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人工栽培和黔产野生鱼腥草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人工栽培鱼腥草和野生鱼腥草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质联用对化学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测定其百分含量。鉴定了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中42个成分,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中34个成分。结果表明,具抗菌作用的癸酰乙醛,甲基壬正酮等在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中的含量高于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不同生长条件下宁前胡中挥发油成分,研究野生和栽培宁前胡挥发油成分含量及种类的区别。方法 以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野生和栽培宁前胡、宁国市万家乡镇栽培宁前胡、宁国市栽培宁前胡(统货)为样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甲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宁国市中溪镇野生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8.58%,栽培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3.48%;万家乡栽培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9.50%;宁国市栽培宁前胡(统货)总挥发油含量为95.89%。宁前胡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8个成分,烯烃类为主要化学成分,不同生长条件下宁前胡中烯烃类含量分别为野生宁前胡65.26%,中溪镇栽培宁前胡89.88%,万家乡栽培宁前胡62.08%,栽培宁前胡(统货)66.11%;所有烯烃类成分中,α-蒎烯的含量均最高。结论 野生和栽培宁前胡中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可以通过闻“气”辨别野生前胡与栽培前胡。  相似文献   

3.
湖北栽培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湖北栽培的唇型科植物薄荷挥发油化学组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利用GC-MS法对湖北栽培薄荷挥发油进行了化学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出89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6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薄荷醇(15.43%),其次为2-氰基-2-异丙基-3-甲基丁酸(9.8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5类栽培白芷及野生兴安白芷(根)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并分析各类白芷间的化学亲缘关系。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类白芷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其组分分离及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并对挥发油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5类栽培白芷(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白芷、毫白芷)和野生兴安白芷共鉴定出81种化合物,分别鉴定出27、34、24、32、28、34种。主要为烷烃类、烯烃类、酯类、有机酸类、醇类等五大类化合物。壬基环丙烷、环十二烷和正十六酸分别为各类白芷共有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油成分。化学聚类结果显示:兴安白芷与5类栽培白芷形成2个分支,栽培白芷又可分为2小类,即川白芷、禹白芷、杭白芷聚为1小类,祁白芷和亳白芷聚为另1小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六类白芷的挥发油组份及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壬基环丙烷、环十二烷和正十六酸在各类白芷中含量较高。六类白芷总体上分为野生与栽培2大类。  相似文献   

5.
石菖蒲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石菖蒲挥发油的收率是0.8%,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结论:石菖蒲挥发油发油成分含量最高的是蒿脑31.453%。  相似文献   

6.
川产野生与栽培头花蓼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川产野生和栽培头花蓼挥发油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野生与栽培头花蓼分别鉴定出9和10个化合物,其中6种成分相同,而两者挥发油中主要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上存在差异。结论:野生和栽培头花蓼挥发油的组分均以脂肪酸类化合物居多,与文献报道的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DS法,对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结论: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的挥发油与其他产地鱼腥草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区别,但各产地的鱼腥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犍为干姜与生姜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四川犍为产干姜与生姜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GC-MS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干姜检出63个峰,鉴定出40个成分,生姜检出55个,鉴定出33个成分。其中有30个成分二者均有,干姜有10个成分是生姜所没有的,生姜中有3个成分干姜中没有检出。干姜及生姜挥发油中都以α-姜烯含量最高。结论:干姜与生姜的挥发油成分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GC-MS联用法对叠鞘石斛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叠鞘石斛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叠鞘石斛挥发油中分离出115种成分,鉴定出70种化学成分。结论:首次对叠鞘石斛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主要为烷烃类、醛类和醇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江西兴国九山生姜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九山生姜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08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以烯烃类、醛类、醇类、羧酸类、酯类为主.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九山生姜挥发油成分,为开发利用兴国九山生姜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鸡屎藤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鸡屎藤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鸡屎藤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 me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鸡屎藤挥发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棕榈酸(25.701%),其次为油酸(21.730%)、亚油酸(12.573%)、2,4-二叔丁基苯酚(8.868%)。结论:鸡屎藤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  相似文献   

12.
广金钱草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广金钱草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一萃取法从广金钱草中提取挥发性物质;找出最佳分析条件,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1个成分。【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广金钱草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勇  陈硕  李泽友  张俊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01-1703,1707
目的:研究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皮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1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以上,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β-石竹烯(44.721%)、α-石竹烯(23.236%)、α-葎草烯(6.050%)、石竹烯氧化物(5.511%)、橙花叔醇(3.635%)等。结论: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及其氧化物,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与其他产地黄皮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4.
药对木香-乌药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药对木香-乌药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药对及其木香、乌药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检测,通过质谱自动解析鉴定系统(AMDIS)结合色谱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从单味药木香、乌药及其药对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72、79、99种化学成分;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油共有成分26种,为药对挥发油总含量的12.4%。结论已鉴定的药对主要成分多来自单味药木香,药对挥发油组分种类为单味药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麻黄不同部位成分的差别。方法以50%甲醇为溶剂,用加热回流法分别提取野生与人工栽培麻黄的茎与根部,再以HPLC测定各个提取液中的麻黄碱的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麻黄挥发油,用GC—MS测定野生与栽培的麻黄挥发油中的成分。结果HPLC测定野生麻黄的茎与根的提取液中分别含麻黄碱0.55%和0.00057%,人工栽培麻黄的茎与根的提取液中分别含麻黄碱0.26%和0.0017%。用GC—MS确定了麻黄挥发油中的45种物质,其中野生和栽培品共有成分13种。结论野生麻黄茎中含麻黄碱的量约是人工栽培的2倍,而在两种麻黄的根中麻黄碱的量都非常低。在麻黄挥发油中未发现麻黄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塔城红花的正己烷、石油醚和二氯甲烷3种溶剂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索氏提取法对新疆塔城红花挥发油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分析红花挥发油,有106种化学成分被鉴定出来,其中石油醚所提取的红花挥发油中的挥发性成分最多,正己烷次之,二氯甲烷提取最少。3种溶剂提取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相似,但存在一定差异。提取的共同成分为26种,含有9,12,15-十八碳酸三烯-1-醇(含量分别为14.27%、11.95%和11.23%)、2,4-二十三烷二酮(6.99%、12.82%和20.54%)、棕榈酸(13.39%、9.93%和6.66%),各自提取的化学成分中也存在较大差异,正己烷提取的含量较高的是壬酸-2-丙烯酯(8.82%)和反式-双环[10.8.0]二十烷(8.34%),石油醚提取的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是1,4-二十九碳二烯(3.68%)和环己酸-10-十一烯酯(1.48%),二氯甲烷提取的独有成分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乙酸羽扇醇酯(2.87%)和1,2-环氧十九烷(2.75%)。结论联合应用可以相对全面地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也可以根据各自特点,针对性地采用某种提取溶剂和方法而分离得到相关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毛山蒟的化学成分,为毛山蒟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山蒟叶中挥发油,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鉴定了43个成分,占挥发油的89%以上.结论: 毛山蒟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萜类的衍生物,占挥发油的71.24%,其中双环杜鹃烯的含量最高达22.4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3种桂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桂花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晚银桂、贵妃红和窈窕淑女的花中共鉴定出66种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79.96%、71.83%和83.61%。结论:首次分析了不同品种桂花的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桂花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醋炙香附与生香附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醋炙香附与生香附挥发油成分的差别,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对药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GC-MS气质联用仪对香附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从香附生品提取物中鉴别出19种化合物,醋炙后香附的提取物中鉴别出16种化合物.结论: 醋炙香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中各种烯类、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生品中的含量,而酸类化合物的含量低于生品中的含量.醋炙香附挥发油的得率低于生香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