-CTX和BMD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伴骨折组的BMD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伴骨折组的PINP和β-CTX水平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PINP和β-CT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伴骨折组BMD与PINP、β-CTX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27,-0.593,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伴骨折患者的骨折发生与骨转换标志物PINP和β-CTX的升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章涵硕  吴月蓉  夏海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80-3582,3587
目的 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64例MBD患者(MBD组)以及3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N端中段骨钙素(N-MID)、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ⅠN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析这5项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MB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MBD组血清PTH及N-MI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BD组中,国际分期体系(ISS)Ⅲ期患者血清β-CTX水平高于ISSⅠ期患者(P<0.05),骨病分级A级患者N-MID水平高于B级患者(P<0.05).结论 部分骨代谢标志物可用于MBD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维生素D与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以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孕妇103例,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将孕妇分为充足组(≥30ng/ml)、不足组(10~29.9ng/ml)和缺乏组(10ng/ml),检测各组孕妇血清CTX-1和PINP水平,比较各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缺乏组孕妇血清CTX-1和PINP水平分别为0.36±0.09ng/ml和20.06±4.02ng/ml,明显低于充足组和不足组(P0.05);不足组孕妇血清CTX-1和PINP水平分别为0.43±0.10ng/ml和24.43±4.10ng/ml,明显低于充足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CTX-1、PINP呈正相关(r=0.503和0.300,P0.05);缺乏组早产、剖宫产、宫内窘迫比例分别为60.00%、65.00%和55.00%,明显高于充足组和不足组(P0.05),而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股骨长分别为8.32±0.94分和41.21±1.87cm,明显低于充足组和不足组(P0.05)。结论孕妇血清维生素D与骨转化标志物CTX-1、PINP有一定相关性,同时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标准(ISS)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32例、36例和36例。同时选取同期因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原因接受骨髓穿刺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测定血清P1NP和β-CTX水平,并分析其与MM及其分期的关系。结果 MM组骨髓浆细胞比[(23.4±8.6)%]、血清P1NP[(120.5±35.6)ng/mL]和β-CTX水平[(820.4±210.3)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1.4)%、(52.3±12.4)ng/mL、(320.6±80.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M分期的升高而增高。以骨髓浆细胞比例≥10%、血清P1NP≥80 ng/mL和β-CTX≥500 pg/mL为诊断标准,对M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9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骨肽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对胫骨骨折术后血清相关指标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86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骨肽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程度和愈合时间差异,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磷酸酶(ALP)]、骨代谢指标[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sICAM-1、ALP、β-CTX、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TGF-β1、CT、BGP、PICP、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联合使用骨肽注射液和丹参酮注射液能调节血管和骨骼生长,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康复时间,并可改善骨代谢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特点。 方法:以120名20~40岁初次单胎妊娠的孕32周孕妇为实验组,120名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检测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 结果:实验组血清OC、β-CTX在20~25岁段最高(χ2=15.61~23.42,P均<0.01)、31~35岁段最低(χ2=19.01~23.97,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OC在20~25岁段升高(U=256.00,P<0.01),其他年龄段则降低(U=4.00~223.00,P均<0.01);而β-CTX在31~35岁段降低(U=145.50,P<0.01),其他各年龄段均升高(U=38.00~220.05,P均<0.01)。 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表现不同,25岁前妊娠孕妇的骨代谢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未分化关节炎(UA)患者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方法选取60例UA患者为UA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名为对照组。比较UA组和对照组入院时血清ICTP、抗CCP抗体及RF水平。分析血清ICTP、抗CCP抗体及RF水平预测UA进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价值。结果UA组血清ICTP、抗CCP抗体及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CTP与抗CCP抗体呈显著正相关(r=0. 613,P 0. 05),血清ICTP与RF呈显著正相关(r=0. 438,P 0. 05),血清抗CCP抗体与RF呈显著正相关(r=0. 452,P 0. 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TP、抗CCP抗体及RF水平预测UA进展为R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 52μg/L、20. 84 U/mL和18. 50 U/mL。血清ICTP、抗CCP抗体及RF水平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RF单项(Z=2. 573,P=0. 010)。结论血清ICTP、抗CCP抗体及RF水平在预测UA进展为RA中均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对于早期预测UA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N-端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吸收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7例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8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采用不同分类依据将骨转移组分为A.B.C三个亚组。定量测定N-MID.β-CTx和TPINP。结果 N-MID.β-CTx和TPINP在骨转移组中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TPINP和N-IMD在与骨转移程度呈正相关。各标志物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检测血清N-MID.β-CTx和TPINP水平都能反映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对于骨转移诊断及病情监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端中段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2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密度(BMD)分为骨量正常组(n=94)、骨量减少组(n=92)、骨质疏松组(n=49)。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N-MID、β-CTX、甲状腺旁激素(PTH)以及25(OH)D3水平。分析血清N-MID、β-CTX与BMD、PTH及25(OH)D3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N-MID、β-CTX鉴别骨质疏松的能力。结果: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依次增大、糖尿病病程依次延长(P0.01)。骨质疏松组血清N-MID、β-CTX和PTH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N-MID、β-CTX水平与BMD均负相关(P0.05),与PTH均正相关(P0.05),与25(OH)D3无明显相关性;血清N-MID与β-CTX正相关(P0.01)。血清N-MID、β-CTX鉴别骨质疏松与骨量正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和0.85,特异度为100.00%、96.81%(P0.001)。结论:测定血清N-MID、β-CTX水平有助于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变化情况,进而为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NTX)、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钙调蛋白(CaM)水平对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拟行内固定术治疗的11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行血清NTX、FGF-2、IGF-1及CaM水平检测。根据随访术后12个月骨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愈合组与骨不愈合组,对比一般资料及血清NTX、FGF-2、IGF-1、CaM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各指标单项及联合对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不愈合组高能量损伤占比高于骨愈合组,骨不愈合组解剖复位占比低于骨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4周、8周的血清各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4周、8周的血清各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能量损伤是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全身骨显像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45例)和骨转移组(165例),采用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Ⅲ级),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骨转移组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N-MID、TP1NP、β-CTx水平逐步增高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MID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17.59ng/mL,灵敏度70.3%,特异度88.9%,ROC曲线下面积0.831;血清TP1NP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43.04ng/mL,灵敏度78.2%,特异度95.6%,ROC曲线下面积0.890;血清β-CTx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截断值为0.48ng/mL,灵敏度73.9%和特异度93.3%,ROC曲线下面积0.869。结论血清N-MID、TP1NP及β-CTx是反映恶性肿瘤骨转移骨代谢敏感、准确、简便的生化指标,检测其水平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率,可结合全身骨显像检查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  相似文献   

20.
郭英华  张琪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2):793-794
应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离心法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PⅢ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血清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按Child肝功能分级A、B、C组:C组PⅢP含量高于A组(P<0.05),有明显差异:而B组PⅢP含量虽高于A组,C组PⅢP含量高于B组,但其均值均>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肝癌组PⅢ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肝癌组PⅢP含量低于肝硬化组,两组含量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