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带血管腓骨复合自体灭活瘤骨用于四肢长骨恶性肿瘤切除后节段性缺损重建临床结果。方法 2013~2018年间对8例(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4例)长骨恶性骨肿瘤进行保肢手术,术时患者平均年龄(14±3.6)(10~21)岁。对肿瘤切除后肢体的节段性骨缺损用带血管自体腓骨复合自体灭活瘤骨进行重建。通过骨扫描评估移植腓骨的成活情况,通过X线片评估骨结合部的愈合情况。对患者随访进行肿瘤学和影像学结果的评估。国际保肢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93评分标准用于保肢后功能评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 (15~51)个月。4例采用游离腓骨瓣与自体灭活瘤骨复合,4例胫骨缺损采用同侧带蒂腓骨瓣局部转移与自体灭活瘤骨复合。肿瘤切除后平均骨缺损长度为(16.25±4.1) cm,移植腓骨平均长度为(18.8±3.8) cm。骨扫描结果证实所有移植腓骨均成活,自体灭活瘤骨和宿主骨之间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股骨:(7.6±0.4)个月,胫骨:(8.4±1.5)个月。最终随访时的MSTS平均得分为95.5%。无感染和骨不连病例。4年以上随访患者肿瘤学结果:6例CDF (confinuous disease free),2例DOD (died of disease)。结论带血管的自体腓骨复合自体灭活瘤骨可用于长骨恶性肿瘤切除后节段性骨缺损的重建,带血管腓骨促进了自体灭活瘤骨与宿主骨之间的愈合,是复合生物重建获得良好功能结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离带血管蒂腓骨移植 (free 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fVFG) 联合水平对置全长桥接钢板 (parallel opposed plating,POP) 固定技术在股骨大段骨干缺损生物重建失败后翻修治疗中的初步结果。方法 2015 年 11 月至 2019 年 6 月,笔者对 5 例股骨中段生物重建失败病例进行 fVFG 联合 POP 翻修手术。男 3 例,女 2 例。年龄 5~21 岁,平均 13.8 岁。肿瘤均位于股骨中段;缺损长度 13~21 cm,平均 18.2 cm;此次术前重建方式为:3 例大段异体骨+钢板,2 例大段异体骨+髓内针,其中 1 例联合不带血管腓骨移植;重建失败类型 4 例为异体骨-截骨端不愈合导致内固定折断,1 例为异体骨-截骨端不愈合合并感染;2 例近端骨端不愈合,2 例远端骨端不愈合,1 例两端均出现不愈合。结果术后伤口均 I 期愈合,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翻修术前肢体不等长平均 2.4 cm (0.5~6.0 cm),术后肢体不等长平均为 2.7 cm (1.0~6.2 cm)。随访时间 6~41 个月,平均 21.8 个月。截骨端愈合时间 8~15 个月,平均 10.2 个月,腓骨与自体骨开始出现融合时间为 6~12 个月,平均 8.1 个月。骨扫描均可见移植腓骨骨代谢显影。末次随访 MSTS 93 功能评分 56.7%~83.3%,平均 76.2%。5 例中 4 例可独立行走,1 例扶单拐行走。结论对于股骨中段大段骨缺损生物重建失败病例,可以通过 fVFG 联合 POP 内固定技术进行翻修,稳定性及活性均可得到可靠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腓骨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本中心2010年至2015年,57例采用游离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患者,其中男22例,女35例,年龄3~62岁。其中骨肉瘤24例,骨巨细胞瘤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4例,尤文肉瘤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3例,软骨肉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骨囊肿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毛细血管瘤1例。37例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20例应用不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后随访4个月至5年。带蒂腓骨移植37例,移植腓骨长度为5~22 cm,平均14.24 cm;手术时间为2.5~8 h,平均320 min;出血量为100~2300 ml,平均483.78 ml。不带蒂腓骨移植20例,移植腓骨长度为4~15 cm,平均8.78 cm;手术时间为80 min~7 h,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为100~1500 ml,平均340 ml。结果带蒂腓骨移植的病例术后随访7个月至5年,平均29.5个月。6例术后移植骨处骨不连,3例术后肿瘤复发,1例死亡,其余27例移植骨愈合良好且肿瘤无复发。不带蒂腓骨移植的病例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30个月。3例术后移植骨处骨不连,1例术后肿瘤复发,2例死亡,其余14例移植骨愈合良好且肿瘤无复发。结论 (1)游离腓骨移植是长骨缺损重建的可靠技术;(2)应根据腓骨移植长度合理的选择是否使用带蒂腓骨移植,建议对骨缺损7 cm者,选择带蒂腓骨移植;(3)腓骨移植长度、腓骨肌袖、受区血供、吻合血管技术直接影响愈后;(4)成人股骨、胫骨缺损,采用与腓骨复合移植为佳;(5)踝关节不稳应行下胫腓关节融合术;(6)因腓骨生长时间长,须与患者有良好沟通。  相似文献   

4.
游离腓骨移植重建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行病灶彻底切除,所遗骨缺损以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移植腓骨长6cm~26cm,平均14.2cm。术后随访2年~12年,平均6.6年。结果 移植的腓骨术后平均4.2个月(3~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双下肢等长,功能接近正常。结论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骨缺损,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体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肿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采用自体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肿瘤的疗效.方法 行桡骨远端瘤段切除,用带或不带血管蒂自体近端腓骨移植,修复桡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术后就放射学及功能评价内容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6 ~75个月,平均随访29个月,移植骨愈合良好,平均12周移植骨完全愈合,无明显并发症,肿瘤无复发.功能良好,MSTS功能评分17 ~26分,平均22分.主观满意度均为优良.重建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22°~39°,背伸29° ~60°,尺偏18°~40°,桡偏15°~20°.握力是健侧的40%~90%,无腕关节畸形和脱位.结论 取自体腓骨上端移植重建是治疗桡骨远端肿瘤的有效方法,其既彻底切除了骨肿瘤,又保存了患侧上肢,同时也较好地保留了腕关节功能,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理想.腕关节囊的重建对于维持桡腕关节的术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肿瘤保肢中应用大段异体皮质骨联合吻合血管自体腓骨结构性修复下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对17例患者下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大段异体皮质骨联合吻合血管自体腓骨进行结构性修复。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6~34岁。骨缺损部位:股骨8例,胫骨9例。骨缺损范围12~25cm,平均16.6cm。采用自体腓骨15~28cm,平均18.3cm;异体骨11~24cm,平均16.1cm。自体腓骨干14例,腓骨近段3例,均携带监测皮岛;捆绑式复合移植3例,嵌套式14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20.2个月,供、受区创口均I期愈合,监测皮岛成活并与周围组织正常愈合,无明显排斥反应,无供区肢体功能障碍。Mankin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76.47%。结论大段异体皮质骨联合吻合血管自体腓骨结构性修复下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灭活瘤骨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下肢髋膝关节附近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骨病肿瘤科,2013 年至 2018 年诊治的 5 例下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病案资料。男 3 例,女 2 例;年龄 18~55 岁,平均 (35.40±15.96) 岁;操作流程:完整切除瘤段,部分瘤段采用恒温 65°、10% 高渗盐水灭活后 30 min,再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浸泡 5 min;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修复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其中自体灭活瘤骨-肿瘤髋假体复合物重建瘤段切除后骨缺损 3 例,自体灭活瘤骨-肿瘤膝假体复合物重建骨缺损 2 例。术后第 1、3、6、9、12 个月及每半年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及功能随访评估。影像学评估主要包括并发症及灭活瘤骨-骨端界面愈合情况;采用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 (MSTS) 行功能评估。结果本组 5 例随访 16~60 个月,平均 (32.0±17.65) 个月。病理学诊断:股骨软骨肉瘤 3 例,胫骨尤文肉瘤 2 例。5 例自体灭活瘤骨-骨端界面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 6~10 个月,平均 (7.40±1.67) 个月;1 例尤文肉瘤患者,术后 5 年出现肺部转移,原发灶处无复发及假体松动,其余 4 例至末次随访时,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自体灭活瘤骨-骨端愈合良好。5 例 MSTS 评分平均 91%。结论 65 ℃、10% 高渗盐水灭活 30 min,是有效的自体瘤骨灭活技术,灭活瘤骨回植与骨端能够实现稳定的骨性愈合,自体灭活瘤骨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下肢髋膝关节附近骨肿瘤切除后大段缺损是一种可选择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治疗长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多种病因所致长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8例长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43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桡骨缺损2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例,肱骨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大段骨缺损3例。均行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结果随访6个月~3年,所有病例移植腓骨全部存活,无吸收、硬化及破坏等征象,骨缺损均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结论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是修复长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肿瘤切除后,腕关节功能重建方法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桡骨远端骨肿瘤64例(骨巨细胞瘤51例,软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均行瘤段广泛切除。采用不同方式重建桡腕关节,其中带血管蒂腓骨上段移植27例,游离腓骨上段移植23例,人工腕关节置换8例,同种异体桡骨下端移植6例。对64例患者的疼痛情况、功能、腕关节活动度、X线片及肿瘤复发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平均随访10年3个月。结果 51例骨巨细胞瘤有3例2-3年后局部软组织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软组织肿块;7例软骨肉瘤有4例无瘤存活,2例局部复发行截肢术,1例死于肺转移;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2例无瘤存活(分别为术后8年和19年),4例术后1-5年肺转移死亡。4种重建方式中,腓骨上段移植组功能优良率达93%以上(带血管蒂腓骨上段移植组骨愈合较快,平均3.2个月;游离腓骨上段移植组移植骨平均愈合时间为4.9个月,但两组间远期腕关节功能恢复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人工腕关节组腕关节各项活动均较好,但手的握力不如腓骨上段移植组,优良率为87.3%;同种异体桡骨下端移植组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桡骨远端破坏较广的侵袭性骨肿瘤及其他恶性骨肿瘤,行瘤段广泛切除后,可根据肿瘤性质及骨缺损情况,选用不同方法重建腕关节功能。对于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后,采用自体腓骨近段移植行腕关节部分融合术(腓骨一舟月骨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7例桡骨远端Ⅱ、Ⅲ级(Campanacci分级)骨巨细胞瘤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19~45岁,平均32.8岁。病程1-18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2例采用带血管的腓骨近端移植融合部分腕关节,5例采用不带血管的腓骨近端移植融合部分腕关节。术后功能评价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功能及MSTS评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8年,平均3.1年。X线片检查示移植腓骨均顺利成活,带血管组骨愈合时间为12—16周,不带血管组骨愈合时间18-30周。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取腓骨侧膝关节未见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28°~40°,平均33.8°;掌屈16°-30°,平均23.8°;前臂旋前55°-80°,平均72°;前臂旋后38°-75°,平均55.4°,平均握力为对侧的76%。MSTS评分平均为85.71%。所有患者腕关节稳定性良好,无活动性疼痛,能够胜任日常生活、工作。结论采用自体腓骨近段移植行腕关节部分融合重建腕关节,能保留一定的腕关节功能,是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观察带血管腓骨复合异体骨重建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建立。方法选52只新西兰大白兔,对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在全麻下无菌取双侧兔胫骨,取下的兔胫骨无菌下反复冲洗、处理髓腔,再放入无菌容器内在-196℃液氮灭菌40 min,常温下复温,作为实验用兔异体骨。再对另外3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批在全麻下行单侧兔胫骨人为制造骨缺损,骨缺损范围约为1.2~1.5 cm,再选取粗细、长度相同的兔异体胫骨复合兔自体带蒂腓骨瓣修复骨缺损,钢板固定,平均手术时间1.5 h。结果实验的34只兔术后单侧胫骨骨缺损用兔同种异体骨复合兔自体带蒂腓骨瓣修复骨缺损中,1只兔在术中麻醉意外死亡,1只在术后麻醉苏醒活动后出现肢体畸形,急查X线片显示:内固定断裂、骨头碎裂,对麻醉意外、内固定断裂、骨头碎裂的2只兔在实验中放弃。其余32只兔手术成功,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兔胫骨骨缺损用兔同种异体骨复合兔自体带蒂腓骨瓣修复骨缺损后,有3只术后5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未愈合,其余29只骨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平均4个月。结论兔胫骨、腓骨解剖结构和人类胫骨、腓骨解剖结构类似,兔适合行自体带蒂腓骨瓣移植,不用行腓骨瓣血管吻合,腓骨有丰富血供,能促进异体骨与宿主骨愈合,腓骨愈合后能提供中晚期力学支撑。临床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手术方案与此动物实验模型相对应,该模型的建立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腓骨近端移植重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瘤段切除后骨关节缺损的疗效。方法 1966年11月至2009年3月,对24例桡骨远端GCT患者采用瘤段切除腓骨近端移植,其中15例为不带血供的腓骨近端移植(A组),9例为吻合血管游离移植(B组)。术后用DASH量表、Gartland和Werley(G/W)腕关节评分、PRWE评分和握力恢复率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24例随访3.5~44年,平均9.3年。移植腓骨均顺利成活,骨愈合时间:A组2.5~8个月,平均4.7个月;B组3.5~6个月,平均4.3个月。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DASH量表评分2.5~13.3分,平均7.53分;G/W腕关节评分21例1~2分,优占87.5%,3例5~7分,良占12.5%;握力恢复率75%~104%,平均84.83%;PRWE评分10.5~33.0分,平均24.6分。带血供与不带血供腓骨近端移植在骨愈合时间、DASH量表评分、G/W评分、握力恢复率以及PRWE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供区下肢偶有微痛,1例术后11年摔伤致结合部骨折,经保守治愈。结论腓骨近端移植是桡骨远端GCT瘤段切除后桡腕关节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切取12 cm腓骨近端移植可不带血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肿瘤实行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疗效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7年我院采取自体腓骨移植内固定手术的四肢长骨骨肿瘤13例,其中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6例,桡骨远端软骨肉瘤1例,尺骨远端骨软骨瘤1例,股骨中下段骨肉瘤3例,胫骨下段骨肉瘤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收集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结果至末次随访13例,5例出现肿瘤术后复发,其中3例桡骨骨肿瘤采用骨水泥内固定重建,2例下肢骨肉瘤截肢。1例术后2年骨不愈合,钢板断裂。余7例未出现并发症,且移植骨愈合良好,其中5例已取出内固定装置。没有患者出现肿瘤转移或死亡。结论自体腓骨移植重建四肢长骨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局部复发、植骨不愈合是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定期随访对于早期发现处理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缺损不同重建方法在口腔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敏  唐平章  徐震纲 《癌症进展》2004,2(4):243-245,257
目的从各个方面分析下颌骨连续性缺损不同重建方法的效果.方法1973年4月~2003年7月,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下颌骨缺损的重建72例,分析不同方法的成功率、修复长度、并发症发生率、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游离腓骨瓣2例失败(成功率92.5%),游离髂骨瓣2例失败(成功率90.0%),胸锁乳突肌锁骨瓣5例均成功,其他重建手段成功率较低.与游离髂骨瓣相比较,游离腓骨瓣提供骨组织最长22cm,并可携带皮瓣.结论游离骨瓣移植的成功率较高,游离腓骨皮瓣是一较理想的下颌骨重建组织瓣,其他骨瓣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束植入加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本组23例,均为青壮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采用Smilh-peterser切口,骨折复位内固定,将旋股外侧血管束通过钻孔植入到股骨头内,取带缝匠肌骨瓣在股骨头颈部开槽后嵌入股骨头内。结果 全部2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1-8年),骨折完全愈合,无一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血管束植入加缝匠肌骨瓣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能有效地改善股骨头血运,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治疗,临床上有继续观察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在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所致骨外露病例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8例,手术原切口均为跟骨外侧"L"形切口,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创面缺损范围1.5cm×2.3cm~3.0cm×4.0cm,病程为2-4个月;所有病例均进行多次换药不见好转.手术时首先给予原切口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取出内固定物.设计并切取同侧腓骨短肌逆行肌瓣充填缺损区,观察血运良好后,表面予以中厚游离皮片覆盖,打包加压,石膏托固定2周,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转移肌瓣及植皮完全成活,仅1例伴肌瓣下感染,换药后愈合.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2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皮瓣质地、外形良好,足踝活动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均可正常行走,无疼痛.结论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前臂皮瓣联合腓骨肌瓣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臂皮瓣联合腓骨肌瓣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的效果。方法2004年3月,对1例上颌骨恶性肿瘤的病例,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应用前臂皮瓣联合腓骨肌瓣重建上颌骨,关闭口鼻腔。结果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皮瓣成活,术后3个月随访,面部外形满意,已能够进普食,进食时无食物从鼻腔返流,语音清晰。结论应用前臂皮瓣联合腓骨肌瓣重建上颌骨缺损,使术后患者上颌骨外形和口腔咀嚼功能及语音恢复如初,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下肢     
经皮加压空心钉微创治疗老年新鲜骨颈骨折;臀肌筋膜挛缩症手术切口定位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的长期随访观察;腓骨联合髂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9例肱骨近段骨巨细胞瘤,行瘤段截除、自体腓骨移植、肩关节功能重建术。术后随访24~48个月,肿瘤无复发,移植骨愈合好,用于取代肱骨近段的腓骨增粗,腓骨小头外形增大到接近肱骨头,重建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0.
带血管蒂肩胛骨瓣植入灭活肱骨瘤段重建肩关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带血管蒂肩胛骨瓣植入灭活瘤段骨重建肩关节的方法.方法:4例肱骨近端骨肉瘤患者(外科分期均为ⅡB),术前均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截除瘤段骨,经煮沸灭活后用带血管蒂肩胛骨瓣植入重建肩关节。结果:4例患者随访10~27个月,术后2个月ECT均显示灭活瘤段骨有核素浓聚。3例于12个月左右骨性愈合,1例术后10个月未完全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均无瘤生存,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肩关节功能均达到可接受程度。结论:带血管蒂肩胛骨瓣植入灭活瘤段骨重建肩关节手术是一种有效的肱骨近端恶性肿瘤保肢手术.具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