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胸壁、腋窝双小切口的乳腺癌仿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45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做胸壁小切口乳房切除后,腋窝另作隐蔽小切口按Auchincloss仿根治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操作符合根治要求,术后并发症少,外观相对美观。经16 ~ 36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结论 胸壁、腋窝双小切口的乳腺癌仿根治术,在特定患者中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包括对腋窝淋巴结的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d issection,ALND),但在临床上,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现,约7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者认为对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无任何治疗作用。同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会引起患侧上肢水肿,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超声检测技术的进步,在预测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及避免对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的分析37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行经典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房切除+同侧腋窝淋巴结摘除术、单纯乳房切除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8.9%、25%、25%;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3%;ER测定阳性和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是80%、42.8%;结论改良根治术应是MBC的首选术式,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其它治疗和护理;除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等因素影响预后外,腋窝淋巴结状况为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6-01/2008-12对3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平均30个月的随访,1例术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访观察52例临床早期乳腺癌行局部广泛切除、全腋窝淋巴结清扫加术后放疗,并辅以化疗、内分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52例中随访3年以上者35例,5年以上者16例,3年生存率100%,无瘤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93.8%,无瘤生存率93.8%;美容效果满意率达90.1%。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及合理的切除范围,保证术后的综合治疗,选择部分早期乳腺癌病例行保乳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李显蓉  马文琼 《现代护理》2005,11(4):280-281
目的 总结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37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 资料。结果 行经典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房切除 同侧腋窝淋巴结摘除术、单纯乳房切除术的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8.9%、25%、25%;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 50%、93.3%;ER测定阳性和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是80%、42.8%;结论 改良根治术应是MBC的 首选术式,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其它治疗和护理;除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等因素影响预后外,腋窝淋巴 结状况为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钱秀珍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332-1334
目的评价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至2012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177例,按照清扫淋巴结数目进行分组,应用x。检验,比较不同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177例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91.5%(162/177),其中腋窝淋巴结切除≤12个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83.9%(52/62),腋窝淋巴结切除〉12个组为95.6%(110/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1,P=0.01)。结论在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清扫淋巴结数目〉12个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提高,提示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该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乳房改良根治切除治疗Ⅱ期乳腺癌的远期效果。方法 按TNM分期诊断标准诊断为Ⅱ期乳腺癌的病人258例,采用乳房改良根治术127例,其中行Auchincloss手术54例,行Patey手术73例;标准根治术131例。治疗后随访10年以上,比较各种手术术式与病人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改良组和标准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和89.8%,差异无显著性(P〉0.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和68.5%,差异无显著性(P〉0.75);Auchincloss术和Patey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和88.7%,10年生存率分别为66.0%和72.6%,差异均无显著性(P〉0.25)。结论 Ⅱ期乳腺癌采用改良根治切除术治疗,远期效果同Halsted根治切除术,对腋淋巴结有转移者宜采用改良根治术赋。  相似文献   

9.
隐匿性乳腺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均为女性,年龄44~70岁,中位年龄55岁.首发症状均为腋窝肿物,左侧4例,右侧7例.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例.行改良根治术4例,保留乳房仅行腋窝淋巴清扫术3例,腋窝肿物切除术2例,锁骨上淋巴结活检2例.术后按乳腺癌治疗规范行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随访8个月至9年6个月,死亡3例,5年生存率54.5%(6/11).结论 隐匿性乳腺癌应根据乳腺癌治疗规范进行综合治疗.手术可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性保乳术,对于乳腺无原发癌证据者可保留乳房仅行腋窝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对隐匿性乳腺癌46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隐匿性乳腺癌46例,其中23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采用同侧乳腺改良根治术;19例采取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粗针穿刺腋窝淋巴结活检确诊隐匿性乳腺癌,未进行手术治疗并所有患者辅以化、放疗综合治疗。经跟踪随访6个月至9年,术后随访平均7.3年,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6月、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4%、78.95%、63.16%;乳腺改良根治术组患者6月、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5%、82.61%、69.57%,两组各随访时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患者5年复发率(31.58%)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结论腋窝淋巴结活检为隐匿性乳腺癌的重要检查,应及时的给予诊治,目前治疗方式为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化、放疗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其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等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其中4例Ⅰ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20例Ⅱ~Ⅲ期乳腺癌伴腋窝1、2组淋巴结肿大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9例伴腋窝1、2、3组淋巴结肿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1例Ⅲc期及6例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全乳房切除术。术后除Ⅰ期4例外,均行化、放疗等辅助治疗。随访5a观察存活率。结果 4例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者均存活;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存活10例,生存率50.00%;49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存活41例,生存率83.67%;7例行姑息性全乳房切除术者存活2例,生存率28.57%。60例肿瘤直径〈3cm者术后5a生存率(86.67%)高于20例直径〉3cm者(25.00%)(P〈0.05)。结论 Ⅱ期以上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提高患者5a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乳腺癌患者实施肿块象限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16例保乳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5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3.8%和81、4%。结论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术后应结合辅助放疗和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似可收到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保乳手术在0、Ⅰ、Ⅱ期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1例0、Ⅰ、Ⅱ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除初期5例外,其他病例均行术前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切除肿瘤周围约1.5—2cm的正常组织,达到切缘阴性。肿瘤位于外上象限且近边缘部时,可采用与腋部同一切口,否则采用双切口。从2005年1月起,若前哨淋巴结阴性,则不做腋窝清扫。术后给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单纯区段切除34例,区段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17例,其中行1切口21例,2切口30例。随访4~36个月,无1例死亡,无1例局部复发,出现肝及肺转移1例。保留乳房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4.3%。结论保乳手术适宜0、Ⅰ、Ⅱ期乳腺癌,可以取得良好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是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及乳腔镜手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包括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及乳腔镜手术)的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组及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组,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腋窝和上臂内侧区域的皮肤感觉功能,并对两组中实施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及乳腔镜手术的病例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保留ICBN组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30.8%)明显低于未保留ICBN组(78.2%).结论 乳腺癌手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最减少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对Ⅰ期和Ⅱ期乳腺癌,尤其是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常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所有乳房组织均须切除,多数患者难以接受,患者心理状态和术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乳房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乳腺癌的治疗理念也由最初注重手术范围、疗效向"微创、精准、个体化和功能保护"转变。近年机器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应用于乳腺手术中,目前,机器人技术已应用于乳房重建、皮瓣移植、乳房腺体切除术及内乳淋巴结清扫等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乳腺癌的保留乳房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原发性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根治手术(BCS),选取同期5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全切除根治术(MRM)。两组术后随访期为0.5~1.0年。结果BCS组42例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为83.3%(35/42),优于MRM组的60.0%(30/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保留乳房根治术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综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以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1各期患者的治疗方案①原位癌:单纯手术切除,术后予以中医药扶正祛邪治疗。②Ⅰ期:行全乳房切除手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年龄小,特别是35岁以下,发展快,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电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使用超声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2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 64%(2/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 18%(11/55)(P 0. 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刀与普通电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奇偶随机性分为两组,每组42例,术中以电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为电刀组,术中以超声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为超声刀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较电刀组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较电刀组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安全、有效,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方法。方法:将78例早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病人施行改良根治术,另一组施行简化根治术(区段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随访5年,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率与生存率。结果: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简化根治术两组病例术后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差异,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多。结论:早期乳腺癌首选简化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