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候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候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痛机有利于引导临床辨证向证候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相似文献   

3.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侯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侯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病机有利于引导临床烨证向证侯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相似文献   

4.
黄梅春 《新中医》1998,30(5):51-51
六经合病并病治验举隅黄梅春江西省高安市太阳卫生院,高安市太阳圩乡(330809)《伤寒论》六经合病、并病的理论,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无论是外感疾病还是内伤杂病,不论何种疾病的任何阶段,只要辨证属六经合病或并病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姜建国 《河南中医》1994,14(6):338-339
本文针对《伤寒论·厥阴病》篇以本证与类似证为中心,论证了三个问题:1、确立厥阴病本证的原则与本证的确立;2、设立类似证的体例与厥阴病类似证的设立;3、厥阴病篇设众多类似证的原因与作用。并提出认真类似证是研究厥阴病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所谓循环发展规律,系指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螺旋式运动发展过程。六经病因其生理上脏腑经络相互连属,故病理上一经有病,常彼此影响,相互传变,具有一定的循环发展规律。兹就六经病的循环发展规律探讨如下。循环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源于事  相似文献   

7.
论病机层次和要素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4,24(3):12-13
中医学是直接从临床中形成、发展的,所有理论没有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和临床具有极大的一致性,一切临床活动都以病机为中心。病机可分为四个层次:①病机理论基础;②基本病机;③病病机;④证候病机。病机的要素有病种、病因、病位、病性、病形、病势等六项。病机要素量和病机层次具有对应关系,病机层次越低要素量就越多,与临床关系就越直接;病机层次越高要素量就越小,与临床关系就越间接,但这并不反应临床意义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9.
从临床角度,论述排病治疗与排病反应。指出:排病反应是在正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时把病排出或者需要药物的帮助,或者靠自身正气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厥阴病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伤寒论>>第326条作为厥阴病提纲,名不副实。厥阴病的实质是“热深”,其主证除热,厥,躁烦,吐哕利外,还应包括昏痉一证。厥阴病的治法,有泄热攻下,熄风开窍,回阳救逆等。文章还结合现代医学“血液集中化”等诸家理论,对热厥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仲景太阳中风病机之表虚,卫强,荣弱,营卫不和作了深入探讨。认为太阳中风表虚证之表虚,是卫虚感风所致之表虚,而非单纯卫虚之表虚;卫强是病理性卫强,而非生理性卫强,荣弱主要指病后营 阴内守的正常机能减弱,而非指病前或强调病后病理上的营阴不足;营卫不知是卫气不能和于营气,其责在卫。中风与杂病皆可见之,是因其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阳虚兼阴损,调和营卫,乃补益卫气,使营阴内守之谓,白其义,无非温阳兼益阴  相似文献   

12.
陈丽云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6):46-48,F003
将近年来外用黑膏药治疗内、外、妇、儿、伤各科疾病的文献加以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黑膏药不仅临床应用广泛,而且疗效显著,易被患者接受。目前临床研究较侧重于黑膏药基质的改进、剂型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14.
15.
痹痿辨析论     
痹病和痿病是中医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两类疾病 ,可以囊括现代医学里的很多病种。其二者的临床表现、证候特征及发展演变有诸多相似之处 ,在某些医师的实践诊疗过程中往往不能透察明晰 ,称痹为痿 ,或称痿为痹。这种对疾病本质认识上的含糊不清会影响对患者的正确处方用药 ,而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延误病情。为能更好地认识此两类疾病 ,笔者现将其二者做一辨析 ,阐述如下以飨读者 :1 病名溯源当分为二痹、痿两病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为之设专文二篇“痹论”、“痿论” ,《灵枢》中也有专文“周痹” ,并散载于《内经》其他篇 ,广泛地…  相似文献   

16.
刍议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古今医者对其论述颇多。笔者温习经典,查阅今文,验于临床,再谈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以就正于方家。 1 命名 “胸痹”一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然对其内涵并无明确启示。迨至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始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并指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然据其所述脉证与病机,与现代医学所称“冠心病”却不尽吻合。若冠心病患者,不合并慢性  相似文献   

17.
仲景辨太阳病是临床常见病 ,辨证不难 ,治疗也不难 ,可为何于太阳病篇设条文 178条 ,占《伤寒论》全书内容的 4 4 72 %呢 ?同样是太阳病 ,为什么有传也有不传 ,同样是传 ,又为什么如此复杂 ,几乎五脏六腑都涉及 ?辨太阳病为何要辨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 ?辨太阳病本证与兼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对治疗有何特殊意义 ?仲景对太阳病辨证论治为何如此布局 ?其构思及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其辨证的核心是什么 ?本文以仲景所论为指导 ,以临床研究为依据 ,从临床中研究太阳病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传变规律等 ,以探讨仲景所论太阳病辨证的临床意义和理…  相似文献   

1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其本义的针对药食气味而言的,后世医家多从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进行阐述,这不仅丰富了病机学说的内容,也是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原文本身的含义。本文在阐释原文本义的同时,对后世医家的引申义也进行了论述,目的是使人们对该段原文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使理论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恙虫病为现代医学病名,为恙螨叮咬人体后东方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沙虱毒"相似,但后世中医书籍未再述及,近代温病学及现代中医院校教材均未收录,以致临床中医缺乏认识,给诊疗造成困难.笔者通过对5年来在广东省新兴县工作期间所收治的98例恙虫病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并总结其规律,对其理法方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查阅古籍,分析历代医家对狐蜮病的见解,运用中医辨证方法以及现代物理学原理对狐蜮病的病名进行探讨并简述其病机与论治。认为狐蜮病的蜮字为蜮的可能性较大,且狐蜮病多与"水""气"有关与外感淫邪之气有关。通过中医辨证可知,该病病位在肝、心、脾;病性为湿热,而在治疗方剂上就常沿用仲景之方甘草泻心汤加减,或以苦参汤熏洗,或雄黄熏之;变证时,即初得时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即脓成,能食,用赤小豆当归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