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雪林  杜慧  张霞  戴克俊  徐飚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11):532-533,53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正在逐渐增加,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主席Alberti教授报告:目前世界各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均大幅提高,从1995年到2001年患病人数增加了80%,其中90%以上都是2型糖尿病,目前全球已诊断2型糖尿病达1.3亿人,我国超过4 000万人.据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和市六医院完成的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3.1%,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为12.9%[1].为了进一步了解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糖尿病患病情况,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于2003年在北新泾街道随机抽取2个居委中的20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了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旨在了解糖尿病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社区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及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的情况,为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民路西社区中18~88岁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血糖等体格检查。结果新民路西社区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8.42%,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较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是糖尿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均大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定期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及血糖监测,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庆市城市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为制订城市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庆市城市社区2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血糖检测.[结果]检测10 158人,糖尿病患病率为5.10%,其中2型糖尿病占91.89%.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1).[结论]大庆市城市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1993年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杭州市江干区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上述因素提出初步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和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85例江干区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并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血糖水平检测。结果江干区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9.32%;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0.76%、84.30%和28.10%;年龄增大、肥胖以及糖尿病家族史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血糖受损发生率增加(χ2=64.839、14.800,P<0.005),随着文化水平的增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下降(χ2=35.475,P<0.001)。结论江干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方法利用2010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抽取的上海市长宁区1 104名居民进行医学体检和问卷调查。成人(≥18岁)代谢综合征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指南修订(NCEPATPⅢ)定义,儿童与青少年(≤17岁)代谢综合征则采用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定义。结果居民代谢综合征粗患病率与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8.21%、12.02%。男、女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3.91%、11.22%。在5个代谢综合征指标中,高血压或服用降压药、高空腹血糖或服用降糖药、高甘油三酯、腹型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出率分别为40.94%、35.14%、33.33%、24.12%和11.14%。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趋势分析χ2=111.4,P<0.001),30岁以上患病率开始明显增高。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共公卫生问题,特别是年龄超过30岁的居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社区慢性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沙坪坝区24个社区抽取739名年龄≥18周岁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739名年龄≥18周岁社区居民中,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6.78%(124/739)和28.01%(207/73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肥胖、有家族史、自测血糖和血压及吃饭五分饱以下是重庆市沙坪坝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肥胖、有家族史、自测血糖和血压及喜好吃咸是重庆市沙坪坝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柳州市柳北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流行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高血压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柳州市柳北区4 233名15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卫生部慢性病社区综合示范项目相关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0.76%,不同年龄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98,P0.01)。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以≥60岁年龄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59.74%。社区居民吸烟率为20.00%,经常饮酒率为5.33%,15岁及以上居民体重指数(BMI)为(22.84±3.82)kg/m2,超重率为25.94%,肥胖率为7.86%,超重肥胖率为33.03%。社区居民对每天人均摄盐量和高血压相关危害因素等基本知识知晓率为45.31%。结论柳州市柳北区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高年龄、高血脂是高血压患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枣庄市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以本市社区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收集性别、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测量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以及血脂指标。结果本次调查的1 073名居民中检出2型糖尿病85例(7.92%)。男性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不同BMI水平的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的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的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是社区居民患2型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本市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控制情况较为理想,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控,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现况调查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无锡市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水平及影响MS患病的相关因素与后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无锡市社区20岁以上人群10833人,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分析MS及其各组分代谢紊乱的患病情况和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患病率;logistic多因素分析MS患病危险因素以及MS人群发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无锡市社区人群MS标化患病率为18.8%。随年龄的增加MS患病率逐步增高,女性MS标化患病率高于男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中心性肥胖伴高血压、高血脂是MS患者的主要代谢紊乱表现。MS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为6.01%,糖尿病患病率为21.1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大、高血压家族史、饮食偏咸和常吃烟熏食物是MS患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是MS患者发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结论无锡市社区人群中MS患者代谢紊乱状态以中心性肥胖伴高血压、高血脂为特点,MS人群中发生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者高于一般人群,年龄大以及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门峡市铂景湾社区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8月对三门峡市铂景湾社区1428名4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三门峡市铂景湾社区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396份,1396名受试者糖尿病患病率为12.61%(176/1396),高血压患病率为34.03%(475/1396)。结论三门峡市铂景湾社区40岁以上人群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高发人群,离异或丧偶、吸烟指数≥100、饮酒指数≥200、不规律黑白交替、BMI24kg/m2是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直系亲属糖尿病病史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直系亲属高血压病史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延安市郊区居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现状,探讨生活行为方式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方法 2016年7~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延安市郊区部分社区≥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指标采集,按照诊断标准对T2DM患者进行诊断。运用SAS软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行为方式与T2DM的相关性。结果延安市郊区≥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4.92%,男性患病率为5.25%,女性患病率为3.67%,两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中的甘油三酯偏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是T2DM的可能危险因素,生活行为方式中的适度饮酒是T2DM的保护因素,睡眠时间异常是T2DM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6h或8h都会使T2DM患病率上升,在调整了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间异常使T2DM患病风险增加了2.5倍。结论饮酒和睡眠时间与T2DM存在相关,每月适度饮酒并保持合理的睡眠时间能降低T2DM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夏瑜  胡一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8):1967-1969,1977
目的:调查并掌握2010年苏州市居民血糖现状,考察慢病工作的防治效果,及时调整下一个5年计划。方法:社区医生入户调查,和调查对象面对面询问,填写问卷并进行血糖测量,结果汇总到经整理后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35岁~70岁的居民糖尿病的现患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χ2=283.937,P<0.005);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χ2=0.1050,P>0.05);50岁以下的城乡居民比较,糖尿病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210,P>0.05);而50岁以上城市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却明显高于农村居民(χ2=91.454,P<0.01)。结论:虽然苏州市对糖尿病人群的管理工作已有一定成效,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加大力度宣传糖尿病的预防,从而降低血糖的超标率,提高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糖尿病(DM)患病状况。[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整群抽取胜利油田滨南社区16岁及以上居民9 819人进行问卷调查,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调查9 230人,糖尿病患病率为8.07%,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10.62%,标化率分别为5.24%、7.46%。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男性、女性分别为12.05%、9.38%(P<0.05),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分别为12.76%、9.34%(P<0.01);糖尿病患病率,男、女性分别为8.38%、7.80%(P>0.05),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P<0.01)。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教师最高、野外工人最低,糖尿病患病率干部与教师最高、野外工人最低,不同职业人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滨南社区居民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卫红  张红梅  信佳言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373-4374,4377
目的 调查唐山地区居民糖尿病的流行特点.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及检测空腹血糖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唐山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6.15%.男性患病率为5.40%,女性患病率为6.73%,不同性别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47,P>0.05).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01,P<0.05),70岁以上居民患病率为9.54%,30岁以下居民患病率为0.50%.城市居民患病率为7.10%,乡镇居民患病率为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2,P<0.05).文化水平越高患病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17,P<0.05).体重过低人群患病率3.73%,肥胖人群患病率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年龄、地区、文化水平、体重指标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同,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糖尿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金山区35岁以上居民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流行特点,为评估金山区糖尿病流行趋势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金山区35岁以上居民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结果 3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DM)、糖调节受损(IGR)、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分别为17.84%(512/2870)、21.57%(619/2870)、16.34%(469/2870)和5.23%(150/2870)(标化率16.69%、21.25%、16.29%和4.96%)。高血压人群中DM患病率为27.58%(275/997),IGR患病率为24.67%(246/997),明显高于血压正常人群[分别为12.65%(237/1873)和19.91%(373/1873)]。男性DM和IGR患病率分别为20.42%(255/1249)和20.34%(254/1249),女性DM和IGR患病率分别为15.85%(257/1621)和22.52%(365/1621),DM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R患病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新诊断DM比例为56.45%。结论 金山区糖尿病患病率处在较高水平,仅不到一半的糖尿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应作为今后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现状。方法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3个社区,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45岁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知晓和控制情况。结果糖尿病标化患病率20.1%,糖尿病前期标化患病率为7.8%;糖尿病知晓率为68.5%,糖尿病前期知晓率为0;达标率仅为17.91%。结论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知晓率和控制率较低,解决人群防治的关键是提高知晓率。  相似文献   

17.
社区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温州市社区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温州市10个社区35周岁以上居民13507名,进行糖尿病问卷调查、居民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温州市社区居民血糖均值为(5.30±1.76)mmol/L,糖尿病患病率为11.5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1.13%,女性为1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知晓率为38.92%,男女分别为36.00%和40.91%。控制率为16.00%,男女分别为14.40%和17.08%;服药率为30.50%,男女分别为27.04%和32.86%。药物治疗者血糖控制率为40.76%,男女分别为40.83%和40.73%。高年龄组、超重肥胖、经常食用肉蛋类和高血压为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增加劳动强度、多吃蔬菜对居民患糖尿病有保护作用。结论糖尿病是温州市社区居民常见的慢性病。针对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顺德容桂地区老年人糖尿病现况。方法对顺德区容桂街道整群随机抽样,随机抽取2个村。对村中6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全部进行调查。总人数1503人,资料完整的1400人(60—93岁,68.15±6.66岁)其中男性578人,女性822人;60~69岁865人(占61.8%),70~79岁430人(占30.7%),80岁~105(占7.5%)。调查的项目有年龄、性别、空腹血糖(F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血压、既往史,并计算出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和腰围身高比(WHtR)。结果①1400例社区老人糖尿病总现患率12.4%;男性现患率12.8%,女性现患率12.2%。60—69岁组现患率12.8%,70~79岁组现患率12.3%,80岁以上组现患率9.5%。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者BMI、SBP、DBP、WC、WHR、WHtR、TG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TC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糖尿病与BMI、WC、WHR、WHtR、SBP、DBP、TG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C不相关。结论①1400例顺德容桂社区老人糖尿病现患率12.4%;②糖尿病患者与BMI、WC、WHR、WHtR、SBP、DBP、TG升高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浙江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5个社区35周岁以上居民共6902人作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5.8%,标化患病率等为5.0%,农村社区3.4%,城乡结合社区6.9%,城市社区5.2%,城乡结合社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和城市社区(P〈0.05)。糖尿病知晓率为50.4%,治疗率为49.4%,控制率为24.3%,城市社区〉城乡结合社区〉农村社区(X^2知晓=1760,X^2治疗=19.94,X^2控制=6.39,P〈0.01)。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中心肥胖、经常食用奶类制品和高血脂。结论社区居民2型糖尿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城市和城乡结合社区,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肥胖及高血压与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肥胖、高血压与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和体检的方法对遵义市40岁及以上年龄的2234名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超重和肥胖组的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和低体重组;肥胖体型组DM和IGT患病率分别为8.86%和9.36%,均高于正常体型组;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肥胖(尤其腹部型肥胖)、高血压对中、老年人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者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