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男性更年期亚健康状态的心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华  祝雁  贾静波 《吉林医学》2006,27(4):391-391
目的:探讨男性更年期亚健康状态的心理特点。方法:根据2001 ̄2005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对180例22岁~60岁男性的心理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有120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年男性心理压力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其中承受家庭的压力、自我的压力和工作的压力者更为明显。结论:心理压力与男性更年期亚健康状态有关,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被动体检人员健康状态。方法:采用“亚健康筛选表”对被动体检人员进行有效问卷调查8910人次.其调查人员均为非自愿参加体检人员,我们将其分为17~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4个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符合健康定义的只占25.01%,亚健康状态人员占60.01%,处于疾病状态占14.98%。结论:亚健康状态人员在人群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是指以极度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咽喉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普遍认为,亚健康是影响全世界许多国家各阶层、各年龄阶段不同群体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生理功能低下状态。由于亚健康发病率高,涉及面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找出这部分人群亚健康状态的高危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城市(北京)人口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价、诊断与分型的研究>亚健康调查问卷,对北京市西城区不同行业的职业人群1 000人进行亚健康症状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调查人群间亚健康总分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中女性亚健康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年龄组的亚健康总分最高,为(52.78±1.28)分;教育工作人员以及医疗工作者的亚健康总分在不同职业中最高,为(53.70±0.84)分.经逐步法筛选自变量,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为工作竞争、接受超出能力的工作;保护性因素为参加体育锻炼、有谈心的朋友、白天停顿休息放松.结论 亚健康状态的高危人群为40岁以上,且女性更容易出现,工作、社会环境因素是诱发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应针对这部分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调整其工作、生活、行为方式,预防亚健康状态并阻止其向疾病转化.  相似文献   

5.
方敏  黎明  张秋  宵樱花 《大家健康》2013,(22):22-23
目的:了解儿科医生的亚健康状态,为促进儿科医生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结构式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3所三甲医院的120名儿科医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儿科医生亚健康状态。结果:儿科医生亚健康检出率为62.50%,亚健康症状的主要表现为疲劳、记忆差、活力减退、易感冒或患其他疾病、多梦休息不好、情绪差等;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的亚健康检出率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P0.05);工作时间越长儿科医生的亚健康检出率越高(χ2趋势=8.21,P=0.01);40岁以上的儿科医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40岁及以下医生(P0.05)。结论:儿科医生亚健康检出率为60.25%,职称高、工作年限长、年龄高的儿科医生的亚健康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现代化通讯办公设备对公职人员耳、眼的健康影响.方法 采用人体能量监测仪对2468例公职人员进行健康评估,重点分析耳、眼的健康状况,了解公职人员耳、眼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并分年龄段比较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的性别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段公职人员26.65%~38.99%存在眼亚健康状态,39.31% ~43.33%存在耳亚健康状态.31 ~ 40岁和51 ~ 60岁男性眼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30岁以下和31 ~ 40岁男性耳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女性(P<0.01,P<0.05).结论 现代化通讯办公设备对耳、眼的健康有负面影响,手机等通讯设备对耳的健康危害高于电脑等办公设备对眼的健康危害,男性抗辐射能力或许低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女性消费者由于在社会、家庭中的多重身份而成为当今市场上最庞大的购买群体和消费群体。而对于处在更年期阶段的女性,关注其身体亚健康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干预更年期女性亚健康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更年期女-}生的青睐,研究和分析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更年期女性不同的购买心理,选择、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对企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更年期妇女相关症状,性健康状况。方法 对前来更年期门诊就诊的130例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更年期的主要相关症状依次为骨关节肌肉痛、疲乏、失眠、心烦易激动、性欲下降、潮热出汗、抑郁、阴道干燥性交痛。结论关注更年期妇女的预防保健工作应自40岁开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在亚健康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我院2001年8月-2005年7月5500名查体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西安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30~60岁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尤其51-60岁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最高;30岁以下亚健康发生率低于其他组.p〈0.01;20~30年龄组以消化吸收功能差为主;31-40岁年龄纽以消化吸收功能差、肝负荷重、脑供血不足为主;41-50岁年龄纽以脑供血不足.血脂增高为主;51~60岁年龄组以消化吸收功能差、血脂增高、心脑供血不足为主;60岁以上年龄组以血脂血粘度增高、心脑供血不足为主。结论超高倍显微分析仪用于亚健康检测评估,符合率高,是一种快速、简便、全面检查方法,适用于亚健康普查。  相似文献   

10.
<正>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对于即将步入更年期和正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朋友来说就更是如此。一、更年期出现的年龄通常,我国女性更年期年龄一般是45~55岁左右,也有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更年期有所提前,也属于正常现象。40岁之前出现一些更年期的症状,如月经紊乱、绝经,甚至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可称为“早更”。  相似文献   

11.
妇女更年期是女性从生育功能旺盛状态向老年衰萎过渡的一段时期。更年期主要生理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由此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出现一些症状。大部分妇女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症状逐渐消失,少数妇女症状明显,影响工作、生活,需要治疗。 目前,人的寿命普遍延长,绝经后还有1/3的生命过程,为了使生活质量提高,寿命延长,更年期保健已成为现代妇科学中的一项主要课题。为此,我们将分别介绍有关更年期保健的一些知识,提高人们对它的认识及重视,作好自我保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2.
更年期综合征是40~50岁年龄段常见病,而此年龄段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年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多汗,同时伴有心前区憋闷、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往往影响生活质量.我们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2例,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工作与否对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提高人们对更年期的重视,加强对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指导。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应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和流调用CES-D量表对保定市社区400名更年期(45~55)岁妇女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有更年期躯体症状的为73.4%,肯定抑郁的为4.1%,不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有更年期躯体症状的为91.1%,肯定抑郁的为12.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比不工作的更年期妇女出现更年期症状比例低。  相似文献   

14.
姜莲莲 《大家健康》2016,(2):284-284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似健康又非健康又非病是中间或者说是过度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般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40~50岁年龄段较其他年龄段高发,教师、公务员高发。生活现代社会的人们,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易失眠、倍感疲劳、作息不规律、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反复感冒等等,医学专家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的症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全区各单位及农村妇女进行健康讲座,有310例40岁~60岁妇女填写了调查问卷。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6.47±3.87)岁,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59.0%,其中重度占8.1%;城市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和一般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农村妇女(P<0.05);通过培训64.2%的妇女知晓一些更年期保健知识,城市妇女知晓率相对高一些,知识女性、城市妇女更关心自身健康;在有症状的妇女中,仅有24.2%的人去医院就医;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后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明显减轻。结论更年期妇女需要加强学习更年期保健知识,树立对待更年期健康、保健的正确态度,减轻思想压力,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1182例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有819例出现各种不同的更年期症状,占69.3%.更年期症状主要出现在46~50岁;常见的主诉有月经紊乱、心悸、失眠、易激动、头晕等;更年期出现的慢性疾病主要有骨质疏松、高血压、冠心痛等.同时发现很多更年期妇女对更年期保健知识还很欠缺.因此,必须加强更年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7.
更年期一般是女性45岁~55岁(绝经期),男性55岁~65岁的这一年龄阶段,这一时期,由于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而出现内分泌失调及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癫痫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其特征为反复发作性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主要症状为发作性的意识障碍、抽搐、精神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等一系列症状.更年期原发性癫痫发作十分少见,我院自1995年来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心理亚健康类型的特征,为心理亚健康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等籍体检人群进行调研,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纳入分析的2 748例亚健康人群中,心理亚健康最为常见,占57.8%,30~39岁年龄段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最高,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为心理亚健康人群主要组成部分(78.4%).心理亚健康中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是常无缘无故叹气、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较常见的不适状态依次是急躁易怒、疲劳、抑郁苦闷等,情感问题、个人患病或受伤及劳累过度等应激事件是影响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心理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躯体亚健康人群在症状自评因子的多个因子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社会适应性亚健康人群在总症状指数(总分)及10个因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健康状态中的心理亚健康以30~39岁年龄段、高学历、脑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而应激事件的发生是心理亚健康产生的重要诱因,因此在调治亚健康状态时,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心理治疗,减低心理应激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筱晨 《开卷有益》2004,(11):36-36
更年期综合征大多数妇女45~50岁开始停经,这段时间的前后称为更年期。对男性来说,相当于开始进入老年期的年龄阶段。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也随之减少,其结果是引起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这就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还有颜面阵发性潮红、出汗、发热感、失眠、心烦、乏力、眩晕、耳鸣、情绪波动大、乳房胀痛、四肢麻木、外阴及阴道有瘙痒感等症状。更年期是人体的第二次动荡,整个机体由于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失调会发生一系列疾病,其中较多见的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症、关节炎及多个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20.
机关干部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机关干部亚健康状态流行情况及其影响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机关干部1491人进行有关的问卷调查,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制定的第三状态量化表和亚健康状态的判断标准判断亚健康状态,同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广州地区省直机关干部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50.8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年龄(OR为3.35,1.45~9.52)、吸烟(0R为6.17,1.34~28.35)、饮酒(OR为4.34,1.25~15.11)、工作压力(OR为2.06,1.14~3.65)和体力锻炼(0R为O.50,O.28~O.81)。结论:机关干部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是严重的,亚健康状态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做好劳逸结合、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和调节能力以缓解工作压力,同时要积极参加体力锻炼、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