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血尿酸(UA)的相关代谢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 0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UA、血脂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按照性别和UA分组,分析血UA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为26.2%,男性检出率为25.1%,女性检出率为32.4%,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之间年龄、Hb A1c、TC、TG和LD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BMI、FBG、SBP、HDL-C和DBP高于男性,男性血UA水平高于女性(P0.05);(3)女性HUA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SBP、DBP、FBG和TG高于尿酸正常组(NUA组),HDL-C低于HUA组;男性HUA年龄、BMI、SBP、DBP和TG高于NUA组,而HDL-C低于NUA组(P0.05)。女性UA水平与年龄、BMI、SBP、DBP、FBG、TC、TG水平呈正相关;男性UA与年龄、BMI、SBP、DBP、TC、TG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尿酸水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性别、BMI、血压、血糖、TG及TC、LDL-C和HDL-C与HUA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科研人员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科研人员的早期健康管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某科研单位具有完整资料的科研工作者445名,根据腹部超声结果分出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通过性别、年龄分层后比较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将脂肪肝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对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共检出脂肪肝73例,总患病率为16.4%,男性与女性患病率接近分别为17.0%与15.0%( P>0.05);男、女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49岁最高达22.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年龄组脂肪肝的患病率均随着体型的变化(正常、超重、肥胖)依次增加( P<0.01)。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BMI、血压、血脂、FBG、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均<0.01)。(4)脂肪肝组的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43.8% vs.6.5%,P<0.001),脂肪肝组超重、肥胖、血压、FBG、甘油三酯( TG )等增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 P均<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脂肪肝危险因素包括性别、血脂异常、UA、超重、肥胖和血压分级(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Ⅰ级、高血压Ⅱ级),OR值分别为3.445、7.264、1.008、5.642、8.710、(2.228、3.496、3.885)。结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尿酸水平增高是科研人员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脂肪肝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唐山市机关干部脂肪肝患病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查体的唐山市机关干部700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并行肝胆胰脾B超检查。结果在700例体检人员中共发现脂肪肝138例,患病率为19.7%,其中男性占20.32%,女性占19.21%。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为1.51%和17.25%,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岁之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男性。脂肪肝组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均P<0.01),而HDL-C则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唐山市机关干部脂肪肝患病率高,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且与年龄、性别、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脂肪肝对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28例中老年男性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分为脂肪肝组(75例)和非脂肪肝组(5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雌激素(E)、睾酮(T)、雌激素/睾酮(E/T)等指标。结果脂肪肝组BMI、FBG、FIns、HOMA-IR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脂肪肝组TC、TG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脂肪肝组睾酮水平低于非脂肪肝组(P 0.05),雌激素/睾酮高于非脂肪肝组(P 0.05),两组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睾酮与TG、FBG、FIns、HOMA-IR等指标呈负相关(P 0.05)。结论中老年男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低于非脂肪肝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正常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与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压和体质量指数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脂胗肝。测量体质量指数和血压。结果 17566例正常体检者共检出脂肪肝4260例,总患病率为24.25%。男性患病率为31.18%,女性患病率为17.0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脂肪肝组伴有TG、TC、ALT、NBP、BMI阳性者分别为29.9%、8.3%、7.0%、36.2%和63.0%。非脂肪肝组分别为5.4%、2.6%、2.9%、21.5%和26.5%。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超重与肥胖、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血症以及高血压与脂肪肝密切相关,同时脂肪肝对肝功能(ALT)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扬州地区脂肪肝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扬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体检包括10 334例.通过超声检查肝、胆和肾脏,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应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BUA).结果 总人群、男性、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20.4%、26.2%、8.O%,60岁以下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BUA、胆结石、肾结石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高TG、高血糖、高BUA、高血压、男性、低HDI-C、高BMI.结论 扬州地区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高TG、高血糖、高BUA、高血压、男性、低HDL-C、肥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574例体检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分析两组的生化指标及相关疾病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NAFLD总患病率为36.13%,在60~69岁组最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NAFLD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腰围、臀围、腰臀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酸(U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均较非NAFLD组高。NAFLD组高TG、高T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LDL-C、高血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及肝功能异常的患病率高于非NAFL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SBP、ALT、FBG、UA、TG及LDL-C与NAFLD密切相关,为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地区NAFLD的患病率较高,较前有增加趋势;与肥胖、血脂异常、血糖代谢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并分析北京理工大学教职工血脂、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水平等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本校教职工2 905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血压、血脂、FBG、UA,分析血脂水平、FBG水平、UA水平等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并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血压总趋势.结果 本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为36.28%,其中男为42.50%,女为29.50%,男女患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3.08,P<0.005),高血压患病率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BG、年龄(AGE)、体质量指数(BMI)、UA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依存关系(P<0.005).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收缩压=49.363 0.499 AGE 1.176 BMI 8.616 LDL-C 1.644 FBG 0.015 UA-0.942 TC.舒张压=45.274 0.303 BMI 0.135 AGE 0.197 WEIGHT 0.761 TC 0.005 UA 0.36 TG.结论 高血压患病率随着TC、TG、AGE、BMI、UA、LDL-C的增高而增高,随着HDL-C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酒泉市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6929例体检者通过超声检查肝、胆和肾脏,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BUA)。结果总体检者、男性、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是:24.2%、32.1%、8.5%,50~60岁年龄段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最高,50岁以下各年龄段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BUA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TG、高BUA、高血压、低HDL-C、肥胖。结论酒泉市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TG、高BUA、高血压、低HDL-C、肥胖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宝鸡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异常、体质量指数(BMI)与脂肪肝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对10 476例体检者进行了身高、体质量测量并计算BMI,进行了血清TG、TC、LDL-C、HDL-C水平检测,以及腹部B超检查,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10 476例体检者脂肪肝检出率为16.29%,血脂水平异常的检出率为45.31%;TG、TC、LDL-C及HDLC水平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33.05%、17.23%、15.48%及10.00%;脂肪肝检出率随BMI的增加而增高(P<0.05);男性TG、LDL-C水平异常增高,HDL-C水平异常降低及脂肪肝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血脂异常及脂肪肝检出率在各年龄段不同(P<0.05),男性血脂异常及脂肪肝检出率最高的均为中年组,而女性则为老年组。结论 BMI、血脂水平及脂肪肝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间存在差异,BMI与脂肪肝的发生存在某种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徐厚兰  耿桂飞  王敏  戴浩 《疾病监测》2008,23(2):109-110
目的 了解浙江省绍兴县行政人员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中围医科大学绍兴华宇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868名行政人员中脂肪肝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测结果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8.00%,脂肪肝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组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水平与非脂肝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降低血脂、保持血糖及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降低脂肪肝患病率的可靠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老年农民群体的脂肪肝患病情况,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1700名农民,测量体重、身高及血压,测血脂、血糖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进行腹部B超、心电图和胸透等检查,比较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的差异。结果脂肪肝患病率为16.35%,女性略多于男性(P〈0.01);老年组脂肪肝的患病率与中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脂肪肝组中并存肥胖症、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脂肪肝组的血脂异常主要为甘油三酯(TG)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脂肪肝的发病可能与性别、嗜酒、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指导。方法 对 890例医务人员血清生化检查和超声波等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发现脂肪肝 3 3 3例 ,总患病率为 3 7.4% ( 3 3 3 /890 ) ;脂肪肝组 (n =3 3 3 )血清谷丙转氨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水平高于非脂肪肝组 (n =5 5 7) ,且差异显著 (P <0 .0 5 ) ;患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糖的比例均高于非脂肪肝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医务人员中脂肪肝患者常伴有代谢指标的异常 ,提示在健康教育中应重视脂肪肝相关因素的认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区中小学教师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的某区3 247例中小学教师中脂肪肝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尿酸等检测结果,并与其中非脂肪肝人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肪肝检出率为10.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患病率增加。脂肪肝组的血压、血脂、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尿酸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中并发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可表现为肝功能轻、中度异常。减轻体质量,控制高血脂、高尿酸和维持正常的血糖及血压水平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女性职员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提出卫生指导策略。方法对3 493名女性职员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年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等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3 493名女性职员健康体检检出非酒精性脂肪肝407人,检出率11.6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和尿酸在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年龄≥50岁、超重、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等相关危险因素分别是非脂肪肝女性的2.38、7.99、5.19、3.36和3.12倍。结论女性50岁后、超重、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是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卫生指导策略为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定期检查、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6.
吴梓苗  冯杰  张爱军 《疾病监测》2014,29(8):660-664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企事业单位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8-12月在慈溪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256名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采取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B超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单因素分析各变量赋值后用Chi-square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56名入选人员共检出NAFLD 251例,患病率为20.94%。单因素分析显示,NAFLD组在性别(χ2=54.895)、年龄(χ2=69.068)、腰围(χ2=242.093)、腰臀比(χ2=11.973)、体质指数(χ2=161.004)、高尿酸血症(χ2=64.468)、每周锻炼次数(χ2=15.370)、常在外就餐(χ2=4.322)、常吃夜宵(χ2=39.527)、出行方式(χ2=8.454)、谷丙转氨酶(ALT)(χ2=39.998)、甘油三脂(TG)(χ2=100.860)、高密度脂蛋白(HDL-C)(χ2=99.393)、糖尿病发生率(χ2=5.129)方面与非NAFL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发生率(χ2=3.559)、谷草转氨酶(χ2=3.693)、胆固醇(TC)(χ2=0.129)、低密度脂蛋白(LDL-C)(χ2=1.407)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腰围、体质指数、高尿酸血症、每周锻炼次数、常吃夜宵、ALT、TG、HDL-C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慈溪市企事业单位人员NAFLD患病率高,其中年龄、腰围、体质指数、高尿酸血症、常吃夜宵、高ALT、高TG是危险因素;而性别(女性)、每周锻炼次数、高HDL-C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成年居民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云南省昆明市18岁以上居民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昆明市4个区常住居民9500人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调查内容涉及问卷、体格检查、血清生化检测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结果 昆明市受调查人员中检出脂肪肝1444例(19.08%).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昆明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21.57%.酒精性脂肪肝、可疑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0.86%、0.69%、20.02%.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组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腰围、体重指数、高血压病、文化程度和性别(男性)等指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结论 昆明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高,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脂血症、超重及肥胖、糖代谢紊乱、高血压、男性等为脂肪肝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患者与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对保健常识和脂肪肝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谊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健康体检的铁路职工,经B型超声检查诊断的脂肪肝304例厦同期体检条件相似的非脂肪肝54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项调查项目中有9项(标准体质量、健康饮料、食物搭配、长寿方式、体胖认识、有益嗜好、饮食习惯、主要能量来源、脂肪肝相关知识),脂肪肝组认识的正确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82%比73.89%;79.61%比94.63%;52.63%比83.52%;83.55%比99.07%;74.34%比93.33%;69.41%比74.81%;59.54%比82.22%;27.63%比41.11%;67.11%比89.6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的卫生保健常识缺乏,对脂肪肝厦其危害的认知程度低,因此必须加强对公众此方面的宣传教育,以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脂肪肝与肥胖、血脂、血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 探讨知识分子脂肪肝与肥胖、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 测定 14 6 8名知识分子的身高、体重、B超、血脂、血糖 ,对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率男性(2 6 33% )高于女性 (13 8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4 0~岁、5 0~ 6 0岁年龄组患病率 (分别为34 6 1%、30 86 % )高于 <4 0岁年龄组 (15 5 3% ) ,差异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 ;脂肪肝组合并高甘油三脂 ,高血糖 ,肥胖的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脂肪肝合并高胆固醇的患病率与非脂肪肝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 ,脂肪肝人群代谢紊乱的发生率高于非脂肪肝组人群  相似文献   

20.
844例公务员脂肪肝患病率及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公务员脂肪肝发病率及超声诊断意义。方法:对844例公务员经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血、尿酸检查后,重点用B超检查肝、胆、脾并进行性别、年龄、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对发病无明显关系,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均高于平均人的发病率,本组脂肪肝患者占21.9%。结论:B超诊断脂肪肝特异性较高准确率达89.5%,脂肪肝易发生于特定年龄、特定人群,脂肪肝与工作、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