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跟骨是足部诸骨中最大的一块跗骨,由跟骨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构成的跟距关节,承担着人体45%左右的体重。跟骨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当跟骨发生骨折时,如果骨折线累及到跟距关节面时称为跟骨关节内骨折。跟骨关节面骨折约占所有跟骨骨折的60%~70%。由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骨折移位多种多样,其治疗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重建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波及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60%~70%,治疗方法有多种,疗效也不尽相同。2003年3月-2007年2月,本院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共39侧,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累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0%。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闭合手法复位或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等方法,对于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较为复杂骨折,单纯采用石膏制动或跟骨撬拨则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并且晚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常遗留疼痛、扁平足、足跟变宽等后遗症。2000年8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AO跟骨钢板来治疗波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62例,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损伤,它常发生在体力劳动者和交通事故中,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足部骨折的60%,其中约75%为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跟骨关节外骨折预后较好,而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仍比较棘手,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患者留有疼痛和严重的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30%。我们自2001年5月以来,对21例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临床常见,据统计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而其中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0%。对此,以往多采用非手术疗法,但疗效不够满意。随着对跟骨生物力学、病理机制等进一步理解及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创新,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首选,但在手术入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及是否植骨等问题上颇多争议。自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AO跟骨解剖型板固定配合中药薰洗的方法治疗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4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70%,而跟骨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70%~75%。跟骨骨折多为高处坠落,直接暴力所致,可造成跟骨严重的压缩、破裂、增宽,关节面受到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面跟骨骨折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0%.采用传统闭合手法复位或斯氏针撬拔复位石膏固定等方法治疗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效果不理想,且晚期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1999年6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术治疗波及跟距关节面跟骨骨折患者4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2%,足跗骨骨折的60%,其骨折线往往累及距下关节面,85%~90%为关节面骨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大多数主张切开复位治疗。自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手术切开加解剖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跟骨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及周围组织的特殊性,造成跟骨骨折后其关节面容易塌陷,给临床上的治疗带来较大困难,如术前术后处理治疗不当,可能  相似文献   

10.
跟骨由于其结构的特异性和复杂性,致使跟骨骨折后难于复位和固定,治疗较为困难,关节外骨折预后大多良好,骨折的治疗意见基本统一,对于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由于关节的压缩、碎裂与骨折的移位,治疗相当困难,长期以来均缺乏统一的认识。近年来,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跟骨骨折尤其是累及跟骨后关节面(距下关节面)者,治疗较为困难,且预后较差,致残率高达30%。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作者共收治跟骨骨折146例,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关节内骨折89例,其中57例采用综合功能疗法,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手法结合经皮撬拔治疗跟骨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59例李舸曲克服杨健李中伟张昊李国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25上海)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法撬拔,治疗。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治疗较难。我们于1986年~1995年采用手法整复结合经皮撬拔治疗...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2%,以青壮年居多[1],其预后与骨折类型有关,没有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一般预后较好,对于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若治疗不当,很容易造成跟骨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由跟骨结节与跟骨后关节突的连线与跟骨前-后关节突连线形成的夹角称为跟骨结节关节角,又称Bohler角,此角正常时约为40°,是跟距关系的重要标志.因此,处理跟骨骨折时,应充分恢复其本身的正常位置和距下关节关系.笔者于2007年1月~2013年12月,采取手法及撬拨复位骨圆针内固定后石膏托包裹固定加中药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48例跟骨骨折.患肢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后遗症较少,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植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并进行随访分析;骨折按Sanders分型,II型13足,Ⅲ型21足,Ⅳ型2足;本组病例均获5~22个月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从疼痛与功能两方面具体评定,总分100分,经评定后优良率为94.56%。X线评价: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跟骨侧、轴位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0天;结论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支撑跟骨塌陷的关节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约75%为关节内骨折。以往对跟骨骨折,国内大多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但对于严重的跟骨骨折特别是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不佳。近20年来,随着对后足部生物力学及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外科手术治疗有移位跟骨骨折,其临床疗效不断提高,越来越得到认同。跟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骨折类型的多样性,以及跟骨周围皮肤软组织套抵御缺血坏死和感染的能力较为脆弱等因素,使得跟骨骨折手术治疗难度增加,对创伤骨科医生仍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16.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占跗骨骨折60%,广义上分为涉及距下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及不涉及距下关节面的关节外骨折。关节外跟足约占所有跟骨骨折的25~30%,跟骨关节内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0~75%;跟骨骨折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高处坠落,常伴有脊柱骨折,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影响生活和工作。由于骨折移位多样,临床分类多样,治疗方法不一,  相似文献   

17.
跟骨骨折占整个跗骨骨折的60%~65%,占全身骨折的2%,占足部骨折的80%,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处理的好坏将影响病残率.由于跟骨骨折所受暴力较大,骨折类型也复杂多样,常累及距下关节,临床治疗存在较大争论.跟骨骨折是否手术治疗,目前更多依据骨折累及关节面的程度、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s角)和Gissane角改变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16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6例21足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分类,型骨折6足,Ⅲ型15足;4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结果:术后全随访半年~2年。骨折复位满意。手术效果,优6足,良12足,可3足,优良率88%。结论:经跟骨外侧“L”形入路的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清 《中医正骨》2007,19(1):72-72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对人体负重及行走至关重要,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处理不当常引起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致残率高。目前,在骨折分类、治疗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及术后处理方面仍有争议。自2002~2004年5月,作者采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24例26足,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跟骨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病。占全身骨折的2%,全部跗骨骨折的60%,其中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占全部跟骨骨折的83%,以青壮年伤者最多,严重损伤后易遗留伤残。笔者从2004年6月~2008年6月采用撬拨复位多针内固定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跟骨骨折51例53足,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