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麻亚晶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797-1799
目的 探讨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行气管切开患者肺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对6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加强气管切开前后的气道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有效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结论 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方法。方法对144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及时吸痰、良好气道湿化、正确套管护理、加强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144例患者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痰痂堵塞气道而被迫拔管等不良后果。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顺利排痰,促进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4.
3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抢救与护理,对防止呼吸道梗阻,保证充分供氧,减轻脑水肿,降低肺部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4例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中5例于手术后4~15d内死亡,29例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对气管切开患者,在术后的护理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好吸痰的指征及方法 ,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结论防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护理措施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痰痂形成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气道黏膜出血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的护理方法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5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环境消毒、气管切开后及时有效的气管套管及切口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正确的吸痰,防止误吸等.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气道切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涛 《天津护理》2010,18(1):52-54
重型颅脑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致使患者缺氧窒息,颅内压升高,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行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治的关键。气管切开后患者自主湿化及排痰能力减弱,易导致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甚至堵塞,且由于气道湿化不足及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等因素易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保持气道湿润、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临床上采用的湿化方法多种多样,现就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从防误吸、吸痰护理、气道湿化、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时堵管与拔管、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系统化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并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神经外科7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分析,并定期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率高,78例中有62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达79.49%。其中45例发生在气管切开后3~10 d内,有2例直接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加强病房管理、湿化气道、充分吸痰、消毒隔离、准确使用抗生素等是防治肺部感染的关键,且加强气管切开术后3~10 d的护理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8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肺部感染。结果:本组治愈54例,好转12例,自动出院5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死亡1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外伤后是否进行HBO治疗分为HBO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人院24h内和4个月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同时4个月后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进行评定。结果:人院4个月后,HBO组及对照组GCS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GOS评定比较,HBO组达4—5级为68.1%,对照组为40.0%,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后进行HBO治疗后患者的清醒程度、独立性及进入正常社交生活等均优于未进行HB0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0岁以上格拉斯哥计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167例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颅脑损伤病人中.70.0%伤前伴有慢性疾病.25.7%同时合并其它脏器损伤,38.3%伤后出现各种并发症。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受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原有的慢性疾病、合并损伤和伤后并发症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结论:老年颅脑损伤具有自身的特点。处理老年颅脑损伤病人时,应特别注意原有慢性疾病的处理和各种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1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55-1156,115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收治的41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的发生与脑伤程度重、伤后发生呕吐误吸、合并多发伤及患者年龄大有关。所有患者中恢复良好14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5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并合理使用呼吸机,及时处理颅脑损伤及合并伤,加强输液管理,旱期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是成功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救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3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度颅脑外伤患者114例,占32.5%。本组治愈302例,占68.2%,致残72例,占16.2%,死亡69例,占15.6%。结论:早期诊断处理,重视并发症和合并伤的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是由于颅脑损伤后影响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促使精氨酸加压素释放而不受渗透压等正常调节机制的控制,从而导致水潴留,尿排钠增多,出现以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临床表现为主的一组综合征[1]。SIADH在1957年首先由Schwaytz和Batter提出,目前国内也有  相似文献   

16.
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护理问题。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控制血糖。结果:观察组预后为良好(GOSⅤ级)的患者多于对照组,而重残、中残(GOSⅢ级、Ⅳ级)的患者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胰岛素天数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低血糖、高渗性昏迷、低钾血症的发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是指颅脑损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伤后昏迷时间6 h以上或在伤后24 h内意识恶化致再次昏迷6 h以上[1]。STB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脑外伤的原发性及继发性损伤对大脑造成的伤害会导致暂时和/或永久的功能障碍,限制患者的活  相似文献   

18.
丁倩 《妇幼护理》2022,2(22):5252-5254
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对照原则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术后护理中,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术后并发症、护理认 可度。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能 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亲属的护理认可度。  相似文献   

19.
徐雪  朱京慈  房亚东 《护理研究》2006,20(4):301-30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黏膜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必要的肠外营养补充;B组行早期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放免法测定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伤后第4天、第7天血清TNF-α的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血浆ET-1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ET-1值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肠内营养可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外伤后心血管系统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伴发心血管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 11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常伴发心血管异常 ,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同心电图异常改变具有相关性 ,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可提示病情的转归。结论 及时正确的诊断及处理可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