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浙江省1995—1996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省1995~1996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监测结果,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131.49/10万,占死亡总数的19.25%,居于死因顺位第二位.其中城市点恶性肿瘤死亡率151.54/10万,前三位死因是肺癌、肝癌和胃癌;农村点恶性肿瘤死亡率125/10万,前三位是死因胃癌、肝癌和肺癌.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169.81/10万,居于男性全死因顺位第一位,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依次为肝癌、胃癌和肺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90.91/10万,死因顺位依次为胃癌、肝癌和肺癌.恶性肿瘤是中年期的首位死因(死亡率121.40/10万),是小儿期(死亡率5.69/10万)、青年期(死亡率14.95/10万)和老年期(死亡率711.12/10万)的第二位死因,去恶性肿瘤后,平均期望寿命可增加2.91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锦州市城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数据资料,掌握城区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计算2010-2013年锦州市城市居民主要死因的死亡率、构成比,并进行减寿率等统计分析,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进行死亡率的标化。结果2010-2013年锦州市城区居民总体死亡率为670.40/10万,标化率为466.15/10万,男性死亡率为776.31/10万,女性死亡率为567.9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1,P0.05);城区居民死因前5位依次是心脏病(27.00%)、恶性肿瘤(25.75%)、脑血管病(23.21%)、呼吸系统疾病(8.21%)和伤害(3.11%),占总死因比例的87.28%;不同年龄组主要死因疾病不同,0~14岁组以围生期疾病、恶性肿瘤和伤害为主,15~39岁组以伤害、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为主,40~64岁组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为主,≥65岁组以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为主;减寿率居前5位的死因疾病为恶性肿瘤(12.11‰)、脑血管病(5.95‰)、心脏病(5.71‰)、伤害(3.97‰)和消化系统疾病(1.08‰)。结论锦州市城区居民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主;应根据不同年龄的死亡疾病谱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舟山市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特征,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5年舟山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资料分类整理,对2015年舟山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年舟山市居民死亡率为731.33/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5.66/10万;慢性病死亡率为592.68/10万;期望寿命为79.58岁。按照死亡率排序,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250.31/10万)、脑血管疾病(122.64/10万)、心脏病(114.53/10万)、呼吸系统疾病(94.93/10万)、损伤和中毒(51.83/10万)。按照减寿率排序,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16.47‰)、损伤和中毒(4.38‰)、脑血管病(2.33‰)、心脏病(1.65‰)和呼吸系统疾病(0.49‰)。结论慢性病是舟山市居民主要死因,依照减寿率排序现况,今后应加强恶性肿瘤的早期预防和筛查力度;同时还应针对儿童、老人及海员开展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死亡率和减寿分析指标对自贡市1988-1992年劳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劳动人群恶性肿瘤流行特征和劳动寿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劳动人群(15-64岁)中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CDR)为72.33/10万,标化死亡率(CSMR)71.42/10万,居劳动人群全死因第三位。减少劳动者寿命率(WYLL率)10.42‰,WYLL标化率8.86‰。男性(12.73‰)高于女性(7.0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沧市临翔区居民慢性病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当地慢性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翔区2013—2018年居民慢性病死亡监测数据,分析居民死因及减寿顺位,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估计期间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8年临翔区居民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比80.65%,居死因顺位第1位。年均粗死亡率为47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1.18/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568.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2.35/10万;女性年均粗死亡率为386.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1.1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前3位慢性病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56.2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5.70%)、恶性肿瘤(13.12%)。2013—2018年因慢性病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占全死因的59.00%,前3位减寿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减寿率(PYLLR)分别为19.79‰、9.92‰、5.61‰。结论慢性病已成为临翔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监测与防控,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一级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密市居民死亡水平、死因特征及主要减寿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密市2006~2007年度常住人口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合计死亡12 116例,年均死亡率为704.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43/10万,2006年死亡率为709.16/10万,2007年死亡率为700.17/10万(P>0.05);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合计死亡11 265例,占全部死亡的92.98%。2006~2007年年均死亡率(/10万),男性为797.03,女性为612.05(P<0.01);0~14岁为90.51,15~34岁为77.25,35~54岁为244.58,55~74岁为1 504.70,≥74岁为8 954.14(P<0.01)。各种死因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为83 083.5人年,平均减寿6.86年,减寿率为48.34‰,伤害的减寿率最高(14.4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高密市居民的首位死因,伤害为减寿率最高的死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常熟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减寿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死因专用统计软件Death Reg2005、SPSS 13.0和Excel 2010软件,对2010-2014年常熟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和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等。结果 2010-2014年常熟市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791.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3.29/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851.8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733.44/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8,P0.01)。2010-2014年常熟市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220.54/10万)、脑血管病(146.16/10万)、呼吸系统疾病(126.72/10万)、心脏病(114.69/10万)、损伤和中毒(60.26/10万)。对常熟市居民寿命损失影响最大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10.64‰)、损伤和中毒(5.95‰)、心脏病(2.05‰)、脑血管病(1.83‰)和呼吸系统疾病(0.65‰)。全死因WYPLL为88 870人年,AWYPLL为12.18人年,AWYPLL前5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疾病、心脏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损伤和中毒是造成常熟市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对扬中市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0 433例,占全死因构成的40.50%,居全死因首位;年均粗死亡率为312.93/10万,标化死亡率181.8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男性年均粗死亡率(387.82/10万)高于女性(239.8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死因前5位的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84.47%,胃癌、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53.49%;≤35岁人群恶性肿瘤死因主要为白血病和脑癌,≥35岁人群恶性肿瘤主要死因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且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结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是威胁本地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我国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分类标准(卫统29-2报表)对云南省思茅区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死因分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思茅区报告死亡总数1 911例,粗死亡率为6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3.76/10万,男性(689.94/10万)高于女性(491.8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73.89%(1 412/1 91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2.99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可提高20.93岁。去心脏病、去恶性肿瘤、去脑血管病、去呼吸系统疾病、去损伤和中毒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分别提高2.67、2.38、1.89、1.16和1.37岁。主要死因减寿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减寿率分别为17.32‰、16.00‰、9.76‰、7.49‰和3.80‰,男性减寿顺位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首位减寿死因是恶性肿瘤。结论思茅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应根据思茅区居民死因特点制定有效防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潍坊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潍坊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潍坊市居民死亡率为642.08/10万,标化率为553.47/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719.46/10万,女性为569.14/10万;0~4岁为138.60/10万,5~14岁为24.01/10万,15~44岁为86.13/10万,45~64岁为507.94/10万,≥65岁为4475.18/10万;最高的是高密市(729.24/10万)和寿光市(724.59/10万),最低的是奎文区(431.35/10万)和坊子区(521.27/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合计死亡数占全部死因死亡总数的91.24%。2011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8.37岁,男性为75.69岁,女性为81.23岁。各种死因累计减寿330 709人年,减寿率为37.85‰。减寿率最大的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潍坊市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慢性病、损伤与中毒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1.
1983~1985年黑龙江省海林县朝鲜族男性人口死亡率(9.61‰)高于女性(5.99‰)。40~54岁年龄段男性死亡率(11.61‰)是女性死亡率(1.59‰)的7.31倍。脑血管疾病居死亡原因第一位,占全部死因的33.85%,其死亡率是264.38/10万。早产是婴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陕西省居民心血管病的死亡现状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确定疾病防治重点,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8年陕西省死因监测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城乡、年龄组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构成比,计算疾病负担指标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PYLLR)、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结果 2015-2018年陕西省居民心血管病平均粗死亡率333.25/10万(标化死亡率326.61/10万),占全人群死亡的54.01%,其中平均粗死亡率男性(353.73/10万)高于女性(311.66/10万)(〖XC小五号.EPS;P〗=280.679,P<0.001);农村(341.15/10万)高于城市(328.26/10万)(〖XC小五号.EPS;P〗=25.018,P<0.001)。前2位心血管病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心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5岁以后增长迅速。全死因期望寿命77.01岁,且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全人群去心血管病死因后提高了11.90岁。因心血管病死亡导致的PYLL为440072人年(SPYLL为404212人年)、PYLLR为20.88‰(SPYLLR为19.17‰)、AYLL为6.26年,且男性PYLL、PYLLR、AYLL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心血管病是危害陕西省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造成的寿命损失较为严重,政府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从而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门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el软件对2010—2013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2010—2013年江门市累计报告居民死亡110 408例,各年粗死亡率分别为701.16/10万、695.25/10万、700.51/10万和704.71/10万,年均粗死亡率为700.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6.56/10万;男性死亡61 268例,女性死亡49 140例,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25∶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死因顺位前10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前10位死因合计占全死因的93.67%。在前10位死因中,不同性别人群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段死因顺位不同,0~4岁(幼儿组)以围生期疾病为首位死因,占39.13%;5~14岁(少儿组)以伤害为首位死因,占38.89%;15~44岁(青年组)和45~64岁(中年组)均以肿瘤为首位死因,分别占33.79%和43.23%;≥65岁(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位死因,占62.4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江门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朱晓云  陶莉  乔国良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29-1032
目的了解1990—2010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伤害致死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寿命损失,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对1990—2010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中伤害死因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计算各类伤害死因别死亡率、年龄组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PYL)和潜在寿命损失率(PYLLR)等指标。结果 1990—2010年,金山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51.28/10万,占总死亡的7.58%,位居全死因顺位的第4位。金山区居民前4位死因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和溺水,死因别死亡率在6.19/10万~22.25/10万之间。男性和女性前4位伤害死因与全人群相同,死因别死亡率分别在7.28/10万~31.13/10万和5.11/10万~13.48/10万之间。0~14岁组前4位伤害死因为溺水、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15~44岁和45~64岁组前4位伤害死因均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和溺水,65岁及以上组前4位伤害死因分别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溺水和自杀。按寿命损失率排序,前4位伤害死因为交通事故、自杀、溺水和意外跌落,潜在寿命损失率在1.16‰~7.26‰之间。结论伤害已成为严重威胁金山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宜按具体工作目标来确定各类伤害危害的严重程度和防治的优先顺序,以期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伤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2008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昆明市居民2008年死因监测数据,了解昆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Reg系统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结果] 2008年昆明市居民总死亡率为616.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1.00/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98.86/10万(标化率为131.43/10万),占总死亡的32.29%,居于死因谱的第1位.在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中的两种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病(死亡率110.38/10万)占55.51%、心脏病(死亡率86.92/10万)占43.71%.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20.61/10万)是农村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91.45/10万)的1.15倍.男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15.87/10万)是女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81.12/10万)的1.19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主要发生在45岁以上人群,60岁以上明显升高,6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占全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的84.48%.[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是昆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成胁居民生命与健康的疾病,应积极进行综合防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汶川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汶川地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共报告死亡525例,粗死亡率6.24‰,期望寿命81.7岁;男性死亡率(631.09/10万)高于女性(411.39/10万).死亡率随年龄上升呈上升趋势,>55岁上升趋势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呼吸系统疾病(149.08/10万)、循环系统疾病(136.07/10万)、恶性肿瘤(115.06/10万)、损伤及中毒(57.03/10万)、消化系统疾病(30.02/10万).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汶川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将其列为今后工作重点,通过健康宣传、高危人群干预等措施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焦作市解放区居民死因分布特征与潜在寿命损失,评估不同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制定区域防控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对2015-2019年焦作市解放区居民死因进行分类,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结果 2015-2019年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617.0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1.66/10万,5年间男性、女性和总死亡标化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2.59%、-5.71%和-4.38%,t值分别为1.94、-1.98和-2.42,P值均>0.05);男性死亡率(748.46/10万)高于女性(480.4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9,P<0.05).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年龄组粗死亡率依次为31.27/10万、58.89/10万、525.33/10万、4472.0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58.93,P<0.05),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x2趋势=22680.08,P<0.05).0~14岁组首位死因为围生期损伤(占44.78%),15~44岁、45~64岁及≥65岁年龄组的首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33.89%、43.75%、55.33%.5年间,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7.47、77.73、77.42、77.76、79.58岁,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前3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PYLLR分别为13.46%、11.23‰、3.52‰;导致平均寿命损失前3位的死因依次为损伤中毒、传染病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AYLL分别为24.84、17.85、17.41年/人.结论 慢性病为焦作市解放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慢性病社区规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田薇 《中国校医》2020,34(5):330
目的 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区5~19岁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及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 和ICD-10)统一编码。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标化减寿年数(SPYLL)和标化减寿率(SPYLLR)等健康测量指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区20年间的死亡报表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17、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为39.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3/10 万,男性死亡率为27.6/10 万,女性死亡率为18.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7,P<0.05)。损伤中毒(17.33/10万)和肿瘤(9.13/10 万)是危害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死因,占全死因死亡的67.8%。儿童青少年全死因PYLL 为15175.5人年,SPYLL 为8497.37 人年,潜在减寿率 为11.8‰,标化潜在减寿率 为29.5‰。结论 损伤中毒、肿瘤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区5~19 岁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死因,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死亡,降低疾病负担和寿命损失,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宜昌市居民的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寿命损失以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5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居民标化死亡率为673.7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778.6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563.39/10万.2006-2015各年度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22.68%,死亡总数上升30.84%.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241.72/10万)、恶性肿瘤(181.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9.27/10万)、损伤与中毒(52.28/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77/10万),占全死因构成86.90%.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最高(26.06人年).恶性肿瘤减寿率最高(11.54‰).结论 2006-2015年宜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要采取社区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重点降低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全面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台湾地区主要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台湾地区死亡人数为 12 4991人 ,死亡率为 5 67 87/10万 ,扣除 9 2 1地震伤害死亡的 2 3 4 7人后 ,死亡率降为5 5 7 2 1/ 10万。平均寿命男性为 72 2 8岁 ,女性为 77 97岁。10大死因依序为 :①恶性肿瘤 (死亡率 13 5 3 2 / 10万 ) ,占死亡人数的 2 3 8% ;②事故伤害 (死亡率 5 8 88/ 10万 )占10 4% ;③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 5 7 3 9/ 10万 )占 10 1% ;④心脏疾病 (死亡率 5 1 3 3 / 10万 )占 9 0 % ;⑤糖尿病 (死亡率 40 99/10万 )占 7 2 % ;⑥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死亡率 2 3 5 3 / 10万 )占4 1% ;⑦肺炎 (死亡率 18 2 0 / 10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