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者为手术患者行连续硬膜外腔麻醉时,连接硬膜外导管的注射器设计了一个较为合适的放置位置和专用盒,兹介绍如下。材料与制作1.取1mm厚钢板22cm×11cm一块,3mm厚钢板4cm×1.5cm一块;3mm厚钢板6cm×1cm两块;直径5mm的圆钢柱1....  相似文献   

2.
保留回盲瓣小肠切除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8年对各种小肠疾病手术中确认需切除远端小肠,而其远切端距回盲瓣在10cm以内者,行保留回盲瓣肠切除吻合术共14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现总结如下。一、手术要点:开腹后确定小肠切除的远近切端,钳夹拟切肠段,游离肠系膜时要紧贴肠壁系膜缘进行。近切端肠内容尽量排空。拟作吻合的肠切端尤其是远切端须有出血,否则宁可再切除1~2cm肠管,然后行端端开放吻合(间断全层吻合、间断浆肌层加强)。针距、线结松紧度要适宜。对吻合口距回盲瓣5cm内的6例,切除阑尾经残端置入口径0.5~0.7cm的远端多个侧孔的硅胶管至吻合口近端回肠10cm左右…  相似文献   

3.
1996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我院应用折断螺钉治疗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 16例 ,获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4 6~ 74岁。按照Evan分型〔1〕:Ⅰ型 4例 ,Ⅱ型 10例 ,Ⅲ型 2例。1.2 材料 本组所用折断螺钉为天津医疗器械厂生产 , 3 5~ 5mm ;长80~ 110mm。1.3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 ,患者仰卧 ,患侧臀部垫高 15°~ 2 0°。取大腿上端外侧切口 ,显露大转子及股骨上端。将骨折准确复位。床头X线监视。在大转子下方 2cm处呈“△”形(间距 1~ 1 5cm) ,用骨钻向股骨颈方向钻 3孔 ,…  相似文献   

4.
腰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腰椎旁阻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我们随机选择 1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分别用腰椎旁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治疗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有一侧腰腿痛的神经症状 ,经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 115例 ,男 6 4例 ,女 5 1例 ,年龄 2 1~ 71岁。随机分成两组 ,A组 (腰椎旁阻滞组 ) 6 1例 ;B组 (硬膜外腔阻滞组 ) 5 4例 ,条件基本相似。治疗方法  (1)腰椎旁阻滞 :采用长 8cm的 7#针头 ,在突出的椎间盘上椎棘突中点患侧旁开 1 5~ 2cm处垂直进针 ,触及椎板后稍退出并稍向外擦过椎板外缘继…  相似文献   

5.
食管-气管双腔通气管的临床应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气管双腔通气管是一种双腔气管内导管,在紧急情况或插管困难条件下即使插入食管也能令气道通畅。为了证实该导管插入食管时的通气效能,我们对20例患者进行了观察。资料和方法导管构造 该导管后端为白、蓝色两根管,前2/3合成一管,但管内两腔互不相通。白色导管直通至前端开口。蓝色导管前端封闭,通过中段数个侧孔与外界相通。侧孔的前、后端有两个气囊,充气后可分别堵塞食管(或气管)和咽部。操作时先经口徒手盲插,两囊充气。将呼吸器与蓝管连接,若闻两肺呼吸音良好,示导管“误”入食管,可继续进行通气;若未闻及呼吸音,示导管已进入气管…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不同部位手术病人术中直视下切口内置管 ,术后注入局麻药切口镇痛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 ,男 17例 ,女 10例 ,年龄 4~ 6 0岁。上腹正中切口 5例 ,经腹直肌切口 3例 ,腹股沟斜切口 7例 ,麦氏切口 7例 ,颈前弧形切口 3例 ,乳腺放射状切口 2例。切口长 5~ 15cm ,均在硬膜外下施术。导管制作和置管方法 选用硬膜外导管 1条 ,术前消毒后备用 ,置入端每相距 1~ 1 5cm剪侧孔 ,口径不超过管径的 1/ 3,方向不一。腹腔内手术导管为U型 ,两端分别置于腹膜与白线间或腹直肌后鞘前和皮下 ,中间段引出切口外 ,用无菌…  相似文献   

7.
在18号硬膜外穿刺针杓状开口(原孔)背侧离针尖1mm处另钻一长1.5mm、宽1mm的椭园形小孔(背孔)即成双孔针。选外径0.7mm的12~#无毒聚乙烯管两根备用。穿刺时若双孔针和皮肤呈垂直角,进入硬膜外腔后将原孔面向头或足侧(以此判定插管上下);如果针与皮肤间夹角<90°,应将针的杓状开口向足。先将呈自然弧形的导管前端朝向背孔插入,缓慢推进,便于穿出背孔进入硬膜外腔,因第一管已占据侧孔,插入第二根导管时只要无阻力并达到所需要的深度即可。若导管过细或硬度不够(尤其是夏天),需用导管芯助插,导芯需离  相似文献   

8.
"吸痰管通畅法"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前端位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其正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用纤支镜定位可在明视下完成.但目前探索盲法定位方法仍具重要意义。我们假定双腔管插管后其位置良好.则导管侧孔应正对另一侧支气管口,吸痰管从侧孔侧管腔进入该侧支气管腔应无阻力,如吸痰管至侧孔处遇较大阻力,则可能提示导管位置不良。本研究旨在探讨“吸痰管通畅法”判断双腔管插管后管端位置的可能性及准确率,并结合应用听诊法判定管端位置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应用的连续硬膜外导管均为单孔导管。由于单孔导管前端只有一个侧孔,因而局麻药在硬膜外腔的扩散易受置管方向和角度的影响,因而用药量较大而麻醉平面欠佳的情况屡有报道,甚至可出现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CT下动态观察腰椎椎间孔镜手术椎间孔阻滞时不同容量利多卡因的扩散范围,为探讨该类手术中椎间孔阻滞利多卡因的适宜容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本院接受单节段椎间孔镜手术患者52例,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6例,分别在CT引导穿刺下注入1%利多卡因与碘海醇造影剂混合物5 mL和10 mL,观察2 min、4 min、6 min时的扩散范围.结果 5 mL利多卡因2 min可分布至责任椎间盘同侧椎间孔、神经根管、侧隐窝;4 min可分布至硬膜外腔、责任椎间盘对侧侧隐窝,及相邻上下两个节段同侧椎间孔、侧隐窝和黄韧带下部分硬膜外腔背侧;6 min可分布至相邻上下两个节段同侧椎间孔、神经根管、侧隐窝及黄韧带下广泛硬膜外腔背侧.10 mL利多卡因2 min后可分布至责任椎间盘两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硬膜外腔、相邻上下2个节段同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4 min后可分布至相邻上下2个节段两侧椎间孔、神经根管、侧隐窝以及黄韧带下广泛的硬膜外腔;6 min后可分布至相邻上下3个节段同侧侧椎间孔、神经根管、侧隐窝及黄韧带下广泛的硬膜外腔背侧.结论 腰椎椎间孔镜手术时,椎间孔阻滞可以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不同容量的1%利多卡因4~6 min可达到最大扩散范围,其中5 mL容量可满足单节段椎管扩大术的镇痛范围,10 mL容量可以满足双节段椎管扩大术的镇痛范围.  相似文献   

11.
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在单肺通气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与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在单肺通气时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组(C组)和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组(R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盲插成功率、气道峰压增加率、导管移位率、需行纤支镜(FOB)再检查次数及术野暴露情况.结果 C组盲插成功率明显高于R组(P<0.05),导管移位率和需行纤支镜再检查次数明显少于R组(P<0.05),术野暴露情况优于R组(P<0.05).结论 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应用于单肺通气方便、快捷,肓插成功率高,其效果可能优于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  相似文献   

12.
应用导引管术中更换双腔气管导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 7岁 ,因患右上肺癌拟行右上肺叶切除术。常规诱导下置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 ,调节导管位置无误后 ,患者取左侧卧位 ,再次听诊无误后开始手术。以N2 O +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切皮后 5分钟拟改用单肺通气时发现支气管套囊漏气 ,氧气流量达 4L/min仍不足以维持有效通气。取逆行气管插管用的塑料导引管一根并置入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左侧双腔气管导管 ,使其前端超出左侧管前端1cm并在塑料导引管上分别标记门齿位置及支气管导管尾端位置。吸入纯氧 5分钟后 ,将塑料导引管置入破损的双腔气管导管的左侧管 ,使门齿标记位于门齿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利用废弃的医用材料 ,改制成多功能储气囊 ,用于围手术期呼吸管理 ,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多功能储气囊的制作材料 一次性双腔支气管导管接头 (接头 ) 1对 ,医用乳胶手套 1双 ,一次性吸氧器管道 (吸氧管 )一根长约 2 0~5 0cm ,医用胶布少许。图 1 简易多功能储气囊  制作 将 1对接头左右连接。 1侧接头连接 1双手套用作储气囊 ,其近端吸引孔内插吸氧管用于供氧。另 1侧接头与气管导管直接连接 ,每只手套的中指 (或其余某个手指 )粘一条约 1cm× 5cm的医用胶布 (增加局部张力 ) ,在胶布上切开不同长度 (1~ 1 5c…  相似文献   

14.
1995年4月至7月,我们对经彩色超声以及造影检查证实为布加综合征的2例病人实施了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球囊扩张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1 男,35岁。查体:肝肋下扪及,脾大肋下4cm。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色素沉着呈紫蓝色,左胫前皮肤溃疡3cm×4cm。心脏彩色超声示下腔静脉入右心房水平管腔内径7mm,脾门静脉扩张。例2 男,26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彩色超声示下腔静脉终末段11mm,狭窄远心端下腔静脉内径29mm。2例均有胸腹壁静脉曲张。行静脉造影未见造影剂入右房,拟诊为下腔静脉膜状完全性闭塞…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5 3岁 ,体重 5 7kg ;因胆囊和肝内胆管结石 ,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胆管探查术。麻醉诱导药为硫喷妥钠、氟芬合剂和琥珀胆碱 ,肌松后插入ID8 5号气管导管 ,当套囊全进入声门下约 1 0cm后不能续进 ,遂依次更换 8 0、7 5至7 0号方可插入。控制呼吸 ,双肺听诊 ,左肺呼吸音未闻及 ,而右肺完好 ,退管自门齿处导管读数从 2 6 0cm至 2 0 5cm时 ,左肺出现呼吸音伴哨笛音 ;到 2 0 0cm处 ,双肺呼吸音同术前。过度通气后 ,从气管导管内缓缓置入外径4 0mmFCN 15x型胆道镜 ,在导管出口约 1 0cm处见一纵形隔膜 ,厚约 1 0mm …  相似文献   

16.
国产小肠减压导管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吸收国内外现有的胃肠减压管的长处并改进其不足,我们于1997年6月制成小肠减压导管,用于临床治疗单纯性肠梗阻3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小肠减压管:减压管以医用硅橡胶制成,2腔1囊。长28~3m,管径F1618。管端4cm包有6个金属球,其后有2排各4个测孔。有长于导管50cm的内腔导引钢丝(图1)。1.吸引管腔 2.球囊注水管腔 3.充水球囊 4.金属球 5.吸引测孔 6.球囊注水孔 7.内腔导丝 8,9.球囊注水管和单向活塞图1 小肠减压导管结构示意图  2.减压管使用方法:向吸引腔注入液体石蜡并插进导丝至管端,经鼻把导管插入胃,…  相似文献   

17.
银质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勾祥辉  刘思明 《中国骨伤》2000,13(5):317-317
笔者采用银质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2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按1984年改良纽约标准[1]确诊。男15例,女5例;年龄25岁~39岁;平均病程7年,其中10年以上6例;临床分期:早期4例,中期14例,晚期2例。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暴露脊背部,进行手术常规消毒,按无菌技术要求操作。选择脊背部以胸腰椎为中心,左右各三排,针距为2cm,根据部位深浅选用一定数量长度合适的银针(该针参照浙江宁波陆氏银针定制,其针柄粗20mm,长70mm;针体粗10mm,长度分别为7cm、9cm、11cm、13cm、15cm五种规格)。进针处作普鲁卡因皮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硬膜外腔注药时硬膜外腔各部位压力是否同时升高,作者在胸、腰段硬膜外腔分别置入导管测压观察,得出肯定性结论。对象与方法择期胃切除手术病人13例(男10,女3例),年龄57.3±10.8岁;身高160±8cm;体重53.1±6.6kg。用直入法行T_(8~9)、T_(10~11)、L_(3~4)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  相似文献   

19.
胸骨旁纵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9年 3月至 1999年 11月我们为 3例前纵隔肿物病人成功地施行了胸骨旁纵隔镜手术。临床资料 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15、6 1和 6 9岁。 3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症状 ,如胸闷不适等 ;其中 1例术前结核菌素 ( ) ,血沉 73mm/h ,X线胸片示双肺陈旧结核灶 ,但术前规律抗痨治疗 1年 ,肿物无明显变化。术前均诊断为前上纵隔肿物 ,直径分别为 3cm、5cm和 8cm。 2例术前曾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 ,未能明确诊断 ;1例因肿块包绕主动脉弓及主动脉根部且无明显界限 ,病变部位不适合采用经皮胸穿活检。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 ,单腔管气管插…  相似文献   

20.
自 1998年 1月~ 1999年 1月 ,应用自行设计的肱骨加压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及骨不连 15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器械设计  通过对 2 0 0例肱骨X线片的测量 ,发现肱骨髓腔有以下解剖特点 :① 95 %的肱骨髓腔最窄处直径在 6~ 9mm ;②最窄处位于肱骨中远 1/3交界或远 1/3段的上部。以上两点与韩一生等石蜡铸型相近[1] ;③绝大部分肱骨自大结节后外侧至远侧 1/3髓腔基本在同一直线上 ;④ 95 %的肱骨自大结节至肱骨远端近侧 5cm处长度为 2 2~ 2 7cm。据以上解剖特点 ,我们设计出肱骨加压带锁髓内钉。该器械是由张家港锦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