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寒、热、温、凉四气,是以气味而成其性。同一药物,又可因炮制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性味功效。清·徐大椿《制药论》曰:“凡物气厚力大,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始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醇矣。”故临床用药时,或取其偏、或制其偏,以发挥最佳疗效。药物的炮制方法有制其形、制其性、制其质、制其味之不同,兹分述其与临床药物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中医的饮食调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悉了解食物的性能是饮食调护的依据。中医认为任何一种疾病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 ,表现为偏寒、偏热、阴虚或阳虚 ;任何一种中药大都有其偏性 ,偏寒或偏热 ,偏凉或偏温 ,用药的原则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补偏救弊 ,调整人体失调的阴阳 ,也就是“虚则补之 ,损则益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些用药原则也适用于饮食调养 ,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 ,能起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因而食物的性能也可以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等中药理论来说明。如大蒜辛温 ,能杀虫止痢、镇咳治症、解毒消肿。大枣甘温 ,补脾和胃、益气调营 ,能…  相似文献   

3.
<正> 病有寒热之别,药有寒热之异,故《本经》有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之分,临床上寒热错杂,需要常用寒热理论炮制中药,明代李时珍在黄连炮制项谈到“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能制其寒,咸寒能制其燥性,在用者详酌之”。本文用实例从寒热相制可变其性,寒热互制可缓其性,寒热各制可增其功、生凉、熟温,法有其用等方面专论运用寒热理论炮制中药的重要性,科学性。1.寒热相制,可变其性 寒热是拮抗、对立、矛盾、相反的,常用此理论炮制药物改寒转温,或使热(温)转凉,寒药用热药制后变为温性药,热药用寒药制后转变为凉性药。如生地性寒属寒药,为清热凉血之品,经热药酒加热蒸制成熟地后,就成温药,为滋阴补血之品。  相似文献   

4.
张扬 《华夏医学》2003,16(2):236-236
中药材来源于自然界野生或人工栽培植物的根、茎、花、果实等部位或动物、矿物等。为了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大多数药材必须先经过加工炮制后方可入药 ,以利于发挥中药材的疗效。炮制是指对单味药材的加工处理 ,“炮”是表示加热 ,“制”是制造药材和制伏药材的毒性与偏性。炮制中药材的目的可分为以下几种。1 改变或缓和药性各种不同药材有寒、热、温、凉的性能 ,而性味偏盛的药材往往会有不少副作用 ,如太寒伤阳 ;太热伤阴 ;过辛损筋耗气 ;过甘生湿助满 ;过咸易助痰湿等。为了适应病情与患者体质需要 ,则需经过炮制来改变药性 ,…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性是中药的基本特征,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解释中药治病原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从中药药性的角度探讨药物炮制,将更有助于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和作用,阐明炮制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黄连是典型寒凉药,通过不同辅料炮制后,可使其寒凉之性发生变化,或以热制寒,或使寒者益寒。综合分析目前关于黄连炮制与药性相关的研究报道,从药性变化角度对黄连炮制进行探讨,以现代科学理论揭示中药药性与炮制的相关性,为深入阐明黄连炮制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药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附属医院中药房丁菊萍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技术。对中药的应用产生极大影响。中药材大多数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及矿物,其气味常具有一定的"偏性",如太寒则伤阳,太热则伤阴,太...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李思三(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州450004)主题词炮制,四气五味/分析中药炮制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及药物毒性等具有一定影响,本文就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综述如下。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五味又称性味,药物的性...  相似文献   

8.
通常我们所说的气味是指用鼻子可以闻到的味道和用舌头尝可以感觉到的滋味。而中药里所说的气味却并非完全如此。中药归纳起来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四气,也称药性;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四气与五味是对中药性质的高度概括,我们平时习惯称为“性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药炮制和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对药物的净选、使用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改变药物性能(如四气五味)、加入不同的辅料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炮制之后的中药可以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黄同德  周贵枝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33-1734
辅料在中药炮制中的作用很早就被重视。早在战国时期《灵枢经》邪客篇的“秫米半夏汤”即注明用“治半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把中药的炮炙方法及用辅料炮制药材的方法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如浸法分:盐水浸、蜜水浸、浆水浸、药汁浸、米泔浸、酒浸、醋浸。制法分:蜜制、猪胆制等[1]。后世各家本草也对辅料炮制药材做过专述,对后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保证药物质量都有启迪作用[2]。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讨论。1加辅料炮制可改变药性,缓解毒副作用[3]1.1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炮制辅料常用醋、黄酒或白…  相似文献   

11.
中药的气味即指四气、五味.四气,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这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如石膏性寒、附子性热、桂枝性温、葛根性凉等.此外,有些寒热之性不显的平性药,如甘草等及微寒、微温药等也未越出四气范围.五味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性能概括地说有“四气”、“五味”的特点。“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药物的味与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正>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的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炮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的疗效。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性能,处方用药方能收到最佳疗效。 中药炮制主要包括药物采集后的净选加工处理和炮制成临床用药品,前者要求是适时和适度,如茵陈、苏叶、青蒿、大青叶等芳香类药物采后当及时摊开阴干,防止曝晒,反之不是发霉变质,便会因挥发油散失过多而降低药效,而非用药部分的去除却要因药而宣,其中包括去皮、头、毛、去心等达到药效专宏,或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如莲子应去蕊而肉芯分开,肉能健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从药物的净选、不同性能(如四气五味)、加入不同辅料、采用不同的加工炮制等方面论述.结论 炮制后的中药临床疗效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疾病是中药对人体的某种偏性,中药的偏性对人体有双重作用,它既能祛邪疗疾,又能造成不良反应。如黄芩、黄连苦寒清泄,既可清热泻火,治热性病,又能伤阳败胃,引发寒邪内生或脾胃被伤等。干姜、附子辛热,既可散寒温阳,治阳虚里寒,又能伤阴助火,引发火邪内生或津液被伤。升麻、柴胡功效善升举清阳,既可治疗病势下陷之证,又能加重病势上逆之疾。因此,中药既可治病,也可导致不良反应,现就临床引起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从药物的不同性能(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加入不同辅料、采用不同的加工炮制等方面论述。结论:中药炮制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适用于临床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中医用药之妙理 ,乃取象用药 ,或取其气 ,或取其味 ,或取其形 ,或取其所生之方 ,或取其嗜好之偏。此物理自然造化也。然而中药材大都是生药 ,其中大部分药材必须经过特定的炮制处理 ,才能更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 ,充分发挥药效。因此 ,加工、炮制、制剂的适当与否 ,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好坏。对少数毒性药和烈性药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的目的就是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提高治愈率。药物所取的炮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方法:系统简练地论述了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的影响.结果:寒热各制,可增其功;寒热相制,可纠其性;生凉熟温,各有其用.五味不足,各制增功;五味过胜,相制除弊;生偏味劣,熟正味醇.根升梢降,生升熟降;生散熟敛,生行熟止.升降浮沉各制,增强作用趋向;升降浮沉互制,改变作用趋向;净选分档,归经两样;生熟不同,归经有异;辅料炮制,归经突出.生泻熟补;补药制熟助其功,泻药制熟伐其过.一般是生者性凉,熟者性温;生者主泻,熟者主补;生者主升,熟者主降;生者性猛,熟者性缓;生者有害,熟者有益;生者有毒,熟者无毒;生者味劣,熟者味正;生者味厚,熟者味薄.结论:通过中药炮制可改变药性,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在于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及利于贮存使用。炮制的基本要求,是按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根据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不同的要求进行加工的。如药物的生用、熟用、炭用等等。现以常用中药姜为例,谈谈它的炮制体会: 一、生姜:炮制方法是取鲜姜洗净,晾干,临用时切片,以防有效成份挥发和脱水干燥。临床上常取其性辛而微温,用以发汗、健胃、止呕。  相似文献   

20.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据医疗辨证施治用药的特殊需要和药材本身的性质 ,以及药物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 ,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而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 ,主要体现在制毒、增效理论方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以及增强药物的疗效是炮制的主要目的。1 中药炮制制毒论1 .1 中药“毒性”的概念一是指药物的偏性。张景岳说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 ,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 ,其为故也 ,正以人之为病 ,病在阴阳偏胜耳”。二是指药物的副作用及刺激性。例如常山能截疟 ,有引起呕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