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何才勇  周驰 《海南医学》2010,21(22):119-121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VSD)在毒蛇咬伤后软组织坏死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毒蛇咬伤后皮肤水肿溃烂坏死的患者应用VSD系统一期处理创面;二期主要以游离中厚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随访6个月,再植皮片或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外观和功能恢复。结论负压引流在毒蛇咬伤后软组织坏死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切开减压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和手术体会.方法 将40例小腿OCS患者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2组,常规换药组(n=20例)切开减压术后采取传统方法治疗, VSD组(n=20例)切开减压术后采取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Ⅱ期关闭时间.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详细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植皮率以及并发症(肌肉挛缩、瘢痕组织大量增生)发生率.结果 VSD组肿胀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创面Ⅱ期关闭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P<0.05);且换药次数较常规换药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常规换药组明显缩短(P<0.05).VSD组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植皮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换药组(P<0.05).结论 VSD治疗小腿OCS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情迅速恢复,且可明显降低创面感染和植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3):362-365
目的:探讨自制真空负压吸引装置(VSD)辅助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毒蛇咬伤患者102例,发病时间≤8h,随机分为VSD组73例和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0.5 h至第3天的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疼痛NRS评分、肿胀消退有效率及治疗满意率。结果:两组白细胞和Hs-CRP水平从住院0.5h至第2天逐渐升高,第3天开始下降;VSD组第3天白细胞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s-CRP水平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从入院0.5h开始NRS评分逐渐降低,且VSD组肿胀消退总有效率和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VSD辅助治疗毒蛇咬伤可明显降低白细胞水平和疼痛程度,提高肿胀消退率和治疗满意程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四肢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四肢开放性损伤合并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改良VSD(在VSD材料下或创面内置入冲洗管)联合皮瓣治疗50例(VSD组)、传统换药联合皮瓣修复治疗45例(非VSD组),比较两组在细菌培养阳性率、发热反应、修复术前住院时间、修复术后窦道形成等方面的效果.结果:改良VSD治疗组在细菌培养、发热反应、修复术前住院时间、修复术后窦道形成等方面明显优于非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四肢感染性创面能充分引流、减轻感染、改善创面血运和刺激肉芽组织快速生长;对闭合修复创面有显著疗效,缩短了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超声清创术(UDM)在糖尿病足(DF)溃疡创面愈合中 的应用。方法 选取DF 溃疡患者153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VSD 联合UDM(VSD+UDM)组77 例和 VSD 组76 例。比较两组入院第7 天时的细菌清除率、创面面积、创面缩小面积、创面缩小率,以及出院时创 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和治疗前后经皮氧分压。结果 入院第7 天,两组比较,VSD+ UDM 组细菌清除率、创面缩小面积及创面缩小率均高于VSD 组,创面面积低于VS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VSD+UDM 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VS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经皮氧分压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VSD+UDM 组较VSD 组增高,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SD 联合UDM 治疗DF 溃疡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治疗效果较传统换药联合VSD 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5&#183;12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张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术后,分别采用创面VSD治疗6例,常规外科换药10例。结果创面VSD治疗组无感染发生,且肢体肿胀消退快,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VSD是一种适合在地震、战争、恐怖袭击等灾害性事件中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26例接受传统清创、换药和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26例则给予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溃疡复发和截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肢端感觉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效果显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为创面提供良好的覆盖,VSD则可有效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保持创面洁净,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敷料结合对流冲洗技术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实验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4月间收治的4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随机分组,清创后创面分别予单纯VSD(单纯VSD组)和VSD复合对流冲洗(VSD复合对流冲洗组)治疗,并于术后定期行引流液细菌培养,首次植皮前取创面肉芽组织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比两组植皮手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植皮或皮瓣转移存活以及引流管堵塞率、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两组处理方法肉芽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 VSD复合对流冲洗组引流管堵塞率较单纯VSD组低(P〈0.05),两组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VSD组植皮前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较VSD复合对流冲洗组长(P〈0.01),植皮及转移皮瓣成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植皮前VSD复合对流冲洗组肉芽组织中EGF表达强度较单纯VSD组增高(P〈0.05)。结论 VSD复合对流冲洗可降低VSD引流管堵塞率,促进肉芽组织局部EGF表达,有利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9.
孔镜波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66-1168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方式对动脉化皮瓣成活影响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皮瓣成活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A组放大镜下血管吻合;B组显微镜下血管吻合;C组血管吻合器实施血管吻合。记录3组患者皮瓣长度、缺血再灌注时间、血管吻合时间、坏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皮瓣长度、皮瓣宽度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缺血再灌注所需时间、总血管吻合时间、动脉血管吻合时间及静脉血管吻合时间均显著少于A组及B组;C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为100.00%,显著高于A组77.27%、B组81.82%(P〈0.05);A组、B组上述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血管口径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从而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治疗前后可适当采用中医内服外敷方式促进机体恢复,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80-83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足部闭合复杂骨折脱位伴重度软组织损伤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足部闭合复杂骨折脱位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56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桃红四物汤结合VSD组(A组:28例)及参照组(B组:28例),所有患者均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关节融合术。A组应用桃红四物汤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覆盖伤口及创面,术后持续负压引流。B组施以临床传统疗法,无菌清创包扎换药后待创面新鲜,行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皮瓣。观察两组创面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手术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等治疗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及伤口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创面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少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比A组长(P0.05)。A组患者治疗效果也明显比B组好(P0.05)。A组术后植皮或皮瓣移植少于B组(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足部闭合复杂骨折脱位伴重度软组织损伤患者预后疗效显著,提高伤口愈合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7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纵切口组)38例,采用纵切口手术方式;B组(横切口组)36例,采用横切口手术方式,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方式的引流参数、出血、伤口感染、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对皮瓣愈合的影响。结果A组38例中皮瓣坏死17例(44.74%),B组36例中皮瓣坏死2例(5.56%)。横切口皮瓣坏死明显低于纵切口(P〈0.05);A组与B组在出血、皮下积液、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纵切口的皮肤张力较大、血供障碍是皮瓣坏死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横切口皮肤由于纵向张力的缓冲,皮肤张力减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Ⅰ期愈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VSD在妇产科手术切VI裂开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03~2013年100例妇产科手术切151裂开患者,按照人院先后排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VSD引流,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皮片引流,比较两组引流量、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率、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率、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VSD在妇产科手术切口裂开有较好的效果,促进切口较好的愈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并分析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的疗效及术后随访结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各41例。对照组施行游离皮片移植术,实验组施行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统计两组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随访1年,统计瘢痕挛缩复发率及患者生活质量(SF-36)。结果 (1)两组皮瓣全部成活;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7.78±2.22天,短于对照组(12.51±3.49天,P<0.05);实验组皮片坏死、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24.39%,P<0.05);(2)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无脱落病例,对照组脱落2例。实验组瘢痕挛缩复发率为2.44%,低于对照组(25.64%,P<0.05)。实验组的SF-36评分在躯体疼痛、心理功能、生理职能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用于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复发风险,加快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对微创腋臭切除术后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一门诊部普外科进行微创腋臭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在缝合伤口后及每次换药中均使用三乙醇胺乳膏,对照组则使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观察皮瓣局部溃疡或坏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并随访术后6个月切口瘢痕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未出现皮瓣局部溃疡或坏死等情况,对照组6例出现皮瓣局部溃疡或缺血性坏死;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7.15±1.98)d]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3.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治疗组切口瘢痕质软、细小平整;对照组切口瘢痕多呈红褐色、质韧隆起。治疗组切口瘢痕平均宽度[(0.55±0.23)mm]显著低于对照组[(1.52±0.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腋臭切除术后,使用三乙醇胺可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远期瘢痕增生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颈部巨大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颈部巨大甲状腺癌并行肿瘤根治手术治疗的病人89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4例,给予根治手术后直接行游离组织皮瓣治疗;观察组45例,根治术后应用VSD覆盖创面,术后给予持续负压引流72 h,压力为6.65~7.98 mmHg,72 h后给予间歇性负压引流治疗,根据术后创面恢复的情况,术后1~2周停止负压引流,并根据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给予创面的植皮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创面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39例病人于术后2周内停止了创面的VSD,创面肉芽组织存活良好,完全覆盖了颈部的重要组织和血管,没有脓液分泌,及时进行了创面植皮,植皮后皮肤愈合良好,另外6例于术后2周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欠佳,经过1~2次清创、再次负压引流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顺利进行了植皮术。对照组有13例病人出现伤口感染,经反复换药伤口最终愈合,但遗留明显瘢痕,7例病人出现了移植皮瓣坏死,需再次行清创、皮瓣移植。2组间伤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P < 0.01);观察组皮肤愈合时间(3.57±1.83)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5±2.42)周(t=7.00,P < 0.01)。结论颈部巨大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应用VSD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减少感染概率、促进创面愈合、病人耐受度高等优点,是巨大甲状腺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神经组和对照组,各57例。桡神经组给予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邻近皮瓣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桡神经组的住院时间、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桡神经组的皮瓣血供质地优良率为98.2 %,高于对照组的86.0 %(P<0.05),桡神经组的静脉危象、瘢痕挛缩、创面坏死、创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5 %,低于对照组的17.5 %(P<0.05);术后随访1年,桡神经组的手部感觉恢复功能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且满意率为100 %,高于对照组的89.5 %(P<0.05)。结论: 相对于邻近皮瓣,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可加快恢复患者的手部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的皮瓣血供、质地优良率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深度电烧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修复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植皮治疗修复创面.近期(创面拆线前)及远期(出院后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瘢痕指数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P=0.021);治疗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6);治疗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02);治疗组瘢痕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 P=0.019).结论 早期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是深度电烧伤的有效修复方法,并能最大限度恢复电烧伤部位的功能和外观,其疗效明显好于使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创面植皮法.  相似文献   

18.
冯卢  宋哲  赵煜 《四川医学》2014,(1):37-38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蛇咬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蛇咬伤引起的肢体肿胀患者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确诊52例四肢血液毒为主的蛇咬伤患者进行了四肢肿胀部位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床日控制在(6±2)d左右,肢体肿胀恢复快,镇痛剂使用量减少,降低了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性.切口Ⅱ期缝合后外观、功能满意.结论 VSD可以促进蛇咬伤切口愈合,减轻患者因反复换药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毕国庆 《微创医学》2014,(6):720-721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与普通换药法在骨科创伤中临床疗效。方法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VSD实验组24例和普通换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感染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VSD与普通换药的疗效差别。结果 VSD实验组的清洁时间为(4.50±1.25)d、伤口愈合时间为(8.45±1.90)d,均明显少于普通换药组[(9.60±1.50)d,(13.4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创面并发症发生率为16.6%(4/24)明显低于普通换药组(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0±0.95)分,明显高于普通换药组[(5.3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技术能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是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