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30%以上。现将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76例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病原体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明 《当代医学》2011,17(17):106-106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病原体及诊治。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76例小儿难治性肺炎进行痰培养,并对前3位阳性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6例小儿难治性肺炎痰培养结果,肺炎克雷白杆菌20株、大肠埃希菌40株、铜绿假单胞菌16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阴沟肠杆菌9株、酵母菌类6株。混合感染53例。结论小儿难治性肺炎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明确病原体进行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纠正继发疾病和改善全身状况,综合全面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小儿外阴阴道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伤、病原体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等,约占小儿妇科门诊病例的40%~50%,是小儿妇科中最常见的疾病。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妇科共收治小儿外阴阴道炎患儿54例,现就其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在该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共104例)采用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 M抗体检测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九项病原体的Ig M抗体。结果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九种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为57.69%,其中主要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占阳性例数的56.7%,其次为腺病毒40%、嗜肺军团菌23.3%;混合感染占感染比例的33.3%。结论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检测中检出阳性率高,检测的病原体种类多,发现病原体时间早,对临床的及时诊断、治疗及用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组由消化道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儿科常见病,也是再发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以5~8岁儿童较多见。笔者自2004年至200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并与西医治疗30例进行对比,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毛莲  杨岚 《当代医学》2010,16(24):41-41
近年来,随着病原学变迁,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且有向小年龄组发展趋势[1]。现对我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住院的46例婴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同时也可引起呼吸道以外的多个系统受损.我院2007年8月~2009年12月共收治MP肺炎150例,其中40例合并有肺外表现,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病原体的新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快速而有效的检验数据。方法 采用蛋白芯片法对1076例ARI患儿的4种病原体Mp、ADV、Flu和KSV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与ELISA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RI患儿的病原体检测阳性382例,占35.5%。不同性别的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组总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不同年龄组的Mp阳性率与RSV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ADV、Flu和RSV的检测结果与总阳性数在不同季节中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1~3月Mp的检测结果与4~6月和7~9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10~12月Mp的检测结果与4~6月和7~9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蛋白芯片法和ELISA法的Mp和KSV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Mp和RSV是齐齐哈尔地区小儿ARI的常见病原体,RSV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Mp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主要在冬季与春季流行。蛋白芯片法的检测结果与ELISA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其具有操作简便和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病原体的变迁,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而且据本院统计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将本院2003年4月~2005年6月共收治支原体肺炎18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1354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病原体临床检验结果。结果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抗体8项)IgM抗体检测,IgM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64.4%,其中混合感染患者多于单种病毒感染患者,进一步分析单种病毒感染患者病原体检验结果,IFV-B、MP、IFV-A三种病原体感染的几率明显多于其他病原体的患者,MP在秋季以后的感染的患者增多,IFV-A和IFV-B春冬季节感染的患者数量较多,分析感染患者的年龄和感染几率的关系,MP感染三岁以上的患者数量比三岁以下的患者多,而其他病原体感染则以三岁以下的患者为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感染以混合感染为主要类型,在单种病原体感染中,IFV-B、MP、IFV-A感染数量更多,年龄越小的患者感染的几率越大,春冬季节是感染的高发季节,IgM抗体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484例小儿腹泻回顾分析方法: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结果:2484例小儿腹泻由A群轮状病毒感染856例,感染阳性率36.21%。结论:近年来轮状病毒是引起的小儿胃肠道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非常有季节规律性,高峰期在10~12月份,其次在1~3月份,与文献报道的3~5月份略有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董玉琳 《中外医疗》2012,31(33):170+172-170,172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非细菌性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病原体抗体,分析该院621例8岁以内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B)、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和副流感病毒(HPIVs)1、2和3型等九类病原体的IgM抗体。探讨其在防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结果两种及以上抗体阳性病例193例,占总阳性例数的47.65%。其中,0~5岁患儿混合感染病例150例,占总阳性例数的37.03%,MP合并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90例。0~5岁患儿组混合感染显著高于5岁及以上组。结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仍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很多,我国以腺病毒为多见。1977年5月至1978年4月,我们收集小儿病毒性肺炎标本247例,拟似为小儿病毒性脑炎标本19例,在腺病毒方面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等病原学的调查研究工作,结果见表1。表1.小儿肺炎、小儿脑炎的病毒分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2013年下半年小儿急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病原学依据,以便更有效地治疗小儿急性肺炎,做到因病施治,缩短治疗过程,减轻患儿痛苦。方法:采集儿科门诊留观确诊为小儿急性肺炎患儿的68例血清标本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作呼吸道九联检检测,即嗜肺军团1型(Legionella pneumnopila typel,LP1)、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n)、Q热立克次体(Richettsia query,QFR);五种呼吸道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FV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FV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s)九种病原体,得出小儿急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并作出分析。结果:在68例肺炎患儿中,总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为41.18%,其中最高的是MP 17.65%,依次为RSV 10.29%,IFVB 4.41%,ADV 0.29%,LP 10.15%,CPN 0.15%,IFVA 0.15%,PLVS 0.15%,QFR 0.00%。结论:小儿急性肺炎的病原体以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较常见,亦存在其他病原体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因年龄而存在差异性。在临床用药中宜依据病原体选择用药。若无条件作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用药时偏向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而婴幼儿则偏向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自2009年以来,我院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门诊诊断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160例,其中男85例,女75例,年龄8个月~10岁.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常见病原体之一,可达全部病原体感染的19.47%之多。且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为探讨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一个较好治疗方法,我们于2001-2003年采用阿奇霉素加丹参与红霉素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楼建忠  杨秀凤  张巴利 《浙江医学》2011,33(12):1808-1809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已成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种类之一。临床上主要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对症治疗,疗程较长。我们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与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及不同病原体肺炎间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1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来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小儿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与维生素A、D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的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结果:维生素A、25-(OH)D_3属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保护性因素。支原体肺炎组维生素A、25-(OH)D_3均明显低于其他病原体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不同病原体肺炎组维生素A、25-(OH)D_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原体肺炎组25-(OH)D_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小儿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存在相关性,不同病原菌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25-(OH)D_3水平不同。对于小儿应及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其能降低小儿获得性肺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秋冬季节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我科于1999~2002年间应用西米替丁治疗该病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盖芸  刘伟华 《河北医学》2002,8(4):379-380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90 %以上是病毒感染 ,其中大部分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 .因此 ,本文根据这一病原学的特点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抗病毒口服液的药理作用及推拿疗法 ,应用于临床实践作者运用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结如下。1 临床资料从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 9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男 6 0例 ,女 30例 ,男女之比为 2 :1,其中 1~ 3岁 38例 ,4~ 5岁 2 2例 ,6~ 12岁 30例。2 临床表现发热 ,热型呈驰张型。在一天内体温波动较大、波动范围在 1~ 3℃左右。一般是上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