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亮菌甲素治疗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亮菌甲素治疗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71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全部病人均给予常规保肝,调节免疫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5例加用亮菌甲素注射液20mL/d静脉滴注,对照组36例用茵栀黄注射液20mL/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69.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经用药后ALT、AST、血清总胆红素(TB)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亮菌甲素治疗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的利胆、退黄及改善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加多抗甲素配伍应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黄芪组61例,黄芪注射液加多抗甲素组33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加多抗甲素,对照组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三组均经系统治疗6个月以上。结果黄芪组总有效率86.8%,黄芪注射液加多抗甲素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65.1%,黄芪组、黄芪注射液加多抗甲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芪组与黄芪加多抗甲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黄芪加多抗甲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均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起效。  相似文献   

3.
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2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智  赖宁  凌宁  张全海  张大志  任红 《重庆医学》2004,33(8):1221-1222
目的观察亮菌甲素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黄疸指数为34.2~342mmol/L的肝炎患者为治疗对象,随机入组,以治疗后黄疸指数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考察疗效.基础治疗包括前列腺素E1、还原型谷光甘肽等,观察组加亮菌甲素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加思美肽1.0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30d.结果观察组106例,治疗前平均黄疸指数为(178±102)mmol/L,平均谷丙转氨酶为(278 ± 78)IU/L;对照组128例,治疗前平均黄疸指数为(186±107)mmo/L,平均谷丙转氨酶为(258±89)IU/L.治疗结束复查肝功,观察组平均黄疸指数和谷丙转氨酶分别为(43±39)mmol/L,(39±45)IU/L; 对照组平均黄疸指数和谷丙转氨酶分别为(51±45)mmol/L,(42±31)IU/L,治疗前后两组间黄疸指数和谷丙转氨酶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与思美肽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4.
吴文辉  龙列明 《西部医学》2005,17(5):438-439
目的观察亮菌甲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基础治疗相同情况下,治疗组再给予亮菌甲素,对照组则给予苦黄注射液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肝功能,并追踪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退黄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治疗4周后,TB、DB、ALT、AST等肝功能指标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1.43%(35/49),对照组为36.73%(18/4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8。P〈0.001);治疗过程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亮菌甲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效果理想,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亮菌甲素替代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感染科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亮菌甲素治疗组与抗生素治疗组),两组均予以基础保肝治疗:异甘草酸镁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苦黄3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护肝宁片4片/次,3次/d。亮菌甲素治疗组再予以亮菌甲素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抗生素治疗组再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3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3周,分别在入院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各测1次肝功能、血常规,观察两组治疗后不同阶段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常规白细胞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有无腹痛、发热等胆道感染加重症状。结果:在疗程的第1周、第2周、第3周,两组血常规白细胞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程的第1周,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丙氨酸转氨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程的第2周、第3周,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氨酸转氨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胆道感染加重症状。结论:亮菌甲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较使用抗生素疗效更优,未出现不良反应且降低了抗生素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亮菌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8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婷 《吉林医学》2005,26(2):162-163
目的:观察亮菌甲素注射液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160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亮菌甲素注射液10mg/d,2个月;对照组:一般护肝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77/80);治愈率为87.5%(70/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3%(57/80),治愈率为30.0%(24/80),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亮菌甲素注射液可以缩短急性淤胆型肝炎的病程及黄疸持续时间,使肝功能及其阻塞指标明显改善,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法定乙类传染病 ,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1 ] 。临床治疗药物很多 ,但疗效不满意。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9月笔者用亮菌甲素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4 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将 91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 6例 ,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37例 ,慢性黄疸型肝炎 5例 ,重症黄疸型肝炎 4例 ;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者 38例 ,丙肝抗体阳性者 3例 ,其余均为甲肝 ;男 36例 ,女 1 0例 ,男女比例为 3.6∶ 1 ,年龄 8~ 4 8岁 ,平均 2 6 .5岁。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灯盏花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 12 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随机分成二组 ,A组为灯盏花组 ,B组为门冬氨酸钾镁组 ,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半月血清总胆红素。结果 :治疗半月时A组血清总胆红素由治疗前的 ( 95 .5 3± 2 5 .47) μmol L下降至 ( 4 4.47± 17.5 2 ) μmol L较B组由治疗前的 ( 96.3 3± 2 4.82 ) μmol L下降至 ( 61.40± 2 2 .19) μmol L疗效显著 (t =-4 .63 8,P <0 .0 0 1)。 结论 :灯盏花注射液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黄疸消退的疗效明显高于门冬氨酸钾镁。  相似文献   

9.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乙型肝炎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以苦黄注射液静滴(6 0ml/日 ) ,对照组予以茵桅黄静滴 (30ml/日 )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治疗 4周 ,慢性乙型肝炎 (中~重度 )治疗 6周后 ,分别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治疗组退黄 ,降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有效率高 (P <0 .0 5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组退黄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降酶效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安全有效 ,尤其对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亮菌甲素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2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2例 ,对照组 4 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亮菌甲素 10mg/d静滴 ,连续 10d。结果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亮菌甲素后 ,症状、体征的缓解以及血尿淀粉酶、血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亮菌甲素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疗效 ,可以作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血钙浓度变化。方法 :用OCPC比色法对 2 4 4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做血钙浓度测定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74例。结果 :对照组血钙浓度均值 (2 30± 0 2 6 )mmol/L ,无血钙 <2 0 3mmol/L者 ;急性肝炎组血钙浓度均值 (2 2 5± 0 2 5 )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5例 ,占 6 2 % (5 / 81) ;慢性肝炎组血钙浓度均值 (2 2 1± 0 2 3)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2 7例 ,占 35 5 % (2 7/ 76 ) ;肝硬化组血钙浓度均值(1 90± 0 2 7)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6 6例 ,占 75 9% (6 6 / 87) ,肝硬化组与前三组分别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肝硬化A级血钙均值 (2 15± 0 2 3)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8例 ,占 9 2 % (8/ 87) ;B级血钙均值 (1 91± 0 2 1)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2 3例 ,占 2 6 4 % (2 3/ 87) ;C级血钙均值 (1 84± 0 2 0 )mmol/L ,血钙<2 0 3mmol/L者 35例 ,占 4 0 2 % (35 / 87) ,C组与A ,B二组分别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血钙浓度可作为判断肝炎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降糖化瘀方对糖尿病血糖及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剂降糖化瘀方对糖尿病血糖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0例 ,用降糖化瘀方进行治疗 ,对照组 3 0例 ,用中成药玉泉丸进行治疗 ,各治疗 1疗程(3 0天 ) ,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变化。结果 空腹血糖 :治疗组由 (1 0 41± 1 48)mmol/L降为 (7 60± 1 1 6)mmol/L (P <0 0 1 ) ;对照组由 (1 0 1 5± 1 48)mmol/L降为 (8 44± 1 5 2 )mmol/L (P <0 0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对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为 85 % ,对照组为 40 %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剂具有降低血糖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章祎  章莹 《中原医刊》2004,31(16):8-9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 2 4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160例 ,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 85例 ,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6 3 %、85 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9 4%、63 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 ;两组在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差异 ( P >0 .0 5 )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且安全性好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苦黄颗粒剂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试验组用苦黄颗粒6g,每天3次;对照组用苦黄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3周。结果: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胆红素复常率分别为74.72%和79.79%(P>0.05)。试验组临床痊愈率32.97%,显效率41.75%,有效率19.78%。对照组临床痊愈率40.43%,显效率39.36%,有效率10.64%。两组间痊愈和显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苦黄颗粒和苦黄注射液在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退黄降酶方面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熊墨龙  涂鸣汉  胡鹏  张雪珍  罗序睿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512-1512,1514
目的:观察天胡荽愈肝片治疗乙型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用天胡荽愈肝片5.4g/d,分3次口服;对照组用10%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4周。结果;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丙氮酸转氨酶(ALT)治疗前后均有最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同型比较,治疗4周后总胆红素的值:急性肝炎治疗组为24mmoL/L,对照组为47mmoL/L,P〈0.05有显著性差异:慢性肝炎治疗组为25mmoL/L,对照组为45mmoL/L,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4两后丙氨酸转氨酶的值;急性肝炎治疗组为41u/L,对照组为74u/L,P〈0.05有显著性差异;慢性肝炎治疗组为53u/L,对照组为87u/L,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天胡荽愈肝片在病毒性肝炎的退黄降酶方面疗效显著,且优于门冬氨酸钾镁。  相似文献   

16.
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和评价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甘利欣组 ( 5 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 )用甘利欣注射液治疗 ,观察其降低ALT、T Bil和疗效 ,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甘利欣组降ALT2周为 ( 70 4± 6 2 7)u/L ,4周为 ( 76 6± 6 4 1 )u/L ;降T Bil 2周为 ( 6 3± 84)mmol/L ,4周为 ( 84± 1 0 6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 :降ALT分别为 ( 34 9± 42 4)u/L和 ( 4 2 9± 495 )u/L ,降T Bil分别为 ( 2 5± 77)mmol/L和 ( 32± 72 )mmol/L ,t检验 ,P <0 0 5。甘利欣组治疗总有效率 92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 5 % ,u检验 ,P <0 0 5。结论 :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 ,能改善症状 ,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 ,是治疗病毒性肝炎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亮菌甲素治疗婴幼儿腹泻病7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亮菌甲素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效果。方法对腹泻病患儿158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并调整饮食以及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亮菌甲素注射液治疗,并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亮菌甲素对治疗小儿腹泻病效果显著,为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袁良胜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1,24(4):259+266-259,266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显效为57.5%,有效37.5%,无效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率为36.1%,有效率41.7%,无效22.2%,总有效率77.8%。两组疗效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对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黄疸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体外培育牛黄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结论应用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 ;方法 :1 6 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82例用醒脑静注射液 2 0ml加 5 %的葡萄糖 2 5 0ml静滴。对照组 80例用脑复康注射液加 5 %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2 5 0ml,两组均连用 2周 ;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分别为 2 2 .36分± 6 .6 2分和 1 4.44分± 8.6 4分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与对照组治疗后 (1 2 .98分± 8.2 6分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治疗组总有效率 87.8% ,对照组为 75 %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0 1 5 ) ;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均可及时、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是安全有效的脑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