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构建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订指标体系初稿,并编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94.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0.93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51、0.409,P<0.01。最终形成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信息的延续性、管理的延续性、关系的延续性、患者的结局)、15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内容全面,对规范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的推广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Delphi专家函询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 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8、0.854,协调系数分别为0.210、0.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6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实施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指导护理实践,为早期活动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应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证据综合,同时结合半结构访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的函询问卷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4和0.87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312和0.394。最终形成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一套科学、可靠、可信度较高的评价指标,能够为制订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访谈法、2轮德尔菲(Delphi)法专家函询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0.900,协调系数分别为0.205、0.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结论 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显微外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5.
石海宁  陈玲  周丽静  王黎 《护理学报》2022,29(15):14-18
目的 构建一套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科学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7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02、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13项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规范、实用,符合乳腺专科特色,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安全、规范其护理质量管理、促进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血液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为血液科护理质量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管理模式为理论依据,采用德尔菲法选择来自全国11个省或直辖市的22所三级甲等医院和护理学院的2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确定血液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1和0.91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99和0.393;最终形成血液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38个,各指标变异系数均<0.25。结论 血液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过程科学,结果可靠,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血液专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认知训练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方法 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临床调研的基础上,构建认知训练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草案。采用德尔菲法,2019年9月—11月选取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最终建立认知训练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结果 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第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6,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755、0.813、0.929(均P<0.05)。最终形成的认知训练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10项二级指标,34项三级指标。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认知训练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认知训练护理门诊的综合评价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Delphi法对27名专家完成3轮有效函询,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确定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结果 3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96.4%、100%,权威系数为0.899、0.900、0.910,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38、0.392,0.4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选择意见逐步趋同。结论 建立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可用于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提供系统、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模式,在规范和指南指引下,应用文献回顾初步拟订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编制指标条目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的方法对15名临床专家进行2轮咨询,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的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2轮次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3、0.865,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96、0.405,P<0.01。构建了制度建设、急救管理和效果评价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三级指标权重系数,经过了一致性检验(CR<0.1),各级指标变异系数都<0.10。结论 构建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各级层指标条目客观、权重分配合理、易操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对规范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监测提供标准化、量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在综合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指南和标准及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的临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以Donabedian护理要素、环节和终末质量模式为框架,采用Delphi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专家函询。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8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4、0.815;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64、0.341,经卡方检验,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的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信,可用于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的监测及管理提供标准、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2021年1月—6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2%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和0.89,变异系数为0.05~0.19和0.06~0.2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28和0.184。最终构建的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61项。结论 构建的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内容全面、专科性强,可为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临床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管理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和头脑风暴法构建评价指标初稿,2021年3月—5月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增、删及修改,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结果 共对21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5.2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8、0.96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6、0.340(P<0.001),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90~5.00分,最终构建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全面且具有针对性,能够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盆底康复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盆底康复管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立盆底康复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5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8、0.124(均P<0.05)。最终形成的盆底康复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42项。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盆底康复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为盆底康复管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炎症性肠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临床规范化营养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作为框架,基于文献检索,结合临床实践,通过专家会议法初步形成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71项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初稿。在北京市、湖北省、湖南省、山西省、广东省、陕西省、江苏省和山东省8个省市遴选了35名专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了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1,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31与0.142,最终形成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论 构建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肺康复专科护理核心能力指标,为肺康复护士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等方法确定肺康复专科护理核心能力的指标条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结果 该研究共对26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938,熟悉程度系数为0.846,权威系数为0.901;2轮函询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08~0.227和0.126~0.26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终形成的肺康复专科护理核心能力指标包含8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113个三级指标。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肺康复专科护理核心能力指标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肺康复护士的培养、考核、评价和资格认证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评价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订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于2020年9月—11月采用德尔菲法对3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立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0.8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55、0.122。最终形成的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高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工作室的运行与评价提供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2021年5月—2022年2月,以“结构-过程-结果 ”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横断面调查、文献分析、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8和0.947,变异系数为0.05~0.29和0.02~0.2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6和0.210。最终构建的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29项和评价细则87项。结论 构建的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对其长期运行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实用的工具。方法 基于循证证据,借鉴“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框架,初步构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各级指标内容,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91,总体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54和0.19。最终确定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靠性,为提高临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提供评价依据;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对过程质量的控制,同时加强对结构质量及结果质量的把控,以不断促进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为开展护士暴力防范培训课程提供参考。方法 在行为目标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内容和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性分别为95.24%、95.00%。第2轮培训目标指标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828,咨询结果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33(P< 0.001);第2轮培训内容指标的权威系数为0.803,咨询结果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63(P< 0.01)。最终确立了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培训目标包括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培训内容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开展临床护士暴力防范培训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适用于麻醉后监护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PACU治疗监测及管理提供标准、量化的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为依据,借鉴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及其他国内外麻醉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形成指标初稿,运用德尔菲技术进行3轮专家咨询,结合帕累托定律确定指标的内容和科学的测量方法。结果 构建了包含复苏时间中位数、收治各类麻醉患者比例、低体温干预有效率、术后疼痛干预有效率等11项指标的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4、0.9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5、0.256和0.356(P<0.01)。 结论 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涵盖麻醉后监护的关键内容,可操作性强,专科特色鲜明,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基于数据的持续质量改进和提高PACU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