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缺损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入10 mg瑞舒伐他汀钙连续用药6个月,1次/晚。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s-CRP、IL-6水平、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之后,瑞舒伐他汀组的血清hs-CRP、IL-6水平比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炎性因素,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于快速恢复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维持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qd;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20mg·L-1,q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hs-CRP、IL-6和IL-8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浆hs-CRP、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和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与降低血浆炎症因子hs CRP、IL-6和IL-8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术后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术前术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IL-8、CRP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基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老年UAP患者82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40)和高剂量组(n=42)。在基础治疗外,低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po,qn;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po,q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变化,观察两组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以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则较前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3%,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的77.50%(P<0.05);且高剂量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均少于低剂量组患者(P<0.05)。两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UAP患者的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栾蓉  邱丽筠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24-42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片10mg,1次/d,治疗6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MP-9、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MMP-9、IL-6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MMP-9、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的发生与机体炎性反应激活有关。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MMP-9、IL-6和TNF-α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及短期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60)和阿托伐他汀组(n=60)。两组均给予ACI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连素(300 mg tid)+阿托伐他汀(40 mg qd),阿托伐他汀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 qd)。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入院第1、14天)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第1、14、90天)。结果:入院第1天及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MIF、IL-6、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第1天,两组间患者的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较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入院第14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随访第90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mRS评分显著偏低(P<0.05),短期预后良好率显著偏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I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并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14):1948-195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 L,iv,每日1~2次(或者20 m L加至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 L中,ivgtt,qd)+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po,qd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和20 mg,po,qd(晚餐后)。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TC、TG、LDL-C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TC、TG、LDL-C水平和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血脂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改善患者预后。较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8例。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天服用1次,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与机体炎性反应激活有关,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MMP-9、IL-6、TNF-α和hs-CRP水平,尤其在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华伟 《北方药学》2019,16(2):31-32
目的:探究疏血通针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200例。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疏血通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较对照组的82.50%高(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与对照组的4.5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针,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效果颇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9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根据信封法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则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疾病好转情况、治疗前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血脂控制良好的时间、异常心电图纠正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组疾病好转率97.78%高于阿托伐他汀组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分别为(3.12±0.23)mmol/L、(2.55±0.12)mmol/L、(1.32±0.11)mmol/L、(60.10±2.11)pg/ml、(160.25±6.22)pg/ml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的(3.52±0.15)mmol/L、(3.62±0.24)mmol/L、(1.87±0.20)mmol/L、(124.45±2.41)pg/ml、(211.98±14.02)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血脂控制良好的时间(10.11±1.41)d、异常心电图纠正的时间(3.13±0.21)d均短于阿托伐他汀组的(14.42±2.25)、(5.23±1.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含量,有效改善心功能,缩短治疗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9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参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清炎症因子、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92%高于参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浆内皮素-1(ET-1)及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O水平高于参照组,ET-1、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IL-6水平(4.06±0.11)ng/L、hs-CRP水平(3.15±0.16)mg/L低于参照组的(8.95±0.29)ng/L、(6.95±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08%低于参照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以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患者以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测定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斑块面积和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颈动脉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脂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则相对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组患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更好地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的水平,能够更有效的抵抗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强化调脂后的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对急性脑梗死病因学分型(TOAST)各亚型患者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收治的2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正规急性脑梗死处理治疗,根据病情予以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强化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并对两组患者按TOAST标准分型。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0d的血清血脂、血糖、NIHSS评分及观察6个月后肺部感染、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瑞舒伐他汀治疗30d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强化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强化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30d后对2组患者血糖、病死率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CE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LAA型(P<0.05),LAA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SAO型(P<0.05);治疗后CE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LAA型,LAA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SAO型(P<0.05),且强化组各亚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亚型。结论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对患者血糖代谢有良好的安全性;强化治疗TOAST各亚型效果更理想。TOAST分型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E型的损伤最严重,预后最差;SAO型损伤最轻,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瑞舒他汀钙药物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02~2019-02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瑞舒他汀钙药物干预.分析通过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改变情况、血清神经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炎性因子以及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以及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e-CRP、IL-10以及内脂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结论:瑞舒他汀钙药物干预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同时降低血清内脂素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ACS组)105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测定其PAPP-A及CRP水平,将105例ACS患者随机分阿托伐他汀20mg组(高剂量组,51例)和阿托伐他汀10mg组(低剂量组,54例),分别采用20mg和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再次测定PAPP-A及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PAPP-A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高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ACS患者的炎症反应,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介素-35(IL-35)、核因子-κB (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51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通过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IL-35、NF-κB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血清IL-35、NF-κB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均升高,血清NF-κB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F-κ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均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瑞舒伐他汀对LDL-C的降低效果更明显,此外,瑞舒伐他汀能更好地控制体内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氧自由基丙二醛(MDA)、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本院60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次,每晚服用1次,疗程为14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NDS),血清MDA、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DS值、MDA、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MDA、IL-1β和TNF-α水平,提示该药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加用瑞舒伐他汀)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每组45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均有改变,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改善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瑞舒伐他汀钙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肝功能、血糖及血脂等指标,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与阿托伐他汀钙组相比,瑞舒伐他汀钙组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血糖、血脂、CK指标及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指标及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瑞舒伐他汀钙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症疗效相当,而瑞舒伐他汀钙在改善神经功能及LDL-C指标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2例PCI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瑞舒伐他汀组;②联合组。治疗结束后将复行冠脉造影,比较两组PCI术后再狭窄率的差别,及血脂和CRP的水平。结果联合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低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及联合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脂水平与瑞舒伐他汀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CRP水平与瑞舒伐他汀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可降低血脂、抑制炎症,且可更有效的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