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比冠心病左心舒张功能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左心导管法。方法:将300例冠脉造影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冠脉造影确诊分A组(冠脉狭窄率>50%,135例)、B组(冠脉狭窄不显著、最大狭窄率小于50%,165例)均实施左心导管法、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A组中LVEDP、A、Aa、等容舒张时间常数高于正常组(P<0.05),E、E/A、Ea低于B组(P<0.05);且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得到LVED与E/Ea比值呈现正相关性。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冠心病左心舒张功能的有效、简便方法,且E/Ea比值在预测左心舒张功能中更具有价值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电图P/P-R段比值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技术对36例高血压病和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与冠心病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和心电图P/P-R段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P/P-R段比值与超声心动图E/A比值呈高度线性相关(r=0.69,P<0.01).结论心电图P/P-R段比值有助于评价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为明确有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5例,均为男性,年龄60~79岁。所有入选病例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平均脉压(APP)。按APP≤40mmHg、41~60mmHg、61~79mmHg、≥80mmHg分成4组。测量舒张期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心房收缩期(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左心室舒张等容时间(LV-IVRT),并计算E/A比值。以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评定。结果 145例中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与APP明显增加(P<0.05)。随着APP的增高,左心舒张功能逐渐减退,虽然E峰差异不明显,但A峰、LV-IVRT逐渐增大,E/A比值逐渐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APP的增加,病变冠状动脉记分及冠状动脉病变记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脉压呈加速上升趋势,脉压高易导致左心舒张功能的减退和冠心病的发生,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 ,以及年龄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0 6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冠状动脉正常年龄 <5 0岁组、冠状动脉正常年龄≥ 5 0岁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 5组 ,测定和比较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峰值、A峰值、E/A比值。结果 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E峰、E/A比值下降 ,三支病变组E峰、E/A值无改变 ,冠状动脉正常年龄≥ 5 0岁组E峰、E/A值较 <5 0岁组明显减低、A峰值明显升高。结论 冠心病早期左室舒张功能下降 ,随病变程度加重 ,左室舒张功能呈“伪正常”化 ;年龄对舒张功能呈增龄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_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测量9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的V_P;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积分.结果 冠心病患者V_P均较正常减小,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VP进行性减小(P<0.01);V_P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68,P<0.01).结论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重,V_P能够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期的血流峰值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比值(E/Ea)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66例,均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A组为冠脉狭窄<50%或阴性者(对照组)20例,B组为冠脉狭窄50%~75% 18例,C组为冠脉狭窄≥75% 28例,分析三组间E/Ea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E/Ea值C组患者显著高于A组、B组患者(11.36±2.05 vs8.40±1.82、8.66±2.70,均P值〈0.01).结论 冠脉严重狭窄者的E/Ea值升高,E/Ea值可反映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作对照研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和血流阻力指数(RI)均有增大(P<0.05或P<0.01),并且在左心室肥厚组更为明显;颈动脉IMT、扩张性(CD)及顺应性(CC)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比值(E/A)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及晚期峰值速度e、a峰比值(e/a)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测得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54例胸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14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的40例分为一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轻度组和三支重度组。测量二尖瓣环间隔部和侧壁部舒张早期峰速度Esep和Elat,计算两者的均值Ea以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三者的比值E/Esep、E/Elat和E/Ea。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Esep、Elat、Ea、E/Esep、E/Elat和E/Ea均有差异,且病变越重,差异越明显。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E/Ea>8.35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100%。结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良好指标。E/Ea评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可帮助诊断冠心病和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技术作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影响的临床价值,探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33例(A组)和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19例(B组),A组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5d及术后5d、3个月、6个月随访,B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d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进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存在相关性(P<0.05)。6个月后B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高(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可能有助于评价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情况。超声技术可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三尖瓣口血流有关参数,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右室舒张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43例EH患者,32例正常人,取心尖四腔观,将脉冲多普勒(PWD)取样容积置于三尖瓣口,记录其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E峰流速(E)、舒张晚期A峰流速(E)和E/A比值,舒张早期E波流速积分(EVTI),舒张晚期A波流速积分(AVTI)及EVTI/AVTI比值.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EH组E波和EVTI下降(P<0.05),A波和AVTI增加(P<0.01),E/A与EVTI/AVTI比值降低(P<0.01);2.EH患者三尖瓣E/A比值(r=0.417,P=0.005)、EVTI/AVTI比值(r=0.557,P=0.0001)与二尖瓣相应指标显著相关;3.EH患者各级血压间这些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EH患者的右室舒张功能明显下降,与左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与高血压分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室功能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室功能关系。方法 通过24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和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心功能数值的分析,对比不同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心肌质量、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射身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随着安然无恙太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舒张功能参数A/E比值增加与冠状程度相一致。结论 冠心病人早期即可出现心脏结构和左室功能的改变,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和累及血管的增多而增加;收缩功能的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但累及因管多少关系不明显。A/E比值反映左室舒张功能最为敏感。另外,血管狭窄<50%的病人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及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对25例冠心病室壁瘤患者,应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量(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将测量结果与左心室造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所测的LVEDV、LVESV、SV、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所测的LVEF有良好相关性(r=0.94,P<0.01).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EDV、LVESV与左心室造影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测量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良好相关性(r=0.85, P<0.01). 结论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为定量分析冠心病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无创、简便、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尖形态及功能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根据CT造影检测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n=28)、易损斑块组(n=25)。比较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心尖部舒张末期左右径(Dap)、心尖球形指数(Siap)、舒张末期心尖角度、收缩末期心尖角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尖形态及功能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组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明显低于易损斑块组(P < 0.05),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易损斑块组(P < 0.05);稳定斑块组左心室Dap、舒张末期心尖夹角、收缩末期心尖夹角明显低于易损斑块组(P < 0.05),Siap明显高于易损斑块组(P < 0.05);斑块易损性是影响左心室Dap、舒张末期心尖夹角、收缩末期心尖夹角、LVEDD、LVESD、射血分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心尖形态及功能和斑块易损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龙湘党  赵康  敖琨  钟昕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13-12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20名拟诊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按冠脉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E峰速度(E),A峰速度(A),E/A比值以及左室整体功能指标Tei指数,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左心结构和左室功能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LA、LVDd和LVDs均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EF、Fs、A、E/A比值以及左室T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E/A、Tei指数随病变支数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单支病变组EF、F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EF、F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左室心肌重塑和左室功能减退,舒张功能障碍早于收缩功能障碍,Tei指数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马国平  籍振国  刘刚  王乐  田立 《临床荟萃》2011,26(6):465-468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及舒张早期经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比值(E/Ea)、B型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收集疑有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04例患者进行LVEDP测定,并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BNP测定。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及ROC曲线特征。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标准对心脏的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 104例患者中,86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Ⅰ级及Ⅱ级各18例,心功能Ⅲ级21例,心功能Ⅳ级29例),另18例无明显的心脏病证据。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LVEDP、BNP及E/Ea比值呈不同程度进行性的恶化。LVEDP与BNP和E/Ea呈正相关(r=0.786,0.651,均P〈0.01),与E/A和Ea/Aa呈负相关(r=-0.231,-0.652,P〈0.05或〈0.01)。E/Ea及BN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及0.951(均P〈0.01)。结论 E/Ea比值及BNP能较好地无创性评估LVEDP,但BNP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迂曲与左心室功能受损之间关系。方法收集36例CT检查冠状动脉迂曲无狭窄的患者和36例冠状动脉CT正常的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冠状动脉迂曲节段以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左心室后支、前降支远段及回旋支远段多见,2支病变同时发生14例(38.9%),3支及以上病变7例(19.4%);冠状动脉迂曲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液峰值速度(E)峰减低(63.47±5.03)cm/s vs(84.92±6.57)cm/s(P<0.01),舒张晚期血液峰值速度(A)峰升高(80.36±5.74)cm/s vs(67.36±5.75)cm/s,E/A比值0.94±0.23vs 1.22±0.14,迂曲患者室间隔厚度(11.37±0.90)mm vs(10.57±0.92)mm(P<0.01)和左心室后壁厚度(10.79±0.81)mm vs(10.16±0.86)mm(P<0.01)也较冠状动脉正常组增厚。结论冠状动脉迂曲以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左心室后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段及回旋支远段多见;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多有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舒张功能在预测冠心病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绞痛患者80例进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3例与非冠心病组3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动脉超声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和舒张压、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颈动脉中膜厚度(IMT),E峰(EPFV)和A峰(APFV)等。结果 2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MI、颈动脉IMT和股浅动脉IMT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单支、双支和三支冠心病组中的颈动脉IMT值都高于非冠心病组,股浅动脉IMT值都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支、双支和三支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和股浅动脉IMT比较都有显著差异(P 0. 05)。颈动脉IMT值显著高于股浅动脉IMT(P 0. 01),颈动脉IMT是冠脉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冠心病组EPFV、E峰与A峰比值(E/A)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APFV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 0. 05)。结论颈动脉内IM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预测冠心病病变程度方面优于股浅动脉IMT,IMT和E/A比值是冠心病病变程度的良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DCM患者(DCM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并计算左心室舒张期前1/3充盈分数(1/3FF);分析1/3FF与E/E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EDV、ESV、SV及E/E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DCM组EF及1/3FF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1/3FF与E/E均呈显著负相关(r=-0.81、-0.81,P均<0.05).结论 3DE能定量评价DCM左心室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房室平面位移 (AVPD)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方法 连续观察 92例受检者 ,其中正常者 19例 ,高血压患者 2 6例 ,冠心病 47例 (其中A E >13 2例 ;A E <110例 ;房颤 5例 ) ,心尖四腔切面用M型取样线置于二尖瓣环位置 ,AVPD随着M型移动曲线获得 ,测量房室平面位移最大值 (T)、左心房收缩引起房室平面位移值 (A) ;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 ,测量舒张期血流频谱A E比值。结果 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左心室房室平面全位移 (T)低于正常组 (P <0 .0 5 ;P <0 .0 0 1) ,左心房收缩引起房室平面位移及其与左心室房室平面全位移比值高于正常组 (P<0 .0 5 ;P <0 .0 0 1)。A T舒张功能参数与传统二尖瓣口录取A E比值存在线性相关 (r =0 .92 ;P <0 .0 0 1)。结论 上述超声心动图方法可用于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三维纵向应变成像技术评估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室壁运动异常的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的严重病变。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0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32例(冠状动脉主干及所有分支狭窄均〈50%)、低危组28例(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回旋支中1-2支狭窄≥70%)及高危组42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50%或左前降支狭窄≥70%)。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再应用三维纵向应变成像测量各组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并比较其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GLPS预测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合适界值。结果各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速度(E)、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速度(A)及二尖瓣环运动舒张晚期速度(A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危组和高危组的E/A、二尖瓣环运动舒张早期速度(Ea)及Ea/A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危组GLPS值为(-17.98±1.99)%,高危组GLPS值为(-16.01±2.77)%,与对照组[(-19.32±2.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组GLPS值较低危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GLPS预测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合适界值为-17.9%,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73.7%。结论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室壁运动异常的高危冠心病患者GLPS减低,其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是否存在这种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