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临床价值。方法: 287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法复位265例,急诊手术22例。结果: 全组均治愈,手法复位组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急诊手术组术后肠梗阻1例,睾丸萎缩1例,4例复发。结论: 对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只要正确掌握手法复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应首选手法复位,尽可能减少急诊手术,复位成功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技巧。方法:对223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时麻醉后复位55例,成功213例,成功率95.5%。130例行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无任何不适。结论: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及时解除嵌顿,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合并症,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8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位方法。结果:18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成功175例(成功率94.1%)。其余11例行急症手术。结论:严格掌握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岁以内的婴儿嵌顿疝不急于手术治疗。主张保守治疗,即先试行手法复位加棉纱束带压迫疝环待其自行修复,遇有不能复位者则急行手术,对1岁以上的小儿嵌顿疝或屡发嵌疝者,虽经复位成功仍应动员尽早手术,以防再次嵌顿,结果:421例小儿斜疝嵌顿中,手法复位成功391例,保守治愈78例,手术治愈343例,均无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要根据小儿年龄,疝环大小,嵌顿时间,局部反应,腹部及全身情况来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华夏医学》2002,15(4):481-481
目的:总结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及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14例,肠坏死切除6例,卵巢切除2例,死亡2例。结论:对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5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疗法15例,手术30例,其中肠坏死13例,睾丸坏死11例,卵巢坏死1例,均需手术切除。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反正确处理是治疗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病 ,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但手法复位也很重要 ,特别在婴幼儿。我院自 1 985年来共收 4 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 ,用手法复位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4 3例 ,均为男性婴幼儿 ,年龄 3月~ 2岁 ,反复发生嵌顿者 3 2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后出现并发症而需急诊手术者为零 ,4 3例均以腹股沟痛性包块而就诊 ,均为嵌顿疝。2 手法复位要点2 .1 强手法 适用患儿哭闹、烦躁 ,疝块较硬 ,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无腹膜刺激症 ,发病时间相对较长。首先在复位前要了解嵌顿发生过程 ,确诊为腹股沟斜疝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16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患者行手法复位术,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手法复位成功158例,手术5例,手法复位时间3~15 min不等,手法复位后患者腹股沟肿块消失,患者哭闹停止,能安静入睡,无腹胀、呕吐,无血便.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为减少并避免手术并发症,减少医疗风险提供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月急诊处理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218例,手法还纳174例,急诊手术44例。,结果手法还纳成功162例,失败12例,假性复位2例。急诊手术1例,术后4d出现腹膜炎再次手切除坏死肠管,并发睾丸血肿4例,伤口浅表感染2例。结论疝块柔软的大部分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能手法还纳,复位后要注意观察,假性复位者要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281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的相关问题,以提高疗效。方法选择嵌顿时间在12~24 h之间,一般情况良好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281例试行手法复位。患儿仰卧,臀部垫高30~40°,屈髋、屈膝,术者于患儿右侧用左手握持疝囊颈部,右手四指于疝囊底部向腹股沟管方向挤压,吸气时持续均匀用力,同时左手放松。呼气时右手停止用力,左手固定内环,以防回纳疝内容物再次突出。此法反复多次进行,直至疝内容物全部还纳。结果 281例复位成功268例,占95.3%。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复位适应症及禁忌症,手法正确,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嵌顿斜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方法 分析125例嵌顿斜腹股沟斜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方法.结果 125例病人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儿童108例,成功复位101例,成人17例,成功复位12例.结论 掌握好嵌顿斜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和技巧,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为择期手术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手术治疗9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结果9例腹股沟嵌顿疝通过手术治疗后手术效果较好,患儿恢复良好。结论腹股沟嵌顿疝是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手术是治疗患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总结分析了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31例的治疗情况。指出婴儿,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一旦发生,均应及早手术,防止肠坏死的发生。术中须保护精索血管。同时必须将同侧睾丸送至阴部,以减少术后发生睾丸萎缩或回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33例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45例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结果:33例均在腹腔镜手术下完成,与传统开放手术患儿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嵌顿性斜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怀权 《吉林医学》2012,33(15):3244-3245
目的:探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3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伤口感染,随访12~24个月,术后出现阴囊血肿2例,无术后复发。结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嵌顿性斜疝具有安全、可靠、价廉等优点且复发率低。对于疝内容物无坏死,无严重感染者可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女孩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女孩得股沟嵌顿性斜疝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对12例女孩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前。术中和术后随诊观察结合分析。结果 经手术治疗12例全部治愈,随访无复发,无卵巢坏死表现。结论 女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内容物以卵巢附件多见,一经诊断就应急诊手术,尽可能的挽救卵巢。  相似文献   

17.
陈希容 《重庆医学》2007,36(15):1478-1478,1480
目的 总结新生儿腹股沟嵌疝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提高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分析我院1999~2006年收治的34例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患儿的护理记录及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腹股沟嵌疝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 34例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患儿,2例肌注镇静剂后体检时自行复位,Ⅱ期手术治愈.急诊手术32例,8例发生肠管坏死而行了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前合并新生儿肺炎7例,新生儿硬肿症1例.经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暖等治疗,30例均在术后7~8d康复出院,2例因术后合并并发症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急症,早诊断、早治疗及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急腹症表现的腹外疝嵌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3-2001年我院住院例以急腹症表现的腹外疝嵌顿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8例均为腹股沟斜疝,2例复位成功,6例急诊手术,腹股沟切口5例(其中因绞窄性肠坏疽行肠切除1例),剖腹探查联合腹股沟切口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以急腹症表现的腹股沟疝嵌顿容易误诊,延误治疗时机。虽然股疝嵌顿几率最高,但腹股沟斜疝嵌顿最常见,除非局部红肿热痛或有腹膜炎体征,首先手法复位。若手法复位失败,立即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9.
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嵌顿31例,股疝嵌顿8例;腹股沟斜疝中7例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24例行疝环充填式疝无张力修补术;股疝均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结果39例均获随访3~60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疝无张力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韦勇杰  归奕飞 《华夏医学》2005,18(2):208-209
目的:探讨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松解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嵌顿疝的术后复发。方法:对62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保留内环处腹膜的完整性,还纳疝内容物。结果:62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无1例术后复发。结论: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松解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保留了内环处腹膜的完整性,局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符合解剖生理,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