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30例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患者的方法 及疗效,分析治疗策略.结果 30例患者中,采用手术切除治疗7例,采用伊马替尼增量治疗11例,采用舒尼替尼治疗12例.随访可知,手术治疗7例患者OS中位时间(87.5±6.1)周;伊马替尼增量治疗11例OS中位时间(93.2±8.4)周;舒尼替尼治疗12例OS中位时间(90.5±7.7)周.结论 临床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时可采用的治疗方法 比较多,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随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深入,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在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伊马替尼作为术前治疗手段,在晚期间质瘤和特殊部位间质瘤中的综合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阐述胃肠间质瘤术前治疗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3.
岳欣  胡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871-1876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发生频率最高的间质来源的恶性肿瘤,彻底手术切除是其获得根治的唯一方法,但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频率较高。伊马替尼在2002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但治疗失败的病例依然不可避免。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是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失败的主要耐药机制。相关指南推荐已获批准的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作为二、三线药物治疗,同时ATP类似物索拉非尼、尼洛替尼、帕唑帕尼、帕纳替尼和马赛替尼,其他TKI药物,如达沙替尼、瓦塔拉尼、莫特塞尼,以及其他靶向治疗药物依维莫司和ganetespib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有效。综述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用于临床治疗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作用特点和主要副作用,为临床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后复发因素和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并手术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均予以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其中先后有21例出现病灶复发,对比分析复发因素,10例给予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达600 mg/d,11例改为口服舒尼替尼50 mg/d(舒尼替尼组),比较两组病灶范围、不良反应以及总生存率。结果肿瘤直径超过10 cm,未能达到R0根治,核分裂像大于10/50HRF以及高危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治疗上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病灶范围未见明显缩小,且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毒性,而舒尼替尼组病灶范围部分缩小或消失,且总生存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结论肿瘤的大小、根治程度、核分裂像以及危险度等级均是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常规剂量应用伊马替尼仍有复发时,应及时更换二线药物舒尼替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舒尼替尼和大剂量伊马替尼用于既往伊马替尼治疗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二线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基于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数据,结合我国相关药物和不良反应治疗成本,利用TreeAge软件建立Markov模型,对两种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进口药组大剂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5 806.19元/质量调整生存月(QALM)和20 330.79元/QALM,计算得到增量成本-效果比超出意愿支付阈值,舒尼替尼为优势药物。国产药组大剂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 855.50元/QALM和15 101.70元/QALM,伊马替尼为优势药物。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一致。结论:对于伊马替尼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进口药组舒尼替尼治疗比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但在国产药组中大剂量伊马替尼比舒尼替尼治疗具有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无法手术完全切除、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某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住院并已经在外院确诊晚期胃肠间质瘤(并在外院证实术中无法完全切除病灶或术后复发、转移,失去手术机会)患者86例,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00~600mg/d口服的患者34例;对照组给于环磷酰胺注射,疗程为8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获益率(85.7%),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3%。对照组获益率(86.04%),1年、2年治疗组及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100%、83.3%。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轻,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基因分型实现伊马替尼个体化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2007年ASCO年会首次报告了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随机对照ACOSOGZ9001研究结果,即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年可改善肿瘤直径〉3cm的GIST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率。c—kit(一种原癌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基因突变状态可以预测伊马替尼治疗晚期GIST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67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局限性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确切转移性病灶;28例转移患者中,伊马替尼治疗2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12个月内病情稳定,后出现病情进展,在追加剂量后未能控制病情,患者行姑息性手术部分切除进展病灶后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愈后,长期使用伊马替尼的患者肿瘤复发率较低,且多数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对于高风险的GIST患者推荐手术结合伊马替尼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在靶向药物出现之前,完整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惟一潜在治愈方法。然而8,5%高危型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5年无复发生存率约20%~40%。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作为靶向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彻底改变了晚期GIST治疗的困境。多个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COSOG Z9000试验、ACOSOG Z9001试验及EORTC试验)相继发现伊马替尼可显著提高中高危型GIST患者术后的无复发生存率。最近,SSG XVIII/AIO试验研究获得了最新结果,发现3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不论在5年RFS或OS均优于1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
尹承倩 《药品评价》2012,9(24):39-41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伊马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转移/复发GIST疗效显著,使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中药艾迪腹腔内灌注辅助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9月—2009年1月间住院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156例,分别接受艾迪腹腔内灌注+腹腔化疗+静脉化疗(AD+IPC+IVC,54例)、单纯静脉化疗(SIVC,50例)和常规腹腔化疗+静脉化疗(IPC+IVC,52例)3种治疗方法,治疗2个周期以上,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与IPC+IVC或SIVC相比,AD+IPC+IVC组患者缓解率、总体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且在治疗转移性腹水方面有明显的优势(P〈0.05),但对肝转移灶缩小方面的疗效优势不能肯定(P〉0.05)。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小。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临床受益率高。结论:对于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AD+IPC+IVC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江波 《上海医药》2014,(5):29-3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7月经手术切除病理报告确诊的20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5.5年,平均3年。在随访患者中,复发率为15%,复发时间为手术切除后2~19个月(平均9.5个月),复发转移部位为腹腔、肝脏和肺,无死亡病例。结论:GIST是一种具有恶变潜能的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术前确诊率低,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效果较差,靶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还有对其免疫组化进行分析,了解其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本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共6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还有病理学特点。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胃肠间质瘤发生部位具体为:26例胃、18例小肠、6例腹膜后、4例结肠、肠系膜、食道还有大网膜患者各2例。光镜检查后显示瘤细胞梭形还有上皮样,有的能够见到出血、坏死,患者核分裂115个/50HP。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如下:CD117阳性表达率为(58/60)、CD34为(46/60)、SMA(4/60)、Vimentin(36/60),其中有20例患者恶性GISTs为Ki-67。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一般在中老年人中出现,出现位置多在消化道,其组织学形态的特点没有显著特异性,在临床上和神经鞘瘤、纤维瘤还有平滑肌瘤容易出现混淆,合理应用CD117还有CD34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盘日海  莫宇居  于磊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21-122,132
目的探讨胃肠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讨论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并吸取误诊教训。方法收集胃肠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HE、免疫组化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6例中除了2例因临床及病理特征典型首次活检即被确诊外,其余4例均被误诊。2例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误诊为低分化腺癌,1例误诊为胃肠间质瘤。结论胃肠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无色素胃肠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易误诊,遇到分化较差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应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5.
自体DC-CIK细胞回输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单纯化疗(对照组)和化疗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联合组)治疗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疗效,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生活质量、KPS评分。结果对照组20例治疗后CR 0例,PR 1例,MR 2例,SD 7例;PD 10例,缓解率为15%,DCR为50%。联合组治疗后CR 1例,PR 2例,MR 4例,SD 10例,PD 3例,缓解率35%,DCR为85%。两组D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生存质量指标癌性疼痛、精神、睡眠、疲乏无力联合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细胞因子计数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回输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DCR比单纯化疗者高,并且能够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KPS评分,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但胃肠道反应无明显差异。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CIK免疫疗法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化疗(方案以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为主)联合CIK免疫疗法治疗2005年10月-2010年1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86例(观察组),将同期仅接受化疗的63例晚期消化道肿瘤设为对照组,分别于完成第2、4个疗程后2周检测两组相关免疫指标( CD56+、CD3+、CD3+CD56+、CD3+CD8+T细胞),完成第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改善情况和总生存期,同时对比疗效。结果完成第2、4个疗程后观察组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完成第2个疗程后观察组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恶心和呕吐症状均明显缓解(P〈0.05,P〈0.01)。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5年,观察组中位生存期28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log-rank检验两条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P=0.028)。结论化疗联合CIK免疫疗法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接受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4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GP方案组22例,NP方案组23例,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GP组与N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0.9%和43.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2.7%与69.6%,1年生存率分别为54.5%与5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肯定,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治疗复发耐药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点。方法选择在本院初次治疗或者转诊到本院的80例耐药肿瘤复发病例,按患者自愿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患者和试验组39例患者,试验组患者采用PP放疗增敏放化疗同步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放化疗序贯治疗对复发肿瘤进行治疗。近期治疗效果监测指标包括:RR(有效率),稳定间期,不良反应等;及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率明显提高,延长稳定期间(P<0.05)。不良反应不变或减轻。远期疗效两组没有差异(P>0.05)。结论 PP放疗增敏放化疗同步法治疗复发进展期肿瘤临床总体疗效优于放化疗序贯组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而且实践操作难度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洛铂腹腔灌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依照入选标准,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老年或体力状况较差的晚期胃癌伴腹水患者30例.治疗方案:经B超定位腹腔置管,尽量放尽腹水后,洛铂30 mg/m2腹腔灌注,第1天;替吉奥口服:体表面积(BSA)<1.25 m2者,40 mg,2次/d;BSA 1.25~1.50 m2者,50 mg,2次/d;BSA≥1.50 m2者,60 mg,2次/d,连服14 d.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13例,进展5例,有效率为40.0%,疾病控制率为83.3%.12例患者经1~2周期化疗后腹水全部消失,8例患者腹水明显减少,10例无明显变化.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疲乏,其中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为主,胃肠道反应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大多为Ⅰ~Ⅱ级,Ⅲ级及以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分别占6.7%和3.3%,无严重肝、肾毒性及心脏毒性,无手足综合征,无腹膜反应,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洛铂腹腔灌注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或体力状况较差的合并腹水的晚期胃癌效果较高,毒性作用较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3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男19例,女14例;年龄38~72岁,并将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 3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间质瘤17例占48.5%(腔内型6例,腔外型4例,混合型7例);小肠间质瘤10例占25%(十二指肠3例,空肠5例,回肠2例);直肠4例占9.1%;腹膜后2例占11%。CT图像与病理恶性潜能相关。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定位和肿瘤分级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