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叶宙  叶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482-483,487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LDL>3.12 mmol/1)和LDI正常(LDL≤3.12 mmol/1)两组.采用无创性袖带式血压监测仪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24 h血压及血压变异性(BPV)为监测指标.结果:两组的24小时血...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关系.②方法 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LDL>3.12mmol/L)和LDl正常(LDL≤3.12mmol/L)两组.采用无创性袖带式血压监测仪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24小时血压及血压变异性(BPV)为监测指标.③结果 两组患者24小时血压及BPV均有差异(P<0.05).④结论 24小时平均血压及变异性与低密度脂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3.
邓志刚  陈静 《吉林医学》2011,(6):1088-109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入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100例,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两组:LVH和非LVH组,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共三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各时段(日间、夜间和24h)的血压标准差作为BPV。研究LVH与BPV的相关性。结果:LVH组LVMI与收缩压BPV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伴LVH与收缩压BPV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茜 《海南医学》2011,22(3):80-82
目的观察拜新同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微量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非药物治疗组及拜新同治疗组,用药的第2周末做动态血压监测及检测24h微量尿蛋白(MAU),观察BPV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与非药物治疗组相比,拜新同治疗组的收缩压变异性下降(P〈0.05),舒张压变异性改变不明显(P〉0.05),24hMAU明显降低(P〈0.05)。24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与24hMAU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BPV与高血压性肾脏损害密切相关。结论拜新同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且可以降低蛋白尿的水平,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燕  王梦琳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1206-120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9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根据日间收缩压SD的第50百分位数(P50)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BPV组(n=76)和高BPV组(n=82),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和颈动脉IMT的差异.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各时间段(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SD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BPV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双侧颈动脉IMT高于低BPV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和日间收缩压SD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PV增高,且独立于平均血压,BP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群资料,分为高血压组(n=112)与正常对照组(n=83),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高血压组24 h SBPV、d SBPV及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增高,收缩压变异性越大,脑卒中风险越高,BPV是脑卒中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脑卒中的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射血分数(EF)、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8例。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及hs-CRP,分析血压变异性与EF及hs-CRP的关系。结果 (1)hs-CRP升高组较hs-CRP正常组各时段血压变异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心功能不全组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hs-CRP水平与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呈正相关;LVEF与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增大的过程中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且血压变异性指标与hs-CRP呈正相关性。血压变异性与LVEF具有相关性,二者呈负相关,即LVEF降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群资料,分为高血压组(n=112)与正常对照组(n=83),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高血压组24 h SBPV、d SBPV及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BPV增高,收缩压变异性越大,脑卒中风险越高,BPV是脑卒中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脑卒中的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含量,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动态血压变异性( BP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测定IMT,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并检测24 h动态血压、血Hcy、血清hsCR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IMT斑块组血清hsCRP、Hcy及BPV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hsCRP、以及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日间口服缬沙坦组、夜间口服缬沙坦组、日间口服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变异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3个月后三种治疗方案对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 3个月后110例患者如期回访,结果显示三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5),在控制血压变异性方面,日间服用缬沙坦组对BPV改善不明显(P>0.05);氨氯地平组和夜间口服缬沙坦组能有效降低24h动态血压变异性(P<0.05);氨氯地平组在改善血压变异性方面仍优于夜间口服缬沙坦组(P<0.05).结论 夜间服用缬沙坦可以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