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使用和不使用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脊柱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70例ASAⅠ或Ⅱ级脊柱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研究组(T组)和对照组(C组)。用琥珀酰胆碱诱导插管后,T组只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C组按常规使用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值在30~60之间,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0)、插管后即刻(T1)、切皮时(T2)、手术后30min(T3)、60min(T4)和拔管时(T5)的BIS值和TOFr,比较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20min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及不良反应,术后请手术医师评价肌松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瑞芬太尼用量、外科肌松效果评价、术中体动次数、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T组TOFr明显高于C组(P<0.01),T5时T组BIS明显高于C组(P<0.05)。丙泊酚用量多于C组(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或P<0.05),拔管后20minOA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无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脊柱手术患者呼吸恢复早、拔管快、清醒程度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腹腔镜手术下血浆心钠素(ANP)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研究组(S组),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P组),术中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气腹即刻(T3)、气腹15min(T4)、气腹结束(T5)、手术结束(T6)时的MAP、HR。检测T0、T3~T5时两组血浆ANP和ET的含量。结果 T3时P组的MAP明显高于T1、T2、T5时(P<0.05);T6时S组HR明显快于T3时(P<0.05);P组T3~T5时ET、T5时ANP明显高于T0时和S组(P<0.05)。结论七氟醚能够减轻气腹状态下ET分泌,稳定ANP,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全身麻醉对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180例,男68例,女112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电针组(A组)、非经非穴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前,A组予双侧合谷、内关穴电针治疗30 min;B组取上肢2个非经非穴点予电针刺激;C组不予电针治疗。三组麻醉方法相同,术后予PCIA。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48 h镇痛泵累积用量,电针治疗前(T2)、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时(T3)和缝皮结束即刻(T4)的HR、MAP。检测T2、T3、T4时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皮质醇(Cor)及血糖浓度。结果A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48 h镇痛泵累积用量明显少于B组、C组(P<0.05);与T2时比较,T2、T3时A组、C组与T2时B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1时B组HR明显快于A组,T3时B组HR明显慢于A组、C组,T2、T3时A组、B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T3时A组DA浓度明显低于C组,T4时A组E浓度明显低于B组、C组。与T2时比较,T3、T4时三组Cor和血糖浓度明显升高(P<0.05)。T3、T4时A组、T4时B组Cor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全身麻醉有利于维持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急性应激反应,减少麻醉镇痛药用量,与非经非穴电针刺激比较,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混合液(新肾合剂,每毫升含去氧肾上腺素80μg、肾上腺素2μg)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24例,随机均分为"新肾合剂"组(PE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麻醉诱导过程中在开始输注丙泊酚的同时PE组和P组分别给予"新肾合剂"和去氧肾上腺素(100μg/ml)1 ml。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2 min(T2)、3 min(T3)、插管前(T4)、插管后即刻(T5)、插管后2 min(T6)、5 min(T7)、10 min(T8)时的HR、SBP、DBP、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和HR、BP的乘积(RPP)。结果 T0~T8时两组HR、SBP、DBP和R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T5时P组CI、SVI显著低于T0时和PE组(P<0.05)。结论 "新肾合剂"在CABG丙泊酚诱导过程中能更好地维持冠心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分别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记录2组患儿术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腹5 min(T2)、拔管后(T3)各时间段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应激指标,术后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以及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与T0相比,2组患儿T2、T3的MAP、心率、SpO2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阶段对比中,瑞芬太尼组T1、T2、T3的MAP、心率波动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SpO2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PAED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5);苏醒6 h(t2)、苏醒12 h(t3)时刻较苏醒时(t0)时刻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瑞芬太尼组t0~t3的FLACC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总不良反应低于丙泊酚组(P<0.05)。 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股沟斜疝腹腔镜术中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优于丙泊酚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程度,减轻对患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腹股沟疝患儿的麻醉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49例)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麻醉,对比入室(T0)、置喉罩(T1)、手术开始(T2)、术毕(T3)时段2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2组患儿的拔喉罩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相比T0时间点,T1时间点的2组患儿心率水平、MAP水平、BIS指数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PETCO2水平较T0均明显升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的2组患儿心率水平、MAP水平、BIS指数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的PETCO2水平较T0均明显升高,而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3时间点2组患儿心率水平、BIS指数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P水平低于T0水平,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2组患儿的PETCO2水平较T0均明显升高,而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拔喉罩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呛咳及咽喉疼痛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而躁动、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保持腹股沟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良好的镇静及麻醉后复苏效果,并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对腹腔镜手术中患者呼吸力学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7例,根据患者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肥胖组(30kg/m2≤BMI<40 kg/m2)和对照组(BMI<25kg/m2)。给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检测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pH、氧合指数值(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及呼吸指数(RI),并选取诱导麻醉前5分钟(T1)、麻醉稳定后5分钟(T2)、气腹后30分钟(T3)、解除气腹后10分钟(T4)时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T2时点比较,肥胖组与对照组患者在T3时的Ppeak、Pplat、PETCO2及Cdyn指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4时仅PETCO2未恢复正常(t=8.973、8.690,P<0.05)。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患者在T3时Ppeak、Pp lat、PETCO2指标明显升高,Cdyn指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21、4.878、3.110、-3.246,P<0.05)。与T1相比,两组患者在T3、T4时p H值明显下降(P<0.05),Pa CO2值明显升高(P<0.05),且PaO2、OI及A-aDO2值在T2、T3、T4时均明显升高,而RI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在T3、T4时p H值均明显降低(t=5.330、5.522,P<0.05),而Pa CO2明显升高(t=3.172、2.887,P<0.05),且在T2、T3、T4时OI值(t=2.663、3.083、5.175,P<0.05)、A-a DO2值(t=4.997、4.231、3.913,P<0.05)及RI值(t=6.982、7.004、3.740,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T3、T4时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94、6.790,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肥胖患者更易引起气道压力升高,使肺顺应性及氧合能力降低,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方法4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全凭静脉麻醉;B组患者全麻之前行T4-5硬膜外置管(0.1%罗哌卡因输注2 ml/h)。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5 min(T1)、切皮后60 min(T2)、拔管后5 min(T3) MAP、HR、Cor变化;术后6 h(T4)、12 h(T5)、以及24 h(T6)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及镇痛泵按压(PCA)次数。 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HR降低,Cor增高,B组患者MAP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Cor降低(P<0.05);A组患者T5时VAS评分比T4增高(P<0.05);两组患者T6时VAS评分较T5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5时VAS评分降低(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P<0.05)。 结论全麻联合0.1%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可良好控制术中应激和术后疼痛,降低麻醉药物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全麻后恢复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86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随机均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10min(缝皮时)D组以Dex0.5μg/kg稀释至10ml并以恒速10min输注完毕,C组以同样方法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30min(T5)记录两组患者MAP和HR;并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浓度;以频域分析法测定HRV各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同时计算LF/HF。结果 T2~T5时C组MAP、E、NE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0时和D组(P<0.05);T3、T4时D组Cor明显高于T0时,且T2~T4时C组高于T0时和D组(P<0.05)。T2~T5时TP、LF、HF两组均高于T0时;D组HF升高更明显,T3~T5时C组TP、LF高于D组,T2~T4时C组HF明显低于D组,T2~T5时C组LF/HF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全静脉麻醉恢复期,可有效抑制拔管期应激反应,促进HRV的恢复、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C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3min(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3min(T7)的BIS、MAP、H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变化;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麻醉恢复情况,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T2时D组BIS明显低于T1时和C组(P<0.01);与D组比较,T2、T4、T6时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或P<0.01);T4、T6时C组的E、NE浓度明显高于T3时和D组(P<0.01),而D组则无明显变化;D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D组拔管期间体动、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预先静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BIS-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注射泵闭环丙泊酚TCI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的节约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纳入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闭环组和开环组,每组20例.闭环组采用BIS监测闭环丙泊酚TCI维持全身麻醉,开环组采用BIS监测下人工调整丙泊酚TCI血浆效应浓度2~5 mg/L维持全身麻醉,BIS目标值50±5;瑞芬太尼血浆效应浓度4μg/L TCI.记录两组在入室后5 min(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手术切皮时(T4)、切皮后30 min(T5)、缝皮(T6)、手术结束(T7)、意识恢复(T8)、拔管即刻(T9)及拔管后5 min(T10)等时点MAP、HR、BIS值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及维持丙泊酚用药量、苏醒时间及进入PACU时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及Ramsay镇静评分. 结果 术中维持丙泊酚剂量闭环组[(6.2±1.4) mg· kg-1·h-1]较开环组[(6.9±1.0)mg·kg-1·h-1]降低了10%,两组各时点MAP、HR、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环组切皮时MAP、HR、BIS波动明显小于开环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NRS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IS-TCI注射泵闭环丙泊酚TCI与常规BIS监测下开环丙泊酚TCI可同样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可对患者个体化合理给予全身麻醉药物,并可部分降低术中丙泊酚使用剂量,降低麻醉后手术前的循环波动.同时,避免麻醉医师手动调控TCI靶控血浆浓度,极大地降低了麻醉医师的工作量,并使围麻醉期更加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静注芬太尼1μg/kg(F1组)、阿芬太尼5μg/kg(F2组)、10μg/kg(F3组),泵注丙泊酚2.0 mg·kg-1·min-1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AA/S)评分为0分为止。记录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min(T4)、术毕(T5)及清醒时(T6)的MAP、HR、SpO2、SNAP指数(SI),各组丙泊酚的总用量、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手术过程中体动反应,患者清醒后10、30 min的疼痛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2时F1组S1明显低于F2、F3组,T3时F2组MAP及SI均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F1、F3组(P<0.05),T2、T3时F3组的SpO2明显低于F1组(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F3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F1与F2组(P<0.05),F2、F3组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F3组的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F1组(P<0.05),F2组发生体动反应的例数明显高于F1、F3组(P<0.05)。结论阿芬太尼10μg/kg与丙白酚联合用于无痛人流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丙泊酚快诱导期间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以下简称“诺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宏观循环及微观灌注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65岁以上,ASA II-Ⅲ级,随机分为3组:去甲肾上腺素组(Ⅰ组)、生理盐水+诺扬组(Ⅱ组)、去甲肾上腺素+诺扬组(Ⅲ组);其中Ⅰ组和Ⅲ组诱导期间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调节泵入速率、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130 mmHg),而Ⅱ组和Ⅲ组则在使用丙泊酚诱导2 min前以诺扬0.02 mg/kg iv. 三组均以丙泊酚2.5~3.5 μg/mL TCI、舒芬太尼0.4 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静注快速诱导,3 min后行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记录各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前(T2)、插管后(T3)及手术开始前(T4)的MAP和心率(HR),并于T0、T3、T4时刻采集桡动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测定血糖(cGlu)及乳酸(cLac)的值。结果 三组患者基础血压、心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患者诱导时注射痛、呛咳及肌颤搐的发生率较低(P<0.05);与T0时刻相比,三组诱导后MAP、HR均较前降低。而与Ⅱ组相比,Ⅰ组和Ⅲ组在T1、T2、T3时刻MAP波动更小(P<0.05);与T0时刻相比,Ⅲ组在T4时刻乳酸值改善最明显,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时刻相比,各组血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复合诺扬能更好地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快诱导期间宏观血压波动并改善其微观灌注,减少呛咳等不良反应,对稳定该类患者血流动力学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此试验为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麻醉诱导后两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的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和双侧颈浅丛阻滞。主要结局指标:术后24 h恢复质量[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QoR-40)量表评价]。次要结局指标: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医师操作满意度,入室稳定后(T1)、阻滞后2 min(T2)和切皮即刻(T3)时心率和MAP变化,苏醒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PACU停留时间,术后0、4、8、24 h静息和运动(咳嗽)状态下疼痛数字评价(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术后24 h QoR-40量表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自理能力及疼痛的维度上,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维持期瑞芬太尼用量小于对照组,医师操作满意度(VAS评分)高于对照组,T1、T2、T3时的心率和MAP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0、4、8 h静息时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麻醉时长、丙泊酚用量、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PACU停留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OPCAB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NH组(A组)和对照组(C组)。A组于麻醉平稳后经中心静脉采血,将红细胞压积(Hct)稀释到30%,同时输入等容量胶体液6%羟乙基淀粉;C组不行血液稀释。记录麻醉诱导后5 min(ANH前,T1)、ANH后5 min(T2)、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自体血输注完毕后10 min(T6)及60 min(T7)的心脏指数(CI)、肺循环阻力(PVR)、体循环阻力(SV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于术前及术后4、24、48、72 h采集血液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T3、T4、T6、T7时A组CI明显升高(P<0.05);T4~T7时A组PCWP、PVR、SVR、Hb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术后24、48、72 h两组CK、CK-MB、cTnI均明显高于术前,A组CK、CK-MB、cTnI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适度ANH在OPCAB患者中应用安全性高,且对心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脑电双频指数(B1S)和收缩压为滴定目标、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滴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麻醉用药量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滴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以BIS维持40~60、收缩压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20%为目标,滴定调节两种药物的血浆靶浓度,当BIS与收缩压的变化趋势出现矛盾时首先调节SBP。记录不同时间点的BIS、血压及麻醉药血浆靶控浓度等。结果麻醉诱导后血压基本平稳,BIS维持在60以内,其中在人工气腹建立后和Trendelenburg体位期间,BIS低至35。40之间:整个麻醉过程中患者均无术中知晓。麻醉期间存在手术刺激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的95%C1分别为2.55~2.65mg/L和4.09~4.26μg/L,其中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所推荐剂量。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以BIS结合收缩压为目标进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滴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可维持有的麻醉深度,并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Marsh模式和Schnider模式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20~60岁,BMI 18~30,ASA分级Ⅰ~Ⅱ级,分为两组,Marsh组(M组),n=30和Schnider组(S组),n=30。两组分别以Marsh模式和Schnider模式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并用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记录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术中体动次数、调整TCI参数次数、术中低血压次数、窦性心动过缓次数、辅助呼吸次数。采集基础状态(T_0)、意识消失(T_1)、扩张宫颈(T_2)、麻醉结束(T_3)时的NTI。并记录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和寒战例数。结果M组和S组两组患者ASA分级、年龄、BMI、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单位时间丙泊酚用量少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患者术中体动次数多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调整TCI参数次数也多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术中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和辅助呼吸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状态(T_0)时,M组和S组两组NT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意识消失(T_1)和扩张宫颈(T_2)时,M组NTI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麻醉结束(T_3)时,M组和S组两组NT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和S组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和寒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中,丙泊酚Schnider靶控输注模式优于Marsh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麻醉镇静深度指标,探讨右美托咪定(Dex)的不同输注速率对下腹部手术患者异氟醚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妇科剖腹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ex 0.4μg/kg组(D1组):Dex负荷量0.4μg/kg+维持量0.4μg·kg-1·h-1,Dex 0.8μg/kg组(D2组):Dex负荷量0.8μg/kg+维持量0.8μg·kg-1·h-1。三组负荷量药物均以微量泵于麻醉诱导前在10 min内泵注完毕。麻醉诱导:静注丙泊酚1~3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2 mg/kg,当BIS<55时行气管插管。术中根据BIS值变化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在40~55。术中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异氟醚吸入和呼气末浓度。结果术中及术毕D1、D2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且D2组明显低于D1组(P<0.05)。与C组比较,气管插管及拔管时D1组及D2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结论以BIS值为监测标准,Dex能有效降低异氟醚呼气末浓度,提高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