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复方鲜竹沥、薄荷油、鱼腥草、生半夏、鲜生姜、枇杷叶、桔梗7味中药组成,其生产工艺为水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竹沥颗粒和复方鲜竹沥液缓解毛细支气管炎的功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方法,纳入237例毛细支气管炎(痰热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竹沥颗粒组(治疗组)120例,复方鲜竹沥液组(对照组)117例。两组在以雾化吸入为基础的常规治疗上,治疗组服用竹沥颗粒,4 g/次,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复方鲜竹沥液30 ml,每日3次,疗程均为7d。结果:竹沥颗粒和复方鲜竹沥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8%和94.0%,临床疗效相当(P=0.385),但治疗组退热、喘息、气促、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竹沥颗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在主要症状喘息、气促、肺部罗音及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颗粒剂型更优。  相似文献   

3.
2种工艺制备的鲜竹沥药效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 2种工艺 (传统法和渗漉法 )制备的鲜竹沥进行药效学比较 ,结果表明 ,2种工艺制备的鲜竹沥均有显著的祛痰止咳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而相互间无明显差异 ,提示渗漉法的工艺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鲜竹沥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化痰效果。方法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以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给以复方鲜竹沥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以糜蛋白酶、庆大霉素雾化吸入。结幕治疗组总有效率、化痰作用、缓解天数、FEV1改善绝对值及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鲜竹沥雾化吸入在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中有良好的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鲜竹沥液由鲜竹沥、鱼腥草、薄荷油等 7味药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作用 ,用于痰热咳嗽。薄荷油是复方鲜竹沥口服液主要药味之一 ,用于皮肤或粘膜可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及疼痛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油的主要有效成分薄荷脑的含量 ,经方法学研究表明 ,该法简便易行 ,重现性好。1 仪器与试药 GC 9A气相色谱仪 ,CR 3A数据处理机。醋酸乙酯为分析纯。薄荷脑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样品市售 ,去薄荷油阴性样品自制。2 色谱条件 色谱柱 :玻璃柱长 2米 ,固定相为聚乙二醇 (PEG) 2 0M ,涂布浓度 10 % …  相似文献   

6.
两种工艺制备鲜竹沥成分之比较毛友昌毛晓敏王曲波刘曦(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江西鹿迪制药有限公司)关键词鲜竹沥渗漉法传统法成分比较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及卫生部药品标准(1992年)规定鲜竹沥由禾本科刚竹属植物制得,我们以当地资源较丰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鲜竹沥液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单药治疗,治疗组患者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鲜竹沥液治疗,给药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咳嗽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鲜竹沥液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复方甲氧那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竹沥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急性咽喉炎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分为竹沥胶囊组和鲜竹沥口服液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竹沥胶囊(0.1mg/次,tid)和鲜竹沥口服液(30ml/次,tid),每日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咽痛、咽部红肿以及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体温均下降,其中竹沥胶囊组患者治疗后体温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且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3)。竹沥胶囊组患者服用后咽痛、咳嗽、咯痰等症状明显改善,改善时间较鲜竹沥口服液组缩短1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P=0.0085,P=0.010)。竹沥胶囊组咽痛,咽部红肿、咳嗽、咯痰等症状也明显改善,其总有效率为97.5%;鲜竹沥口服液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13)。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竹沥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在改善咽部症状方面优于鲜竹沥口服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与复方鲜竹沥液佐治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岁以上肺部感染病人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盐酸氨溴索15 mg加入生理盐水10 mL,超声雾化吸入,2次/d;或用复方鲜竹沥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 mL,超生雾化吸入,2次/d。两药交替使用,6 h一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7%,对照组6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与复方鲜竹沥交替超声雾化吸入佐治老年人肺部感染,不但能稀释痰液,促进黏痰排出,同时可提高局部药物的浓度,增强清热化痰、抗炎作用,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胡小辉  马雪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48+2167-2148,2167
目的:探讨复方鲜竹沥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3例,给予复方鲜竹沥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其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结果优70例,良12例,差1例。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鲜竹沥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辅助治疗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复方鲜竹沥液制剂处方中薄荷油的添加工艺,得到澄清、质量合格的制剂。方法利用吐温-80的增溶作用,提高薄荷油的溶解性。将薄荷油加入吐温-80中,充分混匀后加至鲜竹沥药中充分搅拌、过滤,即得澄清制剂。结果制剂澄清,质量合格。结论该方法可行,工艺简单而稳定,更适合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2.
李明  郑志昌  李娜  杨晓毅 《中外医疗》2008,27(22):159-159
目的 了解汽车内存放环境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2005版中国药其标准对收集于汽车内的8种药品进行含量及微生物限度捡测.结果 注射用头孢疃啉钠及已启封氯霉素滴眼剂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87.2%和137.4%;已启封21金维他、复合维生素B片、六味地黄丸及复方鲜竹沥液等微生物限度检查均不合规定,其中,复方鲜竹沥液检出大肠埃希菌.结论 汽车内存放药品,可严重影响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竹沥颗粒与鲜竹沥液对上呼吸道感染祛痰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竹沥颗粒与鲜竹沥液祛痰作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 14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76)和对照组(n=72),治疗组口服竹沥颗粒4 g/次,每日3次;对照组每次口服鲜竹沥液30 mL,1日3次,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26%和77.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祛痰有效率分别为92.1%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2%和1.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沥颗粒用于祛痰治疗疗效较鲜竹沥液更优,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4.
液质联用技术对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色谱指纹图谱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确定复方蒲公英灌肠液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三维高效液相色谱对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分析,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色谱图谱进行确定。结果 通过质谱的质荷比(M/Z)及色谱保留时间的相互比较,确定了咖啡酸、阿魏酸和原儿茶醛3种活性成分。结论 液质联用技术可用于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复方蒲公英灌肠液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三维高效液相色谱对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分析,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色谱图谱进行确定。结果 通过质谱的质荷比(M/Z)及色谱保留时间的相互比较,确定了咖啡酸、阿魏酸和原儿茶醛3种活性成分。结论 液质联用技术可用于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复方桂参软膏剂,建立其工艺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根据处方拟定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牡丹皮中的丹皮酚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35∶65),NaOH调节pH至6,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柱温35℃,理论塔板数不低于3 000。结果丹皮酚在60~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8%,RSD为2.33%(n=6)。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桂参软膏剂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剂型制剂工艺对药物成分的影响,笔者分别将复方元胡止痛方制成黑膏药、巴布剂、膏贴剂三种剂型,应用薄层色谱法,对三种剂型中延胡索、豆蔻两味中药成分分别进行比较.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钟全强  李梅 《右江医学》2010,38(4):407-408
目的测定复方松针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出理论依据。方法以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为溶剂,对复方松针水提取两次之后的浓缩液进行分级萃取的方法提取得到挥发油,利用RP-HPLC,FOURIER-NIR,NMR,MR等表征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傅里叶红外光谱(IR),质谱(MS)等波谱方法对其萃取物进行全面的表征。结果从复方松针提取物中,主要成分含饱和脂肪醇和饱和脂肪酸类,其余主要是萜烯类。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以为复方松针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探究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复方鲜竹沥液(复方组)48例,蓝芩口服液(蓝芩组)5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蓝芩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复方组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用于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过程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含有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两种成分,中国药典(1)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笔者利用SMZ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TMP溶于氯仿的特点,在同一份样品中同时分离两种成分再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者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现报道如下.1仪器与药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UV一2201型).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市售品),SMZ对照品(原料经重结晶制得),TMP对照品(原料经重结晶制得),盐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