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脑出血研究现状 脑血管病是第1位的致残原因和第2位的致死原因。在我国,卒中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其中,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发病率为每年60/10万~80/10万,在我国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是急性期脑血管病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2.
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是肝脏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同时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也可造成肝脏损害,其造成的肝损害称为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DILI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约占所有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10%~15%[1].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个例安全性病例报告数据库(Vigibase)中报道,儿童DILI占其他类型的损害的1%,常见的药物有扑热息痛、丙戊酸、卡马西平、甲氨喋呤、四环素、齐多夫定、头孢曲松、波生坦、环孢素、巴利昔单抗、红霉素、伏立康唑等.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因药物原因所致的占20%,虽然大多数DILI是轻度的肝毒性反应,如肝炎、胆汁淤积或无症状性肝酶升高,但都存在潜在的急性肝衰竭的危险[2].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外科的危重急症,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动脉瘤性SAH(aneurysmal SAH,aSAH)约占SAH病因的75%~80%。而aSAH的发病率约为10/10万,其首次发病的病死率约为15%~20%,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肺炎支原体(MP)常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MP感染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0%。支原体肺炎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目前,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国内资料其发病率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国外文献报道为50%。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多见。支原体肺炎每4~7年(也可少至3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发病率增加2~10倍。近年来,由于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进展,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肺外表现报道亦有增加现象。本文就有关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一组婴儿或儿童期起病,以严重肝内胆汁淤积及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在儿童期或者青春期可因肝衰竭而导致死亡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确切发病率尚无报道,估计为1/50 000~1/100 000[1]。PFIC共分6型,是我国儿童慢性胆汁淤积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1、2、4、5、6型的血清Y-GGT特征性降低或正常,而由ABCB4基因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沈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某开发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2009-2010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5.55/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为127.52/10万,女性为82.50/10万,男女性别比为1.62:1;5~6月报告发病数占56.70%;散居儿童、幼托儿童2种职业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53.61%和42.27%,职业高峰明显;2~4岁年龄组占62.89%。结论加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疫情报告,及时掌握流行趋势;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  相似文献   

7.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简称慢粒,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的一种,以粒系增生为主。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各国CML的发病率相对一致,约为1~2人/10万。在儿童中,CML的发病率低,所占比例不超过儿童白血病的5%。国内统计资料表明,在成人中CML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第3位,CML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55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吐鲁番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网络直报疫情动态,为政府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腮腺炎实行网络直报以来的疫情特点。结果2004-2009年新疆吐鲁番地区腮腺炎年报告发病率为76.81/10万、111.84/10万、172.76/10万、74.44/10万、124.31/10万、31.34/10万;全区2个县1个市均有病例报告,〈15岁儿童病例分别占91.02%、92.99%、85.99%、79.44%、91.39%、90.64%,其中5~14岁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4.63%、84.03%、75.31%、63.85%、76.71%、76.35%。结论完善吐鲁番地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治设施,预防和控制腮腺炎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2000年2月-200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收治32例儿童(年龄从4周至14岁)CVST患儿。对其中22例行肝素抗凝治疗,持续12~18个月;对10例患儿应用血管内治疗方法,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机械性碎栓治疗。同时均给予降颅压、抗感染、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并分析患儿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预后情况。结果①患儿以癫痫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综合征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脑静脉窦闭塞和脑实质损害征象。②引起CVST的病因中,感染占31.2%(10/32),颅脑外伤占37.5%(12/32),肾病综合征占3.1%(1/32),颅内肿瘤占3.1%(1/32),血液系统疾病占6.2%(2/32),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蛋白C或蛋白S缺乏)占6.2%(2/32),原因不明占12.5%(4/32)。③治疗后,32例患儿中,痊愈17例(53.1%),好转10例(31.2%),死亡5例(15.6%),总有效率为84.4%。24例患儿获得6个月至5年的随访,2例复发,5例仍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其余疗效稳定。结论儿童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影像学检查能为确诊提供依据;抗凝和静脉窦内溶栓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四川省高县百日咳流行态势及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县1976—2013年百日咳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6—2013年共报告百日咳4467例,死亡病例2例,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09/10万和0.01/10万,发病率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82.38,P〈0.01)。疫苗使用初期:发病率波动在17.11/10万-437.13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96.75/10万,发病率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29,p〈0.01)。计划免疫冷链运转期:发病率波动在0.21/10万~35.50/10万,年均发病率为11.16/10万,与疫苗使用初期相比,发病率下降86.89%,发病率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57,P〈0.01)。规范门诊接种期:发病率波动在0.01/10万一0.42/10万,年均发病率为0.08/10万,与疫苗使用初期相比,发病率下降98.65%。百日咳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发病高峰在2—7月份,占病例总数的68.30%,集中在7岁以下的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占病例总数的72.64%,男女性别比1.04:1。结论高县随着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百日咳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发病高峰在春夏季节,以7岁以下的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青年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卒中通常是指年龄在45岁以下的成人发生的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5%~15%。近年来青年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约为(6~20)/10万。国内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9.77%,以缺血性卒中为主,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系指原因未明的以Q—T间期延长、先天性耳聋(或无耳聋)、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性晕厥和偶有猝死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它是一种少见疾病,人群发病率约为1/30万,伴耳聋型的患病率约为1.6/100万-6/100万,在耳聋儿童中本征发病率约0.25%-1.00%。本征多见于青少年,女性为男性的2倍。  相似文献   

13.
晴隆县1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4-01/09晴隆县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特征并评价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01/09晴隆县发生甲型肝炎769例,发病率280.5/10万,5~6月发病492例,占64.0%,对资料完整的512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05例,女性207例,男、女之比为1.47:1,年龄最大46岁,最小8个月,平均11.75岁,20岁以下460例,占89.8%,学生和儿童451例,占88.1%,吃过雪糕、冰棒和冰袋的发病361例,占70.5%,有外出进餐史169例,占33.0%。结论 本次甲肝暴发流行,冷饮和在外饮食摊点进餐可能为主要传播途径,在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开展甲肝疫苗应急接种、定点隔离治疗患者、密切接触者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措施后,流行终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6。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0124例,年均发病率98.95/10万;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4~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两个发病高峰,占73.87%;发病年龄以5~14岁人群为主,15岁以下7920例,占病例总数的78.23%,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9:1。职业以学生发病为主,占64.44%,幼托儿童次之,占16.58%。结论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以及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心脏病15年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风心病的易患因素、发病率及死亡原因。方法:分类统计1985-1999年在我科住院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的易患因素、发病率及死亡原因等。结果:该病占心内科平均年总住院率的6.9%(582/8412);以青壮年居多,占71.1%;农民发病率最高为44%(256/582)。风心病15年间总死亡率为7.9%,死亡原因以泵衰竭为主,其次为猝死。结论:重视风湿热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是降低风心病发病率的关键,防治重点在农村。心瓣膜病一旦发生,应积极动员作手术或介入性治疗,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晕厥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症,可有许多原因引起。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研究发现晕厥的发病率存在2个高峰年龄组,分别为青少年和老年。其中在青少年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19岁之间。晕厥的病因复杂。其中神经介导(反射性)晕厥是最常见的病因,而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反射性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有资料显示,神经介导晕厥最多见(6l%~71%),其次为脑血管和精神性晕厥(11%-19%)、心源性晕厥(6%)。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例报道149例(平均年龄10.4岁)晕厥患儿中,VVS占54.1%,  相似文献   

17.
胰岛B细胞瘤在胰岛细胞瘤中最为常见,占全部胰岛内分泌肿瘤中的70%~75%。本病既可发生于数月的婴儿,亦可发生于80岁的老年人,多见于40~50岁的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率报道不一,总体年发病率为1/100万~5/100万。随着医生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进步,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95%的胰岛B细胞瘤为良性腺瘤。本病的病变类型可以分为胰岛B细胞增生、细胞癌和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MEN1),在儿童中可见一种特殊类型为胰岛细胞弥漫性增生。关于MEN1的发生率国外报道(4%)高于国内(1.33%),可能与国内对MEN1认识欠缺以及人种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作者统计了1955~1990年我院收治的58例肠蛔虫致急腹症病例资料,其中胆道蛔虫病32例,蛔虫性肠梗阻24例,蛔虫致急性阑尾炎和蛔虫致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各1例。患者多数为儿童(7~15岁),占70.69%(41/58);青壮年(16~60岁)15例,占25.86%;60岁以上2例,占3.45%。现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意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约每年60~80/10万,占全部新发脑卒中的10%~15%,长沙等中南地区部分城市甚至高达55%。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是成年人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彻底治愈脑出血所造成的神经损害。本文将就脑出血的近期研究进展及尚需解决的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第11届世界胃肠病会议于1998年9月6~11日在维也纳召开。本文概要介绍有关欧美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内容。 (一)各型肝炎流行情况在美国每年约有10万急性肝炎病人,其中48%为甲肝,34%为乙肝,15%是丙肝。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丁、戊肝罕见,约有3%为非甲-戊或称隐原性肝炎。急性肝炎无需特殊治疗,除丙肝外,多数为自限过程,严重病例<1%。在慢性肝炎病例中,美国、西欧的乙肝约占10%~30%,丙肝60%~80%,丁肝1%~5%。慢乙肝中约有20%经10~20年后发展为肝硬变,是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原因之一。乙肝疫苗在欧美国家中已作常规儿童计划免疫。在发达国家的丙肝病毒(HCV)感染人数相等或略低于酒精性肝炎,成为肝硬变、晚期肝病和HCC的病因。HCV感染者不管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