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卫平  刘弋 《安徽医药》2017,21(9):1706-1708
目的 探讨二线药物舒尼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确诊的GIST患者32例,所有的患者均用二线药物舒尼替尼治疗,37.5 mg·d-1口服,连续给药服用.观察评估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舒尼替尼治疗GIST的不良反应轻微,且均可控制.32例患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时间为3~72个月,中位治疗时间为24个月.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期(SD)16例,进展(PD)8例,有效率25.0%,疾病控制率75.0%.32例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96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5周,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96周.结论 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进展的GIST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舒尼替尼和大剂量伊马替尼用于既往伊马替尼治疗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二线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基于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数据,结合我国相关药物和不良反应治疗成本,利用TreeAge软件建立Markov模型,对两种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进口药组大剂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5 806.19元/质量调整生存月(QALM)和20 330.79元/QALM,计算得到增量成本-效果比超出意愿支付阈值,舒尼替尼为优势药物。国产药组大剂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 855.50元/QALM和15 101.70元/QALM,伊马替尼为优势药物。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一致。结论:对于伊马替尼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进口药组舒尼替尼治疗比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但在国产药组中大剂量伊马替尼比舒尼替尼治疗具有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3.
岳欣  胡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871-1876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发生频率最高的间质来源的恶性肿瘤,彻底手术切除是其获得根治的唯一方法,但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频率较高。伊马替尼在2002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但治疗失败的病例依然不可避免。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是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失败的主要耐药机制。相关指南推荐已获批准的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作为二、三线药物治疗,同时ATP类似物索拉非尼、尼洛替尼、帕唑帕尼、帕纳替尼和马赛替尼,其他TKI药物,如达沙替尼、瓦塔拉尼、莫特塞尼,以及其他靶向治疗药物依维莫司和ganetespib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有效。综述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用于临床治疗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作用特点和主要副作用,为临床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后复发因素和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并手术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均予以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其中先后有21例出现病灶复发,对比分析复发因素,10例给予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达600 mg/d,11例改为口服舒尼替尼50 mg/d(舒尼替尼组),比较两组病灶范围、不良反应以及总生存率。结果肿瘤直径超过10 cm,未能达到R0根治,核分裂像大于10/50HRF以及高危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治疗上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病灶范围未见明显缩小,且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毒性,而舒尼替尼组病灶范围部分缩小或消失,且总生存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结论肿瘤的大小、根治程度、核分裂像以及危险度等级均是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常规剂量应用伊马替尼仍有复发时,应及时更换二线药物舒尼替尼。  相似文献   

5.
《中国执业药师》2012,(4):31-31
2012年2月1日。法国AB Science制药公司宣布其在研的肿瘤治疗药物Masitinib用于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这项试验的受试者为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GIST患者.且之前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期间出现疾病恶化。试验显示.Masitinib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8个月后和2年后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舒尼替尼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就舒尼替尼治疗弯起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3例,均予以舒尼替尼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3例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周期为(10.5±1.3)个周期,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3例。疾病控制率为76.92%。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酸舒尼替尼是一种选择性多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肿瘤生长和抗血管生成作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转移性和(或)不能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改用舒尼替尼(一日50mg,服用4周,间隔2周,一个治疗周期共为6周),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至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延长,约为安慰剂组的4倍以上.初步评价显示,舒尼替尼作为晚期肾细胞癌(RCC)一线治疗用药比干扰素α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郑立平  刘弋 《安徽医药》2012,16(5):666-668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疗效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分组,分别比较不同组间伊马替尼疗效的差异性,并记录治疗的毒副作用。结果根据Choi标准评价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12月后的疗效,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87.8%(65/74),疾病控制率为94.6%(70/74),不同转移病灶部位(P=0.001)的RR有显著性差异。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水肿、皮疹,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或消失。结论 (1)伊马替尼对晚期胃肠间质瘤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2)有效率可能与性别、年龄、危险度、原发部位无明显差异性,而与转移灶部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深入,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在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伊马替尼作为术前治疗手段,在晚期间质瘤和特殊部位间质瘤中的综合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阐述胃肠间质瘤术前治疗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术后肝转移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6例GIST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消融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9例患者(56.3%)依然存活,其中5例(31.3%)无瘤生存,4例(25.0%)带瘤生存;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1.3%和56.3%。7例患者进行了微波消融,所有患者均接受伊马替尼400~600 mg/d治疗,耐药改用舒尼替尼治疗。随访期内微波消融组、未消融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4、15.7个月。结论对于GIST术后肝转移病例应该首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联合消融治疗可能是GIST术后肝转移的较佳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
舒尼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舒尼替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包括乏力、心悸、畏寒、嗜睡等,易与肿瘤相关症状及舒尼替尼的其他常见不良反应混淆.舒尼替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破坏甲状腺腺体、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损伤血管有关.服用舒尼替尼的患者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2.
在靶向药物出现之前,完整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惟一潜在治愈方法。然而8,5%高危型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5年无复发生存率约20%~40%。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作为靶向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彻底改变了晚期GIST治疗的困境。多个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COSOG Z9000试验、ACOSOG Z9001试验及EORTC试验)相继发现伊马替尼可显著提高中高危型GIST患者术后的无复发生存率。最近,SSG XVIII/AIO试验研究获得了最新结果,发现3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不论在5年RFS或OS均优于1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67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局限性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确切转移性病灶;28例转移患者中,伊马替尼治疗2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12个月内病情稳定,后出现病情进展,在追加剂量后未能控制病情,患者行姑息性手术部分切除进展病灶后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愈后,长期使用伊马替尼的患者肿瘤复发率较低,且多数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对于高风险的GIST患者推荐手术结合伊马替尼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舒尼替尼是目前已知的作用靶点最多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2006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舒尼替尼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不能耐受或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2008年5月在我国上市。本文就舒尼替尼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2013年9月6日,加拿大卫生部向医务人员发出安全警告:苹果酸舒尼替尼可能导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严重皮肤反应~([1])。苹果酸舒尼替尼被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2])。苹果酸舒尼替尼致严重皮肤反应的潜在风险是基于对已发表文献进行回顾而得出的,  相似文献   

16.
基因分型实现伊马替尼个体化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2007年ASCO年会首次报告了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随机对照ACOSOGZ9001研究结果,即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年可改善肿瘤直径〉3cm的GIST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率。c—kit(一种原癌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基因突变状态可以预测伊马替尼治疗晚期GIST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多数患者术后易出现复发和转移。伊马替尼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GIST耐药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GIST发病机理复杂,基因突变类型多样,因此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对于GIST发病机理及耐药机理的不断探索,有助于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中血液学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晚期肾癌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1例,男性49例,女性12例,平均病程为(2.3±0.4)年。肾癌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记录患者在服用药物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时血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患者服药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白细胞(×109/L)、血小板(×1012/L)、中性粒细胞(×109/L)、淋巴细胞(×109/L)、血红蛋白水平(g/L)分别为(5.92±1.37)、(203.63±42.66)、(4.34±1.65)、(1.43±0.37)、(139.54±16.5);(5.66±1.28)、(184.27±28.55)、(3.64±1.89)、(1.42±0.45)、(142.87±22.68);(5.21±0.53)、(162.33±46.8)、(2.97±1.39)、(1.39±0.53)、(144.24±23.54);(5.06±0.35)、(126.37±24.71)、(2.28±0.80)、(1.41±0.67)、(140.33±16.54)。可以看出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逐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淋巴细胞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血红蛋白逐步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停药2周时间后逐步下降。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需要注意发生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胃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胃肠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间质肿瘤。95%GIST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CD117阴性需要进行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的检测。完全切除肿瘤是标准的外科治疗,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仍然处于试验阶段。伊马替尼400mg/d是目前晚期转移性GIST一线治疗的推荐剂量。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耐药的肿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GIST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11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8例,结肠2例,直肠2例。行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和小肠肿瘤切除术5例;2例直肠GIST经肛门切除;17例行开腹手术,无广泛转移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仅有4例患者按疗程口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其余患者均未服药,22例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外科手术是GIST治疗的首选,对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需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但因伊马替尼价格昂贵,对于无远处转移及局部广泛浸润转移患者,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