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存在卵圆孔未闭(PFO)的偏头痛和隐源性脑卒中(CS)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声学造影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选取合并PFO的偏头痛患者162例(偏头痛组)、CS患者113例(CS组),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PFO的形态、血流特点,以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观察PFO的造影特点及分流模式,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偏头痛组与CS组间卵圆瓣长度、PFO入口和出口宽度、过隔血流所占比例、左心房内微气泡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偏头痛组瓦氏动作时右心房内微气泡呈簇状通过PFO的比例(28/162,17.28%)明显小于CS组(36/113,3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9,P=0.006)。偏头痛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CS组,且以女性患者为多,而CS以男性患者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偏头痛和CS患者的PFO形态学无明显差异。右心声学造影时,偏头痛和CS患者微气泡通过PFO进入左心房的模式存在差异,有望为临床预测CS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C-TCD)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筛查卵圆孔未闭(PFO)相关性隐源性卒中(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S患者105例,均行C-TCD与TEE检查。分析两种方式对PFO的检出情况。结果105例CS患者中,经C-TCD平静呼吸时PFO检出率为35%(阳性37例,阴性68例);经TEE的PFO检出率为42%(阳性44例,阴性61例)。两种方法对PFO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D行Valsalva动作后的PFO检出率为56%(阳性59例,阴性46例),与TEE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D与TEE对PFO均有较高的检出率,Valsalva动作可提高检出率,C-TCD可作为临床工作中筛选PFO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是探究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全身器官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干预措施效果的重要前提[1]。猪作为可获得性较便利的哺乳动物,其心脏解剖结构、侧支循环、血流动力学等特征与人类相似[2-4],培养周期较灵长类动物短,常被用于新型按压仪、药物研发以及器官功能损伤机制探索的临床前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不同年龄人群不明原因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的相关性。方法:按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65岁)CS组85例和老年(≥65岁)CS组75例,同时分别选取同年龄段的非脑卒中患者作为相应对照组,所有CS患者均进行发泡试验明确是否存在PFO,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老年、中青年CS组的PFO发病率分别为17.3%和23.5%,对照组老年、中青年组的PFO发病率分别为6.7%和和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青年CS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对照组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PFO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而PFO是隐源性卒中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FO与CS具有相关性,但是与年龄并无明显相关性,可进一步深入研究,以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CS)患者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诊断价值及卒中机制。方法 70例中青年CS患者为CS组,7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TCD并进行发泡实验,配合Valsava动作检测PFO及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程度;超声心动图检测房间隔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血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比浊法测定。结果对照组和CS组PFO检出率分别为5.71%、92.86%,RLS轻、中、重度发生率分别为5.71%、0.00%、0.00%及11.42%、41.42%、40.00%,PFO合并ASA发生率分别为1.43%、18.57%,PFO合并DVT发生率分别为2.86%、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CS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TCD发泡实验,配合Valsava动作诊断中青年CS的PFO具有较高敏感性,适用于PFO的筛查和诊断。PFO致CS的机制可能与反常栓塞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在筛查卵圆孔未闭(PFO)所致隐源性脑卒中(CS)的临床价值。方法 169例CS患者均行c-TCD及c-TTE检查,分析c-TCD、c-TTE单独及联合对于PFO及阳性检出情况、对PFO的诊断效能及下右向左分流(RLS)分级情况的作用。结果 与c-TCD比较,联合检测的静息阳性率升高(P<0.05),与c-TTE比较,联合检测的静息阳性率及Valsalva阳性率均升高(P<0.05)。联合诊断PFO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TCD、c-TTE单独诊断(P<0.05)。与c-TCD比较,联合检测对RLS 0级、I级的检出率降低,对RLSⅡ级、Ⅲ级的检出率升高(P<0.05),与c-TTE比较,联合检测对RLSⅢ级的检出率升高(P<0.05)。结论 c-TCD联合c-TTE能够提高CS患者的PFO及PFO-RLS中大量分级的检出率,提高对PFO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正>188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提出[1]反常栓塞的概念,随之不断被尸检所证实,特别是1985年以来心脏超声证实了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处有骑跨血栓,PFO-反常栓塞被广泛研究,已发现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斜卧呼吸-直立型低氧血症及神经减压病等均与PFO有关。PFO有"脑的后门"之称,甚至有学者提出"洞在心,脑在病"的理论。因此,脑血管疾病中PFO  相似文献   

8.
正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房间隔发育异常所导致,健康人中20%~35%存在PFO。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PFO的存在与偏头痛(MA)、脑卒中、反常性栓塞、潜水减压病、斜卧-低氧血症综合征、高海拔肺水肿等疾病的发生存在联系,因此引起临床广泛重视。本文主要针对PFO及相关性MA的相关研究进展及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因  相似文献   

9.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西方国家和许多亚洲国家慢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变化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一系列改变。目前,许多研究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2]。慢性肾脏病被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主要是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或)尿蛋白排泄率增加,已成为全球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临床特征,从而为临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COPD病人制定个性化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因COPD急性加重入院的病人进行调查,按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将病人分成两组,评估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生活质量、实验室检查指标、焦虑抑郁程度等,比较分析得出有心血管合并症的COPD病人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病人体质指数(BMI)、BODE指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焦虑情绪、生活质量(精力,社会功能)及疲劳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COPD病人生活质量低、预后差、易疲乏,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