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游翠芳  陈娟 《海峡药学》2016,(10):282-285
目的:通过对高警示药品药学风险防范管理模式的探讨,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参考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及分级管理,并查阅搜集国内多家医疗机构的管理经验和策略。结果完善了高警示药品药学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拟定高警示药品的分级目录,总结高警示药品有效信息,规范安全使用流程,拟建立高警示药品警示系统,培训人员,制作使用手册,做好医患教育,试引进品管圈、PDCA管理以实现持续改进。结论高警示药品的临床应用管理需要医、药、护、患的共同努力、合力协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结合某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高警示管理的实践,探讨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结果: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后,与高警示药品相关的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与往年相比有明显减少,2017年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占总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的6%,而2018年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占总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的2%,有效降低了高警示药品用药风险,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筛选确定高警示药品目录、分级管理、重点采购、设定专区专柜、增加醒目标识、严格审核医嘱、进行风险监督管理、加强人员培训等管理措施,以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流程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20):2866-2870
目的:为提高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和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HIMSS)管理要求,建立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包括高警示药品目录制订、标识与储存、医嘱开具、医嘱审核、调剂与使用、用药后监测等重点管理环节,并进行成效分析。结果: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实施后,药品存放合格率由实施前的29.28%提高到实施后的95.50%,涉及高警示药品的不合理医嘱率由实施前的3.43%下降到实施后的1.9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剂差错由每月35起减少至0,高警示药品相关不良事件从实施前每月18起减少至每月3起,用药安全性明显提高。结论:我院建立了基于JCI和HIMSS标准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有助于规范高警示药品的管理,降低其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高警示药品=高危药品?"高警示药品即原来所说的高危药品,2015年5月27日,在中国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第五次用药安全专家会上,我代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危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参加了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对在我国一直以来沿用的‘高危药品’建议更名为‘高警示药品’。"2015年11月22日,在高危药品与用药安全评价方法研讨会暨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管理标准示范项目启动仪式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危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军区总医院第二门诊部主任孙世光如是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管理策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并结合某院高警示药品管理的实际工作,研究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管理策略。结果:通过实施的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管理策略与标准操作流程,有效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对高警示药品的认知,有效保证用药安全。结论:医疗机构应足够重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和风险防范,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安全使用的标准流程,强化医药护人员的高警示药品教育培训,推广患者安全用药的健康宣教,降低用药风险,减少医患纠纷,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为医疗机构对该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9版)制订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及风险点,对全院医师、药师、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与考核;以临床科室、药学部门的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合格率为检查指标,比较优化前后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的效果。结果:我院通过建立检查督导小组、药师宣教、信息化管理、处方审核及个体化给药、用药指导、处方点评及用药错误上报等措施对高警示药品进行风险控制和持续优化。与优化前比较,优化后临床科室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合理率由37.3%提高至80.1%(P<0.01),药学部门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合理率由59.2%提高至85.0%(P<0.01);但仍存在高警示药品账物不符、用药错误未全部及时上报、审方软件规则建立不完善、用药指导不充分、个体化给药药品品种较少等问题。结论:通过对高警示药品管理及优化,有效提高了我院临床科室及药学部门对该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流通使用各环节的风险要素,促进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标准化,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联合河南省药学会药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郑州市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联合发起制订《中国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指南》。指南制订委员会将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最新指南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手册(WHO handbook)、指南质量评价工具(AGREEⅡ)及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条目(RIGHT)的要求来制订指南。计划书主要报告制订该指南的背景、适用人群、指南制订委员会、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的确定、证据检索策略及推荐意见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8.
黄忠强 《北方药学》2021,18(3):131-132
目的:探究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在医院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实施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前的100例使用高警示药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实施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的100例使用高警示药品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高警示药品使用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配置差错发生情况及药品使用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警示药品使用不良事件发生率、配置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药品使用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警示药品实施标识管理在医院药品管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较大程度降低高警示药品错误使用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院诊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历年来医疗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建立与我院实际医疗工作契合的高警示药品目录及警示内容,加强高警示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根据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委员会推荐使用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目录等资料,查阅药品说明书、相关临床指南,结合文献记载的高警示药品用药风险案例、中国裁判文书网高警示药品相关案例,编写高警示药品目录及其警示内容。根据已发表的高警示药品调查问卷相关文献,制定以警示内容为导向的高警示药品目录。结果:将二百余种药品列入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并将其分为特殊警示级高警示药品和一般警示级高警示药品。特殊警示药品分为11类、6种,一般警示药品分为16类。制定《高警示药品速查手册》,供医务工作者学习,相关内容通过我院临床医务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复审。结论:药师通过有效途径建立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 整理警示内容,解临床之惑,把对不良事件的事后处理变为前馈控制,从源头上促进高警示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警示药品的安全使用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重点关注的问题。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属于A级高警示药品(即使用频率最高、风险最大),其安全使用风险存在于管理、储存、处方、调配、使用和监护等各个环节。因此,与普通药品相比,医疗机构需在各个环节采取更严格的核查措施并妥善管理,以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为进一步规范云南省各级医疗机构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的使用和管理、减少或消除其在使用各环节中用药错误发生的可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本编写组组织云南省各相关部门/学会,基于前期针对临床一线医、药、护的多轮调研结果以及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最终形成《云南省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临床使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20)》,旨在为规范该制剂的使用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15年底举办的高危药品与用药安全评价研讨会暨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管理标准示范项目启动仪式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危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副主任药师裴保香在讲座中指出,医院静脉营养制剂配置工作中集中了很多高危药品,在药房和病房的流转过程中需要精心管理和精准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高警示药品说明书中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标注情况,为特殊人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收集我院有使用记录的高警示药品说明书146份,对说明书中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标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6份高警示药品说明书中,儿童标注信息情况在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保证高警示药品安全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高警示药品的全方位管理。结果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药品管理,有效降低药品差错、过敏、中毒等突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高警示药品全方位管理的有效实施,降低高警示药品应用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升某院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某院未执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管理作为干预前(2019年1月~2019年6月,门诊就诊患者7740例,住院收诊患者1768例,其中出院1680例),执行PDCA循环理论管理作为干预后(2019年7月~2019年12月,门诊就诊患者7639例,住院收诊患者1784例,其中出院1745例),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门诊与住院药品结构比、高警示药品结构比、次均药品费用、高警示药品次均费用以及全院药品消耗品种中高警示药品品种变化。结果干预后,门诊与住院药品结构比、门诊高警示药品结构比、次均药品费用、高警示药品次均药品费用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全院消耗排名前50的药品中高警示药品品种显著下降(P<0.05)。结论PDCA循环理论管理明显降低某院高警示药品使用,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使临床用药更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5.
蔡瑞娜  陈建达 《中国药事》2018,32(2):245-249
目的:应用JCI标准,对医院高警示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基于JCI标准制定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与目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进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评价JCI认证前后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成效。结果:医院确立新的标准,在信息系统上设安全屏障,统一全院高警示药品标识,由专人监管并加强培训和督导,通过8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高警示药品保管合格率提升至98.70%。结论:医院应用JCI标准规范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且加强了医、药、护及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高警示药品风险提示系统,减少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根据我院药品情况建立高警示药品目录,查阅相关资料,用Excel电子表格整理高警示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因素。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HIS系统中嵌入高警示药品风险防范模块,在医生开立医嘱及药师审核医嘱界面对高警示药品进行风险提示。结果:采用新系统进行高警示药品风险控制后,不合理医嘱由实施前322条下降至131条,不合理医嘱发生率逐月降低,溶媒选择错误、溶媒剂量错误和用法错误的不合理医嘱数在系统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高警示药品的用药差错,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认识。结论: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警示药品安全屏障,可以减少或避免高警示药品的用药差错,控制高警示药品的使用风险,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望为医疗机构选用、维护、筛选药物品种提出警示,为药品说明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山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所收集到的59组同成分国产/外资药品说明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外资药品说明书的修改明显比国产品种频繁。结论 不同的药品说明书修改频率对医疗机构用药行为构成不同的风险。医疗机构应对所经营的药品说明书信息进行包括说明书修改信息的建档管理,对经营品种进行选用、维护、筛选,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最近,山东省药监局出台了《山东省药品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用药不良行为警示制度管理办法》。由此,自2003年4月1日起,山东境内违法违规受到警告以上行政处罚的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将被纳入不良行为记录。  相似文献   

19.
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模式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有效地控制药品的虚高价格,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活动,切实解决药品费用过高的问题,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目前医疗机构有多种药品采购模式,笔者将主要的药品采购模式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以便为医疗机构更好地选择药品采购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国家电子病历7级标准完善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模式,评价其实施成效,为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在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过程中对数据整合性、一致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进行质量管理,梳理好闭环流程的数据流,建立起符合国家电子病历7级标准的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体系。结果 完善后的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体系满足了国家电子病历7级等级评审要求,能够有效梳理闭环流程风险质控关键点和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基于国家电子病历7级标准构建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严把数据质控关,减少临床发药、用药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