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14-117
目的调查影响乳腺癌患者手术前、治疗期及康复期生存质量与焦虑抑郁状况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进行手术并且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选用QLQ-BR53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对符合条件的1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选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调查,观察乳腺癌患者手术前、治疗期及康复期生存质量评分、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评分经标化后录入SPSS 19.0软件,采用ANOVA检验。结果 PF、RF、EF、SF、QL、NV、DI领域均于术后6个月出现最低值,术后12个月有所恢复,但评分较术前仍较低;FA、CF领域评分随时间一直下降;DY、AP领域评分随时间逐渐升高。3个时期的QLQ-BR53、SAS、SD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面临生存质量欠佳、焦虑抑郁状况明显的问题,患者的生存质量随其焦虑抑郁状况加重而降低。为缓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更好地提高整体生存质量,医务人员需要提早、全面地干预各种可能出现和发生的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护理1年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石冬梅  王伟  时艳霞 《当代医学》2016,(21):112-113
目的:探究连续性照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通过连续性照护,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出院后0.5年焦虑抑郁水平、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结果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实行连续性照护,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的程度,并提高其自我的效能感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团体心理咨询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39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对其采用常规治疗与团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另外随机选取39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分析以及评价。这两组患者其他各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依据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表明研究组经过治疗后,其焦虑评价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根据治疗前后的SDS评分结果,研究组经过治疗后,其抑郁评价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结合团体心理咨询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备较好临床辅助价值,在临床治疗中适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相关因素调查对7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其结果与6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P<0.01);影响因素前5位:影响夫妻感情、治疗费用、治疗效果、自理能力、疼痛影响。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影响健康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同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4例,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34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在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评分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乳腺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配偶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治疗性沟通系统中的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3方面,分阶段、分主次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后患者配偶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焦虑和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8.
陈钢  雷鸣  胡文忠  刘娟 《河北医学》2012,18(2):256-25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和生理盐水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恐惧、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的关注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和恐惧评分均降低,生存质量改善(P<0.05),实验组术后12h、24h和48h焦虑、抑郁和恐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存质量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镇痛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桑润生  牛保青 《河北医学》2012,18(5):650-651
目的:探讨术前TAC 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确诊的60 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TAC 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患者焦虑、抑郁和恐惧评分分别为42.4±8.1、36.5±6.8 和39.1±7.4,治疗后分别为27.6±5.3、18.7±4.1 和24.4±4.5,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和恐惧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P<0.001).治疗后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和附加的关注等领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而社会/家庭状况和附加的关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结论:术前TAC 方案新辅助化疗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氟西汀对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乳腺癌伴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8周的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氟西汀对抑郁、焦虑的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评价氟西汀治疗乳腺癌患者抑郁症状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入组时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分别为65%和52%;无明显副反应.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氟西汀能明显改善乳腺癌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起效时间为2~4周;氟西汀治疗乳腺癌伴抑郁症状安全性较好,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确定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主要相关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30例术后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定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6.09%、49.57%。乳腺癌手术患者常见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付费形式、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等。结论: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临床护理中要加强心理干预,以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十于贞对乳腺癌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2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6例。同时具备“生物-心理-社会”三者干预因素的归于治疗组,不同时具备三者干预因素的归于对照组。观察比较乳腺癌患者存干预前、6月后、12月后SDS和SAS评分。结果十顶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12个月后得到明艟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055,5.540;P〈0.01),与对照绀相比有湿著性差异(t=-4.093,-4.836,P〈0.01)。结论社区综合十预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且改善程度与时问成止比,干预时间以12个月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2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组同时予以帕罗西汀20mg,每日1次,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全部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第8周SDS(41.2±3.7)及SAS(34.6±5.8),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55.2±5.8和57.2±4.3),而对照组治疗第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肝癌与乳癌患者情绪障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癌与乳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以及这两种情绪障碍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肝癌组、乳癌组、非癌性疾病对照组各 6 5例进行评定。结果 :抑郁发生率 :肝癌 43 0 8% ,乳癌 2 0 % ,对照组 9 2 3%。焦虑发生率 :三组分别为 2 4 6 2 %、40 %、13 6 %。两组癌症抑郁、焦虑均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肝癌、乳癌患者与非癌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 ,在抑郁、焦虑情绪表达上 ,两组癌症亦有差异。提示合理的针对性心理干预在癌症的控制及生存质量提高上其意义是毫无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4周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焦虑抑郁状况,分析影响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110名乳腺癌患者配偶。该问卷由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人口社会学资料组成。结果:乳腺癌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3.36%和40.91%。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患者配偶常见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付费形式、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等。结论:乳腺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临床护理中要加强对配偶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及心理伦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正常人群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别,为心理伦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心理问卷和心理量表测试,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及评定,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伦理对策。结果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群(P〈0.05),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分别为89%和18%(P〈0.05),心理伦理治疗势在必行。结论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心理伦理方面的干预,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黄志恒  王先明 《海南医学》2010,21(21):132-13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心理干预组(8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3周。采用症状自评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第5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亦减轻。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科明显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及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