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小儿急性肾炎多属中医“水肿”、“尿血”范畴[1] 。近年来中医药在此领域有了一定进展 ,兹将资料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本病主要为风、湿及热毒之邪所致。小儿素体虚弱 ,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 ,尤其是肺脾气虚 ,是导致急性肾炎的内因。在初始阶段 ,水肿多责之肺脾 ,恢复期则多责之脾肾。急性肾炎以风、湿、热、毒四种因素互为因果 ,其水肿 ,多属阳水。由于致病因素不一 ,病程阶段不同 ,病情演变有虚实寒热之分。2 辨证施治赵连臻等[2 ] 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 ,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患儿 10 8例 ,与单用西药治疗的 4 0例进行对照观察。对照…  相似文献   

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机为正气虚弱、邪毒留伏。史英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多种儿科痼疾,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独特疗效。感染期以邪实为主,应及时驱散外邪。迁延期正虚邪恋,应积极清除伏邪,兼以扶正。恢复期以正虚为主,应标本兼治,以调补肺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急性肾炎是在中医宏观思想的指导下,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本病多属邪实正虚,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后期累及肝。肺、脾、肾、肝诸脏功能不足,又可生湿化热,导致血淤。血淤是病变持续发展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基于上述认识,对于急性肾炎的治疗,我们主张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重用活血化淤,  相似文献   

4.
1 原发病与急性肾炎之间的关系急性肾炎 ,属中医“水肿”之“阳水”范畴。传统治疗以发汗、利尿为主。《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 :“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笔者体会 :治疗急性肾炎 (特别是发病的初期 ) ,应重视其原发病。原发病为因 ,急性肾炎为果 ;就中医“标本”而论 ,原发病为“本” ,急性肾炎之“水肿”为“标”。此时针对“水肿”单纯地发汗、利尿以消其“肿” ,诚乃“急则治其标”之举措 ,但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反之 ,如果能及时治疗原发病 ,彻底清除病邪 ,对缩短病程 ,提高疗效 ,防止复发 ,是十分…  相似文献   

5.
刘国安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阳水"、"风水"及"尿血"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小儿感受风热、风寒、乳蛾、烂喉痧或疮痍、疖、痈等病后,由于禀赋不足或素体差异,邪伏于内,约1~3周后可发生本病.若治疗调护失当,则易转成慢性,缠绵难愈,甚至出现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
肾性贫血为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贫血程度多与肾功能衰竭程度呈正相关,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早期当以脾肾亏虚为主,治疗上多顾护脾肾,扶正以祛邪,中后期则多表现为湿毒、瘀血内阻,正虚邪实,治疗上当扶正祛邪并用,使邪去正安。从近10年来对肾性贫血中医治疗研究中可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肾性贫血上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中医药在肾性贫血治疗上的研究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肾炎203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肾炎是小儿常见病,中医治疗有较好疗效。我科于1956~1978年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276例住院患儿,现将符合1964年《小儿急性肾炎诊疗工作建议》拟定的诊断标准,选出病程在2周以内的203例加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金丹  刘韦刚 《中医药学报》2011,39(5):100-101
小儿急性肾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累及肾小球的免疫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仅为预防及对症处理。而中医治疗本病有其特色,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文章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病、经方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小儿急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9.
裴学义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尤善儿科疾病治疗,尤其在小儿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他依据小儿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特点,提出其病位主要责于肺脾肾三脏,治疗上宜病证相合。根据小儿肾病发生发展的证治规律,制订出了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初期以祛邪为主,病邪侧重于湿与热;恢复期以扶正为主,注重固护脾肾。临床上将小儿肾病分为水肿期、蛋白尿期、恢复期,分别采用了宣肺健脾利水,清热祛湿、健脾补肾,滋阴固护下焦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喘咳”、“哮喘”及“痰饮”范畴,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表现,本病在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中医多认为其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脾、肾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其病机多属风寒束肺,痰涎壅盛,肺失宣降.在治疗方面,急性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以治其标,并辨其寒热而施治;病久兼虚的,应适当兼顾;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当扶正以固其本.而近年来,内病外治这一古老而义新型的治疗方法,正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小儿喘支)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应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方法,6年来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小儿急性肾炎)85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85例中,男性61例,女性24例,年龄3~17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浮肿等症状,小便化验均有蛋白、红细胞,或管型。17例血压偏高,18例伴有发热,最高达39.3℃,肾功能偏高者14例。B超提示:肾脏大小均正常,并排除结石、结核,而确诊为小儿急性肾炎。 2 辨证论治 治疗分为辨证治疗和恢复期两个阶段。辨证治疗痊愈或基本痊愈者进入恢复治疗。 2.1 辨证论治 小儿急性肾炎为临床常见病,见有浮肿、血尿…  相似文献   

12.
小儿咳嗽急性起病者,现代医学主要考虑与感染相关,中医则以肺失宣肃为主要病机。笔者学习了京城“小儿王”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经验,根据患儿证候、病程的不同,认为咳嗽初起多为肺胃热盛,治疗以宣肺为主,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随后多为余热未尽,治疗以泻肺为主,方用泻白散加减;余邪留恋时,需配伍润肺之品,方用沙参泻白散加减;又结合小儿特点,疾病最终阶段以调理脾胃为总体治疗思路;而咳嗽日久者,还需考虑其体质因素,治疗以祛风固本为主,方用银花乌梅汤加减。笔者团队治疗小儿咳嗽究其根本,用药根据小儿年龄、体质等随时加减,且时刻围绕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儿童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患,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明·戴元礼在《秘传证治要诀·卷六哮喘》中指出因有“宿根”,一般认为哮喘系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元代的朱丹溪就提出过“未发以扶正气为主”的缓解期治疗原则,后世基本以此为准则,不少医家认为,治疗哮喘其难不在止哮而在防哮,治哮必防哮,因此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尤其重要.现笔者对近10年儿童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江乐 《河北中医》2001,23(7):521-522
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的小儿称为复感儿和易感儿。患儿每次发作,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尤以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病症引起的咳嗽最为多见。笔者所述的外感咳嗽即以这类疾病引起的咳嗽为主。 复感儿外感咳嗽之特点,常见痰多、不易咯出、日久不清,咳嗽迁延难愈。有的经西药抗生素口服或肌肉注射、静脉点滴10~15日也不见效。有时用中药治疗,单纯治肺攻邪,效也不佳。外感咳嗽,病位在肺,以邪实为主,当以治肺攻邪,此为共识,对于正常小儿而言,确属常法,也有良效,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肾炎的中医病机及传变规律。方法以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文献为依据,结合急性肾炎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深入讨论了急性肾炎的中医发病、病机和演变及传变规律。结论得出了“肾的气化失常是急性肾炎的主要病机”,而“肾气实”和“肾阴虚”则又是导致肾的气化失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陈昭定教授治疗小儿久泻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师认为,小儿腹泻病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为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所致.中医治疗本病大多以清热利湿止泻为主,常用苍苓止泻散、葛根芩连汤等.陈师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本,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腹泻以脾胃虚弱为主、病邪居次,治疗当重以健脾扶正固本为主,祛邪为次.陈昭定教授师承王鹏飞先生,对小儿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跟随陈师学习期间,发现其自拟运脾止泻汤在用药组方结构上有其独到之处,且临床疗效颇佳,特别对于脾虚泄泻久泻不愈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未臻完善,兼之先天秉赋不足或病后虚弱,患儿不能耐受外界酷暑的熏蒸,受暑邪乘虚侵袭而发病。现介绍几则治疗小儿夏季热的药粥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指导下,运用中药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探讨中药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急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患儿的病情及症状,分为风水相搏型、湿热蕴结型、正虚邪恋型,并运用中药进行治疗,并根据病情适当辅以上述西药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水肿消退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及蛋白尿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患儿临床症状治疗急性肾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临床特点。本文就透法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发时宜宣透外风、剔络透邪,缓时无证可循,当以剔络透邪为主,哮喘反复发作,肺络空虚,则应重视伏正透邪,以期为哮喘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陶兴 《河南中医》2019,39(4):527-530
龚丽娟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重视原发病的辨识,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把握其病机特点,同时结合现代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病理,以中医的宏观辨证为主,辅以现代医学的微观辨病,以更全面地认识疾病,诊治患者时做到既统一规范又兼顾个体化,体现了中医因人而异,同病异治的特色。龚丽娟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以正虚为本,脾肾亏虚是核心,标实是病进之因,浊毒是主要致病之邪,治疗当分期论治,兼顾原发病,早期以扶正为主,中期标本兼治,晚期以祛邪为先,综合一体化治疗,多途径多方法给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