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振清 《河北医学》2013,(6):956-958
目的:探讨Dandy—Walker综合征并脑积水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本院4例Dandy-WMker综合征并脑积水的患儿均采用经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结果:4例患儿术后站立行走明显优于术前症状,患儿家属对护理均较满意,症状好转后均出院。结论:Dandy—Walker综合征发生率低,易误诊,加强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以合理优化的护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0岁.因反复抽搐5天于2001年6月15日入院.5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呈阵发性,以全身大发作为主,伴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约3~5分钟.伴发热、呕吐(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无头痛、腹泻,偶有腹痛,食欲、睡眠正常.在当地医院拟诊为"病毒性脑炎,胃炎".经抗感染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后转入我院治疗. 体检:T 37.5℃,R 24次/分,P 110次/分,BP 110/70 mmHg,头围53cm,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头部浅表静脉无扩张,无"落日眼",双侧瞳孔光反射灵敏;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软,全腹轻度压痛,肝脾未及;浅反射正常,双侧膝反射正常,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CT示:双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扩大,四脑室后方见一巨大囊状低密度影与之相通,密度相当于脑脊液密度,小脑半球受压移位,小脑蚓部缺如,中线无移位.颅脑MRI示:颅后凹呈一巨大对称性T1高亮信号,小脑半球发育不良,小脑蚓部及中间隔缺如,天幕上抬且变形.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脑积水,继发型癫痫.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儿父母拒绝手术,于入院7日后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3.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学东 《苏州医学》2007,30(1):45-46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种类多、复杂且极具破坏性。超声主要观察侧脑室、丘脑和小脑三个平面。如以上三个平面均正常,可以排除95%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如侧脑室平面正常,则可排除脑积水、脑萎缩、Dandy Walker畸形、前脑无裂畸形、水脑畸形和胼胝体发育不良;如丘脑平面正常,则可排除脑中线畸形、前脑无裂畸形、视隔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良;如小脑平面正常,则可排除Dandy Walker畸形、脊髓脊膜膨出、后位蛛网膜囊肿、交通性脑积水、Chiari畸形、枕部脑膨出。  相似文献   

4.
1993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 ,采用前额钻孔脑室大管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 12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年龄 5 0~ 75岁 ,平均5 3岁。 10例有高血压病史 3~ 10a,2例无高血压病史。住院时血压 170~ 2 2 0 / 90~ 12 0mmHg。双侧瞳孔不等大 5例 ,颈抵抗征均为阳性 ,无病理征 5例 ,双侧病理征 7例。1 2 MRI影像检查 小脑出血至双侧脑室、第三脑室异常扩大 ,第四脑室被血块填塞 5例 ;小脑出血致轻度梗阻性脑积水 4例 ;单纯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 ,无梗阻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5.
多种原因导致脑脊液在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过多潴留造成脑室扩大,脑实质组织受压减少,称为脑积水。脑积水分为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高压性脑积水、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外脑积水等。手术是目前治疗脑积水最有效的方法。应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由于其视野清晰、创伤  相似文献   

6.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其涛  王成胜 《当代医学》2009,15(24):89-89
目的对50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方法全部病例均作CT轴位平扫,层厚层距5mm。结果患儿主要CT表现为:双侧额叶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范围5 mm~14m m,平均95mm;同时伴有大脑纵裂前部增宽、额叶脑沟增宽增深,部分外侧裂池增宽、基底池扩大,部分环池、鞍上池扩大,伴或不伴脑室轻度扩大。结论CT检查对外部性脑积水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岁6个月,运动、智力发育落后。查体:头围小,约36cm,运动落后,智力低下,语言表达障碍。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尿PCR检查阳性。颅脑GT平扫示:双侧脑室周围脑实质及小脑见多发斑片状、点状高密度钙化灶,脑回宽大,无正常脑沟、脑回形成,大脑髓质内可见弥漫分布的低密度灶,小脑发育不良(见图1、2)。诊断:先天性颅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刘静  陆彪 《重庆医学》2016,(30):4320-4320
Dandy‐Walker综合征(DWS )又称先天性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及后颅窝脑积水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先天性脑发育异常[1],该疾病患儿合并视网膜母细胞瘤更加少见。结合文献分析儿童DWS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DWS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EH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双侧额或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5mm)54例,纵裂前部增宽(≥7mm)54例,双侧裂池增宽40例,基底池扩大44例,额顶叶脑沟增宽并加深49例。脑室轻度扩大11例。结论 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因分析、治疗及病程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报告21例外部性脑积水。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癫痫,头围增大,部分病例临床无明确症状;CT表现为:双侧额顶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前部半球间裂增宽和基底池扩大,部分有额顶叶脑沟增宽及轻度脑室扩大。  相似文献   

11.
侯景明  赵明  王玮  尚鹏跃 《吉林医学》2009,30(10):957-958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1岁,因行走不稳,发作性双上肢抖动3年入院。患者于3年前开始出现双上肢抖动,以手拾物时明显,穿衣、解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动作稍显困难。行走轻度摇摆,有踩棉絮感。眼球微颤,心肺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稍减低,腱反射减弱,Romberg征阴性,指鼻试验阴性。核磁共振(MRJ)示大脑各叶形态、大小正常,大脑实质内未见明确异常信号;四脑室明显扩大与枕大池相连,小脑蚓部部分缺如,侧脑室无明显扩大;脑中线居中;鼻咽部未见异常信号。双侧筛窦、上颌窦及蝶窦慢性炎性反应。提示:小脑蚓部部分缺如,四脑室扩大且与枕大池相连,符合Dandy—walker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12.
报告21例外部性脑积水。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癫痫,头围增大,部分病例临床无明确症状;CT表现为:双侧额顶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前部半球间裂增宽和基底池扩大,部分有额顶叶脑沟增宽及轻度脑室扩大。  相似文献   

13.
Dandy-Walker畸形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andy Walker畸形又称为先天性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 ,为罕见的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 ,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1 993年以来至今共发现 5例 ,现就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5例中男 3例 ,女 2例 ,均为幼儿 ,临床诊断为脑瘫。主要临床症状为智力发育低下 4例 ,抽搐 2例 ,站立不稳 ,自主运动性差 2例 ,肌张力增高 2例 ,颅内压增高1例 ,临床诊断为脑积水 4例 ,其中合并症状性癫痫 3例。 5例头颅外观均明显增大。2 .CT表现  5例均可见小脑蚓部缺如 ,小脑半球体积明显缩小 ,第四脑室向后与扩大的枕大池相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用于治疗高龄高血压性小脑大量出血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龄高血压性小脑大量出血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62例,随机均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n=31)。联合组给予YL-1型微创针穿刺小脑血肿联合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对照组仅单纯给予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对2组疗效、小脑血肿和脑室积血清除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联合组患者小脑血肿和脑室积血平均清除时间为(8.4±2.1)d,对照组患者小脑血肿和脑室积血平均清除时间为(15.3±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有效率7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死亡率和并发交通性脑积水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龄高血压性小脑大量出血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可明显缩短小脑血肿和脑室积血清除时间,降低脑疝发生、术后交通性脑积水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多种原因导致脑脊液在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过多潴留造成脑室扩大,脑实质组织受压减少,称为脑积水。脑积水分为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高压性脑积水、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外脑积水等。手术是目前治疗脑积水最有效的方法。应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由于其视野清晰、创伤小,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其手术操作难度大,需要熟练掌握手术全过程的方法步骤,才能做到配合默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多种原因导致脑脊液在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过多潴留造成脑室扩大,脑实质组织受压减少,称之为脑积水。是小儿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治疗方法很多,如:应用最广的脑室-腹腔分流术,但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以感染,分流管堵塞最为长见,由于患儿身体增高还需多次换管,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Dandy—Walker综合征(DWS)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方法 6例DWS CT平扫首次确诊,分析其CT影像表现。结果 CT主要特征①小脑蚓部缺如或部分发育不全伴小脑半球分离移位;②第四脑室囊状扩大与后颅窝囊腔相通;③后颅窝扩张伴有横窦,窦汇和小脑幕上移。结论 DWS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是早期诊断DWS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35天,因“间断抽搐、觅乳差”来院。查体:T36℃,P 110次/分,R 28次/分,体重3.5kg,头围40cm。精神及反应差,呼吸平稳,全身皮肤无黄染、瘀斑及皮疹。头颅增大,两侧不对称,前囟约2.5cm×3cm,后囟约0.5cm×0.5cm,骨缝未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面色红、颈软、无抵抗。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0次/分,律齐。腹软,神经系统:原始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偏高。查头颅CT图1穹窿间隙、三室后可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提示:先天性脑积水;脑室旁见圆形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19.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70例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水的70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作CT轴位扫描,层厚层距10mm,部分病例加扫5mm层厚或行5mm回顾性图像重组。均为平扫。结果 170例患儿主要CT表现为:双侧额叶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范围4.8mm-12.5mm,平均8.65mm:同时伴有大脑纵裂前部增宽,范围5.1mm~7.5mm,平均6.3mm,额叶脑沟增宽增深,部分外侧裂池增宽、基底池扩大,部分环池、鞍上池扩大,伴或不伴脑室轻度扩大,以双侧侧脑室前角多见。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CT检查对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儿 ,男 ,11个月。因头颅迅速增大伴呕吐 3个月入院。患儿系G5P2 孕 4 0周顺产 ,母孕龄 35岁 ,出生体重 4 0kg ,无产伤窒息史 ,孕 30周时短暂阴道出血 ,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 :T 36 5℃ ;P 12 0次 /min ,R 2 8次 /min ,头围 6 3 3cm。前额增宽 ,前囟扩大5cm× 5cm ,饱满 ,骨缝分离 ,头皮静脉扩张 ,颅部叩诊有破壶声 ,眼睛向下偏 ,呈“落日眼”。双瞳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佳 ,外耳道无溢液 ,心肺无异常发现 ,腹软 ,肝脾未扪及 ,巴氏征 (+ ) ,运动认知能力发展缓慢。CT示 :双侧小脑半球分离 ,小脑蚓部下部缺失 ,第四脑室与枕大池相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