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蒋晨阳  鲁端 《心电学杂志》1999,18(3):149-150,156
为探索T电轴的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分析60例正常人、31例左束支传导阻滞、2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29例左心室肥大、18例左束文传导阻滞伴左心室肥大、33例右心室肥大和14例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右心室肥大患者的心电图T电轴.其结果分别为42.9°±21.9°、141.8°±70.7°、48.0°±31.2°、145.2°±58.6°、36.5°±38.0°、41.8°±22.5°和41.1°±22.0°,其中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心室肥大与正常人T电轴范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其余各组与正常人T电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60例正常人T电轴范围0°~±86°可作为正常T电轴的参考值,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引起T电轴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 赵某,女,82岁,2009-05-14人院.阵发性胸闷、气短十余年,加重20天,近一周夜间不能平卧.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Ⅲ、aVF导联T波低平,QT间期476 ms.  相似文献   

3.
对收治入CCU病房的21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中,并发Ⅱ°、Ⅲ°房室传导阻滞的59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①房室传导阻滞均属可逆性,并与心肌梗塞面积大小有关;②梗塞早期与晚期发生的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但早期发生者多系Ⅲ°,持续时间短暂,而晚期发生者以Ⅱ°为多,且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2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个月。无发热、咽痛、咳嗽咯痰、关节肿痛、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亦无病毒性心肌炎史。心电图为Ⅲ°房室传导阻滞,门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查体:一般情况较好,心肺未见异常,化验检查抗链“0”、血沉、心肌五酶正常,胸透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间歇性Ⅰ°(P-R间期360ms)Ⅱ°(ⅠⅡ型)房室传导阻滞,Holter检查窦性心律、间歇性Ⅰ°Ⅱ°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右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应用硝苯地平治愈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偶有报道。近期我院收治一例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合并Ⅲ°AVB的高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治疗后,Ⅲ°AVB消失,现报告如下。患者,男,92岁,住院号126515。因血压升高,气促少尿,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五天入院。患者高血压30余年,近二、三年来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近五天来加重,每天小便仅600毫升。体查:T36℃,HR40次/分,R24次/分,BP31/14kPa,神志清晰,全身轻度凹陷性浮肿,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增粗,可闻广泛散在性疾鸣音。心律整齐,S,S2正常,无杂音。心…  相似文献   

6.
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几乎均是器质性心脏病的结果。近来,我们发现一例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依据、而有Ⅲ°房室传导阻滞(A- VB),每当适量饮酒时可使传导阻滞消失。此种现象很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常有心电图异常,现就我院1989~1997年121例甲亢患者心电图作一简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21例中男40例,女81例。年龄18~66岁,平均35.5岁。心电图改变异常者63例,占全部病人的52%。其中有左室高电压20例;ST异常15例;T波改变36例;左室肥大10例;心律失常22例;房颤5例,房早、Ⅰ°房室传导阻滞各4例;右束支、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室早各2例;窦性心动过缓、房扑、窦房阻滞、Q—T_c间期延长各1例、肢体导联低电压1例。T波异常以Ⅱ、Ⅲ、aVF、V_5导联最为多见,ST段改变亦多见于Ⅱ、aVF、V_5导联。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8岁。心电图(略)示:窦性P波频率>QRS波频率,P与QRS波无传导关系,为Ⅲ°房室传导阻滞,QRS波节律规整,频率49-52次/min,V_1导联呈rSR′型,时限0.14s,心电轴 72°,可能属交界性逸搏心律,下传心室时伴室内CRBBB。 约半年后门诊复诊心电图(略)记录提示:P波与QRS波仍无传导关系,Ⅲ°房室传导阻滞,QRS波V_1导联仍为CRBBB型,电轴左偏达 110°,QRS波Ⅰ、aVL呈rS型,aVF、Ⅱ、Ⅲ呈qR型,提示交界性逸搏心律下传心室时同时存在CRBBB加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H)。 再于三个月后复查心电图(略)示:Ⅲ°房室传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73岁,因反复发热伴纳差半月余入院。既往于2007年在外院确诊为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并植入双腔起搏器(具体型号不详),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有轻度头晕,恶心呕吐,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逆行心房激动和房间阻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房室交界处组织具有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很少见到逆行心房激动。最近我们遇到的1例同时伴有间歇性完全性房间传导阻滞,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58岁,半年来因冠心病、阿-斯综合征发作两次住院。24小时连续心电图监护示Ⅲ°房室传导阻滞、多源性室早和尖端扭转型室速发作。经住院治疗,室早和室速消失,但Ⅲ°房室传导阻滞持续存在,心室率50—58次/分。出院后继续服用慢心律、舒喘灵和心痛定等药物,近3月来无晕厥发作。1986年4月14日门诊随访:BP170/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患儿,男,9岁5个月,9年前因室间隔缺损、肺动肺高压行室间隔修补术,术后1个月因发现Ⅲ°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使用心外膜电极永久起搏器Medtronicprodigysrr/8160型心外膜激素电极VVIR(频率反应性心室起搏型),近1个月反复头晕乏力,无晕厥、黑矇,于2018-01-23入住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入院心电图示:右心房下部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Ⅲ°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见图1;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自1991年以来我们共做潘生丁试验81例,其中男50例,女31例;年龄30~75岁,平均51.7岁。这些患者均有不典型心绞痛,心悸、胸憋、胸痛、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症,有的存在心律失常,如完全性右束文传导阻滞、左前半分支传导阻滞、不典型的窦房阻滞和Ⅰ°—Ⅱ°房室传导阻滞(Ⅱ°一型)但心电图均无ST段及T波异常改变。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潘生丁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头晕、乏力1个月,伴晕厥2次"于2015-03-24入院。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Ⅲ°房室传导阻滞。24 h动态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58次/min;(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8.42s。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完善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导致传导系统病变的继发性因素后,诊断: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Ⅲ°房室传导阻滞。2015-03-26日于心内科导管室行永  相似文献   

14.
重症心肌炎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心肌炎常常因心肌损害严重短时间内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如:Ⅲ°房室传导阻滞(AVB),血流动力学影响过大而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1].我院1999年8月至2003年12月为重症心肌炎伴Ⅱ°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21例患者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硫酸镁治疗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体会戎顺水,林国伟(上海市杨埔区中心医院内科上海200090)病例患者,男性,76岁,劳累时心绞痛已3年,1989年2月起多次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房室传导阻滞(AVB),CRBBBST-T有动态改变,偶发室早,心室...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激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房室(窦房)传导阻滞的疗效分析王惠政(宁波市第一医院315010)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房室传导阻滞地塞米松我们对1987年~199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Ⅲ°(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1例和2∶1窦房传导...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65岁。8年前因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VVI起搏器。现突然发生“阿——斯”综合征,当即记录心电图(见附图),图示窦P75次/min,室性自身逸搏心律频度约27次/min,QRS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提示异位逸搏灶在右室内。P与QRS是阻滞性分离状态,判为Ⅲ°房室传导阻滞,仔细观察在Ⅱ和Ⅲ导联上尚可见微小的起搏电脉冲信号(St),频率为70次/min,均未带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永久双腔起搏治疗对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房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实施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6例,所有患者术前以及术后连续3d进行静息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每份心电图P波以及QRS波频率,并将每日P波以及QRS波频率进行对比。同时记录并分析每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的基础疾病等。结果 46例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术前窦性P波频率60~88(73.4±6.2)次/min,室性逸搏频率30~50(41.9±5.6)次/min。术后第1天在未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上,窦性P波频率降至60~80(66.7±4.8)次/min,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2天以及第3天窦性P波频率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60~72(65.6±3.7)次/min,60~71(64.8±3.1)次/min,但速度已放缓,仍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腔起搏可改善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降低心房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恢复正常的房室结传导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AMI合并Ⅲ°AVB患者82例,根据Ⅲ°AVB是否恢复正常房室结传导分为恢复组51例,未恢复组31例(其中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3例,死亡28例)。观察两组Killip分级、心源性休克等因素的差异。结果:AMI合并Ⅲ°AVB患者中,房室结传导恢复组与未恢复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缺血预适应、到达急诊室时间、入院心率水平、入院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及实施早期再灌注治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恢复组比较,未恢复组Killip≥II级(39.2%比80.6%)、心源性休克(21.6%比45.2%)、前壁梗死比例(7.8%比32.3%)、肌酐水平[(107.25±6.69)μmol/L比(132.43±11.52)μmol/L]及死亡率(0%比90.3%)显著升高,而下壁梗死比例(92.2%比67.7%)显著降低,P0.05或0.01。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为影响AMI合并Ⅲ°AVB患者房室结功能恢复正常的独立预测因素(OR=0.190,P=0.002)。结论:Killip分级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房室结功能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及I°房室传导阻滞是三分支阻滞的典型表现,在此基础上出现B型交替性文氏周期,说明阻滞发生在多层水平,为少见的心电图表现。现将最近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临床和心电图材料患者女性,14岁,既往体健。因劳累、腹泻3天后频发晕厥伴抽搐,心电图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主心律,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阿-斯氏综合征,在当地医院安装临时起搏器,并应用激素和能量合剂治疗3周后转入浙医大二院。体检:心肺听诊无殊,心界无明显扩大,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