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及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对14 861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的金标准。结果:HR-HPV感染3 595例,感染率24.19%;细胞学检查发现非典型鳞状细胞202例,非典型腺细胞1例,LSIL303例;HSIL92例;病理学证实CINⅠ90例、CINⅡ65例、CINⅢ8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2例。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HSIL 92.05%(139/151)、LSIL 52.22%(47/90)和无宫颈上皮病变26.70%(25/939),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高危型HPV DNA检测CIN的敏感度是91.05%,特异度是81.35%,阴性预测值为99.55%。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CI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8.92%、95.56%和99.20%。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筛查CI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12%、82.56%和100.00%。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所提高,其结果对宫颈病变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独和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方法:对885例妇女进行HPV分型基因检测技术检测高危型HPV和TCT检查,248例在电子阴道镜下进行可疑病灶定位活检,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病变的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CINⅠ45.00%、CINⅡ84.00%、CINⅢ93.00%、SCC100.00%,且HPV感染与CINⅡ/Ⅲ正相关(r=0.801,P0.01)。HPV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2%、71.72%、5.13%、98.26%;宫颈细胞学筛查CINⅡ、Ⅲ,以LSIL为分界点的上述4值分别是89.35%、83.66%、21.52%、99.52%;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的上述4值分别是98.72%、73.48%、51.52%、100.00%。结论:HPV高危型检测是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联合应用TCT后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进一步提高,但特异度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2006年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无妇科临床症状的已婚妇女1628例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高危型HPV(HR-HPV)DNA,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约登指数比较HPVDNA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筛查效果。结果:受检者平均年龄(35±10.2)岁,经病理学诊断HPV感染51例(3.2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8例、CINⅡ12例,CINⅢ6例,浸润癌3例,内膜癌1例,湿疣15例;以病理学确诊为金标准,HR-HPVDNA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94.44%、特异度96.76%,阳性预测值25.0%,阴性预测值99.93%,约登指数0.91;HR-HPVDNA检测+TCT检测敏感度100.0%,特异度96.82%,阳性预测值26.47%,阴性预测值100.0%,约登指数0.97。HR-HPVDNA在健康妇女和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正常/炎症3.24%(51/1572)、CINⅠ84.21%(16/19)、CINⅡ91.67%(11/12)、CINⅢ100.0%(6/6)、浸润癌100.0%(3/3)、湿疣80%(12/15)、内膜癌1例未检出。结论: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具有敏感度高、阴性预测值高的特点,TCT与HR-HPVDNA联合检测可提高筛查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797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同时具有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53.41%(188/352)、70.91%(117/165)、87.63%(85/97)、97.90%(140/143)、97.50%(39/40);高危型HPV DNA检测对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6%(318/329)、93.29%(153/164);高危型HPV DNA阳性的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CIN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30.03%(94/313),阴性者为1.55%(2/129).结论 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递增趋势,与CINⅢ和宫颈癌的关系最密切;高危型HPV DNA检测对CINⅡ及以上病变具有很高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检测对ASCUS中的CINⅡ及以上病变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5.
宫颈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0名妇女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进行筛查,初筛异常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590例样本中,细胞学及HPV均阴性者无高度病变发生,细胞学阴性、HPV阳性者中大于等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检出率为10.1%,细胞学阳性及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大于等于CINⅡ的检出率为39.4%,而仅细胞学阳性、HPV阴性者CINⅡ检出率为12.3%,无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生。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 DNA检测、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环形电切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患者于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半年、1年、2年,采用高危型HPV DNA检测、细胞学检查进行随访,对两种检查方法中任何一种异常者均在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随访意义.结果 158例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其中资料完整且随访至少1次者105例,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78例,诊断复发37例.高危型HPV DNA检测阳性48例中32例复发;细胞学检查阳性47例中29例复发.高危型HPV DNA检测的准确性73.08%、特异性60.98%、阳性预测值66.67%、阴性预测值83.73%;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66.67%、特异性56.12%、阳性预测值61.75%、阴性预测值74.19%.高危型HPV DNA检测的准确率较细胞学检查稍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早婚、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早年分娩影响高危型HPV DNA检测的准确性;年龄、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影响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手术切缘阳性、术前高危型HPV感染均不影响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采用高危型HPV DNA检测及细胞学检查随访准确性较高,但需同时结合患者的年龄、婚龄、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早年分娩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杨艳 《职业与健康》2009,25(6):659-661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2007年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已婚妇女1240例(其中无临床症状1026例,有妇科症状214例),门诊就诊宫颈异常者534例。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高危型HR-HPV.DNA,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约登指数比较HPV.DNA和薄层液基细胞技术(LTCT)筛查效果。结果1774例受检者平均年龄(35±10.2)岁,经病理学诊断HPV感染51例(3.2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9例,Ⅱ级26例,Ⅲ级17例,浸润癌6例,内膜瘤2例,湿疣26例。以病理学确诊为金标准,HR-HPV.DNA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95.35%,特异度91.67%,阳性预测值22.16%,阴性预测值99.87%,约登指数0.87;HR-HPV.DNA检测+LTCT检测敏感度100.0%,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100%,约登指数1.0。HR-HPV.DNA在健康妇女和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正常(炎症)4.80%(78/1626)、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0.67%(38/7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4.44%(34/3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0%(31/31)、鳞癌100(6/6)。结论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中具有敏感度高和阴性预测值高的特点,LTCT与HR-HPV.DNA联合检测可提高筛查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8.
谢雯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906-907
目的探讨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的临床意义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检测的分流作用。方法对106例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ASC的患者分别进行阴道镜活检以及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ASC中包含各级宫颈病变。106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 N)28例,占总数的26.4%。高危型HPV-DNA检测对诊断CI NⅡ和CI NⅢ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62.8%,阳性预测值为23.9%,阴性预测值为98.3%。结论对ASC患者应分类管理,必要时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和阴道镜下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高危型HPV-DNA检测对ASC患者中CI NⅡ和CI NⅢ的检出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对ASC患者可有效地进行分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及HPV18,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HPV16、18检测阳性234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23例,CINⅡ18例,CINⅢ26例,宫颈癌12例,以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HPV16、18检测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2%、73.2%、5.2%、97.5%.TCT检查CINⅡ、CINⅢ患者,以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79.0%、80.3%、10.3%、96.8%.以低度上皮内病变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68.7%、91.6%、12.3%、98.7%;以高度上皮内病变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40.5%、97.5%、31.5%、96.5%.HPV16、18检测联合TCT检查CINⅡ、CINⅢ的数值分别是95.6%、65.2%、5.0%、97.5%.结论 HPV16、18检测联合TCT筛查宫颈癌及CIN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但特异度未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宋丽君  陈碧  庞江琳  罗桂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133-5134,5141
目的:评价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对筛查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以组织学诊断为标准,随机选择780例妇女进行HPV-DNA、液基细胞学检测,评价检测高危型HPV对筛查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结果:780例妇女中,HPV感染发生率为21.3%,CINⅡ及以上的检出率(72.5%)高于CINⅠ(23.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6~35、36~45、46~5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但3个年龄组之间无差别(P(0.05)。以组织学诊断为标准,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USCUS)为分界点,HC2、液基细胞学及联合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89%、92%、100%;特异度分别为88.8%、92.1%、83.1%(P<0.05);阳性预测值为20.5%、23.5%、21.1%(P(0.05);阴性预测值为95.8%、96.7%、99.4%(P<0.05)。结论:HPV检测是筛查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可选用的方法,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段亚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75-3077
目的分析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分层管理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宫颈液基细胞涂片结果判读为ASCUS的180例患者行HPV-DNA第二代杂交捕获检测、高危型HPV分型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及宫颈管内膜诊刮术。分析HPV分型检测结果与ASCUS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关系,由此加强对ASCUS的分层管理及随访。结果①180例ASCUS病例中,病理证实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共37例(37/180,20.5%),其中CINⅡ及以上检出15例,占总数的8.3%(15/180)。②180例ASCUS病例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55.6%(100/180)。高危型HPV阳性及HPV感染阴性组CIN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2.0%(12/100)、4.0%(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阳性对检出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6%,48.00%,11.79%,98.07%。③100例高危型HPV阳性病例中,HPV16亚型及18亚型阳性率分别为45.0%及21.0%。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患者分层管理及随访中具有有重要价值,尤其是HPV16亚型阳性患者需立即行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液基细胞学与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T对宫颈涂片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对其中细胞学筛查为异常结果的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TCT检查2066例中,细胞学阳性112例,占5.42%。其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61例(2.9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6例(1.7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5例(0.73%);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异常阴道镜图像88例(78.57%)。与病理组织学对照,ASCUS(CINⅠ32例、CINⅡ8例、CINⅢ2例);LSIL(CINⅠ23例、CINⅡ7例、CINⅢ2例、SCC1例);HSIL(CINⅡ5例、CINⅢ7例、SCC1例)。结论:TCT技术辅助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检出率,对于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以2004年1月~2005年5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为诊断标准,用杂交捕获的方法检测HPVDNA,比较高危型HPVDNA在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的检出率。结果:高危型HPVDNA在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的检出率分别为49.1%、57.9%、92.5%和98.3%,呈现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DNA检测筛查CINⅢ以上病变的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59.3%,阳性预测值为48.0%,阴性预测值为97.5%;在≥30岁的病例中,高危型HPV感染率(44.8%~90.0%)与CINⅢ及以上病变患病率(23.8%~66.7%)的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高危型HPVDNA检测对诊断CINⅢ+病变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HPV筛查宫颈癌在30岁以上的妇女中进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鸿  朱瑾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98-1900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涂片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婚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宫颈涂片检查的1 030例已婚妇女中有156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其中慢性宫颈炎91例,HPV感染15例,CINⅠ22例,CINⅡ8例,CINⅢ2例,宫颈癌6例。经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 36例,其中CINⅠ21例、CINⅡ9例、CINⅢ6例;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74%(36/38)。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以上可疑CIN 24例,其中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14例,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58.33%(14/24)。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符合率与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处理得出阴道镜诊断CIN的敏感性为95.50%,特异性为89.26%,两者联合的阳性预测值为72.21%,阴性预测值为95.85%。结论: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子宫颈病变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可作为该地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3月~10月对来站体检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涂片4092例,异常涂片222例(5.43%);宫颈HPVDNA检测4092例,阳性71例(1.74%);行阴道镜检查79例,62例在阴道镜指引下行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显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52例,其中CINⅠ19例(0.47%),CINⅡ8例(0.20%),CINⅢ25例(0.61%),HPV感染2例(0.05%),宫颈慢性炎症8例(0.19%)。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HPVDNA检测阳性,活检确诊为CIN与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HPVDNA检测阴性活检确诊为C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道镜诊断CIN的敏感性为98.08%,特异性为80.00%。结论: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配合阴道镜下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用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阳性患者分流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对1 984例19~63岁要求防癌筛查的女性,同时给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及HR-HPV检测,1周后对细胞学及HR-HPV阳性者给予电子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液基细胞学及电子阴道镜对HR HPV阳性病例检出高级别CINⅡ及其以上病变(≥CINⅡ,即CINⅡ+)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1 984例中,HR-HPV阳性366例,阳性率18.44%。其中350例同时具有TCT、阴道镜检查结果,阴道镜及TCT同时异常者132例,占49.62%(132/266)。CINⅠ+检出率44.00%(154/350),CINⅡ+及浸润癌检出率34.00%(119/350)。细胞学异常率58.85%(206/350),以≥ASCUS为阳性标准时,其敏感性77.19%,而特异性只有50.00%。以≥LSIL为标准时,CINⅡ+检出敏感性降低(43.86%),特异性则明显提高(82.63%)。阴道镜异常率52.86%(185/350),CINⅡ+检出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23%,65.68%。浸润癌检出率100.00%。以检出CINⅡ+为终点,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子阴道镜对于HR-HPV阳性者进行分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单独采用HR-HPV进行防癌初筛者,HR-HPV阳性首选电子阴道镜检查,可更早发现更多的高级别CIN及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HPV16(+)与其他高危型HPV(+)时电子阴道镜诊断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差异。方法:对94例可疑宫颈细胞学(TCT)异常的维吾尔族妇女行电子阴道镜检查,检查前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比较在HPV16(+)与高危非HPV16(+)两组中电子阴道镜诊断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结果:电子阴道镜辨认HPV16(+)中的CINⅡ病变超过高危非HPV16(+)(P<0.05)。其中电子阴道镜诊断HPV16(+)的CINⅡ敏感性高于高危非HPV16(+)(P<0.01)。结论:电子阴道镜诊断HPV16(+)的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的敏感性高于高危非HPV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