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6年9月30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夫妻间供肾移植2例,直系血缘亲属供肾移植28例.供受体间2条单倍体相同6例、1条单倍体相同22例;HLA全错配1例,4抗原错配1例.供体切取右肾7例、左肾23例,经腹部取肾5例、经腰部25例,均为开放手术取肾.受体再次移植2例,首次移植28例. 结果 30例供体取肾术后7~10 d出院,随访3~6个月,肾功能正常.30例受体中1例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肺部感染死亡.术后发生排斥反应4例,1例经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逆转,3例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术后发生移植肾肾周血肿再次手术止血1例;发生尿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9例存活者随访1~4年,其中术后1年发生慢性移植物失功1例,移植肾功能正常28例. 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安全,效果良好,供肾热缺血时间短、组织配型好、排斥反应小、免疫抑制剂用量少、长期存活率高,应积极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少数民族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对少数民族尿毒症患者22例行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其中男性受体17例,女性受体5例,年龄17~66岁,平均43.2岁。男性供体18例,女性供体4例,年龄21~52岁,平均28岁。除1例为夫妻供肾外,其余均为血缘亲属供肾。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配1例,HLA完全错配1例,单倍体相同11例,5个抗原错配9例。均采用开放手术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霉酚酸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所有供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6~24个月,血肌酐正常。受者术后1例因心源性疾病猝死;21例存活,其中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术后1周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抗淋巴球蛋白冲击后正常。随访24个月,肾功能正常。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组织配型好,冷热缺血时间短,发生排斥反应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小,移植肾存活率高,可改善不同种族阃移植肾存活率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活体亲属供肾切取术供体和供肾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方法2003年12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下活体亲属供肾切取术117例,常规取腰部3个穿刺点入路,在肾脂肪囊内游离肾脏后,输尿管游离至肾脏下极7~8cm处剪断,肾动脉和肾静脉用直线切割器(Endo-cut)切断或用Hem-o-lok(Weck,USA)夹闭后剪断,立即取出肾脏用4℃肾脏保存液灌注肾脏。用直线切割器处理肾血管3例,用Hem-o-lok处理肾血管114例。结果117例供肾切取术均获得成功,无供体死亡,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输血,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供体手术并发症5例(4.3%):术中出血2例,均术中止血;术后腹膜后血肿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血肿吸收。发生供肾相关并发症8例(6.8%):直线切割器造成供肾动脉额外分支1例,3支肾动脉分支分别与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的2个分支吻合;供肾浅裂伤2例,均用可吸收线缝合;供肾被膜下血肿2例,1例未处理,1例行被膜切开术,均未影响移植肾功能;供肾输尿管并发症3例,肾移植术后10d拔除移植肾输尿管支架管后出现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尿,再次手术吻合后均获得成功。13例出现供体并发症和供肾相关并发症者,随访15~62个月,平均50个月,供体未发现其他并发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腹部B超正常;供肾B超检查形态正常,肾功能正常。结论后腹腔镜下活体亲属供肾切取术安全可靠,手术并发症发生可能与手术学习曲线有关,不断改进技术可能会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亲属活体肾移植101例分析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 总结16年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101例亲属活体肾移植,除3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供、受者为同卵孪生2例,HLA全配24例,HLA单倍体相同69例,HLA有5个抗原错配者4例,HLA完全错配者2例。73例取供者右肾,28例取左肾;100例经开放手术取肾,1例经腹腔镜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所有供者术后1周内出院,随访6个月,血肌酐正常。术后96例受者存活,存活时间最长者达15年,其中4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其原因分别为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术中切除肾脏)、慢性移植肾肾病与肾病复发(3例);5例死亡,除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透析期间因肺出血死亡外,另4例死亡与移植肾无关。术后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Banff分级为Ⅰ级,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4例逆转,1例无效,恢复透析治疗。术后2例发生尿瘘,5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慢性梗阻,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术前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小,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5.
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和分析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均按常规作肾移植术。结果:7例供肾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7例受者仅1例有排斥反应,6例无排斥反应。随访4~11个月,除1例术前HBsAg阳性者术后6个月因肝功能损害而死亡外,其余6例至今肾功能良好。结论: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最大好处是排斥反应,可有一个更长的移植肾成活时间,摘取供肾手术应更加仔细。  相似文献   

6.
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0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供者捐肾后的情况。结果:10例供者供肾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7~10天出院。10例受者均为首次肾移植,术后6~24个月随访,肾功能恢复良好,仅1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人/肾存活率为100%。结论: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受者人/肾存活率优于尸体供肾;活体亲属供肾是扩大供肾来源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围手术期的管理、手术和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创新、免疫抑制的用药方案及临床观察。结果供肾均为左肾,经腹手术,手术顺利,移植肾在开放血液循环后1~10min内分泌尿液,供体肾功能在1周内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受者存活至今,肾功能良好。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及术前特异性输供体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5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和供肾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5例活体亲属供肾者经随访10~24月全部健康,正常工作,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5例肾移植受者目前移植肾功能(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正常,且已恢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术后的免疫抑制剂使用量较同期的尸体肾移植受者低10%~15%。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是扩大供肾来源的较好途径,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优于尸体肾移植人/肾存活率。术前特异性输供体血有利于诱导受者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中有单发结石的供肾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3例术前发现单侧肾结石的活体肾移植供肾的处理经验。切取该侧肾脏作为供肾,并在体外行输尿管镜完整取石,之后按常规术式行肾移植术。结果 3例受体术后均未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等早期并发症。3对供、受体分别随访34、45、62个月,行移植肾泌尿系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供体保存肾及受体移植肾均未见新发结石及尿路梗阻表现。所有供、受体肾功能良好。3例供体随访至今,未发现尿常规异常。其中1例受体术后发生Ig A肾病,考虑为肾病复发,与结石无关。结论对于活体肾移植术中的单发结石,采用供肾切取后体外输尿管镜取石是处理供肾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供肾动脉轻度狭窄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与50例标准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供者术后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术后1、3、6个月的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供者术后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不大,可纳入标准供体供肾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 )供者双肾整块移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儿童DCD供者双肾整块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6例儿童DCD供者中位年龄3岁(10个月~6岁),均捐献给相同血型受者。6例受者中位年龄39.5岁(17~48岁),成年人5例,17岁男性1例,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均为首次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 HLA错配数1~4个。均采用右侧髂窝整块移植法。结果6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中位数为17.5 min (0~23 min),冷缺血时间中位数为6.6 h (4.8~7.4 h)。术后肾功能恢复均较顺利,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肾功能延迟。其中4例为移植肾功能立即恢复(即术后第5天血清肌酐≤265μmol/L ),2例为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即术后第5天血清肌酐>265μmol/L)。1例受者术后7 d右侧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1例受者术后15 d诊断为肺结核行正规抗结核治疗;1例受者术后1年出现移植肾动脉吻合口狭窄,介入治疗后恢复。术后随访1~36个月,受者和移植肾全部存活,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DCD供者双肾整块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扩大供者来源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单中心开放手术活体取肾经验及分析术后并发症,以期强化对供者术后管理及随访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5年12月至2009年7月所行开放手术活体取肾88例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供者出血量80—200mL。术中均无输血,手术时间2—3h,所有副肾动脉、多支肾静脉均成功重建,平均于术后1周出院;25例(28.41%)供者发生28例次(31.82%)与正常术后恢复过程背离的不良事件,其中6.8%符合改良的Clavien外科并发症分级Ⅰ-Ⅱ级。结论重视供肾血管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和术中探查是肾动静脉成功重建的保障。供肾切取手术是一种风险低但轻度并发症较多的手术,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和长期随访。有必要制订适用于评定供肾切取术后并发症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共行活体肾移植69例,供者手术均采用十一肋间小切口开放手术.58例单支肾动脉除2例外均采用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重建血管,用4 mm打孔器作髂外动脉开口;6例副肾动脉分别采用原位(肾下极副肾动脉)或离体腹壁下动脉(肾上极副肾动脉)重建血管;3例双支肾动脉根据两支动脉口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重建血管;2例3支肾动脉采用受者离体髂内动脉重建血管.结扎多支肾静脉中较小的肾静脉只吻合其较大的主干,当两支肾静脉口径相近时,则将其整形为一个开口后吻合.结果 所有血管吻合均一次完成,开放血流时吻合口均通畅;所有供者和受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受者未发生血管重建相关并发症;随访1个月~3年,供受者均存活, 受者除1例血肌酐250~300 μmol/L外,68例血肌酐维持在70~150 μmol/L.结论 该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方式安全、实用、操作方便,多支供肾动脉及多支供肾静脉均能较好重建,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肝移植生存1年以上的8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典原位肝Σ植组36例、下腔静脉逆灌注原位肝移植组50例,观察各组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对两组早期及晚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个月~8年,总共有12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①原位肝移植组36例,5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其中2例为早期并发症 另3例为晚期并发症,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有好转。②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原位肝移植组50例,7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4%。其中3例为早期并发症,1例死于合并腹腔感染,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另4例为晚期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分别对两组早期及晚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并没有增加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分析和移植肾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后移植肾组织活检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亲属活体肾移植55例,其中有血缘的亲属供肾移植53例,夫妻间供肾移植2例。供、受者间HLA配型,1条单倍型相同者45例,2条单倍型相同者6例,5个抗原错配者3例,完全错配者1例。除1例采用腹腔镜取肾外,其余均采取开放手术取肾。供肾热缺血时间1~8min,冷缺血时间1~2h。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55例中,有10例接受16次移植肾活检,结果 4例次为急性排斥反应(Banff分级均为Ⅰ级),3例次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1例合并慢性移植肾肾病,治疗无效,恢复透析;3例次为移植肾退行性病变(其中2例合并急性环孢素A肾毒性损伤),2例减少环孢素A用量,并加用西罗莫司,效果良好,1例将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效果不佳,恢复透析;4例次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采用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联合用药,并辅以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低,但仍应重视术后移植肾组织活检,将被动活检转为主动的计划性活检,以提高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解放军三〇三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30个DCD案例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同一供体两只供肾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随机分入LifePort组(n=30)和普通冷藏组(n=30例),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LifePort组受者的DGF发生率为20%(6/30),而普通冷藏组的DGF发生率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R发生率、围手术期移植肾存活率及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ePort组受者术后出院时血清肌酐恢复优于普通冷藏组,且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供肾的保存质量,降低受者DGF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多支动脉变异的血管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多支动脉供肾是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的难点,探讨多支动脉供肾手术中的血管重建方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3月,实施亲属活体肾移植77例,其中单支动脉型供肾组63例,多支动脉型供肾组14例。14例多支动脉型供肾,左肾9例,右肾5例,其中2支动脉变异者11例,3支动脉变异者3例。所有供、受者手术前常规行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等检查。供者取肾手术采取经12肋腰部切口取肾,对多支动脉型右侧供肾,采取在腔静脉后方游离肾动脉。受者植肾手术采取经典的下腹部大L型切口将移植肾置于髂窝内。多支动脉型供肾组移植肾动脉采取分别与髂内动脉和/或髂外动脉吻合。结果多支动脉型供肾组14例供肾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7~9d出院,无任何并发症。随访3个月~1年,肾功能、血压及尿常规完全正常。术后受者均无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尿瘘、输尿管坏死等并发症,彩色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血供均良好。与单支动脉供肾组比较,多支动脉型供肾组受者吻合血管开放后开始泌尿时间、术后第1周的平均血肌酐、平均动脉压、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处理活体供肾多支动脉是活体肾移植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